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3年十一戴雨辰西安文博天下行游记

 一晌踟蹰 2014-07-05


 

102

经过一天一宿的火车旅程,我们终于到达了此次十一出游的目的地——西安。我们参加的是由国家博物馆组织的文博天下行活动。这次活动历时五天,住在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里的讲解员培训中心。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我还从未在博物馆中住过呢?这次文化之旅探秘的是从华夏文明的起源,周朝到鼎盛一时的秦朝到最后大一统的汉朝。其中还包括很多这一时期的书法、手工艺等方面的精髓代表。

早上7点半我们就已经出发前往周原遗址博物馆。我们先参观的是京当村的北大考古队的基地,它远离县城,扎根于周原遗址旁,所以我们的车开了很长时间才到。在那里,由一位长时间扎根在考古一线的老学者为我们讲解。我了解到不少关于周朝历史,一些当时的炊器、礼器及周公解梦时期所用的甲骨。我见到了我梦寐以求的甲骨文,当时只有贵族皇室才能使用龟的腹甲来进行占卜。他们先在龟甲的反面刻上排列整齐的小方块或圆坑,为后面的占卜做好了铺垫,然后入库晾干储藏。当有重大的事情要发生时,例如战争、皇后要生产等等,将甲骨文刻在甲骨上,放在火中烤,通过甲骨上烧裂的裂纹来拳头判断凶吉。虽然现在看来有些迷信色彩,但是它的历史价值不可小视,它是第一种记录并传承下来的我们可以辨识的文字,成为了我们现代文字的起源。我们的祖先是多么聪明、有创造力啊!

接下来我们又参观了位于宝鸡市的周原博物馆,由北大著名考古学家雷兴山教授为我们进行对周原的更深一层次的研究。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了解到周人的制度和文化及一些出土的当时的生活用具。难以想象,这些考古学家面对刚出土的这些盆盆罐罐,是怎样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判断它们的用途呢?这一定需要大量的历史阅读和考古经验。我还看到了当时的宫殿,如今只剩下一片荒地,杂草丛生。我站在遗址中,轻轻闭上眼,仿佛就到了那昔日繁华的宫殿,感受到了那种岁月变迁的无奈沧桑之感。

中午我们品尝到了陕西特有的特色小吃——臊子面。可能是因为潮湿的地理气候环境,成就了这样一种辣味。一碗面一点也不多,只有一口。泛着光亮的红油中若隐若现地浮着一些小料,如胡萝卜、笋丁、木耳碎、香菇丁等等。当然最重要的就要数臊子了,它采用上等猪五花肉制成,辣中浸香,香中得辣。夹一口面条入口,细软香滑的面条抚摸着舌头,脆嫩鲜香的小料掺杂其中,肉臊与红油在味蕾中层层激起涟漪,醇厚悠远,回味方长。

下午我们参观了周公庙,它矗立于群山之中,汉槐环绕,有好鸟为之相鸣,清溪为之流淌。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上香,表达对周公的敬意和缅怀。这一切无不体现出周公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和美名远扬。他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去世后,他尽心辅佐幼帝周成王,协理朝政达十余年。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希望能独揽大权,稳居前朝,可周公为新帝打下了良好的治国基础,后竟然把政权归还给成王。历史上有多少人贪恋权力而狠心杀害自己的父母弟兄,又有几人能做到周公这样呢?正是因为周公的勤政德贤,才得以流芳百世,名垂青史。周公姬旦的一些思想也是孔子儒家学说产生的直接思想源头。文王、武王以及周公崇尚勤俭节约、仁政爱民、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不违背自然规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实仔细一想,中国人很多与生俱来的秉性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源――周国的传统美德。中国人的虚怀若谷、严于律已是周朝便形成的。可惜到了周朝末期,幽王暴戾无道,沉迷酒色,不问政事。以至于诸候国个个反心勃勃,如秦国。

