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谈寺庙的经典对联

 山爷wzs0718 2014-07-01

楹联,又称对联、对子,中华传统文化也。国务院于2005年将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联分上下,面朝大门,右上左下,上联为仄,下联尾平。寺庙是我国许多风景名胜的古迹,这些寺庙历经千百年风雨,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寺内保存着许多名人高僧撰题的妙联佳句,这些楹联却以古代名人画龙点睛般给寺庙风景名胜以点缀,使游客发怀古之幽思。从这些经典楹联中还可以学习到历史、宗教和文知识,感受到佛教思想中处世为人的哲理和禅机,体会到人生经历中非此时此景不能道的独特感受和意境。

杭州西湖净慈寺对联

净慈寺在浙江杭州市南屏山慧日峰下,始建于五代周显德元年(954年),原名慧日永明院,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改今名。清初康、乾之治,对杭州寺庙倍加重视,两代帝王南巡,必到寺院遍访。本联就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游玩西湖净慈寺时留下的一副名胜风景联:云间树色千花满;竹里泉声百道飞。这副对联虽只短短的十四个字,却通过对云间树色和山涧泉声的生动描述,将西湖净慈寺及净慈寺周围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楚楚动人,有如一幅清幽绚丽的图画,从而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作者对壮丽河山的深厚感情。上联的“云间树色千花满”,写的是远景、静景,它把云雾中的树木在阳光照射下出现的奇异景色,形容为像长满着各种花朵,千姿百态,千娇百媚。下联的“竹里泉声百道飞”,是写近景、动景,将竹林里传出的淙淙泉水声比喻为从千百道竹缝间飞出一样传入耳中,似一曲清脆悦耳的动人乐曲。树色泉声,组成一幅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的画图;耳闻目睹,令人如进入一种清幽高雅的仙境之中。这副对联,不仅写景形式活泼,丰富多彩,而且文辞优美,对仗工整,用字讲究。如上联的“云间”对下联的“竹里”,“树色”对“泉声”,“千花”对“百道”,“满”对“飞”,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对得十分巧妙,恰到好处。尤其是上联的一个“满”字,把云间树色的生态描绘得栩栩如生,维妙维肖,像真的长满着千百种奇花一样,绚丽夺目;下联的一个“飞”字,将山涧的泉水声响描摹得活灵活现,好象泉水声真的从竹林中飞出传入人的耳中一样,形象逼真而又生动。它把净慈寺周围的山水神髓点透出来,对全联起到了画龙点晴的妙用,称得上是神来之笔。

河南南阳武侯祠对联

南阳武侯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卧龙岗,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曾躬耕于此,魏晋时建祠纪念。元初遭兵燹,殿宇焚毁,元延佑四年(1317),仁宗皇帝交中书平章政事与翰林集议,命名南阳卧龙岗古建名胜为“武侯祠”。清康熙五十年(1711),知府罗景主持重修武侯祠,并依前人“龙岗全图”复建了“卧龙岗十景”和卧龙书院大德年间 (1297-1307) 重修。祠内保存着汉以来历代碑刻,匾额楹联六百多通(幅),在全国武侯祠中数居首位。其碑刻书法,真草隶篆无所不具,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岳飞曾在此手书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其字体苍劲峭拔,备受推崇。在诸葛武侯祠大殿门前两旁的一副著名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上联歌颂诸葛亮一生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品格;下联为诸葛亮早年隐居地是襄阳、南阳之争而感叹,寓意深邃幽默,富于哲理。此联为清代咸丰年间的南阳知府顾嘉衡所撰所书的,这是说的一桩历 史“公案”。原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忆自己未 出茅庐时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但《三国 志》上又有一个“隆中对”,隆中在湖北襄阳境内。于是,南阳人和襄阳人都说诸葛亮是隐居在自己的家乡,文人学者纷纷引经据典,互不相让,明清时期即打起了笔墨官司。顾嘉衡是湖北襄阳人,当时又任河南南阳知府,为了既不得罪故乡人,又不刺伤为官地,只好来个“和稀泥”,写下了这副骑墙的折中对联,要大家不再分南阳襄阳,从而缓解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因此这副对联名噪一时,为人们竞相传诵。此联一出,襄阳和南阳的争论便缓和下来。以后,隆中方面也把这一幅对联抄录过去。所以,至今不论是到南阳,还是到襄阳,都可以看到这幅对联。1959年秋,时任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到南阳检查工作,在参观武侯祠等古迹时,看到了这副楹联,对联非常饱满地体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推崇的那种“天下为公”的胸襟,体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看重的那种“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历史评价。这时他忽然心有所思,想改一改这副对联,胡耀邦改写的新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功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此联改于1959年秋,留下的墨宝则在1986年4月25日。该联寓意新颖,表现了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和甘当人民公仆的高尚情操,“心在人民,利归天下”,这正是胡耀邦高尚情操的写照。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共产党人的良心”。无论是原联还是改联,其教育人们如何做人、做官的本质都未改变,忧国忧民、苍生为念的美好品德都未丢失。

