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工业水处理市场前景展望及重点领域投资建议【图】2014年06月26日 13:5011639人浏览字号:T|T
我们认为,工业水处理领域空间广阔,未来行业整体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主要原因有: 2014年我国工业污水处理投资逻辑图 1)现行的各类水处理政策投资规模已达1.2 万亿,近期水污染事件的频发促使《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政策的出台预期愈加强烈,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及配套2万亿投资的落实,水处理行业需求将大幅提振。 2)石油化工及煤化工行业为工业污水处理重点整治领域,受益于石油化工行业全行业的稳步增长以及新型煤化工行业的加速增长,工业污水处理下游市场景气度高涨,需求旺盛。 3)“十二五”期间,尤其近3 年内国家大规模的制定及升级了各工业行业的水处理标准,未来新标准的制定及现有标准的提标升级将拉动工业污水的提标改造空间。 4)“十二五”规划对再生水利用率提出更高要求,石油化工及煤化工行业的新标准也提升了再生水的回用力度,甚至提出实现零排放的要求,这将倒逼工业污水深度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提升工业用水回用市场需求。 一、水处理需求不断提升,政策及投资扶持继续加码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4-2019年中国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行业市场研究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指出:虽然我国水资总量位居世界第4 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全国城市中有约2/3 缺水,约1/4 严重缺水。此外我国水污染严重,近十年来污水排放总量从439.5 亿吨增长到2012 年排放684.76 亿吨,平均每年增长4%,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和污水的大量排放直接给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1、水污染事件频发,催化“政策加码+投资激增” 随着水污染事件的频发,对环境和人类自身都造成了重大危害和影响,公众的环保意识也逐步增强,政府治污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近年来一系列政策法规频繁出台。 近期我国部分水污染事件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2011 年出台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工业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及水生态修复、地下水污染防治等等列入“十二五”环境保护的重点工程,重磅水处理政策于2012 年后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及投资逐步明确并得到落实。 2012 年以来重要水处理相关重要政策及投资金额列表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就目前情况来看,仅根据现有的《“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 年)》等各项水处理规划测算,各项水处理投资总额已经达到1.2 万亿元左右。 而备受关注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送审稿)》已于2014年2 月份通过环保部审核,年内出台概率较大。根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送审稿)》规划要求,预计水处理行业将迎来2 万亿元的投资规模,超过大气治理1.7 万亿元的投资总额,我们认为2014 年无疑将成为水处理行业发力的关键年,行业景气程度或将超越2013 年大气治理板块,成为投资蓝海。 2、工业水处理高景气发展,石油化工、新型煤化工为重点投资领域 我国的污水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而工业污水由于成分复杂、环境危害严重、处理技术及工艺难等原因,一直是污水处理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受益于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呈现一定下降态势,从2005 年的243 亿吨下降到2012 年的222 亿吨。然而工业污水排放总量仍然巨大,污染问题依旧严峻,工业污水处理仍将是未来的重点投资领域。 从工业污水的构成来源上看,根据环保部2013 年12 月公布的数据,41 个工业行业中,废水排放量位于前4 位的行业依次为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废水排放量合计达到101.1 亿吨,占工业企业废水排放总量的49.7%。 由此可见,石油化工行业依旧是工业污水的主要来源之一,面临艰巨的减排任务。此外,就污水处理后的水质而言,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排放量要求, 2015 年比2010 年各削减8%、10%。同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 年)》要求,到2015 年重点流域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1292.5 万吨,比2010年削减9.7%;氨氮排放量控制在120.7 万吨,比2010 年削减11.3%。而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的排放总量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工业污水排放,因此工业污水的处理不仅需要对总量加以控制,还需要特定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大幅削减。 在国家的大力推动污染防治下,工业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及氨氮的排放总量下降趋势显著,但减排任务依然较重。 从化学需氧量及氨氮的排放源来看,工业污水排放中化学需氧量含量最高的行业为造纸和纸制品、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纺织业,合计排放173.6 万吨,占工业企业排放总量的57.1%。氨氮含量最高的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纺织业,合计排放14.4 万吨,占工业企业排放总量的59.3%。 由此可见,化工行业的氨氮及化学需氧量排放位居全工业行业中前三,是需重点整治的领域。 3、提标改造带来增量空间、助力水处理行业成长 2013 年环保部共计颁布了9 项新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中针对工业水处理的标准就有4项,包括《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484-2013)、《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486—2013)、《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8-2013)、《柠檬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430-2013),4 项新标准均在2013 年或14 年实施,此外纺织、缫丝等4 项新标准也已于2013 年开始实施,上述8 项均是针对工业水处理领域中的化工制品、纺织印染等污水排放的限制,新标准对化工行业等的污水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环保部已公布并执行的工业水处理标准达57 项,由下表可见:1)“十二五”期间大量制定及更新了各工业行业的水处理标准;2)2000 年以前制定的标准过于陈旧,与水体污染现状严重脱节,更新升级概率极高,或将带来水处理设施升级改建商机;3)仍有部分工业行业水处理标准尚未制定,执行96 年版本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还需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 我们认为水污染问题无法在短期内解决,2014 年现状依然严峻,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后续政策的出台,将有望推动各工业行业的水处理标准制定及提标升级。 