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一样的三国——董卓之乱内幕解析⑸

 在野匹夫 2014-07-03

“召四方兵进京”背后的斗争(3)

●“四方兵进京”的波折与何进和袁绍的较量

何进所召的8支军队到达京师洛阳的时间先后不一,有的甚至没有等到达洛阳,何进就死了,因此在何进谋诛宦官的事情上没有起到作用。

1、东郡太守桥瑁。桥瑁作为一郡太守,手下有现成的兵力,接到何进的诏命之后,率军西赴洛阳,到达洛阳东100里处的城皋重镇,为何进所阻。《后汉书·何进传》载:并召东郡太守桥瑁屯城皋。

2、骑都尉鲍信。骑都尉是南军羽林军的官职,是何进的下属。何进遣鲍信回老家泰山募兵,鲍信募得千余人,赶向洛阳,走到城皋时,何进就已经死了,因此没有参与京城的动乱。《三国志·鲍勋传》载:大将军何进辟拜骑都尉,遣归募兵,得千余人,还到城皋而进已遇害。

3、大将军掾王匡。大将军掾这个官职是何进的下属,何进让他回老家泰山募兵,泰山郡本来属于兖州,王匡却到了徐州,纠集了500名强弩兵回来,还没走到洛阳,何进死了,王匡就跑回了老家。《三国志·武帝纪》载:匡字公节,泰山人。轻财好施,以任侠闻。辟大将军何进府,进符使,匡于徐州发强弩五百西诣京师。会进败,匡还乡里。起家,拜河内太守。

4、都尉毋丘毅。都尉这个官职不高,在校尉之下,可能因为是何进的亲信,何进让他到丹阳(在今江苏南部,包括南京)募兵,结果带兵走到下邳(徐州境内)的时候,被水贼所阻,未能到达洛阳。《三国志·刘备传》载:倾之,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毋丘毅诣丹阳募兵,先主(就是刘备)与俱行,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

5、西园军代理军司马张杨。西园军司马是何进的部下,何进让他会老家并州募兵,募得千余人,走到并州的上党郡,被山贼所阻,没有到达洛阳。《三国志·张杨传》载:杨复为进所遣,归本州募兵,得千余人,因留上党,击山贼。

6、并州从事张辽。何进让他去河北募兵,募得千余人,回来的时候,何进已经死了,在诛杀宦官的事情上没有起到作用。《三国志·张辽传》载: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余人。还,进败,以兵属董卓。

7、武猛校尉丁原。丁原是除董卓之外唯一到达京师洛阳的外兵将领。其实他也不应该算外人,早在灵帝死的时候,丁原就投靠了何进,并参与了何进、袁绍诛杀宦官的谋划。他的兵在何进谋诛宦官的事情上还起了点儿作用。《三国志·吕布传》载: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灵帝崩,原将兵诣洛阳。与何进谋诛诸黄门,拜执金吾。《后汉书·何进传》载:使武猛都尉丁原烧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诛宦官为言。

8、并州刺史董卓。董卓原来在陇西同韩遂领导的羌人作战,灵帝死的时候,征召董卓为并州牧,董卓带领自己的私人武装前去并州赴任,此时正在赴任的途中,没有到达并州,而在河东郡,就是今黄河以北的山西省南部,距离洛阳很近。《后汉书·董卓传》载:及灵帝寝疾,玺书拜卓为并州牧,令以兵属皇甫嵩。卓复上书言曰:“臣既无老谋,又无壮事,天恩误加,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为臣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北州、效力边垂。”于是驻兵河东,以观时变。

可以看出,何进虽然采纳了“召四方兵进京”的建议,但在实施过程中非常谨慎,除了董卓、桥瑁是地方势力,其它的6支人马均是自己的下属。

为了达到让宦官妥协的目的,何进对召四方兵进京的事情不仅没有隐瞒,反倒大张旗鼓。史载:进府掾王匡,骑都尉鲍信,皆泰山人,进使还乡里募兵;并召东郡太守桥瑁屯成皋,使武猛都尉丁原将数千人寇河内,烧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诛宦官为言。就是让宦官认清形势,主动隐退;也让何太后感到压力,从而不阻挠自己“悉诛宦官”的谋划。

