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心脏骤停 拿什么拯救你?

 成靖 2014-07-01

  据《中国心脏猝死调查》显示,心脏猝死每年会夺走50余万中国人的生命,平均每一分钟便会有一个中国人因心脏因素而猝死。而残酷的现实是,我国患者心脏骤停(SCA)发生后,生存率不到1%。这些是多么令人震惊的数据!

  在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是否也应该不断深思:当心脏骤停发生在我们身边时,我们怎样才能积极挽救家人、朋友及同事的生命? 

  心脏骤停与“黄金4分钟”

  心脏骤停的定义有很多版本,根据《希氏内科学》所述,心脏骤停是指任何患者在未能估计到的时间内、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导致脑和全身各脏器血流中断、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甚至猝死;但若进行有效的救治,可免于死亡。心脏骤停通常发生的很突然,在睡眠中、休息中或是运动中,患者都可能会突然因心跳骤停而猝死。

  一般来说,若家族有冠心病史或猝死病史,或本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胆固醇过高,以及吸烟者或银发族均需要特别留意。但是,除了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外,即使平日身体状况良好的一般民众,也可能在精神压力、情绪不定、过度劳累、身体忽冷忽热等情况下引发心脏骤停。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会突然发生心脏骤停,很多猝死发生的时候皆是发生心室纤维颤动(VF)。

  大家都知道,血液携带着氧气,是维持人体活动的基础,在缺血缺氧的环境中,我们的器官如大脑、心脏、肾脏等会发生不可逆转的伤害;其中,我们的大脑最为敏感。经医学研究显示,只要大脑缺血缺氧超过4分钟,大脑的细胞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超过10分钟,由于脑缺血和缺氧过长时间,就算经抢救能够维持生命功能,受害者也基本不可能苏醒,此种情况即是大家所熟知的“植物人”。

  当身边的家人、朋友及同事发生心脏骤停时,唯一的救治手段是胸外按压+心脏除颤。胸外按压的作用是通过挤压受害者胸部,手动使心脏血液输送至患者的器官,暂时维持血液和氧供应;心脏除颤就是过电击心脏,使心脏恢复跳动以自主输送血液和氧气。医学研究数据显示,对于室颤受害者,心脏除颤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会下降10%,即第一分钟内除颤生存率在90%,而超过10分钟除颤生存率基本为0。因此,挽救这类受害者生命的手段是进行及时的胸外按压和除颤,越及时越好!此时,时间的流逝就是生命的流逝。

  自动体外除颤仪的国外发展——从临床到公共领域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技术最早于1979年在美国应用于临床,由于当时的使用人员仅限于医学专业人员,因此并没有为心脏骤停患者争取到太多的抢救时间。 但随着人们对尽早除颤重要性认识的提高,AED的应用开始逐步走向医院外。1997年,美国国会与美国心脏学会共同立法,取消非专业人员不能使用AED的法律约束;1999年,美国FDA认可AED由非医务人员使用,其间《好心人法》积极提倡“第一目击者”进行心肺复苏与使用AED挽救心脏骤停受害者的生命;1999年3月,美国红十字会将AED使用纳入新心肺复苏培训内容,以便突发事件现场的“第一目击者”能在AED的帮助下进行高效的急救。

  而在AED从临床走入公共领域的同时,国外许多国家的救护人员、消防员、警察及普通公民都有成功使用AED挽救生命的经历。

  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切斯市,全部警车都配备有 AED,当心脏骤停发生时警员作为“第一目击者”到达急救现场。只需极少的培训,警员们就能够提供电除颤,无需额外耽搁数分钟时间等待急救医疗人员的到达。通过这项创新型的项目,室颤受害者的生存率超过 45%。

  自1991年开始,澳洲航空的55架波音客机及澳大利亚的主要航站楼展开了AED项目,全部约4千名工作人员均接受心肺复苏的培训,而380名乘务长额外接受AED培训。在施行AED项目的64个月时间里,总共发生23例室颤,利用AED成功除颤21例,除颤成功率为91%。除颤后生存者共有6人,存活率为26%。

  英国的情形与美国类似。早在1999年,英国政府已制定在大型购物商场、机场、火车站、娱乐场所安置AED的政策,促进公共除颤技术在英国的推广实施。1万台自动体外除颤仪出现在英国的商场、机场和车站等人流大的地方.并且任何人都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使用该仪器。英国心脏基金会统计显示,目前至少有230人因此而受益。

  面对心脏骤停,拿什么拯救你?

  根据《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当心脏骤停发生时应尽早启动包括5个环节的生存链:(1)立即识别心脏停搏并启动急救系统;(2)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为了简化流程,台湾地区将此生存链概念简化成适用于一般公众的6字口诀,简称为“叫叫CABD”。(如图注1所示)

  (1) 叫:确定患者有无意识;

  (2) 叫:请人拨打120求救,并拿AED过来;

  (3) C(Compression):施行胸外心脏按摩,压胸30下;

  (4) A(Airway):打开呼吸道,维持呼吸道通畅;

  (5) B(Breathing):人工呼吸2次;

  (6) D(Defibrillation):使用AED除颤,依据机器指示操作进行急救。

  

  由于从发现心脏骤停受害者、呼叫急救系统到急救人员赶至现场所需要的时间往往会超过10分钟,因此美国心脏协会大力推广由现场人员进行“第一目击者”的心肺复苏和除颤治疗。传统除颤要求使用人员能识别心电图的技术并进行手动分析和操作,因此操作人员均为医务人员。然而,振奋人心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熟,以及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诞生,不具有心电图识别技术的非专业医疗人员也可以利用AED挽救生命。

  为了便于大家形象理解,AED也被称为“智能救心宝”或“傻瓜除颤器”,如同傻瓜照相机一样,它的操作异常简单又安全可靠,即使是非专业人员经过简单培训也能熟练操作。AED具有语音提示,能自动分析心率并判断是否需要除颤,当心脏骤停发生在我们身边时,我们只需“打开开关、贴放电极、摁下除颤按钮”3步(如图注2所示),就能挽救家人、朋友及同事的生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