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高铃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小学数学系统复习(正)
2014-07-05 | 阅:  转:  |  分享 
  
第一讲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一)整数

1、整数分2类:①自然数(非负整数):0、1、2、3、4……?②负整数:……-3,-2,-1。

2、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小的整数,也没有最大的整数。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1”是自然数最基本的单位。

3、每相邻的两个计算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一级,数级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第一位是个位,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二)小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是小数部分。(小数的个数比整数的个数多得多。)

1、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2、小数部分第一位是十分位,第二位是百分位,第三位是千分位……(…10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10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10个十分之一是一)

3、小数按小数部分的位数是否有限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无限小数分为无限不循环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4、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小数的循环节。写循环小数时,可以只写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各记一个圆点。

(三)分数: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1、分数分为真分数(<1,分子小于分母)和假分数(≥1,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带分数实际上就是大于1的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如2(整数部分和真分数)。

2、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3、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分子和分母除以公因数)如:

4、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把分母都化成最小公倍数)

(四)百分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注意:分数既可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比的关系,分数可以带单位;百分数只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比(一种关系),所以不能表示具体数。百分数不带单位,口算的结果不能是百分数,只能是最简分数、整数或小数。



数的读写、改写和比较

(一)数的读写

1、整数部分读法

(1)分级(2)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3)亿级和万级的数按照个极的方法读。读完亿级加个“亿”,读完万级加个“万”。(4)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每级中间不管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2、整数部分写法

(1)分级,圈“万”和“亿”(2)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3)哪个数位上一个都没有用“0”占位。

3、小数部分:依次去读写。

(二)数的改写

1、把多位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准确数,用“=”)

(1)以“万”作单位。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添上“万”字。如45000=4.5万

(2)以“亿”作单位。在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添上“亿”字。如450000000=4.5亿

2、求近似数(用约等号“≈”)保留(或精确)到哪一位,就看到它的下一位。其余的数字无关。

方法:“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0、1、2、3、4、(舍去);5、6、7、8、9、(在前一位入1)。

3、小数、分数、百分数互化

(1)小数化分数:①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②约分成为最简分数。如0.48==

(2)分数化小数:?①?一般情况?:分子÷分母(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

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

能化成有限小数。)?如:=4÷5=0.8?②特殊方法:分母通分为10、100、1000的数(如2×5=1020×5=10024×5=10050×2=100125×8=1000200×5=1000)再化小数。如:==0.8

(3)小数化百分数:小数点右移两位,添百分号。如:0.374=37.4%

(4)百分数化小数:小数点左移两位,去百分号。如:196%=1.96

(5)分数化百分数:把分数先变成小数(除不尽就要保留3位小数,算到小数第四位。),再化百分数。如=0.8=80%

(6)百分数化分数: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约成最简分数。如:37%==

4、数的大小比较

(1)整数和小数比较?①?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位,数位多的,数就大。

②如果数位相同,先比较最高位,最高位相同再看下一位…

(2)分数比较①?分母相同,分子大分数大②分子相同,分母小,分数大。根据需要把分数进行通分和约分,再比较。



三、倍数和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间的关系,所以2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不能说成2是因数,12是倍数)

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本身。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2、5、3的倍数特征

(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2)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一个数个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是3的倍数。

3、按因数个数分,非0自然数分为质数、合数和1三类。只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20以内有2、3、5、7、11、13、17、19共8个)叫做质数;除了1和本身还有别的因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4、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相邻的两个数一定是互质数(如:9、10);两个都是质数的一定是互质数(如:5、13)

5、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都可以用不完全列举法,最好的方法是短除法。(每次都用最小的质数去除)(1)36分解质因数:36=2×2×2×3×3

(2)48分解质因数:48=2×2×2×3×4

(3)36和48的最大公因数:2×2×3=12

(4)36和48的最小公倍数:2×2×3×3×4=144

①互质数(相邻的或两个都是质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之积。

②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是小数。最小公倍数是大数。



四、性质与规律

1、除法、分数和比的关系(除数、分母和后项都不能为0)





