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zt05 于 2011-11-4 00:20 编辑 书接上回 在这里面我弄不好,(二)的图片留在了(一)里面,您对付着看好了 第四、探访核心(一) 今天我们开始认识ATX电源的核心部件--TL494 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生产的PWM发生器TL494,为典型的固定频率脉宽调制集成电路,包含了控制开关电源所需的全部功能。 494内部与我们改装相关的简要的电路图如下。 (一)贴1716524321612.jpg 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引脚我用红圈标记,3、5、6、7、8、9、10、11、13各脚与我们的改装几乎无关,使用15、16脚的也不多。 特别需要我们了解的引脚 1、2和15、16 是两个比较器的输入端 4 是死区电压控制,常见用来做开关机控制。接低电平工作,接5V停止。 8、9、10、11 是两个输出三极管的集电极、发射极。 14 参考电压输出,TL494内部有基准电压电路,产生5V基准电压,供比较器作为参考电压。 其他的: 3、比较器1的补偿 5、6 振荡器外接电容、电阻,决定震荡频率 7 接地。 12 电源正 13 多数接14脚5V电压,双边推挽输出。接地则输出管并联 工作。 如果不使用其中一个比较器,那么1、16脚其中之一接地,同时对应的2、15脚之一接5V,就可屏蔽它。 我们看一看在实际电路中的样子。 图一: 简单说明,红圈标记的引脚很重要,我们不用考虑的各个引脚我使用蓝色方框标记。 绿色线条标记的是14脚5V基准电压,经过R38(4.3K)和R37(4.7K)分压,送到2脚作为参考电压。相关电阻使用绿色框标记。 粉红色线标记的是从输出端12V电压信号经过R34(82K)和R35(4.7K)分压,从输出端5V电压信号经过R33(6.2K)和R35(4.7K)分压,一起送到1脚,和2脚参考电压比较。相关电阻使用粉红色框标记。 红色线条标记494的供电途径。红叉标记是要断开的冗余供电 蓝色箭头标记的是脉冲输出 这个电路比较器2不工作,15脚接14脚5V,16脚接地。 多数电路13脚都接14脚5V,推挽工作。 如此看来,电路也不复杂。 (一)贴1717143523771.jpg 图2--6(以后的图顺延,基本按照顺序) [attach]这种符号的行就是一个图 [attach] [attach] [attach] [attach] 各位朋友注意,我一直没有说4脚的事,因为常见两类情况,有的与外围电路关联复杂,下集再表。 TL494的4脚功能用法 TL494的2脚参考电压,输出取样反馈分压 一、4脚电路分析。 TL494的4脚,是死区电压控制,当V4=0V,依13脚接法不同,输出脉冲占空比为48%或者96%,电路达到最大输出,当V4大于4V,输出脉冲占空比为0,输出关断,当V4=0--4V之间不同数值时候,与之对应不同的占空比,对应不同的输出电压。所以4脚用来完成的功能有两种设计思路。一是控制开关机,二是调整输出电压、过压、过流保护。 在图一电路中,4脚参与开关机功能。我们不用详细分析它的过程,只要记得当V4=0V,电路达到最大输出,当V4大于4V,输出关断就行了。 至于于4脚相关的保护功能,我们把它去掉算了。 二、参考电压,分压及调整 2脚电压是关键,要根据原来电路2脚电压数值,计算改动后输出电压范围。 如果2脚电压比较高甚至接近5V,那么改动起来工作量大一点,要参照V2=2.5V的电路,更改5V和12V输出到1脚的相关电阻值,为了简便,只保留一组输出反馈也没有问题。 为了方便朋友们对照,还是把图放上来。