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蜘蛛散”的运用

 袋袋香的图书馆 2014-07-01
在“民间中医论坛”的“经方方药”版,版主“水中火”介绍了《金匮要略》中的“蜘蛛散”,我将其转帖于下:
《金匮要略·阴狐疝》原文:
阴狐疝气者,偏有小大,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
蜘蛛十四枚(熬焦) 桂枝半两 上二味,为散,取八分一匕,饮和服,日再服,蜜丸亦可。
方药:黑色大蜘蛛10克    桂枝20克    研细粉,装瓶中密封备用.
每次每公斤体重服0.25克,早晚各一次,白开水冲服.3周为一个疗程.

      病例  朱××,男,5岁,1964年7月10日初诊。患儿右侧少腹及阴囊部肿痛3年多,时肿时消,行立或咳嗽啼哭时肿胀更为明显,平卧后自行消失。检查确诊为腹股沟斜疝,建议手术治疗,因故拒绝手术治疗而来我院门诊。拟投蜘蛛散,嘱每天早晚各服1次,每次4克,白开水冲服。进药9天后取效,13天后全部消失,用力咳嗽时亦不再出现,迄今19年未再发。
    疗效治疗55例,痊愈52例(少腹及阴囊部的可复性椭圆形柔软肿物全部消失,行立或咳嗽时不再继续出现)、好转1例(肿物明显减少,发作次数减少)、无效2例(服药后依然如故,或变化不明显)。一般在服药2—4周左右症状消失。
    体会蜘蛛散出自<金匮要略》,仲景原用蜘蛛14枚,桂枝半两。临床实践认为:蜘蛛以克计算,按每公斤体重计算剂量为好。本方对确属阴狐疝气者(可复性腹股沟斜疝)方可取效。在辨证时因人而异,阴寒者加重桂枝用量或改肉桂,偏热者重用蜘蛛。(湖南省株州市北区人民医院  袁宇华)
    来源  《湖南中医杂志>1986年第2期。
 
阴狐疝
彭履祥医案:彭某,男8岁。1955年上半年就诊。主诉:患阴狐疝已有6年。阴囊肿大如小鸡蛋,其色不红,肿物时而偏左,时而偏右,患儿夜卧时肿物入于少腹,至自昼活动时肿物坠入阴囊,而且肿物时有疼痛感觉,几年来曾服一般疏肝解郁、利气止痛等治疝气之药,但肿物依然出没无定,未见效果。患儿平素健康,饮食二便如常,余无所苦,舌苔不黄,舌质不红,脉象弦缓。诊断:寒气凝结肝经之阴狐疝。治则:辛温通利,破结止痛。
方药:《金匮要略》蜘蛛散原方。大黑蜘蛛(宜选用屋檐上牵大蛛网之大黑蜘蛛,每枚约为大拇指头大小,去其头足,若误用花蜘蛛则恐中毒)6枚,置瓷瓦上焙黄干燥为末,桂枝9克。共为散,每天用水酒1小杯1次冲服3克,连服7天。服药3天后疼痛缓解,7天后阴囊肿大及疼痛消失,阴狐疝痊愈,观察1年未见复发。(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1;2:18)
 

【按】蜘蛛散治阴狐疝气,于此经方精蕴,诸如魏念庭、王子接、尤怡、黄元御、唐容川、曹颖甫等前辈,都有专门的论述,譬如黄元御《金匮悬解》:(阴狐疝)少阴、厥阴二经之病,由水寒木陷,肝气下郁而发。蜘蛛散,蜘蛛破瘀而消肿,桂枝疏木而升陷也。然医者,意也,守经以识常,达变而通幽,在陆懋修《述先》一文之中,蜘蛛散成了治疗天行时疫的救命良药。
(陆九芝)少游公以理学名世,亦精于医。尝客游河洛,所至以医学见知于当道钜公。及道光二年壬午家居,值天行时疫,曾制一方以活人。其证吐泻腹痛,脚麻转筋,一泄之后大肉暴脱,毙者不可胜数。维时我苏大医如徐炳南、曹仁伯诸公,佥谓脾主四肢,司肌肉,今病肉脱,显然脾病,法当补土。而参、术并投迄无一效。先祖曰:“此属脾败,补土是矣。然土之败也,木贼之;木之旺也,风动之。《洪范》云:木曰曲直。左氏传云:风淫末疾。肢麻末疾之征,转筋即曲直之象,本岁木运太过,风气流行,而后脾土受邪,故补土必先平肝,欲平肝必先定风。风定而后以脾腰继之,庶可及救。若补土,无近功,非救急法。然定风之药如钩藤、天麻辈,亦未必能奏效。乃取《金匮》方中蜘蛛散一法,以蜘蛛、肉桂二物锉为散。盖谓蜘蛛临风结网,长于定风,炙焦则微变其寒性为温,有开散之力。佐以肉桂,木得桂而枯,使风先息而木自平,然后以本年运气应用之药另制汤液。”此方一出,投无不利。徐、曹二公奇之,登门索方,畀之而去。由此风行全获无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