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吴生死存亡第二战

 在野匹夫 2014-06-30
 
 

(转)孙吴生死存亡第二战

孙吴在三国鼎立期间同曹魏和蜀汉发生过多次大战,其中真正构成生死存亡威胁的有三次。第一次和第三次已为人所熟知,分别是曹操VS周瑜的赤壁之战和西晋灭吴之战。中间的一次却容易被人忽略,就是“曹丕三路伐吴之战”。在《三国演义》里面这次大战被轻轻的一笔带过,好象是无足轻重,实际上这次战争的空间范围之大,动用兵力之多,战斗的惨烈程度都超过上面的两次,就对孙吴政权的威胁来说也不亚于赤壁之战。

一、战争的起因

公元219年,为谋取荆州,孙权假惺惺的臣服于曹操,拍马屁说汉家气数已尽,你应该废了汉献帝自己当老大,要是这样我和江东的兄弟们都跟你走。借着这个机会曹操手下的马屁精们象陈群、桓阶、夏侯惇等人也劝曹操称帝,说连孙权这小子都觉悟了,您还犹豫什么?曹操何等精明,说这只猪是想让我把屁股放到火炉上烤呢(孙权方颐大口有猪之象)然后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施于有政,是亦为政”——我曹操现在行使的就是皇帝的权力,虽然没有皇帝的名号,不也和当皇帝一样吗?虽然如此还是对孙权有了好感,名义上承认了孙权的忠心。这个时候正好赶上关羽发飙,打得于禁、曹仁溃不成军,兵围樊城,搞得曹操觉都睡不安稳。孙权乘机说老大有难,当兄弟的总要帮一把,我申请攻打关羽为您效力,然后就和曹操联手把关羽给灭了,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荆州之地。

孙权知道,做掉了刘备的手足兄弟关羽,端了刘备的老巢,那个大耳贼怎能罢休?要是刘备和曹操联手打过来,以江东目前的力量根本抗不住。公元220年曹操挂掉了,曹丕即位。孙权趁着这个机会给曹丕上表恭贺。曹丕刚当上皇帝,正新鲜着呢,见孙权这小子怪会来事儿,就不听群臣劝阻给孙权封了个吴王,大大地过了一把自大的瘾,并让孙权遣子为质,孙权假意答应。

公元221年7月,刘备咽不下这口气,率军伐吴,深入吴境七百里。孙权在稳住曹丕之后,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困境,得以调集大军派陆逊在夷陵据敌。公元222年6月陆逊火烧连营,大破蜀军,刘备一路狂奔卷回了白帝城。因此西线战场得以稳定。

这个时候曹丕的瘾过完了,开始后悔错失了良机:要是趁刘备和孙权打的正起劲儿的时候,发兵南下,估计早把孙权给灭了。于是就派人到荆州催孙权赶快把质子遣送过来——你小子既然称藩于我,总得表表忠心吧?谁知孙权这时已经渡过难关,不想答理他。曹丕让孙权前后这么戏弄了一把,很没面子,恼怒之下于公元222年9月派曹休、曹仁、曹真三路大军南下攻吴,一场空前惨烈的大战就这么开场了。

二、战争部署

在魏国这边,因刘备新破,不足为患,故出动全部主力南下。曹丕御驾亲征,屯荆州治所宛城,远程督战。命征东大将军曹休率东路军,带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等二十余军出洞口,准备由这里渡江。命大司马曹仁率中路军,以蒋济参军事,带其子曹泰、将军常雕等出合肥,越巢湖,攻濡须。命上军大将军曹真率西路军,带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扬武将军满宠攻荆州,围江陵。关于这次战争中魏国的兵力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从上面可以看出,调集了魏国当时所有的名将,应该是出动了全部主力。

在吴国这边,为抵抗敌人进攻则调集了所有能调动的兵力,派遣了所有名将上阵。孙权在袭破荆州后一直驻在武昌,扬州方面交给了从孙策起兵时就跟随左右不避艰险的亲信旧将吕范留守,治建业。东路战场命建威将军吕范督徐盛、全琮、孙韶等五军,以水军布防长江拒曹休。中路战场命裨将军朱桓守濡须坞拒曹仁。西路战场命征北将军朱然坚守江陵拒曹真,又派左将军诸葛瑾、平北将军潘璋和杨粲带兵救援,孙权驻守武昌指挥调度。又命夷陵之战的名将陆逊率军防备蜀汉,因此陆逊没有参加这场战争。以前孙权两次率大军攻合肥,均败还,因此深知曹魏步兵和骑兵的厉害,这次战争中不敢以主力打野战,而是倾全力防守,然后遣水军在外围救援接应。

