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丝绸肇始于5500年前的郑州

 wps0321 2014-07-04
丝线穿行游走 山川锦绣囊中
中国丝绸肇始于5500年前的郑州
最早的纺织机
大型系列报道之七

郑州报业集团记者 辛晓青 实习生 王丹桂

粉黛轻琢柔似水,薄如蝉翼轻胜云。丝绸以其华丽柔美,成为中华文明蜚声国内外的重要名片。作为最早的丝织品诞生地,“郑州制造”再一次彰显了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与创新魅力。

丝绸素有“美的源泉”之称,那么丝绸的源泉又是哪里呢?郑州荥阳青台遗址的发掘,为世人揭开了这一神秘面纱,考古发现证明,中国丝绸起源于5500年前的郑州。

最早的丝绸

在荥阳青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两口婴幼儿的瓮棺。在一个瓮棺中,发现一个蹲坐姿势的婴幼儿头骨与肢骨上黏附有灰白色碳化丝织物。在另一个瓮棺内婴幼儿的腿骨和脚骨上也发现黏附有褐灰色碳化纺织物碎片及块状织物结块。经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鉴定,这些丝织物残片是平纹织的纱、经纹织的罗。这些丝纤维的截面呈钝三角形,丝线无捻度,属于典型的桑蚕丝。由此可见,距今五六千年前郑州地区已经开始养蚕。

“尽管这些丝织碎片看起来组织稀疏,但是这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属于了不起的高工艺水平了,是目前所知世界上岁月最古老、年代最久远的丝织物,足见郑州先民们的智慧。”郑州市文物局原局长阎铁成介绍道,“青台遗址中浅绛色罗的出土,是迄今史前考古发掘中发现时代最早、唯一带有色泽的丝织物,将中国纺织史和丝绸史的起源推前了2000多年。”

浅绛色罗的出土,显示了郑州先民们已经掌握复杂的“治丝”技术,利用温水溶解丝胶进行多粒蚕茧缫制加工成长丝(即合成的丝束),还可以采用炼染工艺进行织物着色。可见郑州先民们喜爱用色彩表达审美观念。据专家推测,这种浅绛色罗是先经过炼丝后再染色的。织物上的颜料可能取自矿物,也可能取自植物。

新石器时代早期,最早的纺织工具纺轮开始出现。8000年前的郑州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就有纺轮出土。仰韶文化时期的青台遗址中也发掘出大量的石制和陶制的纺轮,并且这一时期的郑州先民可以根据纺纱的直径粗细选择性地使用大小不同的纺轮,较之裴李岗文化时期的先民又先进了一步。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一时期的郑州先民已经开始使用原始织机——“腰机”。从瓮棺中不同规格的平纹麻布实物看,织物的经纬密度较为均匀,经纬纱比较整齐、细致,标志着当时的郑州先民已经完成了由纺织向机织的过渡。

这也是新石器时代织作技术上的重要成就之一。

古老丝绸之路的原点

众所周知,嫘祖,黄帝的正妃,以发明并传播植桑养蚕、缫丝织绸技术闻名,被后人尊为“蚕神”、“衣神”。郑州荥阳青台遗址属于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在时间上与黄帝、嫘祖所处的时代一致。遗址中出土的文物,为黄帝和嫘祖“育蚕、取丝、造机杼作衣”的传说提供了实物佐证。“由此可以推断,嫘祖生于郑州、长于郑州、事业成就于郑州。而包括青台遗址在内的郑州西山古城地区应该是中国丝绸发明地,是最早的丝绸生产和传播中心,是古老丝绸之路的‘原点’。”阎铁成说。

丝织技术的发明,是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郑州,作为中国丝织品的发源地,在中华文明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的丝织技术渐渐告别了手工时代,但是丝织工艺传承下的文明自豪感将激励着现代郑州人继续缔造丝绸的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