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民国海军舰船志

 冰城老D 2014-07-06

炮舰 永建 永绩

排水量(吨) 860 船长(米) 62.5 船宽(米) 9 吃水(米) 2.4 马力(匹) 1350 航速(节) 13.5 火炮 首楼甲板上安装1门4寸主炮,尾楼甲板安装1门12磅炮,军舰中部舷侧各有2个小型耳台,分别安装1门47mm机关炮,此外尚有2门37mm机关炮 鱼雷 装甲 乘员(人) 乘员军官19人,士官兵121人.". 管带

上海江南製造局建造,两舰於清末的1911年开工,因辛亥革命而造成进度延搁,"永健"於1917 "永绩"则於1918年方才完工;"永健"造价50万6千两,"永绩"则為49万2千两.

江南厂製的本级舰与日本製的"永丰"级无论外观,尺寸与武装皆极近似,但两者最容易区别的地方在於"永健" 级有船尾楼而"永丰"级无,故"永健"级舰尾的3吋抱位要比"永丰"级的高一层甲板;读者比对此两级舰之照片便可知.

两舰在军阀割据时代曾属直系,后皆归顺南京政府. 抗战爆发后"永健"舰(舰长:邓则勋)於1937年八月廿五日在防卫江南造船厂时被日机击燬半沉於船厂前,日本佔领造船厂后就地在原厂修复加装日式火抱,於1938年十月廿五日改名"飞鸟"加入日本舰队做為特设鱼雷母舰使用;1939年二月曾因不明原因於繫泊江南厂时沉没(可能因中国工人之破坏). 本舰於1940年改為联络舰,最终於1945年五月七日被美国陆军轰炸机在黄埔江击燬.

"永绩"舰则在1938年十月廿一日被日机轰炸重伤(舰长:曾冠瀛),搁浅湖北新堤被日军俘获,於江南厂修复后在1940年五月廿二日交给汪精卫政权海军做為旗舰兼做海军官校练习舰用,改名為"海兴". "永绩"於战后收回,但在1949年四月廿三日第二舰队叛变的长江突围战中再被共军抱火击燬.

后又被中共打捞起重用,命名"延安",后於1970年除役. "永绩"舰的二度死而复生真是世界海军史上少见的特例!

浅水炮舰 建中 永安 拱臣

 建中号

排水量(吨) 90 船长(尺) 110 船宽(尺) 18.5 吃水(尺) 3 马力(匹) 420 航速(节) 11 火炮 装备一门88毫米曲射抱,7.9毫米机枪四挺 鱼雷 装甲 42 乘员(人)

浅水抱艇,英商汉口扬子造船厂建造,1911年开工至1915方完工,每艘造价17万银元. 三舰原名:"新敏","新逖","新瞻",接收后改為现名.

各艇成军后原属北洋军阀,后归顺南京政府编為巡防队,於1928年五月因老旧废置. 国外有资料称"拱辰"艇在抗战前曾在广东复役,并在1937年九月的战斗中与其它广东舰艇同被日本飞机击沉;不过未能有进一步的资料证实,可能是"公胜"号测量舰之误.

驱逐舰 龙湍 鲸波

 未能接收的龙湍号

排水量(吨) 400 船长(米) 船宽(米) 吃水(米) 马力(匹) 6000 航速(节) 28 火炮 76毫米炮2门,47毫米速射炮4 鱼雷 双联装450毫米鱼雷发射管1具(单装450毫米鱼雷发射管3具,水雷10个) 装甲 乘员(人) 管带

 1909年10月,清政府为重建海军,派遣海军大臣载洵与海军提督萨镇冰出访欧洲,考察海军。在意大利的时候,他们向安些度船厂订制驱逐舰“鲸波”号。

“鲸波”属神枪手级,排水量400吨,6000马力,航速28节,武器装备为:76毫米炮2门,47毫米速射炮4门,单装450毫米鱼雷发射管3具,水雷10个。该

舰1912年12月6日下水,1913年5月31日建成。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因财政紧张,无力支付余款,

此后,意大利政府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奥匈帝国开战,旋接收此舰,易名“艾思嘉罗”号,1921年7月1日,意大利又将此舰改为鱼雷艇,1930年5月31日除役。 

  载洵接着前往奥匈帝国,在士他俾路勉图船厂订造驱逐舰“龙湍”号。

“龙湍”排水量400吨,6000马力,航速28节,武器装备为:76毫米炮2门,47毫米速射炮4门,双联装450毫米鱼雷发射管1具。该舰1912年下水,1914年建成。从技术指标看,它与“鲸波”相似,但从线图上看,两舰相差很大。后来“龙湍”同样因船款纠葛,未交中国。

1914年8月1日,奥匈帝国为应付欧洲战事,接收此舰。改名“华兰土单亚”,并把武器换为66毫米/45炮2门,66毫米/30炮4门,450毫米鱼雷发射管2具。奥匈帝国原拟以此舰为原型舰,再为其海军定造12艘驱逐舰,但最终无一动工。一战之后,奥匈帝国战败解体,

“华兰士单亚”给协约国分给意大利,该舰1921年除役。 

炮舰 永丰 永翔

 1997年打捞的永丰(中山)

 永翔

排水量(吨) 780 船长(米) 62.5 船宽(米) 9 吃水(米) 2.4 马力(匹) 1350 航速(节) 13 火炮 首楼甲板上安装1门4寸主炮,军舰中部舷侧各有2个小型耳台,分别安装1门47mm机关炮,此外尚有2门37mm机关炮 鱼雷 装甲 乘员(人) 管带

