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卢士安院长转型会上的讲话

 苑竹藏书 2014-07-03

 IMG_8831.JPG

卢士安院长在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市教研工作转型启动会议,目的是部署任务、明确目标、强化责任、抓好落实。过去一年,我市教研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构建高效课堂为核心,以开展教学视导为策略,在教研模式和效益上取得了新突破,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基层学校的广泛认可,为教研工作转型奠定了基础。2014年,学院在梳理信息、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的同时,确定了新的工作思路,建立了新的教研规范,将引领全市中小学实现教研工作的战略转型和全面升级。

寒假期间,学院教研管理中心制订了一系列工作方案,研磨出一整套管理办法;开学初,组建了学科中心组,完成了小课题申报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上周五,举办了微观指导与小课题研究工作论坛,各学段中心组成员代表针对教研转型阐述了工作思路;刚才,伞院长对相关方案和办法做了解读;一会儿,高局长还要做重要讲话。应该说,教研工作转型方向是科学的、目标是明确的、任务是艰巨的、准备是充分的。

今天参会的有两级行政和业务部门的领导和研培人员,有中小学校级领导和学科中心组代表,借本次会议,我讲四个问题。

1、正确认识中小学教研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2013年,通过大规模的教学视导,对全市中小学的教研状态有了全面了解,各学校都能够充分认识教研工作的重要性,都能够立足校本教研提升教学质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研究问题比较浅显。教研过程中,对教学问题的提炼深度不够,只看现象不见本质,不注重反思,将浮于表面的一般性问题当做原则性问题来研究,无法发现值得研究的真问题,不能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对其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理论因素进行深刻剖析,不能触及问题的实质和要害;二是教研目地指向不明。教研活动随意性大,定位模糊宽泛、漫无边际,目标不具体、不可测,目的不明确、不集中。没有明确的目标任务,研究缺乏指向性,研究过程收集了哪些数据、获取了哪些信息、抓住了哪些要点不清晰,研究结果有什么意义、如何使用不明确,研究的实效性不强;三是教研证据相对缺乏。教学研究过程与方法比较薄弱,教师往往凭经验感知问题、理解教材、分析试题,凭经验实施教学、选择教法、认识学生。教研员也是凭经验指导教育教学,缺少可靠的数据、事实和案例支撑,不能对某一问题在实践层面上操作,予以具体的阐释和规划;四是研究内容过于空泛。教研活动的内容不实际、不系统、不完善,只注重研究教材、研究考纲、研究习题、研究教法,很少或根本没有研究学生如何学、学什么、用什么方法学、如何指导学生学。一些学校为教师立了很多假大空的课题,在日常教学中,老师看不见,摸不到,其所谓的研究是网上下载、主观想象、应付了事,耗费了大量时间,毫无实用价值;五是教研模式不够灵活。一些学校的教研组织模式比较单一刻板,以四定六统一的大一统方式开展教研活动,教研局限于学科小组个体、学校个体层面。教师参与教研多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没有跨年级的整体教研规划,缺少跨年级的教研活动,不能纵向联动,相互支撑。教研活动局限在本校范围内,缺少校际间的协作和研究;六是教研过程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教研规范,主要靠领导抓的严、查的勤、看的紧,检查也只是看学科教师是否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进行规定的动作。教研活动缺少研究成分,少数人把持话语权,没有关键问题的交流、互动、争论,没有思维的交融、碰撞、生成,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七是教师研究意识淡薄。一些学校不注重教学研究,曲解了教学研究和教学质量的关系,教学和教研工作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教师固守常规,机械重复,被繁重的教学任务所累,依靠加班、苦干、超负荷工作提高教学成绩,研究意识缺乏,导致观念、方法、手段严重滞后,教育教学工作往往是高投入低产出,事倍功半。部分教师的研究功利色彩很浓,只是为了满足评职、晋级、定岗的需要。有的教师真想搞研究,但缺乏科学性、计划性、系统性、深刻性,引领性。研究是随意的、无序的、零碎的、肤浅的;八是教研组作用发挥不强。一些学校实行年级制管理,导致年级间同学科的备课独立,致使教研组教研虚化、弱化,备课组集体备课形式化、敷衍化现象严重。教研活动中,问题意识不强、敏锐性不高,抓不住教学中真实发生的活生生的事例,对生成性问题熟视无睹,对新问题缺乏认识,面对新情境不知所措,不能切实发挥教研功能。教研的方向性不明,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九是教研力量分散。长期以来,教研员单兵作战,依靠所谓权威性,来进行学科教学指导,教师在教学中也是各自为阵,缺少彼此的依存支持,忽略整体的交流协作,不能有效整合身边的优质资源进行教学研究,不能集中优势力量解决问题,影响了整体效能的发挥;十是教研制度粗放僵化。个别学校没有教研制度,主要依靠人治来搞教研,导致教研随心所欲;有的学校教研制度宏观、粗放,没有细节的要求,没有科学的评价,导致教师只研究教材,不整合教材,只研究课标,不解读、比较、分析课标和考纲的变化,只研究教法,不研究学生的学法指导;有的学校教研制度健全,但内容陈旧、僵化,没有随课改形势作出适当的变化和调整,导致教师教研时关注共性、不关注个性;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

