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6《中孚卦》(巽上兑下)的注解

 陶然0755 2014-07-07

5.6《中孚卦》(巽上兑下)的注解

(2011-04-16 10:32:43)
标签:

周易

易经

5.6《中孚卦》(巽上兑下)的注解

(帛书:《中复》)

卦符:

-----

-----

-- --

-- --

-----

-----

    

    上接《履卦》。本卦为兑盛八卦中的第五阶段。为最兴盛时期。作者借本卦阐述在最兴盛时,要坚守中正、平衡、诚信之道。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帛书:中复豚鱼吉和涉大川利贞)

    中——中正,不偏;中庸。      详见3.2《复卦》。

    孚——信用,诚信。      详见本卦说文解字。

    豚(tún)——小猪,猪。      详见本卦说文解字。

    鱼——水生脊椎动物“鱼”。      详见2.2《剥卦》。

    豚鱼——作者把普通百姓暗指为愚钝无知的猪、鱼。

    吉——利,善,福。吉利;吉祥。      详见8.8《咸卦》。

    利涉大川——有利于渡过大河流。这里指“有利于干大事业”。      详见1.3《需卦》。

    利贞——坚守中正之道才有利。      详见1.1《乾卦》。

    中正诚信,中正诚信地对待愚钝无知的普通百姓,是吉祥的。这样就有利于干大事,坚守中正之道才有利。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

    (帛书:初九杆吉有它不宁)

    虞——度,安。      详见3.4《屯卦》。

    吉——吉祥。      详见8.8《咸卦》。

    有——具有。      详见1.6《大有卦》。

    它——非,异。      详见2.3《比卦》。

    不——表示对该状态的否定。      详见8.3《小过卦》。

    燕——安,息。安逸。      详见本卦说文解字。

    能安守诚信,可以获得吉祥;否则的话,就得不到安宁。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帛书: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羸之)

    鸣——鸟叫。      详见2.5《豫卦》。

    鹤——鹤科各种类鸟的统称。      详见本卦说文解字。

    在——居于,处于。      详见1.1《乾卦》。

    阴——隐暗的地方。      详见本卦说文解字。

    其——它们的。      详见1.2《小畜卦》。

    子——孩子。      详见8.5《遯卦》。

    和——应和。附和;响应。      详见5.1《兑卦》。

    之——它们。      详见8.7《蹇卦》。

    我——自称;自己。      详见1.2《小畜卦》。

    有——具有,拥有。      详见1.6《大有卦》。

    好——优良,良好。      详见本卦说文解字。

    爵(jué)——礼器,像爵的形状。内装满醇香的酒浆。      详见本卦说文解字。

    吾——我自称。      详见本卦说文解字。

    与——和,同。      详见本卦说文解字。

    尔——你,你们。      详见8.8《咸卦》。

    靡(mí)——散,分散而共之。      详见本卦说文解字。

    之——语助词。      详见8.7《蹇卦》。

    鹤在山的阴处鸣叫,它的那些同类们一声声地应和着它;我有醇香的酒浆,我愿与你们一同畅饮。

    即帝王要与臣民同乐!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帛书:六三得敌或鼓或皮或汲或歌)

    得——获得。具备。      详见8.2《旅卦》。

    敌——中行,平衡。      详见本卦说文解字。

    或——表示选择或列举。或者。      详见6.8《恒卦》。

    鼓——敲鼓。      详见4.1《离卦》。

    或——表示选择或列举。或者。      详见6.8《恒卦》。

    罢——停止。      详见本卦说文解字。

    或——表示选择或列举。或者。      详见6.8《恒卦》。

    泣——哭泣。      详见3.4《屯卦》。

    或——表示选择或列举。或者。      详见6.8《恒卦》。

    歌——歌唱。      详见4.1《离卦》。

    采用了中行、平衡的方法,或者敲鼓或者停敲,或者高兴得哭泣或者放声歌唱,都没有关系。

    即一派歌舞升平之景象。

 

    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

    (帛书:六四月既望马必亡无咎)

    月几望——月亮将圆而未盈。      详见5.3《归妹卦》。

    马——家畜“马”。      详见7.2《涣卦》。

    匹——配偶。      详见本卦说文解字。

    亡——消失,逃亡。      详见1.5《大壮卦》。

    马匹亡——指敌对的力量完全消亡。

    无咎——没有“灾祸,祸害”。      详见5.7《节卦》。

    月亮将圆而未盈,敌对的力量完全消亡,没有祸害了。

    表明这时处于最好的时期。

 

    九五有孚挛如无咎。

    (帛书:九五有复论如无咎)

    有——拥有。      详见1.6《大有卦》。

    孚——信用,诚信。      详见本卦说文解字。

    挛(luán)——系,紧束。      详见本卦说文解字。

    如——助词。然。     详见1.2《小畜卦》。

    挛如——结合紧密。

    无咎——没有“灾祸,祸害”。      详见5.7《节卦》。

    具有诚信之德来牵系天下人心,天下人也以诚信相和应,所以没有祸患。

 

    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

    (帛书:尚九■音登于天贞凶)

