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各地人性格解读

 窗前有树905 2014-07-04
江西各地人性格解读:南昌人透着一丝孤傲 上饶人爱面子
2013-10-26 00:24  
来源:
 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字体:   | 大江论坛 | 查看评论
新闻热线:0791-86849275
爆料投诉请进入江西微博 民声热线

      最近,一则有关全国各省性格分析的帖子被热转。我们接此话题,来谈江西各地人的性格,江西有着十一个设区市,是王勃笔下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省,自古就是富庶的“鱼米之乡”。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喝什么水、住哪座山,不要说性格不同,说话语速都不一样。

      有人说,南昌的菜放的酱油和盐比较重,所以南昌人性格很急躁,三句话不和就吵了起来,而声音很大,甚至说南昌人谈恋爱像吵架。而九江人说话轻言细语,吵个架都像在谈恋爱……江西人性格究竟怎么样,我们一起来聊聊。

      南昌人透着一丝孤傲

      首先我们先聊聊省会城市南昌。

      初次来南昌的人,对于南昌话会有些好奇,因为南昌人说话的声音很大,朋友之间聊个天,听不懂的还以为是在吵架。

      但却有人分析,南昌人骨子里有“隐士情结”,做人做事还是比较低调的。

      翻开历史,我们发现很多名人曾隐居南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梅福、徐稚、苏云卿和朱耷。除了上述四位,南昌曾经还有很多隐士,如伶伦、许逊、张位等等。南昌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大名鼎鼎的隐士?有人认为,这与江西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环境有关:江西三面环山,较为封闭;地处江南,物产丰饶,很容易自给自足。这些给隐居生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南昌人骨子里有一种淡漠和守本分,不太愿意到外面闯荡,也不太愿意管别人的闲事。

      诸多隐士中,梅福、徐稚、苏云卿、朱耷对南昌人性格影响最大。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特立独行,超脱不阿,有傲骨而无傲气。这种隐士精神,深深影响了南昌人。时至今日,我们走在街头,都能发现许多南昌人的神情中透着一丝孤傲,他们有强烈的自尊和自豪。但你和他们聊几句后,会发现他们都很热心,也很善良,甚至有点卑怯。

      上饶人爱面子

      上饶人留给别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里的人很爱面子,这和地理环境有着关系。上饶西濒鄱湖,鄱湖平原土地肥沃,特产丰饶;北部、东部和南部,则山环水绕:“泽有蒲鱼之饶,山有林麓之利”,是富庶的“鱼米之乡”,是江西的仓廪府库,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地理区位和战略地位,加上秦弛道、汉驿道,以及信江、昌江、鄱湖“舟车四达”的交通条件,注定了这里在太平盛世是人们休养生息的风水宝地,而在战乱频发的年代,又必然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因而,上饶人流动性也就特别大,成为江西境内人体基因差别最大的地区。因为上饶一是植根于以农耕文明为主的熟人社会,民间交往很爱面子,除此之外,忧患意识也就特别深重,人格气节特别刚烈:表面看来,有人内敛含蓄,朴实厚道;有人知书达理,谦和温驯;有人拙于言辞,性格倔强;有人个性张扬,热情大方。但骨子里,“英华果锐之气不可以威夺,清明正大之心不可利回”,绝大部分人都具有一种不畏强暴,一往无前,勇担大义,视死如归的精神气概。他们乐善好施,重情重义,诚实守信,忠于职守,在可能的情况下,他们始终努力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寻求安宁的生存环境,渴望社会太平,安居乐业。

      吉安人多忠烈

      据说,吉安历史上多忠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就是“崇文”。说庐陵“崇文”,更确切地讲是“崇儒”,崇尚儒家的思想和文化。庐陵文化是在隋唐之后随着儒家文化逐渐传播而开始形成的,到两宋时期而臻于鼎盛,从这一点来讲,庐陵文化就是儒家文化在庐陵的发展和传承。

