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灵感岂能靠吸毒激发?

 赵东华 2014-07-02

2014-07-02 09:45

[摘要]演艺圈、文艺界、音乐界沾染毒品的确实比较多。他们有一个理论,就是搞艺术需要灵感。沾点毒品就飘飘然兴奋、幻想,容易激发灵感。

导演张元又一次复吸,编剧宁财神吸毒被拘,再度引发人们对艺人吸毒这一问题的高度关注。比吸毒更可怕的是所谓艺人吸毒能够激发创作灵感的论调。

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演艺圈、文艺界、音乐界沾染毒品的确实比较多。他们有一个理论,就是搞艺术需要灵感。沾点毒品就飘飘然兴奋、幻想,容易激发灵感。”

如今,影视剧中充斥着婚外恋等畸形的情感,渲染自杀等极度消极的行为,情节中还有很多恶俗的内容,将丑恶演绎到极致。这些内容固然有着现实生活的影子,不过,当一些导演、编剧热衷于渲染如此荒诞的内容之时,我们就不得不追问:他们这样的创作灵感究竟来自哪里?

《人民日报》曾载文批评郭敬明的《小时代》,指出:“今天,充斥耳目的如果都是《小时代》们,或者因为票房有利可图,就无条件地纵容《小时代2》、《小时代3》的出现,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引导社会思潮,小时代、小世界、小格局遮蔽甚至替代大时代、大世界、大格局,个人或者小团体的资本运作或许成功了,但是一个时代的人文建设和传播却失控了”。

我想到了“精神鸦片”这个词,这是一种特殊的“鸦片”。大量事实早已证明,黄色等低俗的内容之所以被称为“精神鸦片”,因为其传播不仅对人产生消极影响,更能毒害人的心灵,使人堕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种精神上的毒害对青少年尤为明显。

由此联想到“深入生活”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越是贴近老百姓生活的作品,越会受到观众的喜欢,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获取灵感,将生活中的感人事迹转化为打动人心的文艺作品,这是电视剧创作出精品力作的正确路径。这也是从张元和宁财神吸毒事件中想到的话题。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