图一 [attach] 我们来看,辅助电源送电到TL494的12脚,芯片开始工作,14脚输出基准电压经过R38和R37分压,作为参考电压送到494内部比较器1的反相输入端2脚。两路输出电压经过R34、R35和R33、R35分压取样,送到494内部比较器1的同相输入端1脚,通过内部电路控制8、11脚输出脉冲的占空比,达到稳定输出的目的。从15脚接14脚5V,16脚接地可以判断,494内部比较器2没有参与工作。 所以,我们改变2脚参考电压,就可以改变输出电压。 从R38和R37的阻值可以算出,2脚的参考电压为:V14*R37/(R37+R38)=5*4.7/(4.7+4.3)=2.6V,这是输出端对应的电压是5V和12V。 那么,我们有两种思路使输出电压可调 1、小范围改变R38和R37的阻值,输出电压就能小范围调整,做成定压输出。比如使V2=3V,12V输出将成为13.8V,您自己仔细计算,不难的。 2、直接将V14经过一只电位器入地,从滑动点取出0---5V电压送到2脚,输出电压将从0--9.6和0--22V改变。如果上述范围不符合您的需要,可以稍稍改动R38和R37的阻值,比如将R38改成与R37相等的4.7K,再作如此改变,那么输出为0--10V和0--24V。 这种情况1脚的输出取样电路不要做任何改动。为了简便,只保留一路也可以。 图二和图一类似,2脚参考电压2.5V,不再详述。 图三有两处不同(AT电源,少了不少功能,没有辅助电源,不建议用来改装,这里仅用作分析电路,计算参数的载体) 1、4脚直接接地 2、TL494的2脚参考电压是V2=5V*270/(47+270)=4.26V,这个数值对应着输出的5V和12V。 如此,直接使用上面的方法,V2=0--5V 输出电压范围计算: 原来5V端:0--5.87V (4.26/5=5/x x=5*5/4.26=5.87V) 原来12V端:0--14.09V (4.26/5=12/x x=5*12/4.26=14.09V) 如果您觉得变化范围小,只有成组地改变取样、分压电阻数值了,借用图一、图二的数值,试验一下,是个不错的办法。 图四 TL494的2脚参考电压是V2=5V*270/(4.7+270)=4.914452V,这个数值对应着输出的5V和12V。所以如果不改动参考电压和输出端取样分压电阻,只能是0--5V和0--12V可调。 上述计算的前提是,4脚接地。说了这么多,您已经明白了。 至此,计算机ATX电源改装可调电源DIY原理部分结束。您可以自由地发挥您的才能,做好它。 后面的部分,打算先说一下制作要点,然后以图一电路为例,讲一下拆哪些,怎样改等等我的做法,共朋友们参考。 第五、改装方法及举例 我们假定准备了前面的基础知识,今天开始要动手改装了。 第一步:准备一只能够正常工作的ATX电源。 没有具体要求,什么品牌不限。 打开它的上盖,找TL494芯片。什么,您没有找到?仔细找也没有。那么,您要换一个电源,再找,直到找到为止。 把线路板从铁盒里面取出来,为了您方便,暂时取下风扇,并且断开220V插座到线路板的联系。 第二步:读图,复制原理图。 可以走一些捷径,到网上找一些ATX电源原理图,多找几种,打印下来,对着您的电源板分析,看哪一个电路图和您的板符合。 您若有彩票中奖100万的运气,图和板完全吻合,直接进入下一步。 如果您和我一样,就要回想前面我带着您分析的各个单元电路,看那一部分相同。我的板需要把三个原理图拼合才成。 大多数情况:主要回路基本都相同,激励回路差别也很小。 辅助电源有几种常见类型,分析起来不难的。有的在初级、次级之间有光电耦合器,组成辅助电源的闭环反馈回路。 开、关机电路和各种保护电路千差万别。不用太过担心,您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边,照我的例子,把TL494的4脚接地就OK。 