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十七讲  补虚药概述  补气药概述

 湘韵斋 2014-07-05

下面介绍第二十五章,补虚药。什么叫补虚药?书上这样下的定义,以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病理偏向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这里就涉及到一个中医学当中什么叫虚的问题。在中医学当中,虚指的正气虚,这是一种说法,虚者正气虚也。第二种说法,什么叫虚,精气夺者虚,所以虚是人体的正气虚衰,气血阴阳耗损,精气夺,精气就是气血阴阳,夺也就是耗散,丢失了,耗费掉了,所以根据中医学对虚的这种认识,那么补虚药,就是扶助正气,补益精气为基本功效,这个(与)书上这个意思,大同小异的,虚者正气虚,那么正气虚了就是虚证,就要扶助正气,精气夺则虚,那么精气耗损了就要补充 所以能够扶助正气,补益精微,这样的药物就叫作补虚药。那么简单说就是以补虚为主要功效,这个是最简单,也是可以的,只不过按照中医对虚的认识,进一步把它说明了一下,这是一个问题。按照历来的习惯,补虚药后面常常有一个补充,这一类的药,又叫补养药,或者补益药,我们这个书,没有保留,就把它叫作补虚药,当时是基于什么考虑呢?因为这一类的药物,有补虚药、补养药、补益药,这三种称呼,其中最准确的是补虚药。因为这一类药是治疗虚证的,体虚才需要补,体不虚是不需要补的,如果把这一类的药,称为补养药,或者补益药,常常就给人一个误解,好象没有病的人,使用了这一类的药,能够养生,也在普遍使用,尤其是在当前,这个过分地强调,在未病的状况下,也服用这个补虚的药物,可以造成机体新的一些不平衡,为了不助长这种风气,所以我们没有再说它是补益药或者补养药,补益、补养,意思就是人人都可以用,不虚也可以用,实际上它有很细微的差异的,所以最准确的是补虚,虚才用,不虚就不用,所以我们选了一个最准确的名称,就没有再保留通常在中药书上说的它又叫补益药或者补养药这样两句话,这是当时的意图。那么这个补虚药,根据历来的分类的习惯,因为它药很多,中医对虚证的认识,分为气血阴阳这样四大类,那么对应把药物也分为了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所以在含义当中顺便了解补虚药的分类,一个是含义,第二个是分类。第二个问题,关于补虚药的功效与主治。在这个地方,我们只是第一步地简单地作常识性的了解,那么这个补虚药有的能够补气,那么治疗的是气虚证;有的药是补阳,治疗的是阳虚证;有的药能够补血,治疗的是血虚证;有的能够补阴,治疗的是阴虚证,这个就是最简单的补虚药的功效和主治,但是掌握到这样的一个程度,远远不够,尤其是对于补气药和补阴药,它补哪一个脏腑的气,补哪一个脏腑的阴,这个必须要求,只有掌握到这个程度,今后才能够准确选择使用,那么这样的一些内容,我们在四节里面去分别作进一步的补充,把今后每一节的内容学了以后,把它充实到章的概述当中,那么就是这一个补虚药的功效和主治的全部内容,现在我们把它拆分在不同的节里边了,所以这里就不多讲。第三个问题,性能特点,这个和第二个问题相似,这一章的药在性能方面,有共性的,有规律性的东西就是药味,这个药味就是甘味,每一种补虚药,都可以标以甘味,甘能补,当然补虚药肯定就味甘,这个符合五味理论当中,甘味代表的主要作用。那么除了甘味,有的药可能还因为其它功效,兼有其它的味,那么在每一章、每一节,可能情况不一样,我们也是以后来补充,那么这个药性,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都不一样,每一节有自己的特征,这个我们也是在每一节里面去介绍,介绍完了,把它充实到这儿来。那么归经同样的,每一节的归经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这个章的概述当中,性能特点就不要求,最多就是一个共性的甘味,其它的关于药性和归经,在每一节里面,再进一步地介绍。