1900庚子国难,中国海军建设再遇挫折,1909年宣统皇帝继位,重申整饬海军,由宣统皇帝溥仪的叔叔贝勒载洵任筹办海军事务大臣,宿将萨镇冰任副大臣,并于1909、1910两度赴欧美及日本考察海军。载、萨考察团周历各国期间,除了考察海军建设制度等外,还沿途订购了一批军舰,1910年在日本考察海军时,向日本三菱船厂和川崎船厂各订购了1艘780吨的同式炮舰,后来命名为“永丰”、“永翔”。其中三菱船厂建造的“永丰”,就是后来著名的“中山”舰。

两舰於1912年下水,1913年完工返国,当时造价日币68万元

"永丰,"永翔"两舰1913年三月十五日交船成军时隶属於第一舰队,"永丰"驻岳州,首任舰长林霆亮;"永翔"舰则驻在南京. 1917年七月廿二日当时的海军总长程璧光率"永丰","永翔",等十舰南下 投奔广州;史称之為「护法舰队」. 当时的"永丰"舰长為魏子浩,"永翔"舰长為张曾存.

"永丰"舰抵达广州后於当年的十二月即被派往雷州半岛讨伐段祺瑞的亲信龙济光. 1920年澳门政府因填海 造地越界事件与粤方衝突,"永丰"舰更被派往九州洋执行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的「抱舰外交」.

1922年六月十六日陈炯明发动叛变抱轰观音山总统府;孙中山於夜间化装出走避难於"楚豫"舰;并於廿三日 移驻到"永丰"舰上(当时舰长冯肇宪). 六月廿九日蒋介石由上海赶来登舰协助;当时支持孙中山的七艘舰艇中 亦包含有"永丰"的姐妹舰"永翔"(舰长丁培龙). 七月十九日"永丰"舰险被叛军施放的水雷炸燬;后因当地西方 人之干涉,"永丰"各舰无法继续停泊於白鹅潭;孙中山等人只得於八月九日下午离开住了一个半月的"永丰"舰, 由英国抱舰"摩汉"号(HMS Moorhan)护送赴香港专搭轮船赴上海.

这就是国民党歷史上极為重要的「永丰舰事件」,蒋介石因此一事件而开始受到中山先生的重视,1923年孙 回广州续任大元帅时,蒋即被任命為大本营参谋长.

1923年,时任舰队司令之温树德被北洋军阀收买,於十二月十九日将"海圻","海琛","肇和","同安","永翔", "楚豫"等六舰又带往北方成立渤海舰队. 护法舰队幻灭,"永丰","永翔"两舰自此分属南北两方.

孙中山先生最后一次搭乘"永丰"舰是在1924年的十一月十三日,应冯玉祥之邀偕夫人宋庆龄乘本舰离广州 北上转赴北京共商国事,1925年三月病逝於北京. 当年三月卅日广州国民革命政府明令将"永丰"舰改名為"中 山"舰,并於四月十三日於舰上举行了更名仪式.

1926年的三月廿日爆发了广州代海军局长兼"中山"舰长李之龙欲以此舰实行政变劫持总司令蒋介石的事件 ,其远因為当时国民党的联俄容共政策,近因為蒋介石与汪精卫争夺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的主导权;事件的发生 则以蒋怀疑"中山"舰不正常的调动开始. 至於所谓的政变是否真有其事则宛如罗生门,实情至今未明.

蒋派前"豫章"舰长欧阳格率兵逮捕了李之龙(欧阳格立此功后竟被免职扣留,疑是替主承担责任. 欧阳格后 任电雷学校中将教育长,抗战开始不久却被按上贪污罪名枪决,前后两事皆為中国海军史上之疑案). 事件发生 后汪精卫愤而出走,蒋介石出任党军委会委员长,革命军总司令与国府主席;集党政军大权於一身.

"中山"舰事件后国民党联俄容共政策大转向变成清党,继而寧汉分裂,五次勦共. 至於中共也因国民党的清 党而脱离广州建立自己的红军武装力量进行夺权. 而蒋介石从"永丰"舰事件发跡,到"中山"舰事件后全面掌权 ;个人事业两度与本舰发生关系,本舰实在可说是蒋的福星. 汪精卫从"中山"舰事件后开始与蒋斗争不休直至抗 战前全面落败,不得不跑到南京当汉奸. 而事件的当事人李之龙被捕杀,1949年后被中共追封為烈士,这也是今 日中共重视"中山"舰的歷史意义,要将之打捞上岸的原因之一.

"中山"舰一直驻广东直到1931年因陈策掌管的舰队与广东军头陈济棠之间发生严重衝突,1932年五月三日陈 策率"中山"等三舰脱离广州而与虎门要塞交火,后陈策率"中山","飞鹰"等八艘军舰出走撤往海南岛;双方爆发 海空战斗多次,"飞鹰"号驱逐舰被广东空军飞机的炸弹击沉. 各舰后撤往香港,南京的国民政府派员欲谈判接收 ,港英政府不肯;后其餘舰艇归还广州,唯独"中山"舰於八月二日被南京国府海军部接收编入第一舰队,从此离开 待了15年的广州.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海军大部份的舰艇都在江阴封锁战中损失,此时"中山"舰尚能全身而退;但由於 战线往内陆推进,大型军舰已无用武之地,国府便下令把"中山"舰上的主副抱都拆下,上陆组成抱队防守长江要 塞. 故"中山"舰沉没时舰上只有少数高射抱与机枪等防空武器.

