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九江籍 古代名人录【都昌县 夏国初 搜集 整理】

 江西都昌 夏国初 2014-07-01
江西九江籍 古代名人录【都昌县 夏国初 搜集 整理】
【陶母湛氏】:(公元243--318年), 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贤母,晋代著名大将军陶侃的母亲。她与孟母、欧母、岳母齐名,是著名的“四大贤母”之一。 

陶母教子典故
  湛氏,三国时代(243年)出生于新干南市村(今金川镇),病逝于东晋元帝大兴元年(318年),终年75岁,葬于今江西都昌县城东,现有陶母墓.陶侃因年幼丧父,家贫无所依托,湛氏只好携陶侃由鄱阳回外祖父家。陶母即以纺织谋生养子,供陶侃读书。湛氏家教能严谨,教子惜阴读书,树建功立业之志,还以忠顺勤俭为美德熏陶其子。为此,小小陶侃总以清贫为乐,发愤进取,自幼伴母夜织而读书,闻鸡鸣而劳作。因此,陶侃读书万卷,精通兵法,被其父好友太守范逵荐为县令,直至任长吏、太尉、都督大将军、封长沙郡公,为国为民,清正廉洁。 陶侃为县令时,曾送一坛干鱼给母亲,湛氏收到后,立即书信一封,连同一坛干鱼,命其来差带走,退回干鱼。信中义正词严斥责儿子,告诫他不可受别人之礼,应如数退还其人。 有一次,正值下大雪范逵骑马来访陶侃。湛氏见家中无草喂马,便从床上抽下卧垫禾草,切碎喂马;又悄悄把头上的长发剪下卖与店人,换回酒菜,热情款待客人。范逵听街坊邻人道出真情后,赞叹说:“没有这样的母亲教育不出这样的孩子啊!”留下了"截发延宾"美传. 后来,为纪念湛氏教子读书,县人便在陶母湛氏故宅旁建起陶侃“读书台”、“洗墨池”,旁边还建有“惜阴书院”和“金川望江楼”。 
  宋代名人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杨万里、文天祥,明代名人解缙等都到此游历并赋诗赞誉“陶母教子”。
【陶侃】   字士行,江西都昌左里乡苏山陶家冲人,迁家到庐江的寻阳。陶侃很早成了孤儿,家境贫穷,后来 

当了县吏。庐江太守张夔征召他做督邮,因为有才能名声,升为主簿。一次夔妻有病,将到 

几百里地的地方请医生。此时正天寒下雪,几个管理事务的仆人都认为这件事很难而畏惧, 

陶侃于是提出前去,众人全佩服他重道义。 

后升为武昌太守,又升调广州刺史。陶侃在州府无政事时,总是早上将百块砖搬到书房 

外,晚上再运到书房内。别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收复中原,过分的优游安 

逸,恐怕不能承受大事。”他励志勤勉努力,都像这类事情。 

升为都督荆、雍、益、梁州诸军事。陶侃性情聪敏,勤于官吏职事。整天并膝端坐,统 

兵在外事情很多,千头万绪,没有遗漏。远近的书信奏章,没有一件不亲手答复,笔写如流, 

不曾阻塞停滞。他常对人们说:“大禹是圣人,竟珍惜寸阴,至于一般人,应当珍惜分阴, 

怎么能安逸游乐放纵醉酒,活着对时代没有益处,死了在身后没有名声,这是自己抛弃自己 

啊。”各位下属有的因为谈笑戏乐荒废政事,就命令人取来他们的酒器、樗蒱赌博的器具, 

全都投到江里,对官吏、军将就惩罚鞭打,他说:“樗蒱是放猪人戏玩的,老庄浮华不切实 

际,反对先王符合礼法的言论,是行不通的。君子应当端正衣冠,保持自己庄严的容貌举 

止,怎么能有披头散发故意做作以博取声名而自认为广博通达的作法呢!”有人送来馈赠品, 

他全都询问物品来处。如果是自己出力劳作得到的,即使微小一定很高兴,安慰赏赐多倍; 