但宦官仍然执迷不悟,何太后也不表态,可能他们认为何进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这个时候,8支外兵除了何进所亲信的丁原的一支派往洛阳以北的孟津外,桥瑁、董卓的人马已经到达洛阳附近。桥瑁的军队到达城皋,董卓的军队到达渑池。

何进并不傻,他知道外兵到达京城的后果,因此派人阻止桥瑁和董卓军队的前进,让桥瑁屯兵城皋,让董卓就地停止前进。

何进知道董卓向来无视朝廷,他怕董卓不服从命令,因此他派了一个非常得力的人去办这件事情,这个人就是种劭。种劭时任谏议大夫,谏议大夫这个官职不大,俸禄才六百石,就是管给国家的政策提提意见,没有什么实权,但种劭这个人和董卓的关系却不一般。种劭的祖父种嵩曾在西凉为官,在凉州享有很高的威望,后来回朝任“三公”之一的司徒。出身西凉的董卓在发迹的时候,曾经受到过种嵩的辟召,是种嵩给他举荐到朝堂上的,对他有知遇之恩。按照东汉官场的规矩,故吏对于举荐自己的官员,要向对待君主一样服从,对于举主的后代也要礼遇。派种劭去阻止董卓,可以看出何进的决心。

果然,种劭去宣读了诏命之后,董卓并不听命,反倒让他的兵士威胁种劭。(因为种嵩的恩德,董卓不敢跟种劭当面顶撞,只好让自己手下的士兵出面)种劭对董卓的行为非常生气,厉声呵退那些士兵,直到董卓前面质问。董卓理屈词穷,又不敢拿种劭怎么样,只好听命驻军。

就在这个时候,袁绍坐不住了——诛杀宦官的大计怎能就此把手?于是他要挟何进说:“交构已成,形势已露,事留变生,将军复欲何待,而不早决之乎?”

这次何进没有听从袁绍的意见,他决心按照自己的计划走下去,为了防止袁绍挚肘,他剥夺了袁绍的军权,免去了他西园军副统领的官职,改任司隶校尉。司隶校尉主管京城及其附近地区的治安,相当于首都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长,官职比较大,但没有军权,对于袁绍来讲,是明升暗降。

但袁绍不甘心,于是他利用司隶校尉的职权派手下人监视宦官,又私下派人敦促董卓进京。董卓得到袁绍的书信,知道京城有机可乘,于是再度进兵。

到这个时候,何太后知道何进来真的了,不得不让步,将大部分宦官都打发回家,只留下何进所信任的宦官当值;又让宦官们跑到何进面前求情。袁绍劝何进就此把宦官们拿下,可以轻松地解决问题。可何进不同意,他到现在还不想和太后闹翻,又念及宦官对自己的旧情,于是他开导宦官们说,天下的人都要声讨你们,董卓的兵就要来了,你们最好回到自己的封地去,就没事儿了。(《后汉书·何进传》:进谓曰:“天下匈匈,正患诸君耳。今董卓垂至,诸君何不早各就国?”)可以看出何进不想杀他们,他给宦官指出一条退路,只是让他们离开朝廷而已。

袁绍为了逼何进就范,又生一计。他假传何进的意思,用公文各州郡长官,让他们逮捕宦官的亲属,一来剪除宦官在地方上的势力,二来让宦官们没有退路。袁绍这着够狠!

宦官们无路可退,就去贿赂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舞阳君在何太后面前替宦官们求情,何太后心软,又让宦官们重新入宫,官复原职。

事情就这样不断的反复,何进终于耐不住了——有何太后的庇护宦官们是不会离开朝廷的——于是他亲自入宫面见何太后劝说,做最后一次努力,没想到却招来了杀身之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