1938年十月廿四日"中山"舰接奉紧急命令自南岳阳开赴汉口外围,担任金口到新堤一带的警戒,掩护武汉撤 退. 下午三点,本舰在离武汉26公里处之金口被六架日机攻击;首先舰尾左舷中弹,舵机失灵;接著锅炉中弹失去 动力舰体右倾25度;此时舰桥望台再被击中一弹,舰长萨师俊当场左腿被炸断,左臂重创;接著舰体左倾达45度终於在1550沉没,以80度斜躺於水下20公尺的江底.

"中山"舰下沉时萨师俊被属下扶上舢舨却又被日本飞机追来扫射,萨师俊与伏在身上保护他的水兵两人一起 被射穿而死. 是役"中山"舰包含舰长共阵亡了官兵25人. 殉职的"中山"舰舰长萨师俊中校於1895年生,福建闽 侯人,烟台海军学校毕业;為中国海军元老萨镇冰的姪儿. 萨师俊也是抗战期间海军殉职官兵中职务最高者(抗 战时海军只有两名舰长殉职,另一人是"义寧"巡防抱艇的上尉艇长严传经.).

比起"中 山"舰在歷史与政治上的重要性,她的姐妹舰"永翔"号可就暗淡多了;甚至还做过一段时间的「汉奸」舰. "永 翔"舰於1923年被温树德带领北上成立渤海舰队后,1926年因渤海舰队内哄,被东北的沉鸿烈顺势接收,所以"永 翔"舰又成為东北海防第二舰队的一员.

1937年抗日战事全面爆发,十二月十二日"永翔"舰与"同安","镇海","定海","楚豫"与徵用商船一艘共六舰 自沉於青岛及刘公岛阻塞航道(当时舰长:曹树芝). 不过本舰后来却被日本打捞起在青岛厂整修后,於1942年 月廿一日移交给汪偽海军使用,改名"海祥",兼做海军学校练习舰. 抗战胜利由国府收回后恢复原名,继续服役 於中国海军,不过主抱已被改成為3吋抱.

"永翔"舰参加了多次国共内战的战役,在50年代初期都还曾在台湾海峡服战斗勤务,直到1959年方才除役.

驱逐舰 豫章 建康 同安

豫章号

1929年的健康号

同安号

排水量(吨) 390 船长(米) 63.4 船宽(米) 6.58 吃水(米) 2.74 马力(匹) 6500 航速(节) 32 火炮 2门76毫米主炮,4门37毫米炮 鱼雷 两具鱼雷发射管 装甲 乘员(人) 管带

驱逐舰(又称鱼雷快舰),為1909年载旬与萨镇冰赴欧洲考察海军时向德国的Schichau厂订造,1912年完工,1913年交船;造价每艘6万3千德国马克.

本三舰接收时原名"长风","伏波"与"飞云";但成军时经袁世凯改名. 1917年南下护法运动造成海军分裂时,"建康"舰留在北方,后於1923年成為皖系军阀上海舰队的一员;1927年在上海高昌庙宣佈归顺南京政府.

"豫章","同安"两舰则都是南下护法舰队十舰的成员,但在1923年又都被温树德带回到北方成立渤海舰队("豫章"舰是在汕头被"应瑞"号巡洋舰劫往北方的). "同安"舰之后一直留在东北舰队,"豫章"舰则於1927年由北南下宣佈归顺南京政府. "豫章","建康"二舰后都直属於海军部之鱼雷游击队.

"豫章"舰於1932年一月廿一日午后行驶在长江通州时,於浓雾中触青天礁而沉没(后仅将火抱及鱼雷捞起).

"建康"舰则於1937年九月廿五日守卫江阴阻塞战线时被十餘架日机攻击命中八弹而炸沉,阵亡九员,舰长齐粹英以下负伤廿八员. 不过"建康"舰后為日人打捞起修复,先做為日军之杂役船改名"翠";接著在1940年十二月廿一日交给汪精卫政权海军使用并重新命名為"海绥";根据资料战后国府接收敌偽舰艇时尚包括此舰,不过之后下落不明.

"同安"舰於1937年十二月十二日(当时舰长:晏治平)与第三舰队其它五舰("永翔","楚豫","定海","镇海"及商船"宏利"号等)同沉於青岛及刘公岛阻塞航道; "同安"舰亦可能被日人打捞而成為汪偽海军的"同春"号,不过未有进一步资料证实此事.

浅水炮舰 江犀 江鲲

排水量(吨) 140 船长(米) 长43.9米(“江鲲”44.5米)、 船宽(米) 宽7.5米“江鲲”7.3米 吃水(米) 0.6 马力(匹) 500 航速(节) 12 火炮 哈乞开斯87mm炮1门,8mm马克沁机关枪4门。 鱼雷 装甲 乘员(人) 49 管带

1909年载旬与萨镇冰赴欧洲考察海军时向德国造船厂订造的内河抱艇,"江犀"艇為克鲁伯(Krupp)厂建造,1911年完工;造价19万2千德国马克。

"江鯤"艇為伏尔坚(Vulkan)厂建造,1912年完工;造价18万德国马克。

舰艏装备一门奥地利製88公釐曲射抱,舰尾一门日製3吋抱,法製37公釐高射抱二座。

此两舰清廷订购时原名"新璧"、"新珍",民国元年交舰时袁世凯改為现名。两艇於军阀时代原属北京政府,"江鯤"艇於1926年10月,"江犀"艇於1927年3月分别归顺北伐军。抗战初期两舰由长江血战中全身而退避入四川,却在1941年8月24日被敌机轰炸沉於巴东台子湾。