(1)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

变。注意:0.3=0.30=0.300也就是

(4)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比例的基本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4、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

(1)小数点向右移,小数扩大。小数点右移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右移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小数点右移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小数点向左移,小数缩小。小数点左移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5、乘法:(1)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2)一个数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3)一个数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原来的数。

除法:(1)一个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被除数小。(2)一个数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被除数大。(3)一个数除以等于1的数,商等于被除数。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2、计算方法

(1)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满十进一(或退一当十),小数部分的数位不够,要补0再算.

(2)整数与小数的乘法:2个因数的末位对齐(因数末位是0的除外,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在最后计算结果添0),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分别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的积的末位对齐那位上的数,再把它们相加。最后根据需要添“0”或小数点的移动。

(3)整数与小数的除法;根据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使到除数变成整数。然后根据除数是整数的方法做。注意①商的最高位在哪里②每次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③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④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⑤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后,商不变,余数要缩小。

(4)分数加减法:分数通分为相同分母,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再化简为最简分数。

(5)分数乘除法:除以一个非0的数也就是乘它的倒数。分数乘除法都可以写成分数乘法,然后先约分,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整数的倒数分母是整数,分子是1。0没有倒数。1的倒数就是1。

3、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利用关系进行验算):

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差=被减数

乘法: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因数

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估算(把数看做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便于口算。用约等号“≈”)

如:38+43≈802008-199≈180038×43≈16004480÷89≈50

5、四则混和运算

(1)运算符号:+、-×、÷()[]

次序:第一级④第二级③①②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同级运算)

(3)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两级计算)

(4)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5)没参加计算的要照抄,有些算式可以同时脱式计算。

6、0与1在四则运算中特性:a+0=aa-0=aa-a=0a×0=0a×1=aa÷1=a0÷a=01÷a=

7、简便算法。

1)交换律加法交换律a+b=b+a2)结合律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4)性质减法性质:a-b-c=a-(b+c)

(a-b)×c=a×c-b×c除法性质:a÷b÷c=a÷(b×c)

5)带符号搬家(只在同级运算中使用)

6)添(去)括号的使用(只在同级运算中使用):括号前面是+和×,括号里面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和÷,括号里面要变相反的符号。(+和-互变,×和÷互变)



解决问题

1、基本的11种数量关系

(1)“一共、还剩、原来…”部分数+部分数=总数总数-部分数=部分数

(2)“…比…多(少)…”小数+相差数=大数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

(3)相同加数“每”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价钱: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行程: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工作:工效×时间=工总工总÷工效=时间工总÷时间=工效

(4)“…是…的…倍”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2、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1)找含有分数(或百分数)的关键句。从句子中找到单位“1”的量。单位“1”的量不以数的大小来区别,而是以它的位置决定的。如: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20%;红花的朵数比黄花少20%;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百分之几?这里都是黄花的朵数是单位“1”的量。

(2)若单位“1”已知,用乘法计算;若单位“1”未知,用除法计算。

(3)方法:

①求甲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甲数×

②已知甲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乙数,求甲数。用除法:乙数÷

③已知甲数比乙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甲数。用乘法:乙数×

④已知甲数比乙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乙数。用除法:甲数÷

⑤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用除法:甲数÷乙数

⑥求甲数比乙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用除法:甲乙的相差数÷乙数

3、求百分率(如:达标率、发芽率、合格率、出勤率……)要用分数形式×100%

如;达标率=×100%(注意:求百分之几用除法做,不需要乘百分号)



4、打折:几折就是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如6折就是十分之六或60%)

5、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6、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这里指的是年利息和年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利息税=利息×税率取回的钱=本金+利息