那么在这个章的概述当中,比较重要的两个问题,一个是配伍应用,第二个是使用注意,在我们书上都有比较多的内容。那么关于这个配伍应用,关于这个补虚药的配伍应用,那么我们原来讲的这个方法,寒热虚实,完全适合,可以用。但是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来理解和记忆。这个补虚药的配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个方面,补虚药它几乎可以和我们学的其它的任何一类药物配伍,就是我们寒热虚实当中除了虚,另外的或者它主治证的主要症状,都包括在里面了,除了虚以外,都包括了。那我们初学的时候,如果我们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说,兼有什么,配伍什么,原则上都是对的,比如说这个外感表证,兼有体虚者,那么补虚药,可以配伍解表药,这个体虚,兼有热邪的,可以配伍清热药,这个体虚兼有便秘或者里实积滞,可以配伍泻下药。比如说这个体虚,兼有瘀血的,可以配伍活血化瘀药。依次类推,每一章都可以用这样一句话,但是这一句话,有的章节就不是很准确,随着我们中药学学习的要接近尾声了,其实有的章节,它并不是和气血阴阳这个亏虚都有(关),它只是某一类的补虚药,常常和其它章节的药配伍,那么比如说表证,可能气血阴阳都有,里实积滞,也可能气血阴阳都有,那么象这样,我们可以笼统地说体虚兼有外感表证者,那么可以根据它气血阴阳不同,也是可以分别和解表药使用的。但是有的药,比如说芳香化湿药,那么一般就不可能是说(配)补血药,很少用,往往是阳气虚的,兼有湿阻中焦,它不可能兼有血虚或者不可能兼有阴虚,这个就要回避。因为血虚,阴虚,出现这个湿阻中焦的可能性是很少,有的是矛盾的,所以它主要是在气虚或者阳虚患者当中,可以出现。那比如说清热药,它一般不可能是阳虚又兼有热邪或者热象,那么这个就可以回避补阳药和清热药配伍。这样子更具体化一些,那么这样子回答出来,可能就更加准确,更加细致。所以总的一个原则,补虚药可以和其它的任何一类药配伍,但是它有些条件,有一些前提,那么这个就是反映我们每一个同学,这个中医学基础理论掌握得如何,它阐述出来情况不一样,有的可能准确一些,有的可能不太准确。那么第二个方面,补虚药本身也存在互相配伍,这个在其它章节是少见的,或者没有提到的,比如说清热药,再和清热药配伍,没有要求,但是对于补虚药,这一部分的内容,还相当的重要,因为这个气血阴阳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那么出现气血阴阳的虚衰,往往不是孤立的,所以使用补虚的药,也不是那么简单,气虚就只用补气药,这个阳虚只用补阳药,这个血虚只用补血药,阴虚只用补阴的药。那就要从《中医学基础》里面我们学的知识,就要复习气血阴阳之间的关系,这个我们书上讲得很清楚。比如说阳虚,是由气虚的进一步发展,这个发展就是寒象进一步地明显,进一步地加重,因为本身气就是属阳的,所以这个阳虚,一定兼有气虚,所以在使用补阳药的时候,经常配伍补气的药,那么这个是从阳虚和气虚这个关系来阐述的,当然还有另外的解释,因为今后我们学了就知道,补阳的药,主要是补肾的,是补先天的。那么这个补气的药,主要是补脾的,主要是补后天的。那么前人说,这个补阳的药当中,加一点补气的药,以补后天来养先天,这个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阐述,反正就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阳虚不单纯是补阳药,还可以经常配伍补气的药。那么气和血之间的关系,气旺可以生血,血可以载气,那么气虚可以导致血虚,血虚也可以造成气随血脱,也可以导致这个气虚。所以有时候这个血虚证,不但要配伍补气的药,往往还要以补气的药为主要的药物,比如说这个当归补血汤,今后大家学(是)治疗血虚证,主要的药,重用的药是黄芪,阳生阴长,益气生血,这个(是)气血的关系。