最后我们又驱车前住秦公一号大墓参观。秦公一号大墓是秦景公的陵墓。秦国最后统一天下经过了多年的努力,每一位皇帝都在自己统治时期尽力向祖先制定的目标靠拢。秦景公的陵墓很大,于地下二十多米处。秦公一号大墓的发掘占据了中国考古学史上五个之最:是迄今中国发掘最大的先秦墓葬;墓内186具殉人是中国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椁室的柏木黄肠题凑椁具,是中国迄今发掘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椁室两壁外侧的木碑是中国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实物。尤其是大墓中出土的石磬是中国发现最早刻有铭文的石磬。最珍贵的是石磬上的文字,多达180多个,字体为籀文,酷似石鼓文,依据其上文字推断墓主人为秦景公。据讲解员介绍,秦公一号大墓里的殡葬坑,埋的是秦景公生前的一些嫔妾、老臣、仆人等等。他们的下肢,全部诡异地蜷曲着,看着让人怵目惊心。现在陵墓周围杂草丛生,十米高的崖壁上的泥土已经风化,它们见证了多少个王朝的兴衰,多少英雄的出世,多少年的风风雨雨。

或许,漫步在历史长河中,只有逆流而上,寻找民族的根源,探索祖先的足迹才能找到一种归宿感,一种心理的慰藉。

 

103

今天上午我们参观了陕西十大博物馆之首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早上起了一个大早,到达博物馆门口我们却被震惊了,领免费票的窗口前已经排起了层层长队,足以看出博物馆的受欢迎程度。因为我们是国家博物馆组织的活动,所以在很多参观活动中都享受到很大的便利,我们没有领免费票就直接进博物馆中参观了。

陕西历史博物馆介绍了从史前时期、周朝、秦朝、汉朝、唐朝的历史和能反映当时文化的历史文物。我们还有幸参观了何家村出土文物展和唐墓壁画库,里面展出的很多都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中最让我震撼的就要数唐墓壁画了。

这个壁画库中展出的都是唐朝的一些公主、大臣、皇子等等重要人物的墓壁画。很难想像,在阴冷潮湿又黑的墓中,工匠们是怎样克服困难,在凹凸不平的墓壁上绘出如此精美的壁画。有些画的是墓主人生前的一些画面或反映当时社会现象的图画,为后人揭开许多当时的历史谜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可惜这些壁画的作者很少被人知晓,他们有些下去画壁画就再也没有上来,有些还活着的却不受人理解与知晓,真是非常可惜!

下午我们参观了陕西碑林博物馆。里面珍藏了许多堪称一绝的精美书法,像黄庭坚、颜真卿、张旭等等历朝历代的大书法家的传世之作。我本身就十分爱好书法,虽然没有学过软笔,但我的硬笔书法还是不错的。参观之后的名家书法大讲堂我格外珍惜,希望能通过这样一节课来学习软笔。出乎我的意料的是,我们学习的竟然是隶书,我只接触过楷书,从未接触过隶书,不过或许这是一次新的尝试!没有想到,我竟然有写隶书的天赋。老师指导我多次后发现我进步很大,竟然找到我妈妈说希望我学习写隶书。真是阴差阳错,反倒把我潜在的能力挖掘出来了!通过这节课我感受到了书法的博大精深,还有应该多尝试新事物,勇于挑战自己,开发在心灵深处的潜能。

 

104

虽然一直住在半坡博物馆,但还从未参观过呢!今天一天的活动都在半坡博物馆中度过。

上午我们体验了当时半坡人的原始生活。第一项体验的是我最喜欢的钻木取火。火在原始生活中极为重要,它可以烤熟食物,带给人们温暖,驱走对黑暗的恐惧。可得到火却十分困难,钻木取火便是我们伟大祖先发明的取火方法。我们几人一组,把木棒缠在弓弦上,木棒的尖端对在干燥的木板上,来回拉弓,木棒也跟着转动,钻出许多滚烫的木屑落在干草上。吹燃火星,着火后再点燃松木火把。想要钻出火来需要良好的默契和技巧,我们钻木时,不是木棒来回乱跑,就是木屑不够热,用了接近20分钟才钻出火来。让我感受到了取火的不容易和祖先的聪明才智。

接着我们体验了植物染布技术。半坡时期,人们已经可以穿上轻便的麻布衣裳了。爱美之心,人人皆有,半坡人找寻带有颜色的植物来染布。为了模拟当时人的染布技术,我们每个人都去采摘一些新鲜的树叶花朵,然后去领一块麻布,把花叶放在布上,再在上面覆上一层薄膜,用锤子反复敲打,把颜色印染到布中。我用的是紫色牵牛花和树叶,这种染布艺术真是十分原始又天然!