肇和

下水仪式上的肇和号巡洋舰(摘自北洋水师网站)

排水量(吨) 排水量2600吨 船长(米) 97.6 船宽(米) 11.89 吃水(米) 4.27 马力(匹) 6000 航速(节) 20 火炮 6吋阿姆斯特朗主炮2门,4吋炮4门,47mm阿姆斯特朗机关炮6门,1磅马克沁机关炮2门, 鱼雷 18吋鱼雷发射管2具。 装甲 乘员(人) 230 管带

应瑞

沉没的应瑞号巡洋舰

排水量(吨) 排水量2460吨 船长(米) 100.66 船宽(米)

12.62

吃水(米) 3.97 马力(匹) 6000 航速(节) 20 火炮 2门150毫米口径维克斯主炮,4门100毫米口径维式炮,2 挺马克沁机关枪 鱼雷 18吋鱼雷发射管2具 装甲 乘员(人) 230 管带

练习巡洋舰,1909年载旬与萨镇冰赴欧洲考察海军时向英国订造;"肇和"為Armstrong厂建造,费用21万英磅;"应瑞"则為Vickers厂建造,造价20万4千英磅,於1912年完工。

本来在1911年程璧光率"海圻"舰赴英参加英王加冕典礼时,曾奉朝廷命回程时要把两舰一同带回国的,然而当时适逢辛亥革命爆发国内政权转换之际,而且英国港口煤碳工人罢工,所以未能成行。不料接著又逢欧战爆发前夕,各国都急於在现货市场蒐购武器,适巧中国政府财政困难货款延迟付给;因之英国原厂曾来电表示愿代寻买主脱手。但终因海军方面的坚持而保留。此两舰直到1913年方回到中国。

两艘本级舰大小并不太一样,"应瑞"舰舰体稍大,长330迟,宽42迟,舱深23.9迟,吃水15迟,排水量2,750吨;"肇和"舰稍小,长320迟,宽39 迟,吃水14迟,排水量2,600吨;皆為钢质船壳。水线部份有3吋的装甲;六座Yarrow燃煤锅炉四部Parson式透宾主机(应瑞三部)產生6,000匹马力,四轴(应瑞三轴)推进最高航速20节。

各舰乘员军官31人,士官兵243人;

与"海圻"或"海琛"相比,"肇和"与"应瑞"可谓十分先进。首先她们是中国第一艘装备透宾涡轮主机的大型军舰,而且在往后很长一段时间也是唯一的;其次是她的舰艏不再像从前為了装置撞角而呈下凸上收的型状,基本上是垂直的。

1915年12月5日,时驻上海的"肇和"军舰起义响应讨袁之二次革命失败,舰上训习生陈可钧等十餘人殉难,舰长黄鸣球解职监禁;1916年黄被特赦以部员身份派赴福建效力,其所搭乘的"新裕"号运兵船竟被护航的"海容"舰撞沉而溺毙。1923年"肇和"舰被温树德带领北上加入渤海与东北舰队,至1933年又南下投奔粤海舰队。抗战爆发后於1937年9月25日在广东虎门之役与粤海舰队其它六艘舰艇同被日本飞机炸沉。

"应瑞"舰曾经在"肇和"起义时抱击过"肇和"舰而弭平了这场叛变,但在1917年仍参加了护法运动。本舰於1937年10月23日在江阴采石磯卸抱时被日本飞机炸沉,死十五员伤四十员;不过根据日本方面资料本舰却与"宁海","平海","逸仙"等同列在俘获的名单中。

"应瑞"、"肇和"两舰民初时舰长分别為為杨敬修与杜锡珪;抗战前末任舰长分别為陈永钦、方念祖、杜锡珪於1922年出任海军总司令。(抗战爆发后,肇和号于1937年9月25日在广东虎门之役中被日本“夕张”号巡洋舰击伤搁浅,后与第四舰队其它6艘舰艇同被日本飞机炸沉于广州黄埔港内,沉舰四周水深13.7~17.1米。1957年6月4日开始打捞施工,实行分段用浮筒抬浮,11月15日完工。)

飞鸿

1931年外型有大变化的飞鸿号巡洋舰 

排水量(吨) 2115 船长(米) 322尺 船宽(米) 39尺 吃水(米) 14尺 马力(匹) 6000 航速(节) 20 火炮 6吋主炮2门,3吋炮2门,47mm机关炮6门,1磅马克沁机关炮2门 鱼雷 18吋鱼雷发射管2具。 装甲 乘员(人) 230 管带

清廷於1911年向美国纽约造船厂所订造的巡洋舰,此為中国首次向美国订造大型军舰;本预定1913年5月交船,但在付过头期订金后因国家财政困难却被取消了。本舰后由原厂於1914年转卖给急於购舰对付土耳其的希腊海军(希腊以现金一次付清),命名為"Helle";二次大战前被意大利潜艇无警告予以击沉,意图挑起两国战端以製造进犯希腊之藉口。

本舰长322迟,宽39 迟,吃水14迟,排水量2,115吨;甲板有2吋的装甲。三座Yarrow厂的燃油锅炉,三座 Parsons Geared 汽旋机產生6,500匹马力,三轴推进航速20.5节。乘员232人;装备两门6吋抱,四门4吋抱,两门3吋抱,两门1磅(37公釐)抱;两支18吋鱼雷发射管。

根据国外资料,民初未能交货的外购巡洋舰尚有向奥匈帝国CNT厂订造的1,800吨级,装备十门4吋抱的小型巡洋舰三艘;与4,900吨级,装备四门8吋主抱的大型巡洋舰一艘。她们全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造船厂被意大利佔领而未能完工。这件事在中国方面并无进一步的史料能证实。

