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语文各种文体阅读教学示例(教师培训稿)之诗词欣赏教学

 驾长风破巨浪 2014-07-01

 

初中语文各种文体阅读教学示例(教师培训稿)

 

 

 

广东省江门市教研室曹殿成

 

 

 

一、阅读教学的两个价值

 

1.语言艺术价值:结构艺术表达艺术语言运用

 

2.人文精神价值:作家思想课文内涵

 

二、阅读教学过程与方式

 

——坚持语文教学规律符合课程标准教学真实有效 

 

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

教师指导

教学目的

课堂状态

A 熟读课文

10 分钟

1 了解作家

简介

知人

书声朗朗

2 字词注音、释义

检查

字词积累

3 读熟、读顺

范读指导

朗读能力

4 主旨、结构、内容

提问指导

整体理解

B 理解课文10 分钟

A.概括内容

B.分析手法

C.品读语言

D.探求主旨

巡视指导

自主学习

鸦雀无声

C 研讨课文

10 分钟

学生交流:各抒己见

学生争论:激发创见

组织诱导

个性

思维碰撞

D 教师讲解7 分钟

学生质疑与疑难

精当

正确

洗耳恭听

题目结构手法语言

精深

深入

思想内涵或写作意图

广博

融会贯通

E 布置作业

3 分钟

知识能力拓展

督促批改

合作探究

尽力完成

 

注意:1.把课备好:熟悉作家、熟悉课文、熟悉学生;

 

2.坚持自我:不要摇摆、不要盲从、不要虚假。

 

三、各种文体教学

 

(二)诗词欣赏教学

 

步骤

要求

学生

教师

目的

1 诗歌诵读

读出韵律

动口

示范

练朗读

练感悟

读出情感

指导

2 内容理解

景物特点

正确把握

动笔写出

指导

把握内容

事物特征

讲解:自然之态,诗中之态

人物情感

3 表达欣赏

写景抒情

识别手法

领悟效果

交流

培养诗歌

欣赏能力

叙事抒情

指导

托物言志

引导

文字运用

讲解

典故化用

 

4 意境领悟

诗词主旨

领悟概括

理解

领悟能力

5 批评吸收

诗词思想情感

正确理解

感悟思考

引发

先理解

后评价

作者思想观点

指导

 

初中诗歌教学:

 

一、熟读成诵(熟读背诵比赛听写)

 

二、粗知内容(句子内容诗歌内容)

 

三、领悟大意(大体知道作者情感)

 

八上 30 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研讨与练习

 

一、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二、仔细体会这四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1.《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具体指什么?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3.登岳阳楼(其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字似无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四、试从这几首诗中任选一首,根据你的理解,用文字或绘画把你的阅读感受描绘出来。

 

上课:《诗四首》

 

朗读课文 10 分钟。

 

1.看明白注视,朗读诗歌;

 

2.了解诗人:陶渊明王维李白。

 

注意:介绍作者的目的:是了解作家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歌(课文),为什么而写?初中介绍作者一定要给学生讲作家生动的故事,切忌抽象概括。

 

二、理解课文 10 分钟。

 

1.写了什么?

 

2.如何写的?

 

3.为什么写?

 

讨论交流 10 分钟。

 

1.写了什么?

 

2.如何写的?

 

3.为什么写?

 

教师讲解 7 分钟

 

二、仔细体会这四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1.《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具体指什么?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3.登岳阳楼(其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字似无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作业: 3 分钟

 

1.背诵

 

2.默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