这一步,说起来简单,做的时候很需要耐心。我做这一步用了半个月的业余时间晚上,老婆对我的耐心和毅力佩服之极。 这也就是我在前面说的好几个“耐心足够”的意思。 第三步:确定在原理图上的手术方案 我使用参考图1举例说明。再次贴上此图 [attach] 这是手术方案详细图 [attach] 1、保留部分,使用橙色阴影标记,包括主回路、激励回路、TL494机器外围电路、辅助电源、5V和12V输出电路。 去除部分我使用粉红色方框围起来,分别介绍。 2、右上角是辅助电源,其中的5V稳压去掉,稳压集成块7805等元件可以留作他用。注意关注两个地方:a、220V整流后的310V电压经过在Q1集电极处接R72给辅助电源供电。b、辅助电源输出给激励部分供电,并且给TL494的12脚供电。我用绿色线条+箭头标记,一定要保持这两路畅通。 3、字母A红叉,激励变压器右边中心头开始,另一端通往开机及保护电路的D19和R53,这是要断开的,本图其他地方粉红色叉子标记的线条,打叉的地方都是要断开的。 4、字母B要断开的,是12V输出部分到TL494芯片12脚的冗余供电回路,取下D20就可以。我用粉红色方框标记,其余地方相同标记含义相同。 5、左边中间的粉红色框,是3.3V输出,都要去掉。 字母C标记,断开T1主变压器N2绕组到3.3V整流二极管Q12的两根线,取下L6和Q12。 字母D标记,断开3.3V输出到保护电路R32和DZ4的连接。 这一部分取下的元件,IC4--WL431是一个好东西,标准的2.5V基准电压,高灵敏电压比较器,用来取代稳压电源的稳压二极管、或者做个基准,很好的。 6、左下角,-12V和-5V输出,字母标记E、F的意思您一看就明白。不再赘述。 7、右下角是开关机和过压过流保护电路。都去掉。 字母G标记,包括三个叉子,取下R90,断开TL494的15脚4脚与这部分电路的联系,但是要保留4脚---R40---地的通路。 字母H标记,从各路输出到这部分的左下角的四根线都要断开。 8、TL494芯片下面,是LM393及外围电路。都去掉。 字母J标记,TL494的14脚提供5V基准电压,为LM393的8脚供电,断开它。保留分压后供2脚作为参考电压。绿色线条标记。 字母K标记,断开R65和5V输出的联系。 字母L标记, 包括3个要断开的地方: a 上边红叉:Q21发射极与R104、R102连接点以及Q21发射极与D51的连接。 b 左边的两个红叉:R104和R105左端与R38和14脚5V的连接。 9、风扇,如果地方可以安排,留着用,去掉也行。 10、还有一个问题 有的电源板原来TL494芯片的2脚电压高,需要重新计算输出反馈电阻,其实不必,就按照我的例子的数值:1脚接4.7K到地,12V反馈用82K;5V反馈用6.2K,一起接到TL494芯片的1脚,就可以。 按照上述手术方案,切割后的原理图如下 [attach] 然后再说改动,很简单啦,使用一个电位器,一端接TL494的14脚5V基准电压,另一端接地,从中心抽头,取得0--5V参考电压,送到TL494的2脚,要取下R37,断开2脚与地之间联系,接到R38与中心抽头之间就可以。 注意:原来的5V、12V输出滤波电容C15和C16必须更换,否则改动后电压升高,它们会爆的。 R81和R82不要拆下来,保证开关电源有一定的负载。 如下图 [attach] 第四步:对线路板进行拆、改。 目标是:得到一块预期功能的线路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需要耐心和细心。 我不能替您计划具体的操作过程,请您看一看我改造过程中记录的文件,希望您能举一反三。 