炮艇 利绥 利捷

排水量(吨) 170(266) 船长(米) 158尺(177.6) 船宽(米) 26.3尺(26.7) 吃水(米) 2尺(2.7) 马力(匹) 1300 航速(节) 最高13节(最高14节) 火炮 二门57毫米抱,机枪三挺.(艇艏装备一门88毫米30倍径榴弹抱,艇尾一门50毫米40倍径抱,机枪三挺.) 鱼雷 装甲 乘员(人) 45(45) 管带

"利绥"艇原名"Vaterland",德国Elbing的Schichau厂建造

利捷"艇原名"Otter",1909年於德国Tecklenborg建造,1904年五月廿八日完工

两艇原是德国海军用於中国的内河抱艇,由於中国在1917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奥宣战,三月廿日在长江上游将两艇扣留接收. 另一艘驻防广东的姐妹艇"青岛"号则因艇员不愿服从"永翔"舰的接收命令於三月十六日自爆而沉(经查验该艇艇底早被钻洞,机器亦被破坏;显系舰员早有準备).

两艇接收后先服役於长江的第二舰队,1919年被派赴哈尔滨驻防从此為东北舰队成员,為了渡越大海两艇尚曾用木板水泥增高船舷,并由"江亨","利川"两舰拖带方才抵达目的地. 两艇在吉黑江防舰队时代之无线电呼号"利绥"艇為"XNS","利捷"艇為"XQW".

1929年中俄三江口之役利捷艇被俄舰击沉(见东北海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利绥"艇随吉黑江防舰队全部舰艇為日本人劫收,1932年二月十五日转交给新成立的偽满州国海军担任江防舰队的旗舰;在歷经数次大改装后终因太过老旧而在1942年废舰

运输舰 普安 华安

1920年的普安号

1929年的华安号

排水量(吨) 4600(5174) 船长(尺) 393(414) 船宽(尺) 45(46) 吃水(尺) 25(24) 马力(匹) 6500(5000) 航速(节) 15(11) 火炮 ,装备一门3吋炮()装备二门47公釐炮 鱼雷 装甲 乘员(人) 137(136) 管带

普安运输舰,1896年完工,中国1917年对德宣战所接收之在华德国商船. 接收后原命名"华丙"号归海军租船处管理 本舰於1932年停用,并於1937年八月十四日自沉於上海黄浦滩董家渡航道执行阻绝战.(的里雅斯特的Lloyd-Austriaco船厂制造,原属奥地利-劳埃德海运公司,1914年在上海被扣留,接收后命名为“华丙”,1920年于交通部租船监督处名下在交通部注册,船价115688镑,走远洋线,曾租给裕丰航业公司,中澳轮船公司,中华航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运营;后在海军作为运输船服役,改名“普安”,当时排水量为4500吨,装备1门三英寸炮,乘员137人。1932年停用,1937年8月14日自沉于上海黄浦滩董家渡航道以阻截日军舰艇。后被日军打捞出水,1940年被日军征用,改名"Hayo",1941年12月报废。

运输舰,1899年完工,中国1917年对德宣战所接收之在华奥地利商船,接收后原命名"华乙"号归海军租船处管理. 英国Wigham Richardson 厂製造, 1934年五月"华安"舰停用.(英国的Low Walker港的Wigham Richardson厂制造,原属奥地利-劳埃德海运公司,1914年在上海被扣留,接收后命名为“华乙”,1920年于交通部租船监督处名下在交通部注册,船价139648镑,走远洋线;后在海军作为运输船服役,改名“华安”,当时排水量为7600吨,装备2门47毫米炮,乘员136人。1934年停用。)

运输舰 定安 克安 靖安

定安

1929年的靖安

克安

排水量(吨) 1242--1242--1015 船长(尺) 218--230--272 船宽(尺) 33--33--40 吃水(尺) 19--19--17.75 马力(匹) 918--650--1160 航速(节) 11--9--11 火炮 装备二门47毫米炮(靖安) 鱼雷 装甲 乘员(人) 乘员军官13人,士官兵63人.--. 乘员军官13人,士官兵63人.-- 管带

定安号

运输舰,1901年完工,中国1917年因中国对德宣战所接收之在华德国商船. 接收后原命名"华癸"号归海军租船处管理;德国凯而路厂製造, 本舰於1942年十二月十七日在长江三峡附近遭日机空袭而沉没.

克安号

运输舰,1917年因中国对德宣战所接收之在华德国商船,原命名"华甲"号归海军租船处管理,1928年时隶属东北海军,1934年六月方编入第一舰队改名"克安"编制為运输舰. 本舰由德国凯而路厂製造,1903年完工;

