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摄影心路

 汪仔828 2014-07-03
学摄影三年,朋友问,是否要记录点什么?半个月前我开始犹豫,真的要“回忆往事”吗?如果只是把以前的片子简单的拼凑在一起……又有什么用呢?搞不好还落下个“炫耀”的嫌疑……正要作罢的时候,突然灵光一闪,不如谈谈自己的摄影心路吧,也可供朋友们各取所需

这个帖子我坚持要在2014年6月结束前发出,完全是因为我在2011年6月买的尼康D7000,三周年纪念月……(我已经忘记日了,sorry)

阶段一:我爱旅游,我只要拍清晰,比一般好一点点就可以,不要枉费辛苦一番。

最开始买相机的时候,完全是因为自己喜欢玩,向往亚丁那神山圣湖,也想要挑战高海拔,却不甘心于爬个半死(海拔3900米-4800米)最后用卡片机草草了事;这时候拍摄的最低要求,就是拍清楚,不跑焦,最大可能还原色彩和所看到的景色

初学阶段,有个好老师真的很重要,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在此衷心感谢我的摄影老师——野猫老师,他可是从光圈、快门、ISO等最基本的知识教起的。

1P:学会了基本理论和相机操作,第一件事就是去拍荷花,猫哥教的是“荷花是荷塘里面最亮的部分,尤其是花瓣的白色处,在拍荷花的时候,用点测光,光圈优先,开大光圈,对荷花最亮部测光,再-EV,可以避免荷花花瓣过曝,同时让荷叶和荷塘其他部分相对曝光不足,起到突出荷花的作用,背景的选择要注意简洁,摄影是减法“,于是有了我的第一个荷花贴——《雨后清荷》,呵呵,不要笑话,确实除了拍清晰,没有别的技法和意境了,构图也谈不上吧。
点击查看原图

2P:既然买相机为了旅游,那第二件事就是去游摄,地点广西,有了《相公山的日出日落》《第一次“流水”账》。在相公山,学的是测光和渐变灰镜的基本用法(平衡天地曝光);同时学会了拍摄流水要用慢门,获得慢快门的方法包括在傍晚弱光下拍摄、收小光圈、降低ISO和加灰镜等,对焦点在岩石上,而不在流水,对岩石测光的时候要-EV(流水比岩石亮)
点击查看原图

3P:《黄姚古镇》
点击查看原图

4P:我在D7000的第一个精华贴——《蓝天白云下的桂林山水》,感谢了悟版主,给予了一个新人鼓励和信心,同时不厌其烦地通过站内信教我调整地平线,当时作为一个菜鸟,得到前辈的认可是很激动和开心的,自然也更有了动力。其实,现在看回来,这些片子的确不怎么样,犯下了现在我点评他人的大部分错误:地平线居中、天空比例过大,后期刻意调高对比度来增加通透性,导致暗部细节丢失……呵呵,这恐怕是每个新手都会经历的过程。
点击查看原图

5P:猫哥指导下用近摄圈+标头拍摄的第一组“微距”——《微花草》,近摄圈30块,不可谓不实惠啊,麻烦的地方是需要自己手动对焦,在对焦时要开大光圈,否则容易看不清,对好之后收小光圈拍,因为标头凑近了景深浅;当然,有微距头的朋友拍起来会简单很多。
点击查看原图

6P:接下来是学习拍夜景,在猎德大桥上拍下了《绚丽多彩的广州夜景》,了解到拍摄夜景的最佳时机是日落前后的半小时,就是所谓的“黄金一小时”,这个时候天空还有霞光和色彩,地面霓虹也陆续亮起,天地相互辉映,任何一方都不会“死黑”;而通过改变相机白平衡,可以获得不同的天空色彩;入夜之后,玩了一下多重曝光和定位变焦。这时候的问题还是在于暗部细节不足,一味拉高对比度和饱和度。
点击查看原图

7P:跟着大家去从化流溪河森林公园的猴岛拍猴子,被告知拍摄动物要注意对焦在眼睛(人也一样),并且最好能捕捉到眼神光,能拍出拟人化的场景最好;当然,猴子会动,要保证清晰度的话必要时需要提高ISO;这个时候也是没有什么构图的意识,也不懂得选择简洁的背景;拍了两组——《动感小猴王》《亲恩》
点击查看原图