这时的孙吴,内忧外患非常严重:北方是曹魏数十万大军压境;西方的蜀汉由过去的盟友变成了危险莫测的敌人,牵制了部分兵力;国内扬州、山越的蛮族还未平定,经常攻扰地方。这使孙吴的有限兵力不得不散布在内外多条战线上,面对铺天盖地杀来的曹军,投入战争的兵力非常吃紧。孙权没想到曹丕这小子这么没气量,自己不就是小小的戏弄了他一把吗?至于发这么大脾气派这么多人来。于是就想故技重施,给曹丕写信说,我不小心捋了您老人家的虎须现在知错了,请给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并装出可怜兮兮的样子说,您要是想要我的家底儿,我会双手送给您,我自己去遥远交州流浪,再也不回来了(见《三国志·孙权传)。曹丕这时的智商提高了,回信说,我相信你可我手下的将军大臣们不相信啊,你要真有忠君之心,悔过之意,你就马上把你儿子送来为质,质子早上到,我晚上就把军队召回去(见《三国志·孙权传)。孙权想你小子这是在诳我啊,我才不上你的当呢,于是临江据守,准备死撑到底。大战因此不可避免。

三、战争进程

孙吴的三路守军中,数朱桓带领的中路军打的最好,其它两路都遭到重创。

先说中路军。223年3月魏将曹仁率步骑数万杀奔濡须坞。曹仁不愧是当世名将,他深知濡须坞防备坚固,以前曹操数次率军亲征都未能攻克,自己用兵不如曹操,这次要拿下需有奇谋。因此他大张旗鼓地派蒋济带偏师进攻濡须之东的另一吴军据点羡溪,暗地里则率主力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直扑濡须坞。朱桓果然中计,分兵救援羡溪。援军出发后,才打听到曹仁的主力是要进攻濡须坞,而且距离已不到70里,赶忙派人去追援军回来,可援军还没有到曹仁的主力就已杀到城下。这时濡须坞里的守军只有五千人,非常恐慌。朱桓素以勇烈著称,临危不乱,吹牛说:两军交战,胜负在将,不在兵多兵少。你们想想,曹仁打仗能和我比吗?兵法说客倍而主半,那是双方都在平原上,而且战斗力相当。现在曹仁这厮既无智谋也不勇敢,他带的兵都很胆怯,又是千里奔袭,人困马乏;而我们呢,有坚固的城池可以防守,以逸待劳,以主动打击被动之敌,有百战百胜的形势。即使曹丕亲自来,我还不怕,何况是曹仁呢!(汗啊~曹仁本是魏之猛将,朱桓这厮为了吹牛竟给人家贬成这样!)于是就摆了一出“空城计”,让将士偃旗息鼓,装出怯弱不守的样子,以引诱敌军(看来“空城计”不是诸葛亮和赵云的专利啊,人家朱桓也会)。

曹仁也不是吃素的,在前一计成功后,又施一计,派儿子曹泰率军攻城吸引敌人注意,暗地里派常雕,诸葛虔、王双带兵五千人,乘油船在凌晨袭取中洲。这中洲应该是江中的一个小岛,是孙吴守军家属所在地,防备非常薄弱。曹仁想通过俘虏守军的妻子儿女来瓦解守军的士气,确实是条毒计。

双方各自按照自己的如意算盘布置妥当,好戏就开场了。朱桓带兵拒曹泰。曹泰被朱桓的“空城计”所迷惑,以为濡须坞没有防备,轻军而出,朱桓率军出其不意杀出,打了曹泰一个措手不及。曹泰大败,立足不住,只好烧营而退。再说常雕这边,在凌晨来袭中洲,但守军警惕性很高及时发现,朱桓派部将严圭与骆统杀出拦截(见《三国志·骆统传),斩常雕,擒王双。敌军溺死者千余人。曹仁的计策是好,但其水军太差,装备只有油船,就是一个木筏子上面建个简易船舱,外包生牛皮并涂以油漆,士兵躲在舱内可避免敌军的箭射到。而吴军在濡须驻守的都是精锐水师,装备的是既大又坚固的艨艟斗舰甚至还有楼船,用来攻击曹军的木筏占有绝对优势,所以常雕军自然不敌。

曹仁攻击濡须不下,驻军数日只得撤走,中路之围遂解。上面的内容记载在《三国志·朱桓传》里,而《三国志·曹仁传》里记载的则很简略,只有11个字“复督诸军据乌江,还屯合肥”。看来陈寿这家伙是在掩饰曹仁的失败啊。