这个阴和血的关系,也是互相转化,互相影响,血虚可以导致阴虚,阴虚可以导致血虚,所以这两类药物的配伍,也是经常在一起。另外这个阴虚可以损及阳气,阳虚最后可以损及阴精,最后导致阴阳两虚,那么这个补阴、补阳的药,就可以配伍在一起。所以我们书上,对于这个补虚药之间的互相配伍,还给了很多文字的详细的介绍,尤其在三百三十八页那一大段里面,所以整个这个配伍,那么同学们就注意这样两点,第一点,就是补虚药几乎可以和我们学的其它的任何的一类药配伍,但是要加以阐述,不是这一句话那么简单,因为兼有什么原因,才和哪一类的药物使用,这个一般表述起来不困难。那么第二个要注意气血阴阳之间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在临床治疗这个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时候,在以某一类药物为主的情况下,常常还要配伍另外的一类补虚的药,这个书上,表述得非常细致,那么稍稍地看一下,主要的内容都有,把它疏理一下,这个记忆起来也不困难,所以这个是补虚药,在配伍应用当中,最主要的问题。那么我们书上的第三段,这个扶正祛邪实际上包括在里边了,所以不单独说明了。最后一个问题,使用注意。那么使用注意,原则上,也是适合我们原来说的因证选药,那么根据不同的虚证,选不同的补虚药,比如说气虚主要选补气的药。另外要根据气血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有别的选择,那么这个就相当于我们书上第五个问题当中,就是要当补而补之得当,不要当补而补之不当。比如说虚,用补虚药,这是应该的,但是由于没有注意到气血阴阳,或者脏腑,或者缓急等等这些情况,反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个是角度不一样,这个都是属于因证选药的内容。那么这个因人治宜,或者中病即止,这些显得就不是很重要,也有相应的内容。另外一个病证禁忌,或者说证候禁忌,那么这个补虚药,是治疗虚证的,邪气实而正气不虚,就不能使用,使用了以后,要么误补益疾,要么闭门留寇。为什么误补益疾,因为没有及时地祛除邪气,一味地用补虚的,那邪气更加猖狂,更加要深入人体,所以误补益疾。另外这个补虚药当中,本身有的药物就不利于邪气外出,那么按照传统的这种认识,最有效的祛除邪气的途径,一个是通过发汗,一个是通过泻下,或者利尿,另外一个采取涌吐的方法,那么这个补虚药,有的能够固表止汗,有的能够涩肠止泻,有的还能够缩尿,那么它把邪气外出的道路都已经封死了,不利于邪气外出,所以闭门留寇,这个就是证候禁忌。那么根据补虚药它是治疗虚证,虚证一般是慢性病,那么这个剂型上要考虑,比如说过去主要是作为丸剂,蜜丸剂或者滋膏剂,现在有很多剂型可以选择,那么这个都是在这个书上,都谈到了的。所以我们书上,又从另外一个角度,把这个使用注意,分为了要注意不当补而补,那就是证候禁忌。邪气实而正气不虚的,就不当补,就不应该用补虚的药,补了以后就有闭门留寇或者误补益疾,所以两种表述的角度不同,内容完全是一样,所以这个使用注意按照我们教科书,这样把它分为两三个方面也可以,就按照我们那个就是因证选药,或者证候禁忌,或者药材方面,对于需要提出的一些注意事项,从这三个方面来思考,一点不矛盾,所以内容都完全相同,这个就供同学们自己看,这是章的概述。