8P:这2组小东江——《紫蓝调》《渔家情》,获得了D7000月赛的奖励,也大大的坚定我继续拍照的信念。提一下,小东江的最佳拍摄时机是每年的7-9月,晨雾比较好,一般选在日出前去到拍摄点,精彩部分包括日出的金光照射在晨雾中形成的光影和橘红色调,还有就是日出后的撒网(记得带长焦镜头)。
点击查看原图

酝酿了这么久……练习了几个月(至少能做到对焦清晰,曝光准确吧)……终于是要出发去圆我做了10年的亚丁梦!当时很激动,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不过是一组比较好的“到此一游”片罢了,呵呵。路线:广州——成都——新都桥——理塘——稻城——亚丁——乡城——得荣——德钦——迪庆——丽江——昆明——广州(历时13天)

9P:《川西路上风光》
点击查看原图

10P:《圣地稻城》,红草地要收费。
点击查看原图

11P:《雪山之巅,亚丁之魂》,我最爱的亚丁五色海,具体游记和攻略请点击前面的链接。
点击查看原图

12P:《穿越川滇边界》,地图在帖子里,能看到金沙江第一湾,白马雪山段有点险。
点击查看原图

13P:《香格里拉的呼唤》,我始终觉得真正的香格里拉在亚丁……呃……在香格里拉的时候还比较菜,去哪里什么机位拍什么都还是需要猫哥提醒的,当时猫哥就像个总指挥,开车开到哪里,看见可拍摄的景观,就停车,然后喊我们一行人下车,然后告诉我们拍什么和怎么拍,再次谢谢猫哥。
点击查看原图

原以为,从亚丁回来,圆了梦,心便能收回……殊不知,亚丁仅仅是个开始。从亚丁回来后的1月后,无意中看了别人牛背山的片子,没怎么思考就又回到了川西……

14P:《贡嘎·云海·牛背山》,牛背山上自然有绝美的风景,贡嘎群峰尽收眼底,若遇到铺至面前的云海更是蔚为壮观,提一下,牛背山较佳的拍摄季节是每年5月,雪线比较低,遇到神奇的天气(山下下雨山上晴)几率高些;在牛背山上,我除了有幸见到贡嘎金山以外,还切切实实学会了星轨的拍摄,具体心得详见《星星的足迹》;牛背山上条件艰苦,路途险恶,具体可参考《牛背山行摄攻略》
点击查看原图

15P:牛背山上下来去了《海螺沟·红石滩》红石滩的最佳拍摄时机应该是12月初,初雪下了在红石上覆盖一层白雪,最好看,我去的有点早了;这次是第一次不需要师傅提醒,自觉会用慢门拍摄流水
点击查看原图

16P:《夜探“春茧”》,还是跟着猫哥去学习,如何利用线条构图,让画面更有冲击力,同时知道了长时间曝光能够增加冷暖调的对比
点击查看原图

阶段二:我爱拍照,我什么都想拍。

纵观这一阶段,我居然拍了三组荷花、三组蝴蝶、三组微距,还有蜥蜴、打鸟、人像等等等等,反正就是处于热恋,见别人拍什么,自己也跟着拍什么,好奇嘛,没拍过总想学学,自然也少不了我的旅行和游摄。

1、拍摄花卉:除了对焦清晰、曝光准确之外,还要注意选择相对干净、简洁的背景,大光圈拍摄;构图不能太满,最好在花的生长方向留白,这样更容易有意境些;用光方面,弥散光有利于质感的表现,侧光勾勒形态、逆光可以让花瓣的纹理更清晰,仰拍的角度还可以有新鲜感。

17P:《荷塘·倾城》,比起上一年的荷花,自然是更注重用光和构图。
点击查看原图
18P:《荷塘·忆记》,这一组的拍摄和处理上,是为了表达记忆中或者梦中的荷塘,朦胧而不可及,似在慢慢接近,却如何都看不到真容;技巧上主要用到多次曝光。
点击查看原图