再说东路军。222年11月,曹休带张辽、臧霸到达长江北岸的渡口——洞口,孙吴这边吕范率徐盛、全琮、孙韶等渡江在其附近扎营。曹魏水军人数虽多,但战船不行,多是轻船,因此采取了用轻船骚扰袭击的战术,但吴将全琮防守严密,多次击败敌人的袭击(见《三国志·全琮传)。就在两军相持不下的时候,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大风骤起,吴军船只的锚链被风吹断,部分船只被风吹到曹军营寨附近(见《三国志·董昭传)。曹休命张辽、臧霸攻击,斩俘近千人(见《三国志·张辽传》和《三国志·臧霸传)。除此之外吴军还有很多船只倾覆,士兵溺水而死又数千人。吕范、徐盛赶紧收拢剩余船只撤回长江南岸(见《三国志·吕范传),参军校尉吾粲将大船救百余人而还(见《三国志·吾粲传)。曹丕得知消息下令曹休军渡江攻击。曹休督军急进,想趁敌军混乱之机登陆长江南岸。谁知手下将领如臧霸等贪恋目前富贵,不想涉险卖命,因此大军迟迟不能渡江。这时吴军贺齐等援军战船已经到达(见《三国志·贺齐传),在江南严密布防,曹军丧失了天赐良机(见《三国志·董昭传)。曹休大怒,严令诸军渡江攻击,又命令臧霸带轻船五百,敢死队万人袭击徐陵城(见《三国志·孙权传)。徐盛、全琮率水军迎战,凭借舰船高大的优势以少胜多,击败来犯敌军,全琮并追斩敌将尹卢(见《三国志·徐盛传》和《三国志·全琮传)。倒是臧霸偷袭徐陵城得手,杀略数千人而退。但这并不能改变大局,曹魏水军和战船虽多但在大江之上还是不能和孙吴的巨无霸战舰抗衡。两军又隔江相持数日,曹军渡江不成只得撤走。东路的大战有惊无险,虽然遭受重大损失,总算是守住了。

和东路的战斗相比,西路的战况可要危险的多。222年11月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的大军兵临城下,连屯数重包围江陵。223年1月孙权派建武将军孙盛带兵1万人进驻江陵之中洲为之声援。这个中洲是江陵西南长江中的一个小岛。魏将张郃带兵渡江攻打,孙盛抵抗不住,很快撤退,于是张郃占据了中洲,切断了江陵外围唯一的出路(见《三国志·张郃传)。魏将夏侯尚带前部兵马3万人架了一座浮桥,使中洲与长江北岸相连,并增兵据守中洲,防备敌人再次增援(见《三国志·夏侯尚传》)。

江陵被围之后,孙权派诸葛瑾、杨粲、潘璋等率军救援。诸葛瑾、杨粲的援军到达后,诸葛瑾派步兵渡江在江中的一个沙洲上立围守备,分水军在江中。诸葛瑾性情弘缓,应付不了瞬息万变的战场情况(见《三国志·诸葛瑾传》)。魏将夏侯尚见其布置,就带兵乘油船于水的下流潜渡,突然袭击其军队,并夹江烧其舟船。诸葛瑾军大败(见《三国志·夏侯尚传)退走。潘璋的援军到达后,见魏军势大,而此时正值隆冬,江水甚浅,水军优势不易发挥,不敢冲围交战,就跑到中洲的上游,砍伐芦苇做筏,欲顺流放火烧浮桥(见《三国志·潘璋传)。

且说江陵城中,吴将朱然率军坚守。此时已经被围3-4个月,水路通道被张郃切断,诸路援军又被隔绝在外,情况非常危急。城里的士兵很多患上了肿病,能够作战的只有五千人。曹军先凿地道攻城,又在城外堆起土山,立起楼橹居高临下往城内射箭,密集的箭支如大雨一般倾泻而下,守城将士惊慌失色。多亏了朱然努力勉励士卒拼死守卫,并趁间隙出城攻破了敌军两屯,算是鼓舞了一下士气。223年4月,江陵城被围到6个月的时候,粮食已经快耗尽了,城内人心惶惶。连江陵令姚泰这样的官员都觉得没有希望了,就偷偷地同魏军勾结,欲为内应,幸亏被及时发觉,朱然处决了姚泰。(上述内容见《三国志·朱然传)虽然暂时稳定了人心,但危机仍在继续,江陵岌岌可危。

就在江陵即将陷落的时候,也算是上天保佑吴国不亡,曹军中开始流行疾疫,战斗力大幅下降。时已4月,春水泛涨,吴国水军可以出动了。于是诸葛瑾再次来援,攻击中洲浮桥;潘璋在上游的芦苇筏子也已经做好,蠢蠢欲动。曹军只得从中洲小岛上撤出。

疾疫!又是疾疫!曹丕无奈地慨叹,上次的赤壁之战就是因为疾疫,父亲曹操被迫撤退,这次在胜利唾手可得的时候,疾疫又来了!上天为什么总是眷顾吴国人?难道是吴国气数未尽?沉思良久,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只好下诏撤军了……

异常惨烈的江陵攻防战到此落下了帷幕。凭借朱然的顽强毅力,江陵经过血的考验终于守住了。守住了江陵不仅保全了荆州,也断了刘备趁火打劫的念头,孙吴的西路战场因此绝处逢生,转危为安。这场战役的功臣——朱然,由此名震天下。

四、尾声

在武昌的孙权听到江陵防卫成功,曹军撤走的消息,总算长出了一口气:自赤壁之战以来最惊心动魄的战争终于结束了。在此期间孙吴单独承受了曹魏6个月的巨大军事压力,一度陷于困境。现在是该好好考虑一下以后的策略了——蜀汉这个盟友还是需要的,至少可以使敌人在关中有后顾之忧,不敢倾国南下。另外吴国虽弱,凭借长江天堑看来还是能够和北方抗衡的,称帝的事情也应该提上日程了。一个新的国家——吴国,一个新的皇帝——孙权,就要诞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