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王间的厮杀:古罗马与波斯四百年的战争和影响

 小记历史馆 2014-07-02

    二、罗马的东方战略及其目标 

    总体上罗马在东方的对外政策带有进攻性,这种进攻策略源于罗马传统的“安全疆界”理念,即为了保护本国的安全,必须尽可能把疆界向敌人一方推进。由于整体实力上占优,帕提亚对罗马的统治威胁不大,而罗马在经营东方之初则试图摧毁帕提亚。罗马的扩张总会达到实力的极限,由于两度进攻均大败,摧毁帕提亚的目标基本放弃,但在双方的均势地位中,罗马实际上依然处于进攻者地位。北线双方的势力边界是亚美尼亚,这里地形崎岖,便于罗马对美索不达米亚和米底展开攻势,对波斯军队来是却是不可能渗透的屏障。但这里远离罗马本土,在后勤方面对罗马极为不利。在这里达成均势,正说明了罗马的战略进攻态势。南线双方以幼发拉底河为为界,这在战略上大体均衡,对双方来说防守远比进攻便利。帕提亚军队缺乏攻城技术和长期战争能力,难以在叙利亚立足;而罗马军队则机动性相对逊色,很难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平原地区击败帕提亚骑兵。 

    在帝国初期,罗马的主要精力用于经营欧洲边境,东方边境的重要性相对低一些。罗马与帕提亚之间的矛盾主要在于争夺亚美尼亚的控制权,双方主要运用外交手段,真正的军事对抗只有公元60年前后的战争战争的结果依然是双方保持均势。从维斯帕西安(Vespasian)皇帝开始,罗马在东方采取攻势。公元二世纪起,罗马在东方的军事力量大大加强,图拉真和马尔库斯·奥勒留斯统治时期罗马军队两度入侵美索不达米亚,攻占泰西封。这些战争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皇帝个人的荣耀和赢得士兵效忠,罗马并没有长期据守的打算。塞维鲁斯王朝时期罗马才开始长期占据美索不达米亚北部,但对这里的防御并没有特别重视。

    三世纪危机以来,罗马的东方战略有很大转变,在东方战线上有所推进,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战略地位变得非常重要。危机结束之后,罗马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加固城防,修建堡垒,并大规模移民。从社会经济层面讲,是因为东部地区的灾难恢复能力远高于西部地区,因而公元三世纪以来东部地区的重要性同益上升。比如东部最富庶省份为埃及,西部最富庶省份为阿非利加,前者提供的税收约为后者的三倍。如此经济环境下,罗马的政治重心也相应逐渐东移。为了保护东部诸省免遭波斯的攻击,罗马必须尽可能在波斯人的进攻道路上设置障碍,而波斯进攻的唯一通路正是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地区。从战略战术层面讲,罗马的纵深防御战略非常适于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地区实施,相关的具体分析会在下文的战争总结中谈到。虽然总体上罗马实力占优,但公元三世纪末罗马在东方的推进已达到极限。君士坦丁去世后,帝国内部的分裂使得罗马能投入东方战线的资源更为薄弱,于是东部边疆的均势被打破,优势的天平于是向波斯一方倾斜。因而在尤里安(Julian)皇帝即位后能组织全国力量进行东方战争之前,罗马在具体战略层面上居于守势,主要目标在于保住现有的势力范围。因此,罗马在东方的主要战略目标非常有限,亦非常明确与具有针对性,即尽力遏制与消耗波斯的攻势:

    其一:尽力加强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纵深防御系统;使之成为波斯入不可逾越的障碍。如此则东方战争不至于对叙利亚等富裕省份带来严重影响。罗马采用的主要方法是修建大量堡垒,加固城防。前述的尼西比斯和辛加拉都是重点设防的城市,其中尼西比斯最为重要,也因此在后来战争中长期成为东方司令部所在地。罗马的多数重要堡垒位于底格里斯河沿岸的战略要地。比如位于上游河畔战略要地的阿米达,也是重要的武器库,平常由第五帕提卡军团(Panhica)驻防,后来战况紧急时又进驻了六个军团增强防御。也有些堡垒位于幼发拉底河上游的重要渡河地点,比如萨摩萨塔(Samosata)。 

    其二:尽力控制亚美尼亚,保持罗马对波斯的战略优势,分散波斯的实力。罗马一般是通过外交手段实现这一目标。公元四世纪开始,萨拉森人的势力日益强大,他们的活动地域贯穿两大帝国交战的整个东方战场,因而罗马与波斯都必须认真对待这些沙漠游牧者,让尽可能多的萨拉森部落站在自己一边。到了公元四世纪后期,还有另一个原本不很重要的因素变得重要起来,那就是北方高加索防线的局势日益紧张。具体说来,匈人对高加索诸附属王国的压力越来越大,罗马必须认真应付。在这方面罗马与波斯有着共同利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