浙江杭州岳飞庙对联

座落在杭州市西湖边栖霞岭下岳王庙是岳飞在被害21年后,于宋绍兴三十二年(即1162年)冤案得到平反昭雪,遗体才改葬于此,并建庙纪念。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岳飞纪念地,和开封朱仙镇岳飞庙、汤阴岳飞庙、武汉岳飞庙被称为全国四大岳飞庙。害死岳飞的秦桧是个千古遗臭、万人唾骂的卖国奸贼,秦桧夫妇跪像就位于岳王庙中侧岳飞墓前。在岳飞墓的下面有秦桧夫妇及两位陷害岳飞的奸臣的白铁铸像,反剪双手,低头面向墓而跪,形象沮丧。墓门上有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据说初建庙时并无此铸像和对联,是明朝中朝(即1513年)才有这铁铸像。后有淞江县一位徐姓女子来此祭奠岳飞,触景生情,一挥而就,写下了这流传千古的对联。这联对仗工整、寓意深刻,不去刻画秦桧一党跪像的丑态,而以周围的情景行文,宛若天然之笔,意境与人们的心境融为一体,深得世人称赞。清朝文坛巨匠纪晓岚看到此联后,赞口不绝,后来他也构思了一联:“精忠报国,三字狱冤千古白;仰天长啸,一曲词唱满江红”。这也是一副好联,用词用典都恰到好处。但不管怎样,都无法和徐氏那神来之笔相比。现在很多人一说到岳飞庙,都记住了“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对联,只是不知是徐氏所作而已,可见其影响之大、深入人心。在秦桧夫妇的跪像前,有这样一副对联:“咳!我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撰联人为了设想秦桧夫妇在东窗事后互相埋怨的情景,模拟他们的口气,虽是调侃、讽刺之作,但也别样精彩,读来令人忍俊不禁,令人叫绝。这是清代的浙江巡抚阮元,模仿秦桧夫妇二人追悔、抱怨的口气写的对联,贴在岳飞庙铁铸的秦桧与王氏的像上。上联模拟秦桧的口气,意思是:“唉!我本来就是个没人心的东西,可身边要是有个好媳妇,兴许也不至于没完没了的老在这儿跪着吧?””下联是模拟秦桧老婆的口气回答说:“呸!虽说我是个长舌头女人,可要不是因为你这个老贼,我怎么会老陪你跪着挨人唾骂!”这副联语,写得诙谐风趣,幽默里含讽刺,风趣中有痛斥,痛快淋漓地刻画出彼时彼地两个历史罪人的丑恶的心理状态。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人心向背,一目了然。杭州西湖岸边秦桧一跪千年,在历史定论中,在人们的心中,他永远要跪在那里,这是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是非的定论。人们在杭州的岳王庙、岳墓前追忆岳飞抗金光辉业绩的同时,总是要对秦桧等这四个面向岳墓而跪的铁铸奸像痛骂一番。千百年来,人们是多么怀念岳飞等忠臣良将,而对秦桧等奸臣又是何等地痛恨和憎恶。历史和人民明辨: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本色!