2、全面把握教研工作转型的基本内涵

教研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降低了教学研究的功能和品质,也影响了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为此,中小学教研工作必须转型:一要实现从经验向实证转型。要创新教研模式,从宏观转向微观,从经验走向证据,让研究成为教学工作的常态,基于教学实际广泛开展小课题研究,注重用证据和事实去论证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二要实现从机关向基层延伸。教研员要将研究重心下移到学校、推进到课堂,将现场案例式、主题式的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有机结合,引领全体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教师也要真正沉下心来走到课堂教学中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基础性研究;三要实现从单研向群究过渡。要建立以教研员为核心,以学科中心组为统领的教研团队,将基层教师吸纳到研究团队中来,扩大教研队伍,围绕一个问题,发挥群体教研优势,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四要实现从偶遇到联姻拓展。要有效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单位教研部门与科研部门要形成一个整体,学校间建立规范的途径,让校际交流成为常态,两级教研部门要协同合作,发挥战线引领的功能。五要实现从人治法治飞跃。要改变教研工作完全依靠人治的无序现象,构建完备、具体的评价制度,让教学研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注重对细节问题的规定,为教师参与教研的每一个环节提供正确的约束和导向。评价制度要随时根据情况进行修正,使之与课改形势相适应,与教师发展相适应。

3、深刻领会教研工作转型的重要意义

教研转型是我市新时期研培工作改革的科学决策,是引领基础教育发展的崭新行动,尤其是在推进教育现代化、打造教育名市的新形势下,实现教研工作转型意义重大。

第一,教研工作转型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前,教育事业已经到了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根本标志的内涵式发展阶段,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对教研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传统的、常规的教研观念、思想、方法、手段、机制、任务等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必然要及时进行调整和转型。这个转型的核心要求,就是要实现传统教研向现代教研转变,向符合时代需要的教研转变,向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总体需要转变。我市进行的教研转型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提出的,教研转型能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的专业引领作用,提升教研部门的业务指导能力,完善科学有序的教研管理办法,建立适应基层需求的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拓展和深化工作职能,切实为基层学校服务,引领全市中小学教研工作向健康正确的轨道发展。

第二,教研工作转型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研工作转型能使学科优秀教师参与到全市教研活动中来,进行相互交流与碰撞。通过参与和指导课题研究,理解研究的意义,明确研究的方法,获取研究的成果,以科研成果指导自身教学实践,促进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通过实证性研究,占有丰富多彩的研究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对事实进行提炼,形成科学合理的判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情感;通过微观指导与教师交流研讨,可以拓宽知识面、增长见识、反思教学、提升素养;通过参加网络教研,建立工作室,参加网络集体备课、教育论坛等活动,改变工作方式,从而改变生活方式,教研工作转型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