    翰——鸟高飞。      详见4.4《贲卦》。

    音——声音。      详见本卦说文解字。

    登——升。从下而上。      详见4.3《明夷卦》。

    于——到。      详见1.3《需卦》。

    天——天空。      详见5.2《睽卦》。

    贞——预计,估计。      详见1.1《乾卦》。

    凶——害,恶,祸。凶恶;凶险。      详见8.8《咸卦》。

    鸟高飞着,鸣叫声响彻天空,则预计有凶险。

    即强调要中正,中行。

    下接《节卦》。

 

  

    说文解字:    

    卦辞中:孚(fú):

    一、孚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5.6《中孚卦》(巽上兑下)的注解
 

   

    二、孚的含义:

    *[汉典]:孵化。后作“孵”。[说文]孚,卵孚也。徐锴曰:“鸟抱,恒以爪覆其卵也”。又如:孚育(孵化);孚乳(孵化生育):孚化(孵化):孚萌(孵育滋生)。

    *[汉典]:相信;信任。[尔雅]孚,信也。[易.杂卦传]。中孚信也。徐锴曰:“鸟之孚卵,皆如其期不失信也。”[书.吕刑]五辞简孚。[诗.大雅.文王]万邦作孚。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又如:孚佑(信任而佑助)。

    *[汉典]:为人所信服,使信任。[左传.庄公十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又如:深孚众望;名孚众望。

    *[汉典]:信用;信誉。[诗.大雅.下武]成王之孚,下土之式。又如:孚信(信用;信誉);孚感(精诚感通);孚释(恳切的解释);孚洽(诚恳融洽)。

    *[汉典]:通“稃(fū)”。谷粒的壳。[大戴礼.少间]苟本正,则华英必得其节,以秀孚矣。又如:孚甲(谷壳)。

    *[汉典]:“俘”的古字。俘获;俘虏。[小盂鼎]孚人万三千八十一人。

    *[汉典]:通“付”。付与。如:孚命(授命)。

    *[汉典]:相应;符合。如:孚合(符合,相合);孚瑜(美色,颜色和悦)。

    *[汉典]:通“莩”。草木种子分裂发芽。柳稊。[大戴礼.夏小正]稊也者,发孚也。又如:孚甲(植物种子的外壳。引申为萌发,萌生);孚笋(新竹、幼竹)。

    *[汉典]:通“浮”。浮露。[礼记.聘义]孚尹旁达,信也。

    *[康熙字典]:[说文]卵孚也。一曰信也。[徐锴曰]鸟之乳卵,皆如其期,不失信也。[诗.大雅]成王之孚。[注]成王者之信于天下也。[书.吕刑]狱成而孚。又[礼.聘义]孚尹旁达,信也。[马氏曰]玉之为物,孚尹于中,而旁达于外,所以为信。

    *[康熙字典]:[集韵]玉采也。

    *[康熙字典]:孚甲。[礼.月令.郑注]其日甲乙,万物皆解孚甲,自抽轧而出。

    *[康熙字典]:中孚,易卦名。

    *[康熙字典]:音赴。育也。[扬子.方言]鸡伏卵而未孚。或作孵。

    *[康熙字典]:音浮。[诗.大雅]仪  文王,万邦作孚。

    *[本人认为]:“孚”字形为“卵孚”。卵孚是最用心的,引申为“诚信,信用”。全文中“孚”的含义均为“诚信,信用”。

 

    三、孚字文中出处及用法:

    *1.2《小畜卦》:有孚血去惕出无咎。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1.3《需卦》: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1.5《大壮卦》:壮于趾征凶有孚。

    *1.6《大有卦》:厥孚交加威如吉。

    *1.7《夬卦》: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1.8《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悔恤其孚于食有福。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2.3《比卦》: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2.4《观卦》: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

    *2.6《晋卦》: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

    *2.7《萃卦》: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3.6《随卦》: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孚于嘉吉。

    *3.8《益卦》: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4.2《丰卦》:丰其蔀日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4.5《革卦》:革己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悔亡有孚改命吉。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4.7《家人卦》:有孚威如终吉。

    *5.1《兑卦》:孚兑吉悔亡。孚于剥有厉。

    *5.2《睽卦》: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5.6《中孚卦》: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有孚挛如无咎。

    *5.8《损卦》: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6.2《姤卦》: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赢豕孚蹢躅。

    *6.5《井卦》: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6.7《升卦》:孚乃利用禴无咎。

    *7.1《坎卦》: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7.3《讼卦》: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7.7《解卦》: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7.8《未济卦》: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卦辞中:豚(tún): 

    一、豚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5.6《中孚卦》(巽上兑下)的注解

 

    二、豚的含义:

    *[汉典]:本义:小猪,猪。会意。小篆(zhuàn)作字形从彖省。彖(shǐ),猪。从手(又)持肉,用于祭祀。[方言八]猪其子谓之豚。[易.中孚]豚鱼吉。[礼记.曲礼]豚曰腯肥。[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zhì)之畜。[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郑县人卖豚,人问其价。[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又如:豚子(谦称自己的儿子);豚犬(猪与狗);豚鱼(豚和鱼。泛指无知的动物);豚犊(dú)(愚蠢如猪的小孩)。

    *[汉典]:泛指猪。如:豚肩;豚蹄。

    *[康熙字典]:[说文]豚,小豕也。[小尔雅]猪子曰豚。[易.中孚]豚鱼吉。[孔疏]豚,兽之微贱者。[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豚曰腯(tú)肥。[周礼.天官.庖人]春行羔豚,膳膏香。