现行工业水处理标准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二、石油化工为重点水处理领域、新标准规范水处理市场 石油化工行业由于耗水量、污水排放量、氨氮排放量巨大,加上污水成分复杂、对环境危害严重、处理难度大等原因,一直是我国工业污水处理的重点领域。 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废水排放量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在政策面上,随着国家对高能耗、高水耗和高污染行业企业的节能减排要求的更加严格,以及“十二五”工业节水专项规划的开始实施,各地已逐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业废水排放大户和高耗水行业将受到更大制约。 2014年1 月份出台的《石油化学工业节能减排指导意见》对石油化工行业减排提出了具体削减目标,我们对比了该指导意见与2011 年出台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具体内容,可以发现新标准在化学需氧量及氨氮排放削减值上虽然是一致的,但由于时间节点不同,新标准对削减量又提出更高要求。此外,指导意见新增了废水排放需要全部达标和水重复利用率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条款,更高的标准无疑对污水处理提出来更高的要求。 “十二五”期间,石油化工行业经济总量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2004-2011 年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三类行业合计总产值年均复合增长25%;另一方面,截止到2013 年底3 行业累计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1.07 万亿,近10 年复合增长率为23%,假设未来三年石油化工3 类行业合计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为15%,工业水处理系统投资额占石油化工行业工程总投资额的4%(3%-5%为经验数据)测算,未来三年石油化工行业固定投资总额分别约为12.73 万亿元、14.64 万亿元和16.84 万亿元,对应的水处理需求规模将达509 亿元、586 亿元和674 亿元。 三、新型煤化工市场需求空间广阔 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煤化工行业分为传统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传统煤化工产品主要包括合成氨、甲醇、焦炭和电石等;新型煤化工产品主要包括了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 煤化工行业概况 我国传统煤化工已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主要产品、产量多年来位居世界第一,而新型煤化工起步不久,仍处于示范建设阶段。 1、新型煤化工发展为大势所趋 煤炭一直是我国主要的使用能源,2013 年煤炭能源使用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比例的67%左右,远高于全球30%左右的平均水平。同时,我国也是天然气使用大国,但天然气资源紧缺使我国目前大幅进口境外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达30%。 丰富的煤炭资源为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天然气资源的紧缺以及高度的对外依存度也决定了短期内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将难以改变。随着全国能源增长需求加剧,石油价格上涨,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经济性逐步体现,煤化工行业将有望逐步向新型煤化工方向转变,发展新型煤化工已成为大势所趋。 2、新型煤化工政策回暖 我国煤化工项目的审批都经由发改委进行审核,由于新型煤化工行业投资风险大、资金需求高、对环境负荷程度高,技术装备不成熟,经济效益不明确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发改委一直从严审核。2009 年以来,由于技术不成熟等问题,发改委曾一度叫停近三年的煤化工项目审批,直至2012 年解禁期过,新型煤化工技术水平有所提高、经济性初现、相关的政策才有了逐步放宽的迹象。 2013 年我国已有十余项新型煤化工项目获得发改委路条,其中以煤制天然气及煤制烯烃项目为主,这些项目基本上是《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中的15 个重大示范项目。随着重点示范项目的陆续投入建设,预计煤化工的实际投资规模将达到8,500 亿元左右,将大幅提振相关市场的需求。 同时,各地方政府,尤其是煤炭资源大省出于为政府创收、解决就业等的考虑,较为积极地制定规划以推动煤化工行业发展。仅根据山西、新疆、陕西、宁夏、内蒙古等五个西部煤炭资源大省区的“十二五”煤化工发展规划进行粗略计算,预计各地方政府煤化工的计划投资总额将超过2 万亿元。 煤化工政策逐步放宽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3、新型煤化工市场启动,引爆数百亿元水处理需求 新型煤化工行业前景明亮,但不容忽视的是其对水资源的高消耗和高污染的问题,据统计开采1 吨煤需消耗2.54 立方米地下水,洗1 吨煤用水2.5 立方米,发电燃料每用1 吨煤约需水7.6 立方米,煤化工生产中,转化1 吨煤用于煤制烯烃或煤制油,则需水10-15 吨。 工信部于2011 年向国务院上报的煤化工示范项目的规范中,在《“十二五”煤化工示范项目能效和资源目标》中对煤间接液化、煤制天然气、煤经甲醇制烯烃等领域示范项目的能源转化效率、综合能耗、吨产品新鲜水用量加以规定。 另一方面,从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及水资源量的分布可见,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山西、内蒙古、新疆、陕西、河南五地的煤炭储量占比达到全国的72.67%,而水资源总量却仅为全国的7.36%,煤炭资源分布与水资源配置形成显著的逆向布局。而国家重点建设的煤化工示范项目基本位于这些煤储量大而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地方,若是大规模地开展项目建设将给当地环境、水资源运用带来巨大负荷。 2013 年主要煤炭产区所在地水资源量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根据绿色和平及中国科学院于2012 年共同发布的《噬水之煤—煤电基地开发与水资源研究》报告,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建设的14 个大型煤电基地需水总量到2015 年将达到99.75 亿立方米,相当于1/4 条黄河正常年份可供水量,平均每天需水量为2733 万立方米,是北京市2012 年度全市中心城区日供水能力的9 倍,是2009 年度全国日耗水量的1/5。其中15 个示范项目需水量为8.35 亿立方米,煤化工全行业需水量达11.10 亿立方米,占煤电基地需水总量的11.12%。 除去耗水量巨大之外,新型煤化工行业产出的大量废水污染物质浓度高,生物降解性能差,是很难有效处理的工业废水,二级生物处理后很难达标,如不经合理处置直接排入水体会对水域周边的人畜及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处理效果好、工艺稳定性强、运行费用低的废水处理工艺,开展中水回用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是新型煤化工发展的必然需求。 新型煤化工行业水处理市场空间测算:根据测算,水处理投资占新型煤化工总投资的比例一般在3%-8%,仅对目前15 个示范项目进行测算,若按照保守估计的8,500 亿元的投资规模及5%的水处理投资占比来看,预计新型煤化工领域的水处理市场空间约为425 亿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