  那么下面,就是节的概述。第一节,补气药,那就是以补气为主要作用,主要治疗气虚证的药物称为补气药。这个补气是一个比较高层次的,比较笼统的一个功效,这个补气下面,就分这个补肺气、补脾气,或者补脾气、一,二补肺气,三补心气,四补肾气,五补元气。补气药涉及到的补气,主要就是这么五个方面,那么补脾气的药,那就用于脾气虚,这个脾气虚的临床表现,那么我们书上有食欲不振,脘腹虚胀,大便溏薄,体倦神疲,面色痿黄或晄白,消瘦或一身浮肿,或脏器下垂,血失统摄,造血功能低下等,那么这个第二段当中首先就谈到脾气虚,这个可以结合到《中医诊断学》里面(是)大同小异(的),以什么为准都可以,大家简单地知道脾气虚,主要就是消化吸收的功能低下。那么第二,是治疗肺气虚,那么肺是主呼吸的,是肺主声音的,肺是属表的,那肺气虚不外乎这些功能低下,呼吸无力,声音低微,或者表虚自汗,容易感受外邪。那么第三,心气虚。心主神志,心主血脉,那心气虚,血脉的鼓动无力,那心神得不到充养,那么就出现心悸失眠这样为主的一些症状,当然书上还有其它的。另外就肾气虚,这是我们书上比较明确地强调的,过去没有强调这个肾气虚。那么比如说,肾气不固出现了尿频、遗尿,尿后淋漓难尽,或者滑精、遗精、带下,或者说出现了虚喘、肾不纳气这样的一些症状。另外一个是元气虚,那么我们在《中医学基础》当中,元气是植根于肾,是人身之气的根本、原动力。肾当中的元气,它可以通过三焦,散布到全身,然后充养脏腑,然后才激发或推动脏腑的功能。所以这个元气虚,在轻微(不足)的情况下,它表现出来的是脏腑的气虚,所以它没有特殊性。只有元气虚脱,严重的元气虚,那么就出现了这个脉细欲微,脉细欲绝的这样的元气虚脱证。所以我们这个补气药的第二段,就谈了补气,有那么五个方面,它相应的就有五个主治证。但是这个有主次,凡是补气药,每一种补气药,它都能够补脾气,这是规律。所以从我们要学的补气药,从人参,到最后这个蜂蜜,或者扁豆这样很次要的药,任何一个补气药,它都是能够补脾气的,这个大家记就比较方便了。绝大多数的补气药,在补脾气的同时,还能够补肺气,在我们这一节药当中,在这个甘草以前的,尤其是以参类为主的,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包括黄芪、山药这样的一些药,它(们)都是能够既补脾气,又补肺气的,脾肺双补,那么在比较次要的一些补气药,尤其是甘味很明显的,比如说这个甘草、大枣、蜂蜜、饴糖,比较微弱的扁豆这些药,都是一般认为不是补肺的药,主要在脾。那么重要的补气药当中,白术,一般认为它补脾,不补肺,这个我们介绍白术的时候还要专门强调,所以主要的补气药,尤其是前面的,都是脾肺双补,能补心气的,比较少,是以人参、甘草为代表,少部分。那么能够补肾气的,也是不多,也是比较少的。能补元气的,那就是一个人参,因为一般的元气虚,表现为脏腑的功能低下,就是脏腑的气虚证,我们指的这个补元气,实际上是大补元气,治疗的是元气虚脱,只有人参一味药,比较重要。西洋参,有一点,比较次要一些,就是这两种名贵的参。所以这样子来记,这个补气药的下一层的功效,很容易记的,那么每一种气虚证的临床表现,它不属于中药学的基本内容,那大家要记,是结合到《中医诊断学》复习的基础上,大家来完善,大家来巩固,所以关于补气药的功效和主治,那么就这样的内容。这个问题掌握了,补气药的性能特点,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这个补气药,甘味是共有的。那么有的补气药,能够清热,比如说西洋参,有的能够燥湿,可能兼有一点苦味,其它的就没有什么其它的味了,这个都(是)很好掌握的,药性,这一类的药物,绝大多数是平性,或者微微偏温,其中有一味药,比较特殊,就是西洋参,它是寒性的,补气药一般是平性或者偏温的,因为本身这个气就属阳,气就需要温养,但它又不是典型的虚寒证,气虚证,不是典型的虚寒证,所以它偏温,这个偏性都不是很明显。那么西洋参为什么偏寒,它本身又是补阴药,它又是一个清补的药,它可以治疗虚热证,所以它的药性与其它的补气药不一样,这个规律性还是比较明显的,以平性或者平而偏温的为主,西洋参例外。归经,掌握了第一个问题,功效和主治,归经自然就解决了。补气药从头到尾,每一味都能补脾气,所以它都能归脾胃经,所以从人参到最后的扁豆、蜂蜜这些药,如果要考归经,首先你写个脾胃,没有一个会错,每一味都对。那么前面比较重要的是脾肺双补的,那你再加上肺经,有少数能够补心气的,比如说人参、西洋参,这个甘草,再加上心经,有的能补肾气的,比如人参、山药这一类,再把肾经加上。那元气,大补元气,那主要还是心肾,所以这个有重复,所以掌握了第一个问题,功效和主治,归经的问题,就完全不成问题,所以这个(是)性能,(在)这一类的药,那么就解决了,性能特征。