    *[康熙字典]:地名。[左传.定六年]公侵郑,往不假道于卫。及还,阳虎使季、孟舍于豚泽,卫侯使弥子瑕追之。

    *[康熙字典]:水名。[字汇补]豚水,在牂(zāng)柯郡。

    *[康熙字典]:姓。[印薮(sǒu)]有豚少公,汉人。

    *[康熙字典]:河豚,鱼名。与鲀(tún)同。[博雅]鯸(hóu)?,鲀也。背青,腹白,触物即怒,其肝杀人。[注]正今人名为河豚者也。

    *[康熙字典]:[广韵]或作?。[庄子.德充符]适见?子食于其死母者。[晋书.谢混传]每得一?,以为珍膳。[音义]?,即豚字。

    *[康熙字典]:[集韵]通作肫(zhūn)。[晋书.王济传]蒸肫甚美。

    *[康熙字典]:行曳踵(zhǒng)也。[礼.玉藻]圈豚行不举足。[注]豚性散,圈之则聚而回旋于其中。

    *[康熙字典]:[集韵]或作腯。[礼.曲礼]豚曰腯肥。[释文]腯亦作豚。

    *[康熙字典]:音墩。土豚,土墩也。[魏志.蒋济传]豫作土豚,遏绝湖水。

    *[康熙字典]:音庭。[李尤.席铭]施席接宾,士无过贤。值时所有,何必羊豚。

    *[康熙字典]:[说文]从彖(tuàn)省,象形。从又持肉,以给祠祀。篆文从肉豕作豚。

 

    三、豚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5.6《中孚卦》:中孚豚(小猪,猪)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初九爻中:燕(yàn):

    一、燕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5.6《中孚卦》(巽上兑下)的注解

 

    二、燕的含义:含义一:读(yàn)。

    *[汉典]:本义:燕子。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燕子形。小篆(zhuàn)字形。上像头、嘴,“口”像身体,“北”像两翅,“火”像尾巴。[夏小正]来降燕乃睇(dì)。[淮南子.地形]燕雁代飞。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燕巢于飞。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谁家新燕啄春泥。宋.洪迈[容斋续笔]归燕略无三月事。又如:燕侣莺俦(chóu)(比喻夫妻和美);燕贺(燕雀相贺。用作新屋落成及升官等喜事的贺词);燕子(家燕的通称);燕户(燕巢);燕儿(雏燕;燕子);燕尾(燕子的尾羽)燕雨(有燕子绕飞其间的小雨);燕泥(燕子筑巢所衔的泥;燕巢上的泥;燕子衔泥筑巢);燕室(燕巢。比喻家国);燕处焚巢(燕子处在焚烧着的窝里。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汉典]:白颈鸦。[尔雅]燕,白颈鸟。[小尔雅]白项而群飞者谓之燕鸟。按,大于雅鸟而小于慈鸟。

    *[汉典]:假借为“安”。安逸;安乐。[易.中孚]虞吉有它不燕。[诗.小雅.蓼萧]燕笑语兮。[诗.小雅.六月]吉甫燕喜。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燕坐于华堂之上。又如:燕户(闲君之室);燕休(闲居;休息);燕令(帝王退朝闲居时所发的命令);燕宇(供休息用的屋宇);燕安(安宁太平;心神安定);燕安鸩(zhèn)毒(沉溺于安逸享乐,犹如饮毒酒自杀);燕私(闲居休息);燕坐(安坐;闲坐);燕居(退朝而处;闲居);燕安(安适满足);燕祉(安乐幸福);燕笑(犹欢笑);燕尔新婚(和谐的新婚);燕适(安适);燕燕(安适的样子;和乐的样子);燕誉(安乐)。

    *[汉典]:接近;亲近。如:燕好(友好);燕狎(亲近);燕昵(亲昵;亲热);燕会(亲昵相会);燕语(亲切交谈);燕诲(谓亲近之而加以教诲);燕莺(比喻相爱的青年男女)。

    *[汉典]:亵(xiè)渎(dú);轻慢。[礼记.乐志]宋音燕女溺志。[]燕朋逆其师。又如:燕诬(信口开河,说话轻慢);燕朋(轻慢朋友);燕辟(谓轻慢老师为讲解深义而作的浅近比喻);燕亵(亲昵猥亵)。

    *[汉典]:通“宴”。宴饮;宴请。[诗.小雅.鹿鸣]嘉宾式宴以敖。[仪礼.燕礼]燕乐之钟磬(qìng)。[考工记.梓人]则王以息燕。又如:燕豆(古代宴饮时盛食品的器具);燕狎(宴饮);燕客(宴请宾客);燕俎(zǔ)(宴饮。亦宴席)。

 

    含义二:读(yān)。地名。

    *[汉典]:古国名。

    *[汉典]:周代诸侯国名。本作:匽(yǎn)、郾(yǎn)。姬姓;周召公之后,世称北燕,拥有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端,建都蓟(jì)(今北京)。战国时成为七雄之一。后灭于秦。[战国策.齐策]燕赵韩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欲亡赵走燕。[]燕畏赵。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唐.杜牧[阿房宫赋]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互文,收藏、经营、精英均指金玉珍宝)。明.袁宏道[满井游记]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燕,古代燕国,这里指北京地区)。

