分享

三国策论二:袁绍如何打败曹操

 在野匹夫 2014-06-30
袁绍如何打败曹操
公元200年,北方的两大割据势力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大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袁绍只带几百人逃回冀州,从此一蹶不振。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势力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那么,袁绍有无机会战胜曹操呢?由于袁绍势力远远强于曹操,战胜曹操的几率应该是很高的。只是袁绍采取了错误的战略战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了一场错误的战役,才导致兵败。
官渡之战前的形势是:袁绍拥有冀、青、幽、并四州,地广兵多粮足,居于优势地位,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曹操占领兖、豫、徐三州,但这三州都经过长期战乱,城池残破,人口减少,农田荒废。兖州是曹操的大本营,比较稳定;徐州新破,民心未附;豫州是袁绍的老家,袁氏的门生故吏起而反叛,呼应袁绍;因此曹操同袁绍对峙实际上只能依靠兖州一州的力量。而袁绍占领的四州,受战争破坏较少,人口众多。幽州经过袁绍同公孙瓒的战争,青州经过袁谭同田楷、孔融的战争,受到一定破坏,但冀州、并州均较安定,冀州号称“户口百万”,粮食富足。从地缘形势上看,袁绍所据地区,西界黄河,东临大海,北方的少数民族(如乌桓)素受袁绍笼络,因此后方稳定,得以专力于南方一线。而曹操南有刘表,东南有孙策,西面关中韩遂、马腾等拥有强兵,都在伺机而动,后方极不稳定。在兵力上的悬殊也很大,袁绍起兵南下时带了步兵十万,骑兵一万;而曹操前后集结于官渡的兵马不到三万(《三国志》中说曹操守官渡时“兵不满万,伤者十之二三”,有为曹操夸功之嫌,并不确切),骑兵很少(战前曹操从关中获得了一千多匹战马,才有了像样的骑兵部队)。
袁绍对曹操占有这么大的优势,只要运用得当,可以说是必胜。战胜曹操的策略,当时担任谋主的沮授曾向袁绍建议过:“进屯黎阳,渐营河南”,从正面稳扎稳打;同时发挥骑兵多的优势“分遣骑兵,抄其边境,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谋士田丰则说的更清楚:“操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
这两个谋士都建议打持久战,不主张打速决战。他们的看法是建立在对两大集团优劣势的清醒分析之上的。
打持久战袁绍必胜。一是因为袁绍后方稳固,集中力量于曹操一线,而曹操四面受敌,边境不宁,赖以当绍者唯兖州而已。袁绍若依沮授、田丰之言,固守黎阳前线,使操无法入侵,蓄民积谷,增强实力;同时分遣骑兵,乘虚迭出,则兖州也不得安宁。这样相持越久,袁绍越强,曹操越困,最后曹操无所依赖,士民骚动,粮食生产不济,会不战自败。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此乃上策。二是袁绍持久与战,给曹操施以长期巨大的压力,曹操集团内部就有可能产生裂变,会有可乘之机。三是曹操周边其它割据势力徘徊观望,若曹操与袁绍久持不下,就会趁火打劫,攻击曹操后方,到时曹操首尾不暇,难以自顾。
打速决战袁绍未必能胜。一是操兵虽少而精。曹操之所以兵少,是因为粮食不够,养不起那么多兵(因为战乱,当时流民甚多,招募兵丁非常容易,但有兵无粮,兵则四散抢掠,会不战自溃),因此曹操采取了精兵简政的策略,招募了很多流民,大都用来屯田,增加粮食生产,强壮善战者从军,同时加强训练,统一建制,军纪严明,进退有度,因此军队的战斗力很强。袁绍兵虽多,但训练不足,且接纳了很多叛降的地方武装,众心不一,号令不齐。这点在战争顺利时尚不明显,一遇危难,就会军心大乱,土崩瓦解。二是曹操善于用兵,临机制宜,变化无方,水平远在袁绍之上,一旦打起速决战,胜负难料。这点沮授没有明说,田丰直言无忌,说的很明白。三是曹操善于用人,上下团结一心,难以找到破绽。而袁绍手下人才虽多,但节制不当,派系斗争激烈,内部矛盾重重,容易被敌人找到破绽,有可能一败涂地。
但袁绍对双方的优劣势认识不足,想当然地以为自己拥有绝对优势兵力,可一战而定,何用等上两三年?于是发兵官渡,与曹操决战,将自己置于一场生死的赌博中。这一轻率之举种下了以后的败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