补气药的配伍,那么就根据不同的气虚证,很容易我们把它阐述出来。那么脾气虚,如果是消化能力降低了,那配伍消食药,脾气虚的气机阻滞,配伍行气药,那脾气虚出现了便溏腹泻,可以配伍除湿止泻的药,这个脾气虚如果出现了脏器下垂,配伍升阳举泄的药;脾气虚如果出现了脾不统血,那么可以配伍止血的药;那肺气虚,如果是自汗,那配伍止汗的药;肺气虚出现了久咳虚喘,配伍止咳平喘的药;那么心气虚,如果出现了心悸失眠,配伍安神的药;肾气虚,出现了肾气不固、尿频、遗尿、遗精、白带过多,配伍收涩的药,所以根据每一个补气的药,它主治证有些什么特征,它的症状记住了,配伍也就顺带写出来了。所以这个是一步一步,一环扣一环,所以你《中医诊断学》中这几个气虚证你没有记住,那么每一个气虚证配伍的情况,那你记起来,你就只能死记硬背,你就觉得学中药很麻烦,很吃力。如果你前面学好了,那么这个补气药的这个配伍,根据它每一种气虚的主要的症状,学过的药物当中,你就信手拈来,那么都可以写在后边,那相当的完善,所以这个是关于配伍的情况。使用注意,那么这个补气药,没有很主要的,有的比如说湿浊比较偏盛的,有的偏滋腻,或者甘味比较重的,它不利于除湿,那么这个一般要避免使用,必要的时候,可以和这个健脾除湿的药物这个使用。关于补气药的另外一些配伍,前面在这个章的概述当中,它也是几乎可以和其它的任何一类药配伍的,那么那些内容我们不重复了,这是关于补气药的概述,其实我们这个教材,补虚药的概述是写得最详细的,也是一种试探,就是我们写详细了以后,同学们自己看了以后,告诉你学习方法,能不能学好,所以这一章,在概述当中的文字特别多,当时是基于这种考虑,还有这一章具体的药物的功效,也有新的考虑,那我们讲了以后,再来说这方面的问题,这是关于概述。

  下面介绍具体的补气药,首先我们介绍很重要的一味补气药,这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人参,这个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的(植物),和那天(讲)三七那个地上部分是非常的相象,非常接近的,它(们)是同属的植物,只不过它下面的须根多,长得比较长一些,三七长得比较短,它(们)是近缘的植物。这个人参因为是一个很名贵的中药,所以人参的商品规格,商品名称古今的用名变化非常多,作为一个临床医生在这方面就应该有相当地了解,人参最早主产在山西,所以古书上面,称为上党人参,其实主要产在山西的五台山一带,一直到李时珍的时候,山西还都在采挖人参,所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的里面就说,当地的老百姓,把人参作为地方害,为什么?老百姓苦不堪言,因为每年要挖很大的一个数量的人参,要给宫廷里面上贡,上贡的数量不够,地方官层层就是要受谴责,那么最后加压,压在老百姓的头上、药农的头上,所以作为一个地方害。当时肯定是山西是产人参的,所以李时珍才有那样的记载,那么由于五台山一带的森林的大量砍伐,植被的破坏,所以到了明代的后期,山西地区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人参可采了,那么后来,就在东北地区,吉林为主的长白山这一带,基本上是在北纬的相同的一个纬度上,就发现了比较多的人参,所以从那个时候,就主要开始产东北人参,所以名称又有东北人参、吉林参,长白人参,它这个是根据产地,这是在中国。上党人参、东北人参、吉林人参,长白山人参,到现在什么新开河人参,它都是以产地来命名的。那么同一个品种,产在现在的朝鲜半岛,现在叫朝鲜人参,或者韩国人参,那么古代在唐代相对应的时期,那个时候,它叫作新罗,或者叫高丽,或者叫百济,所以有的书上又称为新罗人参、百济人参、高丽参。在同一个纬度的日本,也产同一个品种,这个人参,就把它叫作东洋人参,日本产的东洋人参,那么这些都是完全按照产地(命名)。