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王间的厮杀:古罗马与波斯四百年的战争和影响

 小记历史馆 2014-07-02

    公元363年3月5日,尤里安离开安条克率领远征军出发。3月12或13日,全部军队越过幼发拉底河,在巴特耐(Batnae)扎营,随后行军至卡莱。侧翼部队先行出发,几天后尤里安的主力部队也出发。为迷惑敌人,主力部队开始也向东进发,似乎要跟随主力部队。夜晚尤里安的大军突然转向南方,4天后,即3月36日,这支部队到达幼发拉底河畔的卡利尼库姆(Callinicum),124月6日越过罗马与波斯边界。罗马军队顺着河岸前进,行军过程中一直与后勤舰队和负责侦察护卫的萨拉森同盟者骑兵保持联系。4天后,罗马军队遇到第一座抵抗的波斯城镇阿那塔(Anatlla),在接受守军投降后,罗马军队将这座城镇付之一炬。

    现在罗马军队进入了美索不达米亚南部人口稠密的灌溉农业区,波斯人在这里效法罗马人的纵深防御系统,修建了众多堡垒,加之河流纵横,因而行军变得非常困难。为了不拖延时间,罗马人只攻占和摧毁了部分堡垒,对其余堡垒则绕道而行。因为罗马军队的给养主要通过水路供应,把这些敌人堡垒留在后方暂时不会有太大影响。开始罗马人攻占的城镇和堡垒都不大,只遇到敌人的小规模袭扰,4月27或28日,罗马人终于面对第一座巨大设防城市波利萨波拉(Porisabora)。马塞里努斯详细记录了这场攻城战,双方战术上的优势和劣势都在这场战斗中有充分展示,此战可视为罗马围攻波斯城市的典型:罗马人在劝降无效后于次日清晨动用各类大型攻城器械发动进攻,首次攻击就在城墙上打开一个缺口。波斯守军退入卫城坚守,随后的战斗持续一天。在这类范围相对较小,主要使用轻武器的近距离围攻战中,波斯的反曲弓发挥了威力,罗马人伤亡很大。第二天罗马步兵以传统的龟甲阵型(tetudo)进攻,还是被击退。第三天罗马人装配好了带有弩炮和攻城槌的巨型活动攻城塔楼(Helepolis),当攻城塔楼移动到卫城附近时,波斯守军宣布投降。罗马人把守军和居民转移后焚毁了整座城市。

    次日罗马巡逻骑兵突然遭到苏雷纳(Surena)率领的军队袭击,罗马损失一面旗帜,这虽是很小的失败,但对罗马人的士气有很大影响。为了保持军队的忠诚和士气,尤里安许诺给士兵更多的赏赐。之后罗马军队继续前进,波斯人为了阻止罗马进军,毁掉了很多灌溉区,致使洪水泛滥。加之沿途不断有波斯弓箭手袭击,罗马军队进展缓慢,行军过程中必须要有舟桥部队配合。随后罗马军队离开幼发拉底河,沿着连接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大运河行进,约5月8日,罗马军队抵达又一座重要设防城市麦奥扎马尔夏(Maiozamalcha)。这次罗马军队的攻城行动困难重重,不仅因为该城地势险峻,城墙坚固,还因为这里距离泰西封已经很近,附近集结了大批波斯军队,罗马必须分兵抵御。苏雷纳率领的波斯骑兵袭击罗马辎重部队,但被击退。罗马军队冒着酷暑攻城,于第二天夜里通过挖掘地道攻入城内。城内守军大部分被杀,罗马军队取得了大批战利品后将这座城市完全摧毁。

    罗马军队稍事修整后于5月中旬继续前进,占领了一处波斯阜家行宫,还沿途攻占摧毁了一些坚固堡垒。之后罗马军队在底格里斯河附近扎营,因为波斯军队的袭击日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罗马人按传统方式修建了防御完备的营寨。几天后,罗马军队清除运河上的障碍,让尾随的舰队驶入底格里斯河。此时河对岸泰西封的城墙已经清晰可见,但大批波斯军队沿河布防,要渡河非常困难。罗马人初次渡河没有成功,尤里安不顾众人反对,命令士兵再次进攻。这次罗马人驱散对岸的波斯人,随后罗马主力部队成功渡河。

    苏雷纳很快把波斯大军集结起来,列阵迎战罗马人。这是此次进攻中首次,也是15年间首次罗马与波斯间的大规模野战。波斯军队中的重甲骑兵和战象给罗马士兵,尤其是来自欧洲的罗马士兵带来很大恐慌。但罗马军队的纪律和训练最终占了上风,波斯军溃败,大部分退回泰西封城中。马塞里努斯参加了这次战斗,据他记载:此战波斯损失2500人,罗马损失70人。但罗马的真实损失可能远大于此数,罗马军队一路攻城拔寨,己接近实力的极限。现在面对着防守完善而且驻有大量守军的泰西封,周围可能还有更多的波斯军队在集结,最重要的是:沙普尔大王率领的波斯精锐主力部队依然位置不明。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放弃攻城尽快撤退可能是唯一明智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