    *[汉典]:周代诸侯国名。姞(jí)姓;开国君主伯倏。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

    *[汉典]:五代初,刘守光据幽州(今河北省北部)所建国。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宋.欧阳修[伶官传序]燕王,吾所立。(燕王,指燕王刘守光的父亲刘仁恭)。

    *[汉典]:河北省的别称。周时为北燕旧地。也指河北省北部

    *[汉典]:山名,燕山,在河北省和北京市。

    *[汉典]:姓。 

    *[康熙字典]:[说文]鸟也。籋(niè)口布翄(chì)枝尾,象形。[尔雅.释鸟]燕燕。[疏]燕燕,古人重言之。[诗.邶(bèi)风.燕燕]燕燕于飞。[玉篇]俗作燕。

    *[康熙字典]:[礼.学记]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注]燕,犹亵(xiè)也。

    *[康熙字典]:与燕通。[广韵]燕饮,古无酉,今通用。[诗.小雅]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仪礼]燕礼第六。

    *[康熙字典]:[集韵]与宴通。安也,息也。[易.中孚]初九虞吉,有他不燕。[疏]燕,安也。[诗.小雅]悉率左右,以燕天子。[传]以安待天子。[又]或燕燕居息。[传]燕燕,安息貌。[语]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注]闲燕,犹清静也。

    *[康熙字典]:音烟。[玉篇]国名。[尔雅.释地]燕曰幽州。[诗.大雅]溥彼韩城,燕师所完。[朱传]燕召公之国。按郑笺云:燕,安也。读去声。今从朱传。

    *[康熙字典]:[左传.阴五年]卫人以燕师伐郑。[注]南燕国今东郡燕县。[疏]燕有二国,一称北燕,故此注言南燕,以别之。世本燕国姞(jí)姓。地理志:东郡燕县南燕国姞姓,黄帝之后也。

    *[康熙字典]:姓。[广韵]邵公奭(shì)封燕,为秦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汉有燕仓。按史记仲尼弟子传:燕伋(jí)字思。是春秋诗,即有燕姓也。

    *[康熙字典]:[集韵]音蝘(yǎn)。本作宴。引尔雅宴宴,居息也。按尔雅疏引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考尔雅释文及北山释文,俱无作上声读者,惟大雅韩奕:韩姞燕誉。

    *[本人注]:从字形看,为“鸟儿燕子”。鸟名。

 

    三、燕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5.6《中孚卦》:虞吉有它不燕(安,息)。

   

        

    九二爻中:鹤(hè):

    一、鹤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5.6《中孚卦》(巽上兑下)的注解

   

    二、鹤的含义:

    *[汉典]:本义:鹤科各种类鸟的统称,皆为大型涉禽。形声。从鸟,隺(hè)声。包括一小组体高的涉禽,外形如鹭但构造较接近于秧鸡,通常大于鹭,与鹭不同的是有分裂的颅骨,羽毛更紧密,部分秃顶,嘴较钝并在近中央处有较大鼻孔,后趾向上抬起。[广韵]鹤,似鹄长喙。又如:鹤音(鹤鸣声);鹤侣(鹤的伴侣);鹤唳(lì)(鹤鸣);鹤胫(鹤的小腿);鹤语(鹤的叫声)。

    *[汉典]:比喻白色。如:鹤发(白发,发白如鹤羽);鹤素(白鹤);鹤首(白头);鹤发松姿(白头松姿。形容人虽老犹健)。

    *[康熙字典]:[集韵]水鸟名。似鵠,长颈高脚,丹顶白身,颈翅有黑,常以夜半鸣,声问八九里。[博物志]鹤,颊,耳响则听远,眼赤则视远,其色似雪。[相鹤经]鹤,阳鸟也,而遊于阴,行必依洲渚,止不集林木。古谓之仙禽,亦名露禽,或又谓之阴羽。[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楚辞.刘向.九叹.远游]腾群鹤于瑶光。[本草]鹤白色?(hé)?,故又名八公。[易.中孚]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小雅]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淮南子.说山训]鸡知将旦,鹤知夜半。[左传.闵二年]卫懿(yì)公好鹤,鹤有称轩者。

    *[康熙字典]:地名。[史记.卫世家注]鹤城在滑州匡城县正南十五里。

    *[康熙字典]:[庄子.徐无鬼]君必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间。[郭注]鹤列,陈兵也。

    *[康熙字典]:鹤膝,矛名。鹤之膝隆起,故五矛骹(qiāo)大者为鹤膝。

    *[康熙字典]:[逸雅]锄,助也。齐人谓其头曰鹤,似鹤头也。

    *[康熙字典]:姓。鹤寿,见[金史]。

    *[康熙字典]:[正韵]与翯(hè)同。[诗.大雅]白鸟翯翯。[孟子]作鹤鹤。

    *[康熙字典]:音礐(què)。[嵆(jī)康.琴赋]下逮谣俗,蔡氏五曲。王昭楚妃,千里别鹤。

 

    三、鹤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5.6《中孚卦》:鸣鹤(鹤科各种类鸟的统称)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九二爻中:阴(yīn):