另外就是按照它的加工的方法,这个人参如果从地里面采挖起来,把它表面的泥土去干净以后,直接晒干,这种叫生晒参。采挖了以后,经过了煮或者蒸,这个人参里面含一种特殊的淀粉,就变成了红的糊精,那么就带一种淡淡的红色,好象角质状的,那就是我们一般说的红参,那是经过蒸煮以后的。那么这个人参如果说那个个头长得不好,在采挖的时候挖坏了,有的把它挖断了,或者本身就不好的,那么在表面用针给它扎一些小孔,然后放在高浓度的糖水里面浸泡,那样子晒干,就叫白糖参,或者简称白参。那么这三种参,生晒参,没有经过蒸煮,原汁原味,所以它含的有效成分的含量是最高,但是它里面相应的酶,没有经过高温破坏,里面的皂甙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容易被这个酶类水解,所以这个生晒参,不耐贮存,在贮藏的过程当中,有效成分会有所降低,这是从现代的研究,它的缺点,不耐贮藏。但是根据中医药理论,生晒参因为没有经过火,所以它的药性是平而偏寒的,它比较适合于气虚又有一定热象的(患者),在古代,往往是用的这个生晒参。那么这个红参,在煮和蒸的过程当中。皂甙类的成分有所损耗,这是它不足的地方,但是因为它经过了高温,它相应的酶失掉了活性,所以在贮藏的过程当中,这个皂甙类不容易水解,它就比较耐贮藏,比较长的时间,三、五年,有的时候它的皂甙,都没有明显地降低。另外它因为经过了火来处理,所以它微微偏温,所以这个质量应该说是比较相当的,各有利弊。那么这个白参、白糖参因为含了高浓度的糖,本身就占掉了一部分的重量,再加上它本身就是比较差的人参加工的,所以质量就不高。这是这个加工的方法,这个加工的方法当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就是在红参当中,如果把全部须根去掉,小的叫须根,大一点的叫直根,那么保留一部分直根,全部去掉须根的这种红参,叫作边条参。这个一般所说的人参,多少支的,都是指的边条参,其它的人参没有这个称呼,比如四十五支,那指的是四十五(支)就有一斤,就是五百克,四十五条这个根,主要指的边条参,商品里面才分多少支,相当于三七分多少头。这是按照加工的方法,另外一个按照它生长的环境,自始自终都长在野山里面的,这种叫野山参,那么生长比较缓慢,生长的年分都很久,质量最好,所以野山参也特别名贵,价格很高的。因为这个野山参,完全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所以现在一般都是自己家种,种在药园里面,这种人工栽培品,就叫作园参,家园的园,园参质量就比较差,当然价格也比较低。在过去还有一种规格,现在很少有,就是在野山上,发现了人参比较幼嫩,把它采掉,又可惜了,留下来又担心另外的人把它挖走了,不放心。再一种情况,自己家里面种,种上一年、两年,把它移在野山上去,或者野山上发现了,把它移回自己的家园,这种过去叫作移山参,愚公移山,那个移山,经过了两个不同的生态环境,现在一般这种品种很少强调了,因为它界于两者之间,现在很少有人这样去作,把野山的移回家,把家里面再移到山里面去,所以不常见了。另外就是入药的部分,这个人参,这个是主根,下面的分支叫支根,支根下面再分支的,叫须根,主根、支根、须根,一块使用称为全须参。如果单独地把它的须根,把它割下来,只用须根,这个叫作弯须参。那么红参里面的须根就叫红弯须,生晒参里面的须根叫白弯须。大致可能就有这样的一些名称,还有其它的一些名称,比如说专门用支根,那么就叫直须参,红参里面的支根就叫红直须,生晒参里面的这个支根,就叫白直须,直须、弯须,就是支根和须根的这种区别。因为我们书上,谈到了一些名称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就干脆把所有的有关的名称,都比较详细的作为一个常识性的告诉同学们。这个人参的功效,第一个大补元气,当然就是用于元气虚脱,严重的这个气虚证了。那么这个元气虚脱,一个是久病体虚,元气不断地耗伤。最后到了虚极欲脱的那种程度。