19P:
荷塘·殇》,呵呵,了版说,这是一组有光有影却不伤感的残荷,至此,我觉得自己对光影的捕捉,应该是算敏锐的。
点击查看原图

20P:除了荷花,还拍了两组梅花——《梅之咏叹调》《迷失梅花林》,技巧如前述,提醒一句是,其实拍花卉,有时候大场景也可以挺迷人的。

点击查看原图

2、拍摄昆虫等微距,对焦点还是在眼睛上,拍摄时间是夏天,烈日当空的季节,这时候虫子最活跃,要注意画面的“情趣”;额……我是个比较懒的人,没有心思去研究柔光罩和灯,所以基本都是自然光拍摄了;拍的时候不能站着俯拍,这样拍到的不是屁股就是背脊,要蹲下来慢慢寻找角度,把形态表现好,尽量和背景分开来。


21P:第一组被推荐上八格的片子——《蝶中蝶》,长焦拍摄,个人觉得蝴蝶用长焦拍比微距来的简单一些,可以远距离捕捉,微距头走近了容易惊着它。
点击查看原图

22P:《光之翼》,第二次拍蝴蝶,除了清晰,还希望有光影,仰拍恰好可以实现逆光

点击查看原图

23P:《蝶恋》,一如题字,我恋蝶,蝶恋花,蝶恋蝶,当然是为了表现蝴蝶采花、互相追逐的场景;黑蝴蝶比彩蝶更难捕捉,它几乎不停留,只能看着它飞来,预测它要在哪里停留,然后对花对焦

点击查看原图

24P:第二组被推荐到八格的片子——
《小蜗的梦想》,手电补光,个人觉得蜗牛逆光更好看
点击查看原图

25P:《草丛精灵》
点击查看原图

26P:这是一组……儿童不宜的虫子集体婚礼照——
《一组昆虫+昆虫》
点击查看原图

3、尝鲜——我想我应该很少再去拍的东西,有些题目,尝试过……就好了;不试过,有怎么知道自己喜不喜欢。


27P:3年来唯一一次打鸟——《“呆板”小翠》,我承认我对打鸟没天分、没耐性、自然也没啥兴趣,对镜头要求高,拍摄静态还好,拍摄飞翔的需要诱拍或者等待。
点击查看原图

28P:为数不多的人像——《女人花》,不会磨皮,后期不在行,所以……皮肤没有处理好,自诩眼神光还捕捉的可以,嘻嘻,只是都是大头照。

点击查看原图

29P:《蜥色相关》,说实话,我不喜欢爬行类动物,所以……仅此一次了。

点击查看原图

4、最终,又回到了我所喜爱的风光,游摄,走走我少女时代一起想去的青藏线、唐古拉山口和藏地。这一次,我要求,我坐副驾,我看光影,我叫停车;为的就是锻炼自己发现美的目光……只是,旅途中都在赶路,顶光为多了。路线:广州——西宁——青海湖——格尔木——那曲——纳木错——拉萨——羊卓雍错——日喀则——珠穆朗玛峰——拉萨——广州(总花费10000左右,连来回机票和车费,具体细节可以私信)。


30P:《“柔美”的青海湖》,青海湖太大,无法拍到全貌,只能用长焦拍局部表现“柔美”。
点击查看原图

31P:青藏公路自驾——《沿途大美风光》,除了观察,还要等待。

点击查看原图

32P:《昆仑山—可可西里—唐古拉山口》,利用一切能利用的,例如右下图拍昆仑山,就是用的地面一小洼泥水的倒影;拍摄经幡时,则要利用经幡的线条作为引导和延伸;5200多米海拔,走路记得要慢,面对美景不要激动。
点击查看原图

33P:《“天湖”纳木错》,如果你跟旅游团,在中午时分到达纳木错,那绝对是一个损失,那时候湖面起风,没光没影;如果要好好感受纳木错,需要在里面住一晚,这样可以拍摄纳木错的日出日落,玉珠峰的金山,还有……清晨圣湖平静如镜的倒影,绝对是圣洁得无法言语;需要注意是在4800米地方过夜,容易高反。
点击查看原图