如果不是合理得到的,就非常严厉地呵斥羞辱,退还他的馈赠品。他曾出游,见到一个人拿 

着一把未成熟的稻谷,陶侃问:“你用这个做什么?”那人说:“我走路见到稻谷,姑且拔了 

一把。”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却戏笑毁害别人的稻谷!”让人捉住他打了鞭子。因 

为百姓勤于农耕养殖,达到家给人足。当时造船,木屑和竹头他全让人收起管好,人们全不 

理解这原因。后来元旦皇帝朝会群臣,长久下雪才晴,大厅前雪化了还很湿,于是用木 

屑布在地上。等到桓温攻伐蜀地时,又用陶侃贮存的竹头做竹钉组装船。他总揽事务细微缜 

密,都是这样。 

陶侃性情细致好问,曾督促几个军营栽种柳树。都尉夏施偷来公家的柳树栽到自己门前。陶侃后来见到,停车问道:“这是武昌西门前柳树,凭什么偷来这里栽?”夏施惊惧谢罪。当时武昌号称人才众多,聚会时,陶侃每次饮酒都有一定限度,常常是欢乐有余可是饮酒限度已尽,有人劝他再少饮些,陶侃内心悲伤很久说:“我年轻时曾因饮酒有过失,去世的母亲约束我,所以不敢越过限度。” 

【陶潜】(陶渊明),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都昌人)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九江人,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先生不知道是什么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以此为号。清闲安静少说话,不爱慕虚荣实利。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的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本**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一直得到。亲朋故旧知道这样,有时就置办酒招他过来,他去饮酒一定会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醉以后回去,一点也不收敛情绪。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十分破烂,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也不在意。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向,不计较得失,用这来结束自己一生。”他的自序是这样,当世人说是实录。(是不是缺了点?) 
偃兆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等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 
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朋说:“想做个文官,来挣些补贴家用的钱(意译)。”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 为彭泽令。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秫谷(可酿酒),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于是命令 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米。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 

【夏光庭】

唐迁江西武宁始祖光庭公讳远,浙江会稽金华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七三一)庚午十一月初一日子时。唐肃宗上元间(七六一)举进士第,授秘书郎。唐代宗宝应元年(七六二)壬寅上书言尚书李国辅奸,谪武宁宰。武宁多崇山峻岭,经禄山之乱,强悍多据焉!公至劝归农业,立学校,日与士民讲求圣贤仁义之学,俗遂醇美,文风大振。唐代宗朝永泰元年(七六五)乙巳,上廉公忠直,召公为集贤殿侍制,公固辞不赴,遂家于武之三斗坪(今武宁县沣溪乡下坊村下坊夏家)。

公殁于唐宪宗元和二年(八零七)丁亥十二月初一日子时。江西新建等谱载公葬汤山;武宁修水等地敦信谱载墓在宁州。清嘉庆二十年(公元一八一五)乙亥八月十三日,茔墓重修时悉知:因时人皆以“夏知县坟”称呼,乃于宁州州治西四十里许的高乡黄田里掘出铜质墓碑,碑甚古,字多剥蚀,仅大篆文曰:“唐武宁知县夏公光庭暨万孺人墓”十余字尚识,证实墓在今修水县宁州乡黄田村。元配周氏(另说配万、江氏)生于唐玄宗开元廿一年(公元七三四)癸酉五月初五日子时,赠孺人,葬附夫茔右(配周氏是江西三洲、横岗、青岚、大岗、攸洛等谱的记载;配万氏依据的是清代重修祖墓时在修水县宁州乡黄田村挖出的墓碑,因字体为大篆、且剥蚀严重,“万”字有可能就是“周”字。)继配江氏,生于唐玄宗开元廿七年(公元七四零)己卯十月三十日巳时,赠孺人,葬三斗坪祖祠下首,  

【黄灏 】
 见《宋史》(脱脱)卷四百三十,列传第一百八十九,道学四(朱氏门人): 
  黄灏(宋),字商伯,南康都昌人。幼敏悟强记,肄业荆山僧舍三年,入太学,擢进士第。教授隆兴府,知德化县,以兴学校、崇政化为本。岁馑,行振给有方。王蔺、刘颖荐于朝,除登闻鼓院。光宗即位,迁太常寺簿,论今礼教废阙,请敕有司取政和冠昏丧葬仪,及司马光、高闶等书参订行之。除太府寺丞,出知常州,提举本路常平。秀州海盐民伐桑柘,毁屋庐,莩殣盈野,或食其子持一臂行乞,而州县方督促捕欠,颢见之蹙然。时有旨倚阁夏税,遂奏乞并阁秋苗,不俟报行之。言者罪其专,移居筠州,已而寝谪命,止削两秩,而从其蠲阁之请。灏既归里,幅巾深衣,骑驴匡山间,若素隐者。起知信州,改广西转运判官,移广东提点刑狱,告老不赴。卒。灏性行端饬,以孝友称。朱熹守南康,灏执**礼,质疑问难。熹之没,党禁方厉,灏单车往赴,徘徊不忍去者久之。 

【刘锜】 字信叔(1098-1162)祖籍都昌鸣山乡七里桥,宋.高宗绍兴年间任陇右都护,东京副留守,太尉,江淮浙西制置使等职.顺昌一役,大败金兀术.使其损失惨重.谥号武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