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访身边的好学校(好校长)10郜晏中:不愿把自己搁浅

 wwm5837 2014-07-04

    ■本报记者 时晓玲

    “一个追求完美和不由分说的人。”这是在杭州育才中学初见郜晏中的第一印象。一丝不苟的板寸,谦谦得体的言谈,挺拔的身板,熨烫平整的中式服,领着你在整洁有序的校园里快步行走,不时如数家珍般地指点着校园里的各处精彩,让你一路近乎小跑地跟着。

    接触几次之后发现,郜晏中其实是个蛮性情的人。对于问题的看法,他很少会掩饰自己的态度;与朋友喝起酒来,也是大快朵颐地一醉方休。在他身上,有南方人的细腻,也有北方人的豪爽。谈笑风生间,但凡一回归正题,谈到办学,他即刻又会回复到最初的状态,浑身像绷紧了的发条,认真得仿佛换了一个人。郜晏中坦言,自从决定独自出来办学,他就很少能够从内心找到一种真正的快乐与轻松。“这些年,得到的多,付出的也多。因为做教育的人,手里握的是生命,总有一种使命和压迫感,所以对自己要求比较苛刻,总想做得更完美,不敢有半点马虎和闪失。”

    郜晏中的这种感受与性格和经历有关。1988年中师毕业,郜晏中在临安小镇当了一名小学包班全科教师,5年后,满怀抱负的他应聘到杭州一所民办学校做副校长。这是一家在当时颇有实力的学校,按郜晏中的说法,收入和待遇在杭州过体面的日子一点问题没有。但郜晏中还是决定把自己“清零”,开始了独自创业之路。从30岁一无所有创办学校开始,郜晏中经历了太多的人生际遇。第一年办学,没有生源,只能等大牌学校和派位招生都完成后,才把部分电脑派位未进热点学校而又不想去公办初中的学生说服到学校。为了招生,郜晏中甚至跑到其他民办学校门口发条子、游说家长,结果站了7个小时才拉到10个学生。迄今,郜晏中对第一年招到的210名学生和家长都心存一种特别的感恩:“那时候,我还年轻,家长能把孩子交到我手中,需要多大的勇气和信任。”

    郜晏中必须给这些信任他的家长一个交代,同时,他也急需证明自己。果然,3年之后,杭州育才中学在杭州中考中拿了第一名。之后3年,育才年年中考都在杭州市遥遥领先。名声出去了,招生自然不再是问题,但郜晏中不是个轻易就会满足的人。从创办第一所初中算起,14年间,已发展到拥有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0所学校,成立了浙江锦绣·育才教育集团,在业界的名气也逐渐开始风生水起。2011年,郜晏中受政府之托,在浙江丽水地区的遂昌县又成功托管了2所学校。为此,他搭出去大把的时间和精力。“不为赚钱,我们甚至不惜花钱去办这件事。因为我要的是实验,是输出理念,是为了证明育才办学成功不是个例,它有规律和模式可循。”郜晏中坦言,刚创办学校的前5年,的确有点“野蛮生长”,“因为只有考出来,才能解决生存之道”。“但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学校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遵循规律,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成长。”

    郜晏中有一句话常挂在嘴边:“没有本事别去办学。”他说:“在别人看来,育才学校的品牌起来了,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但我却越来越没办法放松自己。总有危机感,也经常会不由自主把自己又逼到一条漫漫长路上去。”这是郜晏中内心的一种真实告白。14年,10所学校,郜晏中几乎把人生最好的时光都放在了教育上。如今,育才学校规模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有名气,而郜晏中却始终停不下前行的脚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