34P:《布达拉宫的日与夜》,布达拉宫应该是被拍得很滥的了,能做的就是在光影上花点心思,还有……借个月亮(二次曝光),特别显得宁静和神圣,右下角用相机做前景,布达拉宫虚化,个人也挺喜欢;至于清晨拍摄布宫,别忘了也拍一张拉萨晨景。
点击查看原图

35P:《羊卓雍错——那一抹沁人心脾的蓝》,有一种蓝叫羊卓雍错……羊湖的水,真的很蓝,常规拍摄角度在路边,如果要拍摄羊湖日出……据说要5点出发前往。
点击查看原图

36P:《后藏最大的寺庙——扎什伦布寺》,坐落在日喀则,我对扎寺的喜爱,远大于大昭寺,人不多,可以慢慢逛,慢慢体会红墙外的风景,转经筒下值得稍微停留一下,等合适的人经过
点击查看原图

37P:
《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分享一个小心得,大本营观景台上面的经幡,可以用来做前景,对雪山测光,闪光灯补光照亮前景;中国境内拍的珠峰星轨,不可能是同心圆的,想要同心圆,要去尼泊尔;珠峰过夜……下半夜容易憋气,建议住在绒布寺,好歹是个砖屋,比大本营好些。
点击查看原图

38P:又见小东江——《小东江晨曲》,大家都说这次没有第一次去好,是,第二次去差点连晨雾都没有,由此可见拍摄风光,运气也是很重要的。
点击查看原图

39P: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渐变灰镜的灵活使用——《水墨园黄昏》,具体心得请看原帖。
点击查看原图

第三阶段:我似乎初步知道在什么时候站在哪里用何种技巧拍什么


跌跌撞撞走过一年多两年,也算是努力学学习了,有几点要说——

1、拍过花、鸟、虫、人像,最后我还是钟情于风光(看看我下面10组片就知道了),正确来说是“游摄”,因为我无法像专业风光摄影师一般,在某个地方过多的等待光影和时机。


2、在打算拍摄某个地方之前,你要去了解它,所谓“知己知彼”,包括它的地貌特点、植物、气候等,这个网络就可以帮到你;还要去看看前人都拍过什么,看别人的片子,不是为了盲目的跟从,而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个地方有什么值得你驻足;最近距离的了解,莫过于实地的考察踩点,什么地方适合早上拍、什么地方适合傍晚,顺光、侧光还是逆光,预计一下你所可能拍到的效果,是否能符合你的期望。这一点恐怕晓光同志最有体会,他曾经陪着我一天走两次金石滩,中午时分花两个小时去看看有什么可拍,景点的朝向、机位、构图等,选好了几个点之后,在傍晚时分,才真正扛着脚架拍摄。有人说“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才是一场幸福”,同理,在“对的时间拍对的景观”,才有可能拍出自己还满意的片子。


3、用好自己手中的器材,这是个很老套的话题,如果人人都有牛机牛头,自然最好,没有的时候,多想想别的法子,没有超广,你可以接片;没有渐变镜,你可以用黑卡(我见过猫哥用100块来遮镜头),等等。


4、正如一位小有名气的前辈所说,最重要的技术,就是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该停下来,拍什么,怎么拍。我们要培养自己对场景的掌控力,到了一个地方,有什么可以利用,怎么用,譬如要为读者带来视觉冲击力,线条可以、超广下或者慢门下的云可以、色彩的对比可以、精绝的光影也可以,如何运用,要看当时情况和个人想法;而如果你要表达静谧,那么无风的水面、倒影、大片的留白、慢门下虚化成雾的海面/湖面也都是可以的。


5、至于构图,三分构图法是经典,但要懂得变通和应用,有时候一些打破常规的构图也会有特殊的效果,这种就需要多拍多体会。


6、用NEF格式记录图片很重要,虽然它很大,如果都用NEF,一张16G的卡估计只能装300多张片,但NEF有NEF的好,它保留了从-2EV~+2EV五档曝光的全部数据,所以前期哪怕有一点过曝或者欠曝,造成的细节丢失,后期用NEF都是能调回来的,而白平衡和色温的设置不对,也是可以通过NEF进行后期调整。适当的后期不是造假,是为了更好的还原肉眼所见的真实,毕竟人眼对光的宽容度比相机要好多了,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逆光下美景,但是用相机不一定能拍得出来的原因。