四川峨眉山寺庙对联

峨眉山与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同为我国佛教名山,因其雄、秀、奇、险、幽,令无数佛教信徒和旅游者趋之若鹜,而不胜枚举的寺庙楹联,又为名山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内涵。 这些楹联,或世人援笔,或僧人自撰,或皇家赏赐,或官吏手迹,风格多样,字体各异,内容有别,人们多喜吟诵和欣赏。坐落在山脚密林中的报国寺,始建于明万历43 年即公元 1615 年,为峨眉山大寺之一。其山门上共有楹联三副,其中“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 生还是无生”的楹联,颇耐人寻味。其上联意即遇事便做,并非为功名利禄,做了便做了,不应怀有私心而牵挂不已;其下联意即智慧源于觉悟,觉悟源于自在,自在乃人之本源,因而还是顺其自然为上。这副楹联虽是禅机偈语,却也昭示这样一个道理:该做的便做,顺其自然。从佛家角度看,自是功德修行的初始和归宿,而对世人,却是为人处事的最高境界。“率性真本色,无求品自高”,就是这个意思。在金顶的华藏寺山门上有一副楹联:“绝顶俯晴空洞观云海千层大地苍茫开眼界;佛光传胜景指点雪山万仞长天澹荡豁胸襟。”这副楹联不仅将金顶的日出、云海、佛光三绝囊括 其中,同时也将远情近景渲染无遗。峨眉山金顶海拔 3077 米,耸立于川南平原上,气势磅礴。立于金顶上,俯瞰苍茫大地,但见云海翻腾,人间万象奔入眼底,远眺,阳光下的贡嘎雪山一片银白,庄严肃穆,把蓝天衬得无比空阔高远,使人胸襟大开,激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民族自豪感和尊严感由此得以增强。这副楹联气势恢宏,铿锵有力,读之令人兴奋不已。山腰有一座不太起眼的庙宇,名为“息心所”。庙门上的一副楹联发人深思:“万籁无声心自息;一身非我物同春。”这副楹联饱含禅机妙道。息心所一带,林深谷静,环境清幽, 只要收敛心神,摒除一切杂念,心身自会宁静下来,无私无欲,物我两忘,进入神秘的妙境。这副楹联用意是劝导人们淡泊名利,轻视荣辱,戒贪除欲,只有如此,生活才能安宁,人生旅途才少一些烦恼。“欲望,人类烦恼之根”,自是应当节制、警省和诫勉。峨嵋山五观堂有一副楹联: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这幅对联的意思是如果日夜潺湲的溪声,全是佛陀说法的广长舌;那澄洁如洗的山色,岂不就是佛陀的清净法身吗?这是借宋代苏轼《庐山东林寺偈》题峨嵋山五观堂联。公元1084年,苏轼47岁时,游江西庐山,夜宿东林寺,听东林常聪禅师讲“无情说法”的公案,不太了解。第二天清晨醒来,苏轼听见了溪流的声音,看见了清净的山色,赋一偈说:“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大自然森罗万象都是佛性的显现,都在作“无情说法”。苏轼悟道有得,洋溢著急于告人的欣喜之情,便书写这首诗偈赠给常聪禅师。东坡大师参禅前后的境界让人深思:初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参禅时是:庐山风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归来无一事,庐山风雨浙江潮。悟道后是: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楹联是我国文化传统的精华之一,表情示意当是要旨,亘古至今仍受国人青睐。而在峨眉山,各种寺庙楹联因人因地因情因景而撰,又具有深厚的佛学禅理,更易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欣赏这些楹联,对峨眉山增进了解,也对灵魂深沉叩问,着实有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