假如需要纳利息税5%取回的钱=本金+利息×(1-5%)或取回的钱=本金+利息-利息税



式与方程

1、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22、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如:a×b=a.b=ab)。

省略乘号时要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3=3a)

3、方程的概念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却不全是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x=3是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必须有“解”字)

(3)天平平衡原理:①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不变。

②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

4、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找准等量关系。(1)充分利用表示等量关系的关键词语(2)利用常见的数量关系式。如:…比…的2倍多4(注意:X不带单位)



常见的量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和容积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和人民币单位

1、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及进率

长度单位

(相邻进率10) 面积单位

(相邻进率100) 体积和容积单位

(相邻进率1000)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1毫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方

2、质量单位及进率(相邻进率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3、时间单位和进率

(1)一年有12个月,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7个大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每月31天。

4个小月:4月、6月、9月、11月,每月30天。

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每年二月都有28天,只有闰年二月才有29天。

一个星期有7天,平年365÷7=52(个)……1(天)

闰年366÷7=52(个)……2(天)

(2)闰年一般是4的倍数,整百年份的必须是400的倍数。(如:1900不是闰年)

(3)一天有24小时,时针刚好走两圈。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一般分为凌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如:下午3时=3+12=15时21时=21-12=晚上9时

(4)开始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

结束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5)1世纪=100年1年=12月1星期=7天1日=24时1时=60分1分=60秒

4、人民币单位及进率(相邻进率10)

1元=10角1角=10分

5、换算方法:

(1)小数点向右移动

(2)小数点向左移动

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比 比例 意义 表示两个数相除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各部分名称 9:6=(或1.5)

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9:6=3:2

内项

外项 基本

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基本性质 化简比的根据 解比例的根据 求比值和化简比

(1)化简比(关系):比表示两个数相除。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是1)。结果仍然是一个比。①整数比: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最大公因数②分数比: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最小公倍数。③小数比:前项和后项同时乘10(或100、1000)变成整数,再同时除以最大公因数

(2)比值(结果):表示一个数。把“:”换成“÷”,用除法计算,求出最简分数、整数或小数。

3、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正比例 反比例 相同点 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不同点 1、变化方向相同

2、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比值(商)是一定的

3、关系式:

4、图像:呈直线上升趋势 1、变化方向相反

2、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乘积(积)是一定的

3、关系式:

4、图象:一条曲线

4、判断正反比例的方法(一找二看三判断)

(1)分析数量关系,找两个相关联的量。(2)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商一定(变化方向相同),还是积一定(变化方向相反)(3)正确判断:商一定.成正比例;积一定,成反正比例;如果积和商都不是定量,不成比例。



正比例:

反比例:



5、按比例分配(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做。)

如:甲是乙的,和是70,求各是多少?甲:乙=4:3甲+乙=70

甲:70×=40乙:70×=30

6、注意:盐水=盐+水糖水=糖+水稀释液=浓缩液+水



第二讲空间与图形

(一)射线、直线、线段的关系(都是直的)

直线 没有端点 两端无限延长,不可测量 射线 1个端点 一端无限延长不可测量 线段 2个端点 有限的,可测量。 1、从一点出发可以画出无数条射线。2、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二)角: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1、角的度量。角的度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越大,角越大。

注意:(1)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重合(2)角的一条边和0刻度线重合(3)从0度开始数,另一条边和几重合就是几度。(4)写度数。

2、画角。(1)画射线。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重合,射线和0刻度线重合。(2)从0刻度线开始数,到指定的刻度上点一个点。(3)从顶点开始,通过刚画的点,画一条射线。(4)标度数。

3、角的分类。(从小到大排列)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0·<锐角<90·直角=90·90·<钝角<180·

平角=180·=2个直角周角=360·=2个平角=4个直角

(三)垂直与平行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叫互相垂直。

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两直线相交,对顶角相等。1=2

4、画垂线和平行线。(必须使用三角板,垂线要画垂足。)