要么就是一些急重证,因为大汗、大吐、大泻、大出血,这个气随血脱,气随液耗,也会出现这个元气虚脱,就是气短、神疲、脉细欲绝这样的重危的证候,那么过去碰到这种情况,都是用人参来益气救脱,就是挽救这种垂危的生命。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要用优质的人参,单用,比如说独参汤,量比较大,单味的人参,频频地服用,有相当的效果,所以人参过去比较名贵,主要也是因为它有这样特殊的功效。当然现在也有人参的注射剂,现在真正是元气虚脱,还有其它的抢救的一些综合措施,比如说输血、输液,或者其它的西药,这些加在里面一起使用,就不单纯是用一点人参水,再来慢慢地喝,这样可能和当代的这个医疗的要求就不吻合了,达不到当前的要求。所以从这一点来讲,人参和附子这些药一样,它的用于急救,虽然现在还有一席之地,有用的,但是和古代相比,现在的重要性,应该说是明显的降低了,对于这样的亡阳证,元气虚脱证都是在医院里面急诊室里面急救,都是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不可能单纯地用这个附子或者人参,所以这个是说明的一点,但是现在仍然有用。气虚的独参汤,兼有亡阳的,加附子,有阴虚的还可以加一点补阴的药。那么第二组功效,就是补脏腑之气,因为人参它除了脾肺之气为主,它还能够补心肾之气,所以我们书上,就说它补脾、肺、心、肾气,这样的表述方法,现在引起了一些同行们的这种议论,就说这个中药的功效术语,都是四个字一组,只有少的,没有多的,这个地方就是六个字,好象读起来不上口,总觉得有一点别扭。所以现在有这样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就是说人参,就只写一个补气,补气后面加一个括弧,这个气是指的脾、肺、心、肾,实际上一样的,我觉得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过去对人参、对脏腑气虚证,只强调了脾肺两脏,所以在我们过去的中药这个历版教材当中,就是补益脾肺,这样四个字,好象觉得很顺口,但这样子的结果,就淡化了人参补心气和补肾气的功效,学出来对人参的功效和应用,那我们这知识面就比较狭窄。其实人参除了补脾肺之气以外,对于心肾之气,同样有明显的补益作用,所以在这个应用二,那么就是介绍的人参的补肺气、补脾气、补心气、补肾气这四个方面,及其它的配伍应用的情况。那么在这个应用二,那么第一段,是总的谈它对这四个脏的气虚证,都有补气的作用,然后下面,重点地谈,它为补脾的要药,那么治疗脾气虚。脾虚常常有哪一些症状,它通过不同的症状,可以重点地选择一些药物来配伍。比如说这个脾虚,如果出现了消化不良,或者这个中气下陷,这个脾不统血等等。这个我们现在记不了那么多,不要紧,初步的了解人参对于脾气虚,是个很重要的补虚药,脾虚又有很多不同的证型,还可以和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药配伍在一起。另外这个人参能够补肺气,那么肺气虚的久咳虚喘,或者自汗,或者声音低微,脉细无力,这个没有什么问题,历来都是很强调的。那么这个人参可以补心气,这个也是容易接受的,过去的书上没有明确提出来,但是老师们讲课的时候,过去书上没有,也要补充,人参除了补脾肺,还能够补心气,那么心气虚了,如果出现了比如说脉结代,比如说出现了心悸,尤其是比如说出现了心神不安这样的一些,都能用人参来补心气的。那么补肾气,是这个书上第一次提出来,人参能够作用于肾,这一点可能不会有很大的争论,现在人参如果过用,尤其是对青少年造成这个性早熟,那么这一点反证它是明显作用于肾经的,而且在古方里面,很多治疗肾气虚的方当中,尤其是肾气虚而肾气不固,比如说出现久咳虚喘,或者遗尿这些,常常都用人参,但是解释是通过它补后天来养先天,没有承认它是一个补肾气的药,其实应该承认,所以只是补肾气这一点,是我们这个教材是新增加的内容,它确实有这方面的功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