    一、阴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5.6《中孚卦》(巽上兑下)的注解

   

    二、阴的含义:

    *[汉典]:本义: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会意。从阜(fù),从侌(yīn),侌亦声。阜,土山,从阜多与地形有关。简化字属会意,表示月夜笼罩山冈,很阴暗。[说文]陰,闇(àn)也。山之北,水之南也。从阜,从侌。[易.中孚]鸣鹤在阴。按,二在兑泽之中,艮山之下,故称阴。[周书.王会]坛上张赤挛阴羽。[诗.大雅.公刘]相其阴阳。[周礼.大司乐]阴竹之管。[周礼.柞氏]令剥阴木而水之。[列子.汤问]达于汉阴(汉水南岸)。唐.李朝威[柳毅传]洞庭之阴。清.姚鼐(nài)[登泰山记]阴谷皆入济。清.姚鼐[登泰山记]其阴,济水东流。(阴:泰山的北面)。又如:阴山背后(偏僻冷落的地方);阴木(山北的树木。一说秋冬生长的树木);阴竹(生长于山北的竹子);阴滨(江河的南岸);阴麓(lù)(山的北麓);阴坡(北坡)。

    *[汉典]:泛指北面。唐.李质[宿日观东房诗]洞霞飘素练,藓壁画阴窗。又如:阴窗(北窗);阴欍(jiu)(北窗);阴隅(西北方);阴列(最北边的一条山脉)。

    *[汉典]:背阳为阴。[西游记]阴崖积雪犹含冻,远树浮烟已带春。又如:阴干(放在背阳处吹干);阴崖(背阳的山崖);阴地(背阳地);阴阳瓦陇(瓦房顶的瓦是按一行凸面朝下一行凹面朝上交错铺排的。凸面为阳,凹面为阴。凸凹相间的行列叫瓦陇)。

    *[汉典]:生殖器。[西游记]那众强人那容分说,赶上前,把寇员外撩阴一脚,踢翻在地。又如:阴刑(割去生殖器的刑罚);阴痿(病名。即阳痿。通常指男性生殖器不能勃起)。又指女性生殖器。如:阴核(生理与解剖学名词。又称阴蒂或阴挺。为哺乳类雌性动物生殖器之一部分)。

    *[汉典]:指秋冬季节。唐.元稹[初寒夜寄卢子蒙]月是夜秋镜,寒为寂寞资。又如:阴秋(秋季);阴泉(秋冬之水);阴条(秋冬仍青的树木);阴时(秋冬之时);阴期(秋冬季节)。

    *[汉典]:日影;阴影。[吕氏春秋.察今]堂下之阴。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绿杨阴里白沙堤。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树林阴翳(yì)。又如:阴暎(yìng)(树荫);阴蔚(绿树茂盛浓密成荫);阴森(树木浓密成荫);阴林(茂林)。

    *[汉典]:雨。阴晴。[周礼.大司徒]日西则景朝多阴。疏:“即雨也。”又如:阴朗(阴雨和晴朗);阴泄(阴雨);阴官(雨师;水神)。

    *[汉典]:水。[文选.张衡.东京赋]阴池幽流,玄泉冽清。又如:阴蚪(水中的幼蛙);阴族(水族)。

    *[汉典]:旧时迷信指冥间。如:阴山(指世俗所谓的阴间山名。如鬼魂被打入此处则不得超生);阴灵儿(阴魂。指人死后的灵魂);阴人(亡灵);阴阳两宅(旧指人住的为阳宅,停放灵柩处或墓地为阴宅);阴司(迷信指阴间官府);阴钱(冥钱。民俗以为人死后在阴间所用)。

    *[汉典]:月亮。[素问]日为阳,月为阴。又如:阴光(月光);阴兔(月亮的别名)。

    *[汉典]:妇人。隋.江总[为陈六宫谢章]弼(bì)佐王风,克柔阴化。又如:阴教(女子的教化);阴化(女子的教化);阴德(女德);阴帝(指女娲)。

    *[汉典]:坟,墓。宋.苏舜钦[广陵郡太君志铭]琢文阴壤,庶永后希。又如:阴壤(墓地);阴宅(坟墓;墓穴);阴户(墓门)。

    *[汉典]:指月经。王恽[玉堂嘉话]女子七七四十九,阴绝。

    *[汉典]:天空中十分之八以上的部分被中低云量占住叫做阴。唐.杜甫[兵车行]天阴雨湿。[资治通鉴.唐纪]天阴黑。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元.关汉卿[窦娥冤]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又如:阴埃(阴雾和尘埃);阴晦(云气掩映日光,天气阴晦);阴凝冰坚(阴气始凝为霜,渐积成冰);阴澹(dàn)(山色暗淡);阴雨(天阴下雨)。

    *[汉典]:云块。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犹沉也。凌曙注:“蔡邕(yōng)[月令章句]曰:‘阴者,密云也;沉者,云之重也。’”又如:阴霞(云霞)。

