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天珠千年之谜,还天珠真实面目(总结篇)

 迷糊128 2014-07-06

解天珠千年之谜,还天珠真实面目(总结篇)

 关于天珠,每一个藏族人都可能讲出不同的故事。每一个传说都比天珠本身更绚丽,现在流传的各种版本的天珠传说,涵盖了宗教、历史、天文、地理、医学等各个方面,人们在这些领域都能寻获天珠的影子,但任何一个领域都无法诠释天珠,谜一样的身世困扰了一代又一代人。

在藏人心中天珠是:

1 、天珠为远古时期的浮游生物。

2 、在西藏最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天珠是由「虫」所固化而成。

3 、天珠是由天珠泉所固化而成。

在西藏民间关于天珠的神秘传说:

1、 神话色彩传说

2、 格萨尔王与天珠传说

3、金刚亥母传说

这些藏民心目中的天珠与传说并非空穴来风,天珠因历史各种原因传承中断了近千年,留下了种种富有传奇色彩的传说,这些传说通过数代人不懈努力研究及史籍零星记载佐证,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逐一揭开,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天珠的真实面目和传承脉络。

史籍最早有关天珠形状的描述的是古老的史诗《格萨尔》,在史诗《格萨尔》中《宝物颂》一篇称为九眼石,又叫作眼睛石,宝石纹理有“无睛”与“有睛”两种,球形状,有穿绳小孔。品种繁多,颜色有黑、淡红、白、棕色等。“无睛”球状形的图案有莲花、彩虹、笼子、虎牙等不一而足说明,“有睛”球形状的图案有一至九眼,在古代达官贵人之间可充当货币使用,“有睛”珠根据眼多少决定价值,眼多着价值高,其中九眼价值最高,一眼价值相对最低;“无睛”珠形态较多,价值相等,大而纹饰精美者价值更高,是公子王孙富商大贾屯积居奇的物品。

从现有实物来看,黑白系列天珠上白色圆形纹饰最多的有九条圆线,较为稀少,人们将每个圆形纹饰称为“睛”或“眼”,故将此宝珠称为“九眼石”。《藏汉大辞典》中释“斯”为:亚玛瑙,猫睛石。一种宝石,俗称九眼珠。宝石纹理有“无睛”与“有睛”入药能治脑溢血。“有睛”指黑白色系天珠,黑色珠体上有线数不等的白色环线,称为“眼”有1—9眼之分;“无睛”珠为牙黄咖啡、橘红色系天珠,此类天珠较黑白色系天珠体积小,颜色、图案丰富,无法一一命名。现有实物天珠佐证了史籍上有关天珠的记载,证明天珠是一种球形状的有穿孔的珠体,有着各种各样的颜色和纹饰,分有睛与无睛俩种,是稀有宝石。

关于天珠的来源在民间的各种传说,根据史籍相关记载也可得到验证。在“格萨尔王传”清楚的记载了格萨尔王开启并埋藏天珠伏藏时所发的誓愿:“愿天珠聚集于本尊和上师的手中,愿护法神守护天珠,直到有福德的弟子来临时再交付到此人手中。”由此可见,在西藏自古就有将天珠埋在地下的传统风俗,西藏古人认为将天珠埋在地下可以扩充疆土、保一方平安,这些地埋天珠被后人偶然发现,称为“天珠穴”。因天珠有各式各样的纹饰与颜色,后人在“天珠穴”偶然挖出时发现黑白色系的天珠像虫子、牙黄咖啡、橘红色系天珠像海底生物化石,天珠在挖出时随着山坡滚动,有的飞落到山下,由此才有了天珠是活的会飞、会走路等等各种传说。

天珠因其独有的功效,才有了诸多神秘色彩的传说,这些神秘功效的传说通过现代科技研究已证实,日本学者及美国太空总署研究证实天珠为三、四千年前,火星的陨石坠落于喜马拉雅山区,使玉髓玛瑙原矿在强烈撞击下产生十四种火星上的元素,尤以“镱”元素磁场能特别强烈,形成天珠石造成天珠有不可思议的感应。火星陨石通过太空时发生摩擦产生巨大温度在与喜马拉雅山上玛瑙矿石撞击后与玛瑙矿石结合产生一种独立、独特的硬度8,比重是3.49-3.57克/立方厘米的矿石史称“九眼石”,这种矿石有着各种各样的纹饰,西藏称为“天降石”。

综上所述,在3000年前,火星陨石撞击喜马拉雅山玉髓、玛瑙矿脉,改变了玉髓、玛瑙矿脉古结构,形成一种独立晶体矿石,当时居住在此地的部落居民目睹这一奇观,纷纷前去观看,发现这一独特美丽的矿石,认为是天降奇石,便将其捡回部落,作为宝物收藏,于是有了“天降石”的传说;不久,喜马拉雅山区发生瘟疫,拾到“天降石”的部落幸免于难,人们认为是神在保佑,于是便有了“天华”的传说;拾到“天降石”的部落在瘟疫过后,便将神洒下的“天华”磨成珠饰随身携带,同时还认为神赐予的宝物,埋在地下可以保部落平安,便将“天华”埋在部落领地,这些天珠被后人偶然发现,于是便有了“天珠穴”的传说;由于天珠矿石有不同的颜色与纹饰,人们在不同“天珠穴”发现的天珠颜色、纹饰、大小不同,于是便在民间有了天珠像虫子、海底生物化石、天珠是活的会走路、会飞等等传说。