      而近当代以来,吉安人依然继承了先贤们正气浩然的传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吉安有“全红县”11个,红色乡镇254个。在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过程中,吉安先辈发扬崇尚正气、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跟随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闹革命、前仆后继,全市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达50078名;开国将领147位。

      此外,吉安人离家别妻,不断外出闯荡创业,民间流传的“吉安老表一把伞,跑到外省当老板”,足以说明,家无长物,只身上路,外出打拼,是当时庐陵先辈锐意进取的真实写照。这与沈从文笔下江西人“一个包袱一把伞,跑到湖南当老板”的描述有着惊人的相似。

    赣州人好客

      可以说,好客是众多走访赣州的外地人给出的评价。实际上,赣州的民间风俗源远流长,几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传承着颇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反映着赣州人的勤劳、聪慧、朴实、好客的性格特征。或许与市民性格有关,江西人在全国行事低调,而赣州人在江西来说又属沉默寡言之列,内敛谦逊,恰恰赣州城也深深的流露出这种低调的优雅,这亦是客家人几百年来的品德养成。

      有一位在赣州打拼多年的游子感慨,赣州人本色是相当老实的,而且会尽量在别人困难时给予帮助。他举例子说,有次下乡,不清楚路怎么走,碰到个骑摩托车的,不仅帮忙指路,而且在前开了很远,发现他们又再次迷路后倒回来给指明方向。

      宜春人恋家

      宜春人的生活习俗和语言习惯,与湘人有的一拼,都喜欢吃辣椒、腊肉,语调轻柔、快捷。道其缘由是两者同属武功山脉,武功山的水滋润了东西两麓人。

      说起宜春人,有人给出一个评价,宜春人的生活观是认为自己的家乡比哪都好,特别喜欢待在这里,喜欢过着自己神仙般的生活,这也反映了宜春人舒适求安稳的性格,不喜欢到处闯,安逸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据称,古时,“衣食无忧”的宜春人很少背井离乡讨生活,和外界接触面很窄,所以宜春人“恋家”成癖。而在宜春有句谚语,说是“走南闯北,走到宜春还得”。意思是即使走遍全国,也难得找到比宜春更好的地方。尽管就现代的眼光看来,宜春人过去最好的日子,其实也不过就是一个低标准的温饱,但他们仍然可以自得其乐地鼓盆而歌曰:“薯丝饭,木壳火,除了神仙就是我。”宜春人热爱着自己的乡土和他们自认为像神仙一样快乐美满的生活。

      此外,宜春人也特爱面子,讲排场,爱作秀,即便是丧事也要当作喜事办,搞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

      萍乡人喜热闹

      大多人认为,萍乡人受湘文化和赣文化的双重影响,思想比较开放,头脑比较灵活。

      而从接触过的萍乡人来说,萍乡人很懂得享受,生活过得挺潇洒。君不见满城尽是麻将声,夜夜萧歌不绝于耳。公交车上、大街小巷,街坊邻居、朋友同事,时不时谈论的话题,都是吃饭泡脚。

      而对萍乡人另一个印象就是,萍乡人很好客,也很要面子。有客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本是好事,可即便口袋里没几个子儿,却要打肿脸充胖子,把客人可命地往高消费的地方拉,生怕别人瞧不起他。

      而如果有机会你去了萍乡,可以发现,萍乡人很喜热闹,好图新鲜。商场、歌厅也好,茶座、酒楼也罢,只要市面上哪个店开张,总是人流如潮。萍乡人喜欢热闹,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少不了吹吹打打,歌舞相伴,热闹纷呈,场面宏大。

      九江人豪放

      精明,是许多人给喝长江水长大的九江人评价。实际上,九江人还有一个性格特性,那就是豪放。

      我们曾讲述过九江的女人敢爱敢恨,而九江男人看似粗鲁,可是胆子却不大,他们会老实巴交地照顾家,对待朋友。九江人的诚意,在九江男人身上表现的可谓是淋漓尽致。但九江人不会表达爱,尽管他心里明明爱着对方,可是他说不出来什么甜言蜜语。

      文/记者叶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