    *[汉典]:鬼怪。金.丘处机[无俗念.述怀]群山四渎,暮天晴、挥斥阴魔潜伏。又如:阴魅(鬼魅);阴兵(鬼兵;神兵);阴力(鬼神之力);阴魅(魅火;鬼火)。

    *[汉典]: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之一(跟“阳”相对)。阳的相对名称。[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礼记.郊特性]阴阳和而万物得。[荀子.天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又如:阴阳不将(阴阳家所称的嫁娶吉日);阴阳官(专司星相、占卜、卜宅、相墓等的职官);阴阳生(阴阳人。指以星相、占卜、相宅、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汉典]:姓。

    *[汉典]:凹进去的东西。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院门门额上还留有一块阴纹石匾。又如:阴识(古器物上凹入的文字。即阴文。凸出的文字称为阳文);阴纹(凹下的纹理)。

    *[汉典]:幽暗;昏暗。唐.姚合[游昊天玄都观]阴径红桃落,秋坛白石生。又如:阴霾(mái)(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混浊的现象);阴煞(幽暗);阴虹(昏暗的彩虹。比喻邪佞(nìng));阴翥(zhù)(翅毛浅黑色的凤);阴堂(幽暗之室;墓室)。

    *[汉典]:阴险。[旧唐书.崔器传]器性阴刻乐祸,残忍寡恩。又如:阴狙(jū)(阴险诡诈);阴刻(阴险刻毒);阴狡(阴险狡猾);阴笑(冷笑;奸笑);阴恶(阴险恶毒)。

    *[汉典]:冷,寒冷。宋.范仲淹[岳阳楼记]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又如:阴气(寒气,肃杀之气);阴碛(qì)(塞外的沙漠。塞外很冷,故称);阴宫(深宫;阴凉的宫室)。

    *[汉典]:阴湿;潮湿。宋.庄季裕[鸡肋编]徽州世出墨工,多佳墨,云以置灰中,则阴润不能坏也。又如:阴润(阴湿滋润);阴土(滋润的土壤)。

    *[汉典]:偶数。晋.王嘉[拾遗记]禹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象阴数。使工师以雌金为阴鼎,以雄金为阳鼎。又如:阴干(位于偶数的天干);阴辰(指干支纪日中地支处于偶数的丑、卯、巳、未、酉、亥六日);阴鼎(编列次序为偶数的鼎)。

    *[汉典]:雌的。如:阴霓(雌霓,副虹)。

    *[汉典]:隐藏的,不露在外面的。[左传.僖公十五年]阴血周作。又如:阴事(隐秘的事情);阴臣(私臣。一指妇人);阴伏(阴私,阴事。指不为人所知的罪恶);阴拱(私下敛下,不再参与。比喻袖手旁观);阴恶(隐秘的不为人知的恶行;阴险狠毒);阴阴(隐隐);阴骘(zhì)文(旧时专门劝人为善、做好事、积阴德的文章);阴符(喻指军事谋略、部署等机密)。

    *[汉典]:负的。如:阴极。

    *[汉典]:暗中,暗地里。[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汉书.李广苏建传]阴相与谋。[后汉书.张衡传]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明.高启[书博鸡者事]阴纵之。清.张廷玉[明史]执政阴沮。又如:阴煞(损伤);阴哂(shěn)(暗笑);阴哑(暗哑;嘶哑);阴害(暗害);阴中(暗中陷害)。

    *[刘钧杰,李行健.常用汉字意义源流字典]:本义为天空十分之八的部分被云遮住叫阴:阴天。[诗.豳(bīn)风.鸱xiāo]:“迨(dài)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yǒu)户。”[说文]:“侌,云覆日也。”段玉裁注:“今人阴阳字小篆(zhuàn)作侌昜(yáng)。侌者,云覆日;昜者,旗开见日。引申为两仪字之用,今人作阴阳,乃其一端而已。”②引申为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树荫。[周礼.考工记.轮人]:“阴也者,疏理而柔。”疏:“背日为阴。”③再引申为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华阴,江阴。[孟子.万章上]:“益避禹之子于箕子之阴。”④再引申为隐藏的;不露在外面的:阴沟,阳奉阴违。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是较暗的、不明显的,因而有隐藏不露的意思。[左传.僖(xī)公十五年]:阴血周作。疏:“外为阳,内为阴。”⑤最光明的叫“太阳”,“太”是最的意思。跟太阳相对应的月亮,人们肉眼所见最大天体是太阳和月亮,而月亮的光明程度比太阳差的很多,于是把月亮叫“太阴”。[素问.六节藏象论]:“日为阳,月为阴。”

    *[康熙字典]:[说文]闇(àn)也。[释名]阴,荫也,气在内奧荫也。[玉篇]幽无形,深难测谓之阴。[易.坤卦]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礼.月令]百官静事毋??,以定晏阴之所成。又[周礼.天官.内宰]以阴礼教六宫。[康熙字典注]阴礼,妇人之礼。又[内小臣]掌王之阴事阴令。又[地官.大司徒]以阴礼教亲,则民不怨。[注]阴礼,谓男女之礼。