本舰抗战前隶属第一舰队,抗战时於四川曾多次遭日机空袭而负伤,不过仍能存活至胜利后,并且在1948年六月改名為"九华"号. 1950年十一月本舰在由左营开往基隆途中遇颱风搁浅於台中附近砂滩,经"大明"舰拖往马公修理无效后除役 (英国的Low Walker港的Wigham Richardson厂制造,原属奥地利-劳埃德海运公司,1914年在上海被扣留,是中国没收的最大的德奥战利舰,接收后命名为“华甲”,1920年于交通部租船监督处名下在交通部注册,船价162702镑,走远洋线;约于1922年运货去日本,因无货运回又不想空手而归,就滞留在日本达两年之久,挪威籍船长不管不问,船员向当地警察所借贷度日,欠款达4万之巨,此事在当时引起笑谈。后于1924年经交通部交涉方始要回,编入温树德的渤海舰队,先后有赵镇,胡文溶出任舰长。吴佩孚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失败后乘该舰浮海南逃。1927年8月渤海舰队被沈鸿烈的东北海军吞并后编入东北海防舰队,1933年东北海军势衰,沈鸿烈将其租给大连政记轮船公司作商船,改名“中华”;抗日战争爆发后被日本征收,改名“榆林丸”,1945年1月21日被美军击沉。台湾"中国军舰博物馆"网站认为“华甲”是只有1242吨的小船,恐与“华壬”混淆。)(德国基尔的霍瓦尔德船厂制造(另一说为凯尔璐船厂建造),当时属于"M.Jebsen"公司。接收后命名为“华壬”,1920年于交通部租船监督处名下在交通部注册,船价27324镑,走沿海中日线。1934年6月编入第一舰队,为运输舰,改名“克安”。乘员包括军官13人,士官及士兵为63人。抗日战争中撤入长江,历经战火并幸免于难,1948年6月改名“克华”,1950年11月该舰由台湾左营开往基隆途中遇台风搁浅于台中附近沙滩,由“大明”号轮船拖往马公修理无效而退役。台湾“中国军舰博物馆”网站似乎将其与“华甲”混淆。

)——

靖安号

运输舰/练习舰,1906年完工,中国1917年对德宣战所接收之在华德国商船. 接收后原命名"华丁"号归海军租船处管理;1919年本舰曾奉派為吉黑江防筹备处之旗舰,率"江亨","利捷","利绥"等舰赴哈尔滨驻防;是為东北第三舰队之起源. 1933年十月"靖安"舰在练习舰队名下废置.(德国吕贝克(Lubeck)的科克(Koch)船厂制造,原属汉堡-美洲海运公司,后在海军作为运输船服役,改名“靖安”,装备2门47毫米炮,乘员235人,无线电呼号为“XQA”。1919年该舰作为吉黑江防警备处旗舰率“江亨”,“利捷”,“利绥”等舰赴哈尔滨驻防,1933年10月在练习舰名义下废置,1938年卖给意大利,改名“Reno”。1938年在宁波附近凿沉。

拖船 利通

1923年的利通号

排水量(吨) 273 船长(尺) 148 船宽(尺) 12 吃水(尺) 8 马力(匹) 300 航速(节) 14 火炮 47毫米炮4门 鱼雷 装甲 乘员(人) 41 管带

利通号

拖船,1917年因中国对德宣战所接收之在华德船,1906年完工.. 於1929年六月在第二舰队任内与甘泉,福鼎等艇同时废置.

当1917年,欧战打了三年已经接近尾声,远在东方的中国政府要不要参战也到了决定性的阶段.当时国会和孙中山先生都反对,可是国务总理段祺瑞却一心想要参战,并派舰监视在华德奥舰艇与商船;府院关系因而紧张造成当时的北京政局十分不稳.

接著大总统黎元洪於五月廿三日免段之职务并召张勋进京调处,张勋却趁机拥立清逊帝溥仪复辟,黎元洪避入法国医院;段祺瑞马厂誓师声讨,张勋失败逃逸. 事变后黎元洪不愿再复位,段遂拥立副总统冯国璋继任大总统,并自任国务总理掌握实权;还召开了新的参议会.

段是坚决主张参战的,所以便於1917年的八月十四日宣佈对德奥两国已立於战争地位,并在之前就已经接管了德奥在华的船舰(欧战於1914年的七月廿八日爆发,德国在八月十八日就已将许多在华的资產包含船舰名义上过户到他国社团名下以保护不被接收;中国是於1917年三月十四日宣佈与德国断交,同月廿日开始接收德国在华资產,但直到八月十四日方才正式对德奥宣战;接著欧战在1918年就结束了.).

当时的德国与奥地利已经在欧洲战场焦头烂额,对於千里之外的远东根本是无暇也无力顾及;而协约国对於任何能损伤同盟国力量的举动自也不会反对;中国政府这个软柿子捡得时机恰到好处. 但像德属青岛殖民地这种肥肉是轮不到中国,而是由英国在幕后指使日本去攻佔;中国只能接管在其它地区如长江内河中行驶的德奥船舰.

这一次战利品共接收到30艘(含小轮,驳船等),其中属於军舰的只有后来命名為"利捷"与"利绥"的两艘内河抱艇(另有一艘自爆,一艘搁浅);拖船一艘命名"利通". 其餘有10艘為商船,由北洋政府成立海军租船监督处经营出租业务,10船分别命名"华甲"至"华癸";其中有五艘曾转变為运输舰,分别改名為"普安","华安","定安","靖安","克安".

两艘抱艇后派往东北有著戏剧化的一生,五艘商船则全部变成运输舰,成為抗战前国府海军运输舰队的主力;其中有一艘还服役到1949年播迁到台湾后.

至於前述府院之间的争执对於中国海军日后的发展也有极深远的影响. 因為议员们认為总统解散国会是不遵守民元的临时约法,孙中山通电支持国会反对北京政府,并号召议员们南下广州另组新政府,此即歷史上著名的「护法运动」. 所谓护法,护的即是临时约法.