1、和我的实物最接近的原理图 [attach] 保留范围使用红线标记 [attach] 补充图 [attach] 我绘制的主要元件位置图---元件面 [attach] 相关部分的印刷线路走线图 [attach] 输出部分铜箔割接,滤波电容方案 [attach] 其他的一些记录文件,也许有对您有用的信息 [attach] [attach] [attach] 第五、电压表自动量程转换,电流表改制,简易过流保护的设计思路。 经过前面四个步骤的努力,改装: 第一步:准备一只能够正常工作的ATX电源。 第二步:读图,复制原理图。 第三步:确定在原理图上的手术方案 第四步:对线路板进行拆、改。 我们得到了一块预期功能的线路板。 第五步:安装电压表、电流表,过流保护电路 一、有关模拟电压表、电流表的科普: 我们常用的模拟式仪表是电磁式,表头内阻和满度电流是必须知道的参数。 我们不讨论它的形状大小,常见表头内阻几十欧姆到数千欧姆,满度电流几微安到几毫安,一般地,内阻大,满度电流小,灵敏度高,反之内阻小,满度电流大。 以我使用的表头为例,内阻142欧姆,满度电流500微安。 计算电流表,可以直接计算,例如并联上1.42欧姆的电阻,就是量程为50毫安的电流表。 但是经常把表头串联一个适当的电阻,例如本例串接8欧姆、158欧姆、358欧姆,那么,表头的综合内组成为150欧姆、300欧姆、500欧姆。好处是计算和改装方便。 您看,当500微安的电流通过上述“表头”,压降分别是75毫伏、150毫伏、250毫伏,这个压降数值就是您改装后电流表的电压降数值,与表的量程无关。 常见的成品仪器设备,使用75毫伏压降标准设计电流表分流器的最多。 二、我的两个表 基本思路:一个表头,使用开关转换测量电压或者电流。 我给表头串联了一个160欧姆电阻,按照150毫伏标准。(以下说的“表头”均指串联160欧姆以后的综合表头) 1、需要量程为125mA、2.5A的电流表 125毫安量程,R=0.15V/0.125A=1.2欧姆 2.5A量程, R=0.15V/2.5A=0.06欧姆 当表头并联0.06欧姆电阻,电流表量程2.5A,并联1.2欧姆(实际还加上了0.06欧姆的)电阻,电流表量程125毫安。 电流表量程转换方法:0.06欧姆电阻1.2欧姆电阻串联在一起,在1.2欧姆电阻上面并联一个开关,当开关闭合,表头只是并联0.06欧姆电阻,量程2.5A,开关断开,表头并联两个电阻,量程125mA(有百分之六的误差,后来实际上小很多)。 2、需要量程25V、12.5V的电压表,根据欧姆定律, R=U/I=25/0.0005=50000欧姆 这个阻值包含了表头综合内阻300欧姆。所以,表头串联一个49700欧姆的电阻,就是25V量程的电压表。 实际上,有两个原因,直接串一个50K电阻就可以。 a 300欧姆和50000欧姆相比,只占0.006,也就是0.6%,精密电阻误差1%,够小了吧,但是大于上述值。 b 表头的误差,往往大于1.5%,所以0.6%的电阻误差可以忽略。 同理串联一个25K欧姆的电阻,就是量程12.5V的电压表。 量程转换方法:表头串接25K电阻,12.5V,串接50K电阻,25V,二者是用一只电磁继电器切换。 上图说话: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连接图 一些实际问题: a 没有电桥,怎样得到1.2欧姆和0.06欧姆电阻。 使用500W电炉丝,R=U平方/P。总阻值=220*220/500=97欧姆。取1/20左右,先不要拉直,用表量一下大致数值,5欧姆差不多的。搭一个下图的电路,就使用我们刚作好的电源,慢慢调节输出适当电压,若被测表电流数值小于万用表指示,就缩短接入电阻,大于就增加接入电阻,直到二者数值接近,慢慢升高电压看到万用表的数值125mA,被测表满度,就OK了。 这个测试,接线要足够粗,使用质量好的鳄鱼夹移动接入电阻丝长度。 