    *[康熙字典]:阴晴。[诗.邶(bèi)风]曀(yì)曀其阴。[又]以阴以雨。

    *[康熙字典]:[说文]山之北也。[书.禹贡]南至于华阴。又[说文]水之南也。[前汉.地理志]河东郡汾阴县。[注]介山在南。

    *[康熙字典]:[玉篇]影也。[晋书.陶侃传]大禹惜寸阴,吾辈当惜分阴。

    *[康熙字典]:[正字通]??背曰阴。杨修解曹娥??阴八字。

    *[康熙字典]:[前汉.郊祀歌]灵之至,庆阴阴。[注]师古曰:言垂阴覆徧于下。

    *[康熙字典]:[玉篇]默也。[战国策]齐秦之交阴合。

    *[康熙字典]:[诗.秦风]阴靷(yǐn)鋈(wù)续。[传]阴,揜(yǎn)軓(fàn)也。[释名]阴,荫也。横侧车前,以阴笒(cén)也。

    *[康熙字典]:地名。[左传.襄九年]济于阴阪(bǎn)侵郑。又[昭十九年]楚工尹赤迁阴于下阴。又[二十二年]帅师军于阴。[前汉.地理志]南阳郡阴县。[注]即左传下阴也。又汉有两阴山县。[地理志]西河郡阴山,又桂阳郡阴山。

    *[康熙字典]:山名。[史记.秦始皇纪]自楡(yú)中??(bìng)河以东,属之阴山。[注]徐广曰:在五原之北。

    *[康熙字典]:姓。[广韵]管修自齐适楚,为阴大夫,其后氏焉。○按史记褚(zhǔ)少孙龟筴(jiā)传:阴兢(jīng)活之,与之俱亡。索隐曰:阴,姓。兢,名也。是商时即有阴姓矣。又左传僖十五年: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注:饴甥,食邑于阴。战国策有阴??、阴姬,疑即出于此。又昭二十四年,阴不佞(nìng),以温人南侵。疑阴亦姓也。

    *[康熙字典]:[正字通]男子势曰阴。[史记.吕不韦传]私求大阴人嫪(lào)毐为舍人。

    *[康熙字典]:[逸周书]墠(shàn)上张赤帟(yì)阴羽。[注]阴,鹤也。[玉篇]今作阴。[五音集韵]俗作??。[字汇]俗作阥(yīn)。[字汇补]亦作??阴??。

    *[康熙字典]:音庵。本作闇(àn),治丧庐也。[论语]高宗谅阴,三年不言。

    *[康熙字典]:音荫。[集韵]瘞(yì)藏也。[礼.祭义]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注]阴,读为依荫之荫。

    *[康熙字典]:[诗.大雅]既之阴女,反予来赫。[笺]覆阴也。[韵会小补]荫,通作阴。

    *[康熙字典]:[正字通]音饮。古医方有淡阴之疾,俗作淡饮。

    *[康熙字典]:音雍。[诗.豳(bīn)风]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笺]凌阴,冰室。[扬子.太??经]日飞悬阴,万物融融。

    *[康熙字典]:音烟。[黄庭经]上有?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阴。

    *[康熙字典]:[韵会小补]本作殷。浅黑色也。亦作阴。[诗.小雅.我马维駰(yīn)传]阴白杂毛曰駰。阴,浅黑色也。

 

    三、阴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5.6《中孚卦》:鸣鹤在阴(隐暗的地方)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九二爻中:好(hǎo):

    一、好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5.6《中孚卦》(巽上兑下)的注解

    

    二、好的含义:

    *[汉典]:本义:美,貌美。会意。从女,从子。

    *[汉典]:指女子貌美。[说文]好,美也。[方言二]凡美色或谓之好。[国语.晋语]不可谓好。注:“美也。”[史记.滑稽列传]是女子不好。[战国策.赵策]鬼侯有子而好。[乐府诗集.陌上桑]秦氏有好女。又如:好皮囊(好看的外貌);好鸟(美丽的鸟);好不丑(反语。即好不俊,俊得很);好美(美貌);好闲(容貌美丽,举止闲雅);好妇(美貌的妇女)。

    *[汉典]:善,优良,良好。[礼记.仲尼燕居]领恶而全好者与。注:“善也。”[楚辞.惜诵]父信谗而不好。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又是江南好风景。唐.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唐.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宋.洪迈[容斋续笔]注曰不好。又如:好天良夜(美好的时节);好日(吉日;好天;又指结婚佳期);好头脑(好对象;好人物);好言(善言;好话)。

    *[汉典]:交好;友爱。[诗.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欲与王为好。[三国志.诸葛亮传]结好孙权。[]情好日密。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游处相好。又如:好会(诸侯间友好的会盟);好达达(妇女对男子的昵称)。

    *[汉典]:健康。如:他看起来很好;他的健康状况仍然是很好的;好身手(体格雄壮,身手矫健)。

    *[汉典]:容易。如:这个问题好回答;这事好办;好吃的果儿(容易对付的人)。

    *[汉典]:完成;完毕。[诗.小雅.车攻]田车既好。[二刻拍案惊奇]凤生将书封好,一同玉蟾蜍交付龙香。又如:工具都准备好了。

    *[汉典]:表示赞许、同意或结果;是,同意。如:好,我十点钟不找你。

    *[汉典]:便于;宜于。[诗.郑风.缁(zī)衣]缁衣之好兮。又如:好合(志意相合)。

    *[汉典]:很,甚,太——表示程度,多含感叹语气。如:好大的眼睛;好深的沟;好乔(十分古怪);好杀(极言其好);好是(真是,很是)。

    *[汉典]:用在数量词、时间词前面,表示多或久。如:等了好半天;来了好多人;过了好久;好歇(好一会儿);好几时(很长时间);好早晚(时候很晚)。

    *[汉典]: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效果好。如:好看;好听;好吃。

    *[汉典]:可以。如:我好进来吗?