1917年七月廿二日,当时的海军总长程璧光与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泽率,"海圻"号巡洋舰,"飞鹰","同安"两驱逐舰,"永丰","舞凤"两抱舰等五艘军舰由上海龙华起碇南下宣佈支持护法运动;途中遇到"豫章"号驱逐舰与"福安"号运输舰两舰跟随同行,七舰一同开往广东於八月四日抵达广州黄埔,与先前的"海琛"号巡洋舰,"永翔","楚豫"两抱舰等三舰会合共计十舰;史称之為「护法舰队」. 当年十月"肇和"号巡洋舰亦抵达广州,使得此时广东海军的实力达於最高峰,总排水量15,990吨,佔当时全国舰艇的44%.

这次行动造成中国海军的南北分裂,而这支护法舰队对於中国两支地方海军:广东粤海舰队与东北舰队的肇建也都有很直接的关系. 想不到民初為了要不要参加在遥远欧洲发生的一场战争,却对中国海军的歷史產生如此大的影响!

事实上, 中国对德奥一次大战时的战利舰还不止这些, 根据北洋政府的档案资料, 一战后中国曾有机会分配四艘原德国海军的潜水艇, 当时驻英海军武官陈绍宽曾致电北京政府协调派员赴欧接舰, 但后来不知什麼原因这件事并未能实现, 否则中国拥有潜艇得时间将提早许多年.

当年陈绍宽為海军少校官阶, 1917年时奉派赴英参加英国的潜艇作战, 从此对潜艇留下深刻印象, 对将潜艇兵力引进中国不餘遗力, 后来在二次大战前夕再度向德国採购五艘潜艇, 但最后仍功亏一簣. 关於一战战利潜艇的案件, 本馆若获得更进一步资料将随时公佈之.

华丁号 (:德国不莱梅港(Bremerhaven)的瑞克麦斯(Rickmers)制造,当时属于瑞克麦斯公司。接收后命名为“华丁”,1920年于交通部租船监督处名下在交通部注册,船价112752镑,走远洋线。1924年卖给政记轮船公司,改名"加利",1926年卖给大连汽船株式会社,改名"东光丸"(TOKO MARU )(另一种说法是二战中被日本掠获给川崎公司,改名"安利")。1944年10月12日在北纬13.31°,东经120.19°被盟军击沉。

)“Deike Rickmers”

吨位:净注册吨位3082吨,总注册吨位4176(4168?)吨,载重吨位3100(3111?)吨

动力:?

规格:长367.2英尺,宽47.5英尺,吃水30英尺

航速:11节

下水时间:1908年2月15日 

完工时间:1908年3月28日)

华戊 (“Albenga”

吨位:净注册吨位2769吨,总注册吨位4249(4294?4188?)吨

动力:?

规格:长360.2(360?)英尺,宽48.2(48?)英尺,吃水20.3英尺

航速:8节

下水时间:1898年8月3日 

完工时间:1898年11月 

简介:英国斯托克顿(Stockton)的克雷格泰勒(Craig Taylor)船厂制造,时名"Mayflower",属于利物浦(Liverpool)的斯图尔特有限公司(Stewart S.S.Co Ltd)。1900年出售给R.E.Loesener 公司,改名“Albenga”。接收后命名为“华戊”,1920年于交通部租船监督处名下在交通部注册,船价114723镑,走远洋线,1923年以后出售给南华轮船公司,1935年8月29日在伊势湾失事沉没。

华已

(“Kathe”

吨位:净注册吨位1221吨,总注册吨位1962(1946?)吨,载重吨位3080吨

动力:?

规格:长271英尺,宽39.1(39?)英尺,吃水20.8英尺

航速:9.5节

下水时间:1911年12月 

完工时间:1912年1月 

简介:德国基尔的霍瓦尔德船厂制造,当时属于“M.Jebsen ”公司。接收后命名为“华己”,1920年于交通部租船监督处名下在交通部注册,船价43164镑,走远洋线,后出售给大连政记轮船公司,改名“茂利”,航行香港,广州,厦门等,每年10航次。抗日战争爆发后滞留在香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于1942年1月6日被日军掠走,改名“HIGASHI MARU”或为“东丸”,1945年7月25日(另一说为3月2日)在博多湾被美军击沉。

华辛

(“Sexta”

吨位:净注册吨位977吨,总注册吨位1643(1668?)吨,载重吨位2650吨

动力:?

规格:长265.7(265?)英尺,宽37.8(37?)英尺,吃水18.3英尺

航速:9.5节

下水时间:1905年12月9日 

完工时间:1906年1月

简介:德国吕贝克(Lubeck)的科克(Koch)船厂制造,当时属于"Flensburger DG von 1869"公司,接收后命名为“华辛”,1920年于交通部租船监督处名下在交通部注册,船价36146镑,走远洋线,其余不详。后以160000元出售给政记轮船公司,1924年在该公司名下注册,改名“安利”,航行香港,广东,厦门等线,每年10航次。抗日战争爆发后滞留在香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于1943年5月26日被日军掠走,改名“安利丸”,1945年5(6?)月25日于北纬38.58°,东经130.5°处海域触雷沉没。

水上飞机母舰--镇海

排水量(吨) 2708 船长(尺) 船宽(尺) 吃水(尺) 马力(匹) 1200 航速(节) 10.8 火炮 装备Armstrong 4.7吋抱二门,3吋抱四门,机枪两挺. 鱼雷 装甲 乘员(人) 管带

本舰為东北第三舰队海防第一舰队之飞机母舰,1923年七月由政记公司之"祥利"轮改装(原為德国海军之运输舰);

本舰為中国第一艘编制為飞机母舰的军舰,舰上搭载一或两架水上飞机随行;虽非正规航空母舰,但在当时中国军阀内战空中武力不强的时代已经是很够看的了. 1927年三月廿七日,张作霖命沉鸿烈率"镇海"与"海圻"两舰南下上海吴淞口支援军阀部队对抗北伐军,"镇海"舰派出一架飞机由海上起飞轰炸上海,效果虽不大但造成对方极大的心理震撼;这可能是中国第一次的海军航空作战.同年七月廿二日,"镇海"与"威海"二舰再犯海州湾,俘获了一艘北伐军的"三江"号运输船,缴获大量军需品.

