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荔枝等食物也闹酒驾乌龙 吃货被酒驾预防攻略

 天乙初一 2014-07-03
 

    不喝酒就没酒驾风险?醒醒吧,对于广大管不住嘴的吃货来说,现在“被酒驾”的风险是高居不下啊,最近处在风口浪尖的荔枝就很容易让人躺枪。

    本期小编就将那些容易引起酒驾的各种神奇食物、用品进行总结,吃货们看到一定要注意。我们先来看几个案例:

    1、演员自称吃荔枝被查酒驾

    6月30日晚,微博身份认证为影视演员、导演的陈春生在微博上称,在开车时吃了荔枝,结果在交警夜查时因涉嫌酒驾而被拦下。陈春生在微博中称,自己晚上在回家的路上,被警察拦下让吹测酒仪,结果测酒仪显示血液酒精含量超80mg/100ml。而一般人喝一瓶啤酒,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才会达到80毫克。

    “警察说我是酒后驾驶,我说真的没喝酒,去医院一查血液含酒精量为0。”陈春生说,最终警察将他放行。随后,有网友就问他是不是吃了荔枝,陈春生想起来自己在驾车时确实吃了荔枝。

    2、吃蛋黄派竟吹出酒驾

    罗师傅是山东济南公交电车八队126路的一名普通驾驶员,按照公司规定,每天发车前都要打卡、吹气测酒精。11号早上,罗师傅和往常一样吹气测酒精,装了三个多月一次没响过的报警器突然响了起来,看着机器上67mg/100mL的读数,罗师傅一下就慌了神,自己没有喝过一滴酒,却显示是酒后驾驶。

    罗师傅回忆,早上就只吃了3个蛋黄派,别的什么都没吃,也没喝什么东西,包括牛奶也没喝,这样就初步确定可能是蛋黄派的事儿。

    吃货开车防酒驾指南

    交警部门称:吃蛋黄派、荔枝等食物,吹的话能体现出来。抽血和检验尿液肯定不会超标。酒驾,因为现在是刑事案子,都讲究证据,只要是酒驾,要么会抽血,要么检验尿液。即便是这样,小编还是要提醒大家,驾车之前,还是尽量避免食用含有酒精的食品饮料,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1、加工食品

    蛋黄派、豆腐乳、醉蟹(螺、虾)、啤酒鸭、酒酿圆子、糟鸡(肉)、泡椒凤爪等。

    被酒驾指数:★★★★

    中国菜的烹调习惯在很多菜的烹调过程中要加料酒,加得多的话也可能被测出酒驾。

    腐乳、蛋黄派和泡椒凤爪这类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了酒精或采用发酵工艺产生酒精,食用后易引起“被酒驾”误解。

    提示:醉虾、醉蟹和醉鸡等用直接白酒加工的食品,采用白酒直接腌制,摄入的酒精远超腐乳、泡椒凤爪一类食品,与直接引用白酒相似,血液内酒精含量也很高,交警最后酒驾认定以血检为准,因此在食用这类直接用白酒加工的食品后,就等同于饮酒,切勿开车。

    2、水果

    荔枝、烂梨、烂桃、烂苹果。

    被酒驾指数:★

    根据北京交警部分的测试,吃一颗荔枝,吹气测试酒精含量结果为55mg/100ml,连续吃两颗较大荔枝,吹气结果为102mg/100ml,已达到醉酒驾驶标准。停止吃荔枝5分钟后,再次测试,仪器数值又变为0mg/100ml,完全检测不到酒精。

    提示:为了保鲜,荔枝在运输过程中会加入冰块。冰块融化后荔枝就有可能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此时会发生荔枝的无氧呼吸现象,因此产生酒精。

    苹果如果掉落在比较潮湿的地面而腐烂发酵,也会产生酒精。动物吃了这种苹果,也会有醉酒的症状。与此类似的还有香蕉、梨等,如储存不当烂掉的话,也容易产生酒精。

    3、软饮料

    酸梅汤、格瓦斯、果啤(配料里有啤酒花)。

    被酒驾指数:★★

    喝格瓦斯也能被查出酒驾?根据山东民警叔叔的测试,以330ml的格瓦斯为例,喝完一瓶后,立刻通过呼气测试仪检测,酒精含量为31mg/100ml,1分钟后继续测试,吹气测试仪指数下降为4mg/100ml,5分钟后测试数据为0。

    测验数据与个人体质的耐受程度有关,格瓦斯和荔枝类似,最初测得的酒精含量高,消失速度也较快。

    提示:喝完这些软饮料休息10分钟再去开车通常不会有什么问题,相比于那些加工过的食品,只要不是在一边开车一边喝软饮料很难会被判定为酒驾。

    4、药品

    藿香正气水、正骨水、十滴水、消咳喘糖浆。某些注射液也含有酒精,比如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尼麦角林注射液、多西他赛等。