40P:《花城夜色》——第二次的夜景拍摄,时隔2年,选了个冬日的傍晚,自己感觉这一组在取景构图的把握上比之前大有提高,可以较熟练地应用线条、倒影;后期的提高也让画面细节更丰富(不是一味的拉高对比度和饱和度了)
点击查看原图

41P:云南东川红土地,有“上帝调色板”的美誉,终于有机会走走。云南的特征之一是区域光(耶稣光、电筒光)较常见,仔细观察可以捕捉到不少,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在日出、日落以外的时间里,拍出有光影的片子,于是有了一组《光影之魅》;而红土地的特征是,色彩、线条多变,首先那里的土地就是红色的,而种植不同农作物也会赋予不同的色彩,例如小麦的金黄,土豆的绿等等,还有薄膜,薄膜依山势的线条,可以给画面带来强烈的线条感和延伸感,在捕捉光影之余,利用地面色块的变化和线条的张力,就可以拍出不错的片子;在拍摄逆光和耶稣光的时候,记得加渐变灰镜。
点击查看原图

42P:《红土乐章》,左上和下面中间是利用线条,右上右下是光影,左下是色块+光影。
点击查看原图

43P:一组获得太平洋摄影论坛2013年9月月赛“最佳作品奖”的霞浦片——《迷失于光与影、色彩与线条之间——霞浦行摄》。霞浦作为“十大摄影人必去的地方”之一,果然有独具魅力的地方,变幻的滩涂,海边的劳作,莫测的光影,都能让人深深沉迷,它是一个练习掌控场景、构图、捕捉光影的好地方,也许我和你站在同一地方,但你我对于画面理解的不同,就会有不一样的照片,而你错过了这一刻,下一刻却未必有一样的线条和光线,好比我当时看见同行人相机里的一张滩涂片,等我惊叹完美丽之后,再想拍,那块滩涂就因海水上涨变了样子,次日再去,渔船也已经在不一样的位置了。
点击查看原图

44P:想详细了解霞浦行摄细节的朋友,欢迎参看关于霞浦行摄的点滴(多图+地图+吃住行+各拍摄点介绍)》
点击查看原图

45P:春天的婺源,是江岭、月亮湾油菜花的柔美,水墨画般的意境;秋日的婺源,是石城、长溪的红叶,还有篁岭晒出浓浓的金秋。如果我在春天去婺源,我可能会考虑用淡水墨画的感觉带出,低饱和度,大片的留白,营造出淡淡而悠远的意境;我在深秋来到了婺源,追逐的无非是石城的晚秋,秋意需时金黄、绚烂的,为冬日的来临上演最后的瑰丽,所以选了晨光照射的程村晨雾,夕阳下晒成金黄、金红的辣椒,傍晚的炊烟和塔川的日出,构成了一组《在婺源追逐最后一抹秋》
点击查看原图

46P:《中国最迷人的古村——宏村》宏村有两个水池,大的叫南湖,小的叫月沼,以此推断,在宏村,徽派古村落和倒影,会有一种宁静、古朴的感觉;我去的时候,较之春日少了些氤氲的多情,多了些日光倾城的清爽;村口的大榕树和银杏,在秋叶落尽之后,裸露的枝干更突显出一种古朴的美;值得一提的是,落在地上的银杏、月沼的弧线引导,是不错的构图元素,而宏村的村外也一样静美
点击查看原图

47P:大连金石滩,再次感谢晓光的向导和接待,故起名《金石滩の光辉》,金石滩的拍摄心得,我觉得应该由晓光来说,他感受最深刻。
点击查看原图

48P:《印象·大连》
点击查看原图

49P:又回到了荷花,第三年拍荷花,我会想,怎么样能拍出不一样的……受友人启发,凑合出一组运用放烟饼、折返镜头、多次曝光折腾来的荷花片,还煞有介事的写了一帖所谓“技术交流”的《品味赏荷》每年进步一点点,还是不错的,今年因为没想出来怎么拍,所以……
点击查看原图

