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2年10月28日淮海晚报发读书随笔《曾国藩的读书育才心得》

 黄建伟882 2014-07-01

  □郭玉琴

  ◎往人往事

  自古以来封建社会的读书人都以学而优则仕作为人生理想的追求目标,清朝的曾国藩文武双全,被当时清朝统治者誉为“晚清中兴明臣”,同僚称他为“古今第一完人。”这主要是因为他把儒家读书人的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贯彻得最极致。曾国藩少年得志,是凭着自身的努力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他文能治国,是开展洋务运动的洋务派代表,武能安邦,平定太平军,维护了清朝的统治。因此,他对自己的成才很是骄傲,也非常重视家族子弟的读书教育。

  曾国藩对自己家族中的弟弟们和儿女们读书成才一事非常关心,即使是在他带军打仗,居无定所,动荡不安时也不忘在家书中叮嘱他们勤奋读书,并且将自己在读书成才上的心得体会一一写出来教导他们。

  靠科举发家的曾国藩,他反复告诫家人子弟要多读书,并且在教给他们的读书方法上不出儒家的“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的思想。他在教导子弟读书的同时,还不忘教导做人,将做人和读书结合起来,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他提倡的“读书贵精专”、“读书有一耐字诀”、“不必惑于在精不在多之说”、“一怕无恒,二怕没看明白”、“须用困知勉行工夫”等观点看法上。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教育子弟读书时不做呆板统一的教育,而是根据子弟各自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天赋异同,给出具体的建议。例如,曾国藩对记性不好,但悟性较佳的儿子纪泽的教育采取的方法就是引导他“每日令其读十遍,不必能背诵也,不必常温习也。若蛮读蛮记蛮温,断不能久熟,徒耗日工而已。若令其句句读熟,则愈读愈蠢。”而对他的另一儿子纪鸿学习书法时,他则提出“须用困知勉行工夫”,他认为学书法和做人的道理是一样的,做任何事情遇到困难才能获得真知,都需要身体力行,不可追求成名太快,见效太快。他与国荃国保两位弟弟通信时发现他们平时写信条理清晰而失之繁冗,往往在已经说过的事上,又多加几句,反让人觉得不合适。于是他建议弟弟们,每次写信动笔,不要怕写不清楚,而要怕写得太多。意思写完了,修辞充分了就停止,不要再增加了。

  一代儒将曾国藩,由于他生在特殊历史时期的封建统治社会,受封建思想局限性的影响,虽然后人对他的名声褒奖不一,但是他的教育观读书心得却对后人至今仍然有继承学习的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