    被酒驾指数:★★★★

    喝下一支10毫升的藿香正气水,立即检测,酒精含量高达“4.748mg/ml”,是醉酒标准的近6倍。清水漱口后3分钟再测,酒精含量为0.337mg/ml,依然为“酒后驾驶”。10分钟后,测试结果才恢复为“0”。在藿香正气水的成分表上,辅料为干姜、乙醇。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会在注意事项一栏中写明:“本品含乙醇(酒精)40%-50%。”

    提示: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服用后不要立即驾车,或选择不含乙醇的藿香正气胶囊、藿香正气丸等替代。相比于藿香正气水,含乙醇的注射液直接进入血液,更易引起“被酒驾”,因此如果生病进行过点滴后,尽量避免开车。

    5、日用品

    漱口水、口腔清新喷剂

    被酒驾指数:★

    漱口水虽然能让人达到醉驾标准,但酒精只是停留在口腔里,和荔枝测试类似,在短短的几分钟,就能挥发掉。

    提示:另外现在很多漱口水现在已经推出无酒精产品,而且漱口水和清新剂的酒精并不进入血液,因此引起酒驾的风险较小。

    和酒精不同的是,像荔枝、蛋黄派等“被醉驾”食物在短时间内就会达到消化吸收。交警部门也做过提醒:如驾驶员遇到误食上述食物,被交警测试出涉嫌酒驾或醉驾,可向执勤交警说明情况,漱口饮水5到10分钟后重测,因为如果是特殊食物“被酒驾”,一般在短时间内吹气酒精含量会急剧下降。

    不过只要驾驶人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酒后驾驶的标准,交警部门就会严格按照程序来处理,绝不会去调查驾驶人的行为是不是因饮酒而起。所以各位吃货司机,如果不想被交警带回去抽血,最好在开车前远离这些食物和药品。

    世界杯已经过半,随之而来的酒驾高发期也备受关注。由于世界杯赛事多集中于深夜和凌晨,因此很多球迷司机不顾交警的忠告,依然行驶在酒驾的前线。交警提醒:司机朋友在观赛中,切记“酒后不开车”!莫让世界杯变成“世界悲”!

    酒后驾驶五大危害

    调查表明,40%的酒后驾车者“过高地相信自己的驾驶技术”,没有意识到酒后驾车能造成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往往会造成追悔莫及的交通事故。那么,酒后驾车到底有哪些危害呢?

    1、触觉能力降低

    饮酒后驾车,因酒精麻醉作用,人的手、脚触觉较平时降低,往往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及方向盘。

    2、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

    饮酒后,人对光、声刺激的反应时间延长,从而无法正确判断距离和速度。

    3、视觉障碍

    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0.3%。就会导致视力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人已经不具备驾驶能力。如果酒精含量超过0.8%。,驾驶员的视野就会缩小。至于醉酒的驾驶员,甚至只能感觉到周围环境的很小一部分。

    4、心理变态

    酒精刺激下,人有时会过高估计自己,对周围人劝告常不予理睬,往往做出力不从心的事。

    5、疲劳

    饮酒后易困倦,表现为驾车行驶不规律、空间视觉差等疲劳驾驶行为。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虽说大部分车主如今已经知晓酒后开车的危害了,但是很多人还会在各种应酬局上疲于应付劝酒人,一不小心喝了酒,那么酒后到底多长时间才能继续开车呢?这是一个很难估量的数值,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因酒带来的危害囧事吧:

    一、【情景再现】酒后车奇囧事:

    1、前一天喝酒,第二天查出酒驾

    2、喝酒看世界杯,开车回家等红灯时睡着

    3、喝药酒驾车同样算酒驾

    有车主喝药酒治病,感觉药酒浓度不高,人也很清醒,但喝了一小杯药酒后驾车出门后被交警检测出酒驾,车主不服。药酒是由酒泡制而成的,而且药酒通常由高度酒酿制而成,更容易涉嫌醉驾。

    4、孕妇怀孕九个月酒驾被吊照,听信喝红酒保胎

    怀孕9个月的孕妇,喝了一小瓶啤酒和一杯红酒后开车回家,路上被交警查获,最终因酒驾受到罚款1500元、吊销驾驶证6个月的处罚。这一切全因听信朋友的歪理邪说:喝红酒保胎。

    二、酒后多久开车测不出酒驾?