搭建半坡时期的房屋同样十分有趣,与我们现在住的房屋不同,他们住的是半地穴式方形房屋。我们用木头和稻草搭建了房子,虽然相比于我们的楼房条件很差,但在那个时期,已经是不错的住宿条件了!但话说回来,我们现在的楼房的前身就是那茅草房呢。后来我们还体验了用尖底瓶打水,试穿了当时半坡人的衣服,真是穿越半坡,不虚此行啊!

下午我们参观了半坡博物馆,对于半坡时期的历史得到了更深的了解。

晚上我们没有参与集体活动,乘坐地铁去了钟楼附近的回民街品尝了当地著名的小吃,像老米家大雨羊肉泡馍、贾三灌汤包都是味道十分别致的传统美食。尤其是灌汤包,先吮尽里面的汤汁再吃实在是一种吃包子的境界啊!

105

今天一天的时间都在秦兵马俑度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如果你来西安没有看兵马俑那就不叫来过西安。原来我听别人说或书上看到兵马俑十分壮观,可我总是有点不以为然,心想一些泥人有什么好看的。可当我真正看到排列整齐,威武雄壮的兵马俑时,还是被它们深深地震撼了。

刚走进一号坑,眼前全是人,里三层外三层,根本看不到兵马俑。好不容易,各位家长为我们抢到了一个小豁口,我们便使出浑身解数挤进去,终于看到了那所向披靡的秦始皇卫队。当我正被这些兵马俑所深深吸引时,旁边有一位胖胖的外国阿姨正在拍照。后边一层一层的人浪差一点把她给挤下去,但她仍然高举着已经没电的照相机,十分专注的照相。我扶了她一下,跟她聊了几句,她就谢过我,继续跟着导游听讲解去了。看来老外也对兵马俑很感兴趣,我们的兵马俑也越来越国际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因为我们远道而来,所以我们就争取到了去文物修复室参观的机会。平时参观时,离兵马俑比较远,不能近距离地观察。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我们现在看到站立笔直,英气逼人的兵马俑最初都因为坑道上方的木框架腐烂而被也在土下,变成一堆碎片。是这些考古学家,文物修复人员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一点一点的把兵马俑和其他文物借助仪器复原出来。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就不能看到那么雄伟的历史奇迹,就不能揭开很多历史谜题,我们就更不可能全面而又丰富地了解秦始皇时期的历史。他们大多数和我们的父母年龄相仿,如果不是真正的热爱,又怎么能耐得住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寂寞工作?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真正的敬业精神,对那些修补好的文物也表示出一丝由衷的敬意。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透过这些修补好的文物,揭开更多未解之谜!

下午由老师为我们展开秦文化大讲堂的活动,我了解了不少关于兵马俑的知识。在有奖问答的环节也获得了不少奖品。

晚上,我们前往华清池欣赏了歌剧?长恨歌?,讲述的是唐玄宗李隆基与他的爱妃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我很受感动,不禁流泪了很久!

 

106

今天是整个陕西行的最后一天了,我感到十分伤心,因为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

今天参观的是汉阳陵,及汉景帝刘启的陵园。汉景帝继承父亲遗志,提倡休养生息,史称文景之治。为他的儿子汉武帝刘彻做了良好的基础。秦有兵马俑,汉有美陶俑。汉代陶俑身材娇小,制作精良。虽然现在看不出当时他们的美丽外表,但是通过考古学家的推测,我们仍然可以复原出最初的陶俑。

后来我体验了射箭、投壶、蹴鞠等汉代游戏。亲手借助模具制作了陶猪,体会到了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同时,我们还穿上了汉代的服装,照了很多照片。整个活动就结束了,我们离别时,大家都很难过。尤其是我们一家,因为其他家庭都来自北京,以后在北京还能再相见。而我们,远在吉林长春,以后还能再见面的机会可谓少之又少。真是无奈啊!不过整个活动安排周到,设计全面、丰富,让我在感怀历史变迁的同时,也学习到了很多有价值的历史知识,很希望以后还能参加这样的活动,丰富视野,陶冶情操,结交朋友,享受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