关于天珠的传承,因古象雄王国的神秘消失传承中断了千年,有文字记载始于公元8世纪藏医典籍《四部医典》,这时的天珠被大量用药有70余种药方记载使用天珠,天珠在这一时期成为珍贵的药材;公元10—11世纪,《唐书》、《新唐书》记载藏族官员与贵族妇女佩戴天珠,天珠在这一时期成为珍贵的饰品;公元11世纪格萨尔王统一西藏,征服西藏地区150余个部落,这时的天珠已成为地位与财富的象征,各部落将象征权力与财富的天珠敬献各格萨尔王,格萨尔王天珠埋在西藏各地祭诸神以保疆土平安,作为财富留给后人,并希望这些天珠将来集中在上师手中传承、供养。由于天珠极其珍贵稀少,只有少数贵族及上师人拥有,作为藏药的主要材料已枯竭,公元12—15世纪藏药“宿喀娘尼多吉”大师研制了人造天珠以取代天珠用药,并著有“天珠制造”一书,从此人造天珠取代天珠的用药功能在藏药中开始使用并延续至今,在公元18世纪成书的藏药图谱中所绘天珠图是根据人造天珠图形所绘。早期的人造天珠主要是用药功能,以后人们根据“天珠制造“一书所述方法开始制造工艺天珠,工艺天珠的出现满足了藏民渴望得到一颗天珠的心理需求,从此工艺天珠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藏民百姓的珍贵饰品。由于传世天珠只掌握少数上师手中,普通人无缘一见,只知道天珠传说而不知天珠什么样,于是人们根据史诗《格萨尔》的有关天珠传颂描述,结合原始传统佛教创造宇宙的成份是由水、火、地三大元素所构成,依次配合圆形、三角、方形之图案绘制工艺天珠,并延续古老的天珠价值计算方式销售工艺天珠,九眼价值最高,现在人们将这些工艺天珠称为“至纯天珠”。这些工艺天珠制作年代跨度较长、制作量较大,又无相关文献记载,很难判断每颗珠子的制作年代,有据可查的是公元15世纪初镶嵌在大昭寺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镀金铜像的工艺天珠。

在由此可见,天珠公元12世纪后就已难觅其宗,工艺天珠在西藏地区广泛流传并得到藏民的崇拜与喜爱应始于公元12世纪后,盛传于公元15世纪,衰落于公元17世纪。20世纪中期,近现代人开始关注天珠,由于文化差异和史料无相关天珠的详细记载,又无考古实物考证,天珠真实面目无准确的界定,加之不同时期大量工艺天珠的出现,使天珠在后人眼中面目各式各样,又无专业天珠研究机构,人们对天珠的认识与了解如“管中窥豹”、“盲人摸象”、“人云亦云”所著述之书无一诠释天珠。

目前在国际上将西藏天珠与阿拉伯地区的猫眼、南非地区的钻石称为世界3大宝石体系,宝石是取材于天然单晶体矿物,也就是说一粒宝石通常是取自一个单独晶体,它应具有瑰丽、稀罕和耐久三个特性。西藏天珠取材于火星陨石撞击地球玉髓、玛瑙矿脉融合后产生的独立晶体矿物,极其稀有不可再生,因此国际上将其列入宝石体系。作为宝石为什么元、明、清宫廷档案没有相关记载?在公元13世纪西藏纳入元朝版图归顺元朝,藏传佛教开始传入中原,历经元、明、清三代,建无数寺院,作为西藏地区神圣的宝石——天珠,在宫廷档案无记载,在宗教寺庙无踪影。究其原因有二:

1、         天珠资源已枯竭:天珠源自3000年前火星陨石与地球玉髓玛瑙矿脉撞击后融合的矿石不可再生,当时数量就有限,古时多数被地埋,历经无数变迁除未发现的地埋天珠,传世天珠都已用药无处可寻,世间所见皆为工艺天珠,工艺天珠只是当时藏民的饰品不能当做宝石进贡朝廷,故宫廷档案无相记载。

2、         天珠非佛教信物:在西藏宗教史无天珠相关记载,故在中原地区宗教寺庙无天珠踪影。所以与宗教寓意有关的各种天珠功效的解读与宗教无关联属臆造。

关于天珠功效:1、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天珠具有强烈的宇宙磁场,其中镱元素磁场特别强大,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宝石都望尘莫及,佩戴身上对改善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功能有积极的作用,尤其对中风具有奇特功效,对增加人体免疫力有促进作用;2、历代上师对天珠作用的开释是:佩戴天珠可以消除业障,增加福报,对一些疑难杂症,慢性病痛,邪门歪道的干扰均可防止和消除;3、早期的人们认为天珠具有驱邪避灾的功效,可避外来病种的侵袭。

天珠上的各种纹饰、颜色天然形成与其神秘功效无关联,在古代与价值有关联,工艺天珠因不具有火星陨石成分与天珠神秘功效更无关联,因其带有宗教文化寓意的纹饰包含着宗教的人情味和神秘情结,加之人们对天珠的崇拜心理才成为人们珍爱的饰品。只有正确认识并了解天珠,才能使这一古老的民族瑰宝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