    *[汉典]:应该。如:天快要下雨了,你好走了吧。

    *[汉典]:宜于;便于;以便。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青春作伴好还乡。又如:想法打蛇的头,好打晕它;你作个决定,我好回他;你交代下来,我好去叫他。

    *[汉典]:喜好;喜爱。与“恶”相对。[淮南子.精神]好憎者,心之暴也。[诗.小雅.鹿鸣]人之好我。[韩非子.喻老]好治不病。[论语]敏而好学。唐.柳宗元[三戒]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又如:好表现;好善(喜爱行善);好涵高躅(zhú)(喜欢混迹于高人之列);好戏子(好奇);好玩(爱玩儿)。

    *[汉典]:指常常容易发生。如:好晕船;好伤风;刚学会骑车的人好摔跤;土豆子好烂。

    *[康熙字典]:[唐韵]美也,善也。[诗.郑风]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康熙字典]:相善也。[诗.卫风]永以为好也。又好会也。[周礼.春官]琬(wǎn)圭以结好。[左传.文十二年]藉寡君之命,结二国之好。

    *[康熙字典]:人名。张好好,年十三,姣丽善歌,杜牧置乐籍中。见[唐书.杜牧传]。

    *[康熙字典]:曲名。武夷君于山顶会乡族,仙乐竟奏,唱人间好。见[武夷山志]。

    *[康熙字典]:音耗。[说文]爱而不释也。女子之性柔而滞,有所好,则爱而不释,故于文,女子为好。[诗.唐风]中心好之。

    *[康熙字典]:孔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璧羡尺好,三寸以为度。[注]羡,径也。璧羡,以起度也。好,璧孔也。

    *[康熙字典]:姓。见[纂(zuǎn)文]。

    *[康熙字典]:音吼。[王褒.讲德论]毛嫱(qiáng)西施,善毀者不能蔽其好。嫫(mó)母倭傀(kuǐ),善誉者不能揜(yǎn)其丑。

    *[康熙字典]:音配。[楚辞.九章]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妒佳冶之芬芳兮,??母姣而自好。

    *[康熙字典]:音诟。[诗.唐风]岂无他人,维子之好。

    *[本人认为]:从字形看,为“母亲和孩子”,世界上最好的关系就是母亲与她的孩子的关系。

 

    三、好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5.6《中孚》: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优良,良好)爵吾与尔靡之。

    *8.5《遁卦》:好(美,善)遯君子吉小人否。

    

    

    九二爻中:爵(jué):

    一、爵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5.6《中孚卦》(巽上兑下)的注解

    

    二、爵的含义:

    *[汉典]:本义:古代酒器。青铜制。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古代饮酒器。

    *[汉典]:盛酒的礼器,形似雀,青铜制,有流、两柱、三足,用以温酒或盛酒,盛行于殷代和西周初期。[仪礼.特牲礼]实二爵。[仪礼.明堂位]殷以斝(jiǎ),周以爵。[诗.大雅.行苇]洗爵奠斝。[左传.庄公二十一年]虢(guó)公请器,王与之爵。

    *[汉典]:爵位,爵号,官位。[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诗.小雅.角弓]受爵不让。引汉.贾谊[论积贮疏]请卖爵子。[汉书.李广苏建传]爵通侯。明.张溥[五人墓碑记]高爵显位。又如:爵人(有爵位吃俸禄的人);爵敕(chì)(分封爵位的敕书);爵谥(shì)(爵位和谥号);爵号(爵位的名号);爵等(爵位的等级)。

    *[汉典]:通“雀”。一种鸟,赤黑色。[易.中孚]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又如:爵跃(如雀之跳跃。表示欣喜之极);爵踊(足不离地而跳);爵钗(雀形的发钗);爵韦(赤黑色的韦);爵室(古代船上的远望室)。

    *[汉典]:授予官爵。如:爵命(封爵受职)。

    *[康熙字典]:[说文]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chàng)酒。又持之也。所以饮器。象爵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字汇]取其能飞而不溺于酒,以示儆(jǐng)焉。[埤(pí)雅]一升曰爵。亦取其鸣节,以戒荒淫。[诗.小雅]发彼有的,以祈尔爵,又酌彼康爵。郑笺康虚也。又[礼记.投壷(hú)]正爵既行,请立马。又[仪礼.乡饮酒礼]揖让如初,升乃羞无算爵。

    *[康熙字典]:[玉篇]竹器,所以酌酒也。

    *[康熙字典]:[集韵]爵位也。[广韵]封也。殷爵三等。周爵五等。三等法三光也。五等法五行也。[周礼.天官.大宰]以八柄驭群臣,一曰爵。[注]爵谓公侯伯子男卿大夫士也。[疏]以德诏爵以贤乃受爵也。

    *[康熙字典]:[埤雅]大夫以上与燕赏。然后赐爵,以章有德,故谓命秩为爵禄爵位。[书.武成]列爵惟五。[传]公侯