(1)过直线上一点作垂线。(只有1条)

(2)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只有1条)

(3)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只有1条)

5、画长方形的方法(用作垂线或平行线方法)

长方形特征:(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2)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

(四)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任意三角形都有3条高)

2、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分类(1)按角的不同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按边分,有两种特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

(注意: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普通三角形的角:180-1-2=3

等腰三角形:顶角=180-底角×2底角=(180-顶角)÷2

等边三角形的角:180÷3=60

直角三角形的锐角:90-1=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角:90÷2=45

(五)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2、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3、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4、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5、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6、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7、一般来说,在梯形中长的底叫下底,短的底叫上底。(上、下底必须在平行边上。)

8、画高。(必须用虚线表示,必须画上垂足符号。)

9、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4个直角4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两腰相等

梯形等腰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不规则四边形(没有一组对边平行)



(六)周长、面积和体积

1、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2、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它的体积。

4、圆:(1)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2)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3)圆周率: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叫做圆周率,它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5、所有计算公式

平面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圆形 周长(C) C=2(a+b)

a=C÷2-b

b=C÷2-a C=4a

a=C÷4 与长方形的周长计算相似 三条线段之和 四条线段之和 C=πd=2πr

r=C÷π÷2=d÷2

d=C÷πd=2r 面积(S) S=ab S=a×a=a2 S=ah S=ah÷2 S=(a+b)h÷2 S=πr2 立体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圆锥体

总棱长(L) L=4(a+b+h)

a=L÷4-b-h

b=L÷4-a-h

h=L÷4-a-b L=12a

a=L÷12 表面积(S) S=2(ab+ah+bh)

S=6a2 S侧=πdh=2πrh

S表=2S圆+S侧

=2πr2+2πrh 体积(V) V=abh V=a3 V=πr2h V=sh=πr2h V=S底面积×h 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 另外:圆环S=πR2h-πr2h=π(R2-r2)h

圆管V圆管=πR2h-πr2h=π(R2-r2)h

6、解决问题

(1)每份数×面积=总数总数÷面积=每份数单价×面积=总价

(2)铺砖和植树问题:总面积÷小面积=块数(棵数)

7、组合图形:用割、或补的方法做。(注意:分割的图形尽量少)

(1)割:把几个小图形加起来(2)补:用总面积减去多余部分

(3)图形切一刀,增加2个面;2个图形拼起来,少了2个重叠的面。

8、规律:(1)面积一定,长方形周长最长,圆形周长最短。

(2)周长一定,圆的面积最大,长方形的面积最小。

9、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10、图形与变化(1)平移和旋转:图形的大小不变,形状不改变,位置改变

(2)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图形的形状不改变、图形的大小改变。

注意:图形可以(1)按比例放大,如3:1,表示扩大到原来的3倍。(后项为1)

(2)按比例缩小,如1:3,表示缩小到原来的倍.(前项为1)

第三讲统计和可能性

(一)统计

平均数能较好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并不是每人都相同。它与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总数÷份数=平均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正中间的数称为中位数。奇数个(正中间的数);偶数个(正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优点是:不受偏大偏小数据的影响,因此,更适合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的数据。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统计图

(1)常用的统计图分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容易看出各种数量是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数,表示各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5、统计图的科学性(1)提供的数据要清晰,“其他”的百分比要最小,否则判断不出那个项目是最受欢迎或那个项目是最不受欢迎。修改方法:在“其他”项中再细分项目,使“其他”的百分比最小。(2)在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和判断时要注意统一标准,不能只看图的变化趋势,还要看具体数据才能比较。

(二)可能性(可能、不可能和一定)

游戏公平性:知道每件事出现几种情况,每种情况的可能性是多少?最后判断是否公平。(每个人赢的可能性要一样)(如抛硬币、猜拳游戏。)

















小学数学系统复习









1





































献花(0)
+1
(本文系高铃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