得到了1.2欧姆,如法炮制,得到0.06欧姆阻值,上图已经有表示。注意,要接入短路开关,短路开关的接入电阻的影响早已不容忽视。 在我的实例中,开始根据1.2欧姆炉丝的长度,估计出一段的大致阻值,取差不多长度的几段,并在一起,装机后,发现两边端子螺丝拧紧程度,对阻值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拧到最紧,电流表最大量程为6A,结果就是它了。然后重新绘制表盘。 另外,电流表的最大量程最好比过流保护数值稍小为佳。 b 如何设计电压表的自动量程切换 是电压表量程自动切换,不是10V、24V输出选择自动切换,那个还是要手动的,主要这些开关及接线要粗。 找一个直流继电器,12V的继电器吸合电压一般小于12V,我们要测一下。就使用我们的电源,接上电流表,给绕组通电,慢慢调高电压,听到“嗒”的一声停止。看电流表数值,很重要。不动电路,测端口电压。这就是继电器的关键参数。 拆开电路连接,直接用万用表测量继电器线圈阻值,复查核算,与电压及电流值符合欧姆定律,否则要找到原因,避免误判。 我用的继电器,阻值375欧姆,起始吸合电流15mA,计算电压为5.625V,与测量值符合。串联300欧姆电阻后,300+375=675欧姆,675*0.015=10.125V,符合我的要求。 三、过流保护是必需的。 本来我没有设计这部分,正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忽然某天,“啪”的一声,爆了。更换了NTC保护电阻、220V整流二极管,二只开关三极管、TL494,才恢复正常。 痛定思痛,还是加上保护为妙 我一向崇尚简单思路。 使用干簧管(学名:干式舌簧管)加上一个粗空心线圈,就是一个过流保护开关,调整线圈的长短、疏密,甚至干簧管的位置,就可以改变动作电流。 TL494还空着一组比较器,按说可以利用,但是,捣鼓低值电阻很麻烦,而且电流表分流电阻已经利用了输出端到电路板的地点的位置。这个检流器没有位置要求,放在正极输出端附近比较方便安排。 电路的逻辑关系要动一点心思, a 要利用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作为继电器线圈的自保电路,否则继电器吸合以后,整个电路失电,干簧管开关触电断开,继电器释放,周而复始。 b 继电器要单独供电,原因同上,开始还想简单一点,使用电阻降压,二极管整流,电容滤波,接过体积不小,发热量大。改为一只小变压器,二极管整流,电容滤波。 一些相关图片 完整的内部重要接线图 有坛友建议开发TL494的定流输出、过流保护功能,我没研究,现举两例,权作抛砖引玉 太累啦!太累啦!虽然是重新剪切、粘贴,还是太累啦!太累啦!太累啦!太累啦!太累啦! 太累啦!太累啦!虽然是重新剪切、粘贴,还是太累啦!太累啦!太累啦!太累啦!太累啦! 太累啦!太累啦!虽然是重新剪切、粘贴,还是太累啦!太累啦!太累啦!太累啦!太累啦! 太累啦!太累啦!虽然是重新剪切、粘贴,还是太累啦!太累啦!太累啦!太累啦!太累啦! 太累啦!太累啦!虽然是重新剪切、粘贴,还是太累啦!太累啦!太累啦!太累啦!太累啦! 太累啦!太累啦!虽然是重新剪切、粘贴,还是太累啦!太累啦!太累啦!太累啦!太累啦! 太累啦!太累啦!虽然是重新剪切、粘贴,还是太累啦!太累啦!太累啦!太累啦!太累啦! 太累啦!太累啦!虽然是重新剪切、粘贴,还是太累啦!太累啦!太累啦!太累啦!太累啦! 太累啦!太累啦!虽然是重新剪切、粘贴,还是太累啦!太累啦!太累啦!太累啦!太累啦! 太累啦!太累啦!虽然是重新剪切、粘贴,还是太累啦!太累啦!太累啦!太累啦!太累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