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品文】毛志成:造就更多的“士”(2014年5月6日《渤海早报》)

 黄建伟882 2014-07-07

造就更多的“士”

毛志成


无论是在古代汉语中还是在现代汉语中,“士”都不是指一般性的人员,而都有特殊的所指。因此,对“士”应当予以深入解读和研究。

举例说:

不是所有舞刀弄枪的人都能称为武士;不是所有舞文弄墨的人都能称为文士;不是所有力气大、胆子大、不怕死的人都能称为勇士;不是所有打过仗的人都能称为战士;不是所有一心干某种事的人都能称为志士;不是所有死去的人都能称为烈士;不是所有登上擂台打拳的人都能称为斗士;不是所有帮人办一点好事的人都能称为义士;不是所有地位高、名气大的人都能称为人士。

在中国古代社会,地位从高到低依序为卿、大夫、士、庶人。士的地位只是高于庶人(即平民和奴隶),而比高层之人(如卿、大夫)则低得多,属于末流,至少没有固定的头衔。

但是,士却有特殊的品格,而且是社会正能量的特殊拥有者。庶人(即平民、奴隶)被人看不起,虽然是偏见,但也有一定原因。这种人的弱质之一如孟子所言“无恒产必无恒心”。连起码的经济收入都可怜巴巴,岂能专心致志地去干某种事?而达官贵人(如卿、大夫)虽有恒产,衣食无忧甚而锦衣玉食,却未必有恒心,即不会专一地思考某些事,去做某些事。而士,虽无恒产但有恒心,虽无固定收入但有固定意志。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大多属于士,有智慧、有思想、有本领。

士即使在精神素养、道德理念上也有特殊处。“士可杀而不可辱”,绝非一般人可以达到。即使带有狭隘性的看法“士为知己者死”,也不是平常之人能做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士确实具有特殊性。

最高品位的士,被称为国士,也绝不是仅仅指他的权高位重、财雄一方,而是特指他的德智出色和影响力大。

今天我所说的士,应当采用现代的定义。

什么是士?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有一定的道德修养、有一定的技能本领的人。而且这一切,又以道德修养为主。而且,与地位、头衔、名号无关!具有“士”的品位之人,可以是“上层”之人也可以是平民百姓。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太需要这样的“士”了!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当代,“士”都不是一种头衔(包括官衔、职衔、学衔),而指的是高于某种感性认识、琐碎行为的精神品格。也就是说,士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理性认识水平。比如,无论是高层之人还是十足的平民百姓,至少要对是非、善恶、美丑都具有基本的(而且是正确的)识别标准,绝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而且这一切,都要从识耻起步。一个不识耻的人,无论他有什么样的非常之处也不能成为士。

社会中的高层之人,不能成批量地造就和涌现。而“士”,却可以很普遍地产生。为什么这样的“士”并不普遍?因为社会的精神状态尚未达到总体提升,此中也包括经济权利尚未真正平等。未彻底脱贫的人是很难成为士的,富豪、暴发户也绝不可能成为士。

我们希望“士”成为社会成员的主体,这是国家昌盛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