    啤酒五小时、白酒六小时以上。

    先让我们记住酒驾、醉驾的标准:

    醉驾标准:酒精浓度≥80mg/100ml

    酒驾标准:80mg/100ml>酒精浓度≥20mg/100ml

    测试1:喝三扎啤酒最快5小时后正常

    女,51岁,酒量三扎啤酒,身高1.65米,体重60公斤。

    饮用三扎啤酒后,体内酒精含量为88.1mg/100ml(醉驾)

    五小时后为43mg/100ml(酒驾)

    测试2:喝4两白酒最快6小时后正常

    男,34岁,酒量一斤,身高1.78米,体重77.5公斤。

    饮用四两白酒后,体内酒精浓度为 115.9(醉驾)

    酒后三小时 54.3(酒驾)

    酒后六小时 8.3(正常)

    1、喝急酒更容易醉

    喝酒之后,酒精通过口腔到胃再到小肠,被吸收入血液,此时才能对人体全身产生影响。因此有些人怕喝醉,喝酒前吃点主食,把胃填住,对酒精吸收入血液的速度有一定减缓作用。

    2、酒精代谢过程需24-48小时

    所谓的醒酒”就是酒精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这一过程中,起最大作用的便是肝脏中的酶。当酒精(即乙醇)入血液后,在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作用下,变成乙醛,乙醛又在乙醛脱氢酶作用下,变成乙酸,最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喝酒后8-12小时,酒精在体内含量将大大降低,24-48小时会完全挥发,达到正常。

    3、不同的人喝同样的酒后,酒精浓度及其降幅会不同

    因为不同人的酶的活性不同,而酶的活性很大程度取决于遗传基因,存在个体差异。人的“解酒酶”和人的年龄、性别、体重等等都有关。但人的“解酒酶”并非一成不变,有人在年轻时喝1两白酒就醉了,但几年后或许喝1斤白酒还不会醉,因为在人体诱导下,酶的活性会慢慢增强。

    呼气式酒精测试仪,测试的是乙醇含量。虽然6小时后乙醇含量降低了,可以胜任开车,但这意味着乙醇已经转化成了乙醛,而乙醛对人体的伤害比乙醇大10倍。但酒的副作用仍在持续,此时驾车仍有危险。

    三、醉酒后要二十四小时后才可以开车?

    喝酒后到底多长时间才能开车?都说白酒伤身、红酒养人,是这样的吗?能不能自己网购一个酒精测试仪来避免酒驾和醉驾呢?

    不同的酒的酒精含量也不一样,红酒、白酒、啤酒,要看具体喝多少来定,不同度数的酒,不同的人喝不同的量会相差很大。

    有些人认为晚上喝酒,第二天就能开车。这是不对的。对于具体的时间,目前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因为每个人喝酒的量不一样,每个人对酒精的代谢也不相同,这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也有人出现过前一天晚上喝酒,第二天开车还查出酒驾的情况。

    1、如果头一天喝得比较多,烂醉如泥,建议第二天最好别开车,至少要歇够二十四小时,这样稳妥一点。

    2、如果确实只是喝了少量的酒,比如一杯啤酒或者一两白酒,五个小时之后开车最保险。

    3、如果想早一点儿醒酒,可以多喝开水、蜂蜜水或者酸梅汤,也可适当小跑出汗。

    4、如果喝了两瓶啤酒或者三两以上的低度数白酒,司机20个小时以后才能开车。

    如何避免酒后驾驶

    1、安装车载防酒后驾驶系统:在车上安装能自动识别喝酒高峰时间段,能防止驾驶人检测作弊的防酒后驾驶系统,若超过国家标准汽车则无法启动。

    2、国家法律提供支援:国家提供酒后驾车相关限制管理法律条文,交通管理部门应借鉴国外方式对有酒驾记录人员实施强制安装防酒后驾驶系统。

    3、提供“酒后代驾”服务:餐饮娱乐场所为客人开设“酒后代驾”服务,或由政府开通“酒后代驾”服务专线。

    4、免收酒后过夜停车费:餐饮娱乐场所免收酒后客人的车辆过夜停车费,支持客人在酒后主动放弃驾驶。

    5、在酒标酒单上印制警示令:将“酒后不驾车”的宣传语、漫画等印在酒瓶的商标上及餐饮娱乐场所的酒水单上。

    6、履行社会服务令:除国家规定的处罚外,酒后驾车者还要到医院做义工。

    7、避免侥幸心理:消除人们“少喝酒不影响开车”的认识误区,剖析酒精对驾车者的影响和危害,警示人们放弃侥幸心理。

    8、配备“车德”卡:在每辆车上配一张“车德”卡,每次被查到酒驾就在“车德卡”上做一个记号,实现社会共同监督。

    9、录制亲情提示音:录下孩子童声“爸爸,喝酒别开车,我和妈妈在家等你”作为手机定时提醒录音,从晚上7时开始,每小时提醒1次。

    10、为醉酒者友情叫车:为醉酒者(不论是朋友还是陌生人)叫辆出租车。

    11、发挥车友会的作用:由车友俱乐部向全体车友发出倡议避免酒后驾车,车友之间互相监督。

    (综合微信公众号AutoMan、华龙网、中国青年网、网易、新浪网、搜狐网稿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