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探索···地震

 负鹏载舟 2014-07-05

地震

(科普··· ··· 2013-01-30 19:58:10)
 
 
地震

        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好像是静止不动的,实际上却远非如此。地球表面无时无刻不在振动,就象人的脉搏一样,只要人还在活着,脉搏就永远跳动。地球也有象脉搏那样的连续不断的振动,科学家们把地球的这种振动叫做脉动。脉动的成因虽然不同,但都以周期相近,振幅变化不大的波动系列出现。然而有时地球表面突然山崩地裂,河川倒流,房屋倒塌,电线扯断,有时常在地面造成隆起和沉陷,这种突然快速的颤动就是地震。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 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地震就是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强烈的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很大的灾难,是威胁人类的一种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
 
地震地震
地震地震

        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比人类威力最大的爆炸要大好多倍。例如1976年发生在我国唐山的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如果换算成电能,相当于12万5千千瓦双轮内冷发电机组连续运转8年的总电能。原子弹的威力是很大的了,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的原子弹相当于两万吨黄色炸药。而唐山地震的地震波约等于400个这样的原子弹。大地震的破坏力是相当惊人的,在山区造成崩塌,在城市引起火灾,在海上激起海啸,以致远在离震源数千公里外的地方都可能受到影响。地震在历史上一直是巨大的灾难。有记录的最严重的地震是:1556年在我国陕西省发生的关中地震,有83万人死亡;1976年在我国唐山的地震,有75万人死亡;1737年在印度加尔各答发生的地震30万人死亡;1923年在日本东京的地震,有至少10万人死亡。
 

地震

上图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的工厂厂房
 

        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据统计约有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由于引起地壳震动的原因不同,可以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构造地震,也叫断裂地震。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90%以上属于构造地震。构造地震的震源深度通常多在60公里以内。

地震
 

        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的称为近震;震中距超过1000公里的称为远震。

        地震有两个主要参数,一是震级,一是烈度。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按震级大小分:
        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震;
        7级以下、5级和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或中强震;
        5级以下、3级和3级以上的,称为小震;
        3级以下、1级或1级以上的称弱震和微震。
        小于1级的称为超微震。
 
        目前记录到的世界上最大地震是8.9级,发生于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地震。
 
        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为烈度。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基条件等因素有关。

        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

        3度:少数人有感,仪器能记录到;
        4-5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摆动;
        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7-8度:
        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11-12度:毁灭性的破坏。

地震

这些碰撞点都是地震多发区
 

        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叫地震带。世界主要有两大地震带:

        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能量的76%;
 
        二是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西亚经缅甸到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区,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地中海及其附近地区,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放能量的24%。
 
        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我国处在世界上两大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并且广大地区都受它的影响。

        地震有横波与纵波。横波振动方向与波前进方向垂直,而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在震中区,地震波直接入射地面,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另外,横波振幅比纵波大,破坏力大,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地壳变形,小地震活动,地声、地光、地磁变化、重力变化、地电变化、地应力变化、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份的变化、地震波速度变化等。
 

        避震知识

        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以及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因地震的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其它灾害,包括火灾、水灾和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


        地震发生时,保持清醒冷静头脑,做出敏捷反应,是保障安全的关键。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可选择较安全的地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住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墙角躲避;同时,要关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溢;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也不能乘电梯。当大地震后,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


        在室外,汽车司机要选择安全地带刹车,火车司机,要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稳缓地逐渐刹车;要停留在开阔地方,远离高大建筑物,高压线;在山坡上注意滚石,同时要远离陡崖,防止滑坡、泥石流的威胁。

        发生地震时若在工作岗位上,要立即关闭机器,切断电源,赶紧藏在办公桌下或其它较为坚固且不易发生危险后果的设备下,震后从楼梯迅速撤离;对于特殊的部门(如电厂、煤气厂、钢厂、核反应堆等)应按专门操作程序运作。

        在公共场所,影剧院、体育馆的演出或比赛要立即停止,观众应躲在排椅下,舞台脚下或乐池,震后有秩序地组织观众分路疏散;正在比赛的体育场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防止慌乱、拥挤,有组织有步骤地向空旷安全处疏散;正在上课的学生,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处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地震停止时,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就近在开阔地带避震,切忌拥挤、跳楼。

        紧急避震时选择空间狭小的地方,是因为一旦房屋倒塌,这些地方往往容易于形成三角空隙,给人们以等待救援的机会。
 

        切记 
        千万不要跳楼! 
        不要靠近在窗户!
        不要到阳台上去! 
        不要乘电梯 !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在户外怎样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
        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狭窄的街道;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在野外怎样避震
        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
        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
        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
        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
        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地震时遇到特殊危险如
        燃气泄露时:用湿毛巾后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毒气泄露时:
        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由捂住中、鼻。 
        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
        生产危险品的工厂;
        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如果被埋压怎么办
        地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已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救人方法:
        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
        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
        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救人原则:
        先救近,后救远;
        先救易,后救难;
        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
 
 
        在灾后特殊环境下怎样生活
        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
        搭建和居住防震棚要注意防火。  
        积极投入恢复重建工作。  
        按规定服用预防药物,增强身体抵抗力,防止传染病。
 

地震图片

地震


地震,可以瞬间将人们的美好的生活破坏贻尽。


地震

从图片中可见地震的威力有多大

地震


地震


地震


地震时,既使在室外,也一定要切记,避开高建筑物。
 

地震

地震将大地撕裂时,不要靠近这样的地方,以防进一步塌陷。
 

地震
 

建筑物外墙及窗户最易倒塌,地震时一定不要靠近。
 

地震
 

桥梁下面不要去,上面不要停。

地震

地震往往还会引起很多次生灾害,如在水库、海滩等附近,应尽快向高处转移。
地震

地震时要保持冷静,恪守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维护社会稳定。
 

地震

地震
 

        地震是大自然的一种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自身在不断地同大自然协调与抗争中得到发展。地震可以破坏人们已有的家园,但它阻挡不了我们建设更好的明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