第三,教研转型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机遇。

2013年学院通过系列研培活动,促进了学校对高效课堂的认识和理解。教研工作转型,可以促使学校把高效课堂各环节细化为小课题,组织教师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进行具体研究,使广大教师对高效课堂各环节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教研工作转型,能够帮助学校解决长期以来教研活动中存在的目标空、内容浅、方法弱等诸多问题,制定与新教研模式相适应的管理办法,提高校本教研的层次和水平。教研工作转型,可以使学科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提高素养,扩大活动空间和范围,形成新的认知,拓展了生活空间和交往面,缓解职业倦怠,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再提升。

4、认真落实教研工作转型的相关要求

学院研培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夏市长非常关注学院发展,栾市长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对学院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关局长也对学院给予政策倾斜、人力支持和资金保障。学院有信心、有能力实现教研工作转型,希望各级人员明确责任,组织落实,齐心合力把这项工作做好。

第一,研培部门要统一思想,步调一致,确保教研转型的整体性。

教研转型是2014年全市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县(区)研培部门要在思想上统一认识,行动上步调一致。一是要纳入计划。要将教研转型与本区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小课题研究为牵动,突出微观指导,加强网络教研,并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二是要制定方案。根据《大庆市学科中心组工作方案》,结合区域实际,弘扬特色,推陈出新,形成本区域的中心组工作方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要自主管理。各县(区)要自主开展小课题研究、网络教研活动、学科基地和学科带头人的评选等工作,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评价跟进措施;四是要加强沟通。要与市学院积极沟通,加强宣传,及时上报工作信息和特色经验,保持全市教研工作一盘棋,发挥整体效能,确保转型落实到位。

第二,学科团队要精研细磨,互砺共进,实现教研转型的高效性。

以学院教研员为核心的学科中心组成员,是实施教研工作转型的主体,是教学研究的中坚力量,要立足本职,服务大局,认真做好新时期教研工作。一是要示范引领。要迅速转变角色,明确自身职责,协调好本职工作和教研工作的关系,勤学善思,不断提升研究能力、指导能力、合作意识,真正起到学科教学的引领作用。二是要统筹规划。以学科中心组为单位完善教研思路,制定工作计划。以教学中的真问题为核心内容,将常规(现场)教研与网络教研有机结合,保证教学研究与指导的统一性、连续性;三是要健全制度。在微观指导推进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或补充所需制度和办法,实现教研转型的法治化,让制度成为教研转型的有力支撑;四是要做好督导。中心组核心成员要管理好各自教研团队,及时了解并记录相关工作情况,定期汇报研究进程,将中心组成员工作情况及时通报。五是要注重分享。各学科中心组之间要经常交流,分享经验,取长补短。各团队也要善于发现小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亮点或典型,帮助教师总结提升经验,以会议、文字或借助网络平台等进行分享、应用或推广。

第三,基层学校要上下联动,协同合作,增强教研转型的实效性。

教研转型的宗旨是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校,各中小学对此项工作要认识到位、支持到位、执行到位,增强教研实效。一是要贯彻落实。要根据局院工作方案,明确学校应落实的具体工作,要落实到人,要制定相应的制度,确保每项工作都有人管,有人落实,形成上下协同的工作局面。二是要强化研究。营造积极的研究氛围,要求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人人都要主持或参与小课题研究,并对教师选题和研究予以帮助和指导。把小课题研究纳入校本教研计划,与校本教研统合起来;三是要提供支持。入选中心组成员是学校的荣誉,各中小学要支持学科中心组成员工作,为中心组成员创造外出交流学习的条件,在课节安排上予以关照,评优工作中予以优先考虑,确保中心组成员能按时参加教研工作;四是要评价到位。学校要建立相关考评制度,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估,跟进教师小课题研究和参与网络教研情况,促使教师在研究和评价中获得发展。

同志们,我市教研工作即将翻开新的一页,中小学课堂教学也将迎来崭新的春天,让我们不断提升教研工作的专业品质,为顺利实现教研转型,为学校发展,为教师成长而共同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