第四阶段:我还希望通过图片表达一点自己的想法……

整理完第三阶段的片子,我开始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些片子,你看了,除了觉得色彩很漂亮,光影很精彩,构图和拍摄都很细腻,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吗?看多了不审美疲劳、不千篇一律吗?漂亮图片的背后……恰好一个前辈问了我几个问题,让了回味很久:“你的这些自己觉得很漂亮的片子,100年之前拍和100年之后拍,有什么区别呢?”“除了构图大气、光影漂亮、色彩绚丽、细节丰富,你还看到什么了吗?”沉默许久,我不得不承认,它们大多缺乏灵魂……我拍摄的只是,只一味想着“怎样拍的更好看”,却很少去思考“我要表达什么”;确实,这些风光片子,100年以前和100年之后拍,差不多多少,除非某场地震或者某场海啸让它们都不存在了。那么,我是不是该让我自己的图片,能传达一点什么呢?于是我开始一点点的尝试。


50P:第一组小品片——《尚品红砖》,尽管题字解释略带“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但好歹我给它发掘了一点所谓的“深意”。如若锈掉皮囊,你是否愿意乐得余生半世逍遥?从大家的反应来看,它应该是成功了一半。
点击查看原图

51P:第一次摆拍,自编自导自备道具自拍自己欣赏的一组小品——《盛宴——FEAST》人生,有如一场盛宴,菜式和味道,都是各自的选择……具体剧本和寓意,欢迎翻看原帖
点击查看原图

52P:《重生——REBORN》,没想到这一组在戈壁滩拍摄的花草小景,在特定的环境下能有这样的意义。生命的顽强,在于无惧风吹雨打;
即使大地振动、水土干涸、霜雪压枝,最终亦能战胜困难,在裂缝中发出春芽,绿草如茵。

点击查看原图

53P:厦大白城沙滩,一个有光影、有故事的地方,于是我背着相机、脚架,去白城,寻找海边的故事去了。《孤单的是身影,寂寞的是心灵——海边的故事》,这组片子拍摄的时候是有意去感受、体会画面背后的故事,力求捕捉一些有故事性的场景,而不仅仅拘泥于风景本身。
点击查看原图

54P:在丽江晒着太阳享受“丽江慢生活”的时候,还不会摄影,那就只好用心体会《鼓浪屿的慢生活》了。幽静的小巷,温馨的小酒馆,曼妙的轻音乐,一个人漫无目的地闲逛,走累了找个小窝慵懒地蜷着,享受午后的阳光……组片尽量紧扣“慢”和“品”二字。
点击查看原图

55P:《田园秋语》,简单的场景,散射光带来的柔和、清淡色调,没有浓烈的感情,秋日田园的静谧、悠远随着背景音乐蔓延开来;有时候,加合适的音乐,能让图片的意味更突显
点击查看原图

56P:应该算是第一次拍摄带有人文纪实性质的题材——《当你老了——小记云南义诊中的父老乡亲》拍的时候就想着尽可能表达老人对健康和生命的渴望,当然,我还一直纠结和坚持捕捉眼神光;第一次拍,角度比较单一,都是大头照多,捕捉到合适的表情我就很高兴;诚如好友所说,缺乏了一个场景的表达和一些打破常规的构图,恩,以后努力。
点击查看原图

57P:在香港18天,只出了这么几张片——《不一样的香港》拍的时候确实是想着如何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观感,却只拘泥在如何拍不一样的风景,少了香港最为珍贵的“扫街”,回头想,应该拍点香港还保留着的风俗、人情,或者是……港人的面貌吧。
点击查看原图

自己对于未来的设想,更多的是如何“突破”风光的这个瓶颈,去用镜头、图片来反应、表达自己心中所想的、所感悟的,就是所谓片子有没有灵魂。什么时候能做到,不介意别人的目光,不纠缠于具体技巧,拍自己心中所想要拍的片子和感觉,反应自己的内心情感。我……想了一会,还是不要用“文章体”来结尾了。感谢一直耐心陪我走到这里的所有朋友欢迎批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