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处世哲学:三项不得不学的看家本领

 山乡武侠 2014-07-06

孔子的学说,以周礼为基础,又自创“仁”这个新概念。“仁者爱人”,“礼者敬人”,孔子学说的精髓就在于如何让爱与敬浸入灵魂,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中。他”述而不作”,没有著作,他的言论被弟子们整理为《论语》一书。

圣贤孔子

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一、“知命”

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说明他不迷信。但他时而论及“命”与“天命”。比如有一次,他的学生伯牛患了重病,孔子握着他的手,痛心地说:“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意思是,没有别的,都是命啊!这个人竟患了这种病!

孔子相信命运,并非迷信。因为自然、社会、人生都有其运行规律。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孔子主张顺应它。孔子所谓“知命”,主要是了解规律运行的大方向,而不是了解规律的具体变化。要想完全了解规律如何运行,这是不可能的。这是风水先生、算命瞎子们想做的事,而不是孔子想做的事。

二、“知礼”

在孔子时代,“礼”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包括礼仪、礼貌、礼法等一切行为规范。“礼”是用来调理人际关系,如果“不知礼”,放纵自己的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不便,会引起别人的厌恶和痛恨,一个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行不通,必然到处受挫,又如何立得住身呢?一旦触犯刑律,还有身陷囹圄、命丧黄泉的危险。

孔子本人是一个特别懂“礼”也特别讲“礼”的人,“礼”已经渗透到他的一言一行之中,变成了他终生不变的习惯,甚至可以说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无论遇到什么人、什么事,他都能很自然地做得恰到好处。比如,孔子乘车出门,遇到二人以下,他会站在车上行礼;遇到三人以上,他就会下车行礼。“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上车时,一定会端正身子,抓着带子,稳稳地上去。坐在车里面,不东张西望,不大声说话,不指指点点。“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遇到穿丧服的人,一定会扶着车杠行礼;遇到负重的人,一定会扶着车杠行礼

三、“知言”

为什么说“不知言,无以知人”呢?不会说话的人,一开口就让人不愉快,别人不愿跟他交往,他又如何了解别人呢?有的人活了一辈子,没有几个熟人,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不知言”。

“知言”与“知人”的因果关系也可以倒过来说:不知人,无以知言。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跟什么人说什么话。你必须了解对方的性格、喜好,才能说话到位。一个人不会说话,往往是对了解别人不感兴趣,只关心自己的感受。所以,要想说话到位,应该尝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当你知道对方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并懂得有所迎合,有所趋避时,很容易就能激发对方交往的兴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