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黄梅天(转)

 闲之寻味 2014-07-01

说说黄梅天

二月先生曾经让我说一说黄梅天,但我不是专家,仅知道一点常识,因而能拖就拖。前天看到有一位好友也说起黄梅天的事情,但只说了古人的看法,似乎说得有点问题,现在的时令也正好在这个时候,就随便说几句,也算是是塞了责,交了差。反正都是老朋友,说一点常识,也是好的。前两天与仲然先生碰巧说起下雨问题,说了两句,在评论上三言两语,说不清楚,现在也一并清帐。

我们中国处在欧亚大陆的东南,西北是宽广的大陆,东南是汪洋大海。大陆的北边是北冰洋,冰天雪地。那里天冷,空气热胀冷缩,冷缩后密度就大。密度大就要下沉,这就是所谓冷高压。高压处的空气要往低压的地区流,于是,我们就常常受到来自北方的冷空气的侵袭。天气预报往往靠着近的说,就说来自西伯利亚或来自蒙古的冷空气。但是,大陆还有一个特点——干燥。干燥的东西容易晒热,太阳一晒,温度很快就上去了,所以,大家看天气预报,初夏时节,北方的气温往往高于南方,早在五月份,华北的气温便常常到了三十七八度。水的比热在一般常见的物品中是最大的,比热大就是不容易晒热。所以,夏天的时候,大陆的温度比海洋高,热空气上升,南方的气流就往北刮。但是,毕竟北冰洋是最冷的地方,即使在夏天,西北方也还是有冷空气一股一股地刮过来。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季风气候。

南方的气流来自海洋,所以包含着大量的水汽,这就是所谓暖湿气流。中国的暖湿气流来自三个方面,一个是来自印度洋的孟加拉湾,一个来自南海,还有一个来自西太平洋。暖湿气流后面便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这是推动暖湿气流北抬的动力——后台老板。

暖湿气流北上,与南下的冷空气接触,交锋的地区附近就可能要下雨。如果南下的冷空气势力大,暖湿气流后撤,雨过天晴,温度下降,这就是冷锋。如果北上的暖湿气流势力大,就能够继续前进,形成暖锋。如果双方势均力敌,北方不断有冷空气补充,南方也不断有暖湿气流增援,双方就在锋面附近来回拉锯,这些地区就阴雨连绵,我们称之为静止锋。    

每年春夏之交,两股势力首先相交与华南地区,那里就先大雨滂沱。夏初,暖湿气流势力大了一些,战线北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东西数千公里的静止锋,于是长江中下游便淫雨霏霏,达一个月之久。此时正是梅子成熟之时,所谓“黄梅时节家家雨”,空气潮湿,搞得物事发霉,这就是所谓梅雨,或曰霉雨。此时,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继续扩张,一般地说到了七月中旬,副热带高压将雨区北抬至黄淮到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热带高压控制,梅雨结束,天气晴热,这就到了那里的暑伏天气。

古人搞不清楚什么季风、暖湿气流、副热带高压之类的东西,他们也不清楚前面所说的下雨的机理,但是,凭着长久的经验,他们知道在这一段时间里会有梅雨。但是,梅雨季节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他们企图找出一个确切的时间。梅雨的开始,本来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可是他们非得要找一个不可。这个问题与什么时候最热一样。气候与太阳历相关,即与二十四节气相关,但是,并不是一个确定的函数关系。古代的理论家却偏要找出这个函数关系,他们的理论便是阴阳五行。

比如,他们说,最热的天是伏天,从什么时候入伏呢?入伏时间为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什么是庚日?根据五行理论,夏日属南方属火,秋天属西方属金,秋是要取代夏的,但是火克金,在火中金会消烁,于是在火热的夏日,金便需要埋伏起来,有朝一日火气消退,金便可霍然而起,取而代之。庚属西方属金,于是,伏天便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

但是,黄梅天何时来到这个问题比伏天何日开始复杂。首先,正如上面已经说的,梅雨先从华南开始,然后逐渐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各地梅雨的开始时间是不相同的。古书上就有了不同的说法。《琐碎录》说:“立夏后逢庚日入梅”,这是“闽人”的说法。《清嘉录》:“芒种后遇壬为入黴,俗有‘芒种逢壬便入黴’之语(黴即霉),这个是苏州人的说法。《神枢经》:“芒种后逢丙日入梅”。这就有了三种说法,我看,这主张庚日、壬日、丙日的人都能够分别根据阴阳五行说出他的依据。这些依据与伏日一定要庚日开始一样,都是古人在缺乏科学知识时的一种“理论推导”。正如上面已经说过的,太阳历法与气候只是相关关系,并不是确定的函数关系,不可能真正的确定从那一天便开始了梅雨季节。古人硬要做这样的“入梅”和“出梅”的规定,定下来的只能是人为的太阳历中某一个时间间断罢了,并没有准确的气象学上的意义。

梅雨给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带来大量的降水,这对于那里水稻的生长极为有利。在全球同纬度地区,只有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良好的适合于农业生产的地方,其余之处大多是干旱之处。华北地区虽然不叫梅雨,但是,它的主要降水也由这个雨区所形成。

现今发行的“历本”上入梅日是芒种后的丙日,出梅日是小暑后的未日。在这个时间间隔前后所下的雨就称黄梅雨。如果在这个时间之前或前部就淫雨霏霏,那就是早黄梅。反之,则是后黄梅。黄梅雨太少,就称干黄梅,干得厉害,就称空黄梅。梅雨来的晚,出梅以后还是下个不停,就称倒黄梅。

出现这样不同的黄梅天,是与暖湿气流后面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弱有关。正是这个副热带高压,推动着暖湿气流的北上。在“正常”的年份,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可以使得雨区在6月初到达华南地区,在“黄梅天”维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到七月下旬到达华北地区。如果这个副热带高压过于强大,雨区往往在黄梅天就稳定在江淮地区,形成大家熟悉的淮河水灾而江南偏旱,甚至形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空黄梅。到了89月份,副热带高压势力减弱,而北方的冷空气势力渐强,雨区南移。“兵败如山倒”,迅速撤离我国。去年夏秋季,由于这个副热带高压强度大,久久不肯后退,控制江南的时间很长,江南地区长期高温,搞得那里的老百姓苦不堪言、叫苦连天,我想各位都还应当记忆犹新吧。

总之,黄梅天是相当大尺度范围的天气现象。它是从赤道到北极的全球天气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全球天气的影响,这不是如古人想象的那么简单,用几个天干地支就能够准确地推导出来的。与地球大气运动所拥有的能量相比,我们人类实在是渺小得微不足道。不管天气如何,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只有调整好心态,不急不躁,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健康快乐地度过这个炎热的夏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