本舰亦是战前唯一访问过台湾省的中国大陆军舰. 1932年六月该舰以东北海军官校练习舰名义访问了基隆和淡水两港口. 1937年十二月十二日本舰与第三舰队其它各舰同沉於青岛及刘公岛阻塞航道,当时舰长為汪于洋.

练习舰 运输舰---威海 定海

排水量(吨) 2000/1100 船长(尺)         /220 船宽(尺)         / 吃水(尺)         /22.5 马力(匹)         /900 航速(节) 11    /10 火炮 4.7吋抱二门,3吋抱四门,机枪两挺 /俄式77mm快抱六门,机枪四挺 鱼雷 装甲 乘员(人) 管带

威海舰曾為葫芦岛航警学校练习舰与东北第三舰队海防第一舰队之运输舰,1924年由政记公司之"广利"轮改装(原為日本轮船"嘉代"丸);

传言"镇海","威海"二舰為东北海军副总司令沉鸿烈為讨好镇威大将军张作霖而如此命名. 1928年张学良宣佈东北易帜将东北舰队改编时,因本舰性能不佳而将之除役.

定海舰為东北第三舰队海防第二舰队之运输舰,1924年十一月直奉战役后奉军接收自大沽造船所由海参威购回之俄国破冰船"Tsar Shichedo Nicou"所改装,1897年下水. 本舰与"镇海"等舰同於1937年十二月十二日沉於青岛及刘公岛,当时舰长為谢渭清.

浅水炮舰 江平 江安 江通

江通

江安

排水量(吨) 350--350--250 船长(尺) 156--156.9--150 船宽(尺) 18--18.9--18.25 吃水(尺) 3.6--3.6--3.3 马力(匹) 300--380--300 航速(节) 7.5--4.5--4.5 火炮 各舰装备4.7吋假炮一门,实际上只有迫击炮 一门 机枪四挺. 鱼雷 装甲 乘员(人) 66--66--61 管带

本舰為东北第三舰队吉黑江防舰队之浅水抱舰,皆由茂通公司之内河商船所改装. "江平"原名"江寧", "江安"原名"同昌","江通"原名"江津". "江平","江安"

两艇分别為1898与1904年英国建造,"江通"则為1908年俄国建造. 三舰於1924年四月十七日改制為军舰

各舰於1929年中苏三江口之役被俄舰击沉,(次年捞起修复重用,但"江安"舰因弹药被击中炸成两节已全毁).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所有吉黑江防舰队之抱艇全為日本人劫收,各舰於1942年在偽满州国江防舰队任内废置

浅水炮舰 江清 江泰

排水量(吨) 255 船长(尺) 164 船宽(尺) 31.5 吃水(尺) 3.25 马力(匹) 航速(节) 7.5 火炮 两门英国Vickers的47公釐抱,机枪两挺 鱼雷 装甲 乘员(人) 管带

两舰為东北第三舰队吉黑江防舰队之浅水抱舰,原為俄国的内河明轮商船,1897年製造

两舰於1929年十月十二日中苏三江口之役被俄舰击沉,"江泰"舰长莫耀明阵亡;次年"江清"舰捞起修复重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本艇為日本人劫收,"江清"舰长胡筱溪不甘投敌与"利绥"舰长张衍学一同逃往青岛;两艇成為偽满州国江防舰队成员至1942年废置.

利济号

原為中东铁路局"第6号"巡船,1897年完工,1924年四月十七日改為东北第三舰队吉黑江防舰队之浅水抱艇,命名"利济". 舰身长152迟,宽26迟,吃水2.9迟,排水量250吨,航速18节;装备一门哈乞开斯五管机抱,机枪两挺.

各艇於1929年中苏三江口之役被俄舰击沉(次年捞起修复重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所有吉黑江防舰队之抱艇全為日本人劫收. 1932年十月十八日本舰由富锦装载货物开抵同江卸货回航时,舰长范杰下令处死舰上日本指导员及电务员,将尸体投江后率全舰65名官兵上岸投奔陆上游击部队抗日.

利用号

隶隶属东北第一舰队之运输船,1916年完工,排水量375吨,航速13节;其餘资料不详.

"飞鹏"号舰在日本海军"白鹰"号鱼雷艇时代的留影

飞鹏号

原日本海军於日俄战争时代使用的鱼雷艇"白鹰"号,由德国建造於1899年六月廿二日完工,日俄战后除役改為民用客船"宇部"丸. 1926年一月十八日由中国的东北海军(东三省海防舰队)购入,当时已拆除全部武装. 本艇排水量127吨,乘员50人;首任舰长谢渭清,其它资料不详. 本艇在1927 年东北易帜时因武装补充困难而除役,实际等於未曾服役.

海骏号 海蓬号 海清号 飞鹰号

抱艇,"海清"排水量170吨,300匹马力,速率9节;"海骏"排水量45吨,187匹马力,速率7节;"海蓬"排水量35吨,75匹马力,速率6节;三艇各装辅助小抱两门. "海骏"艇在1929年的三江口之役被俄军俘获,改名"Pobieda"号. 另尚有排水量20吨,速率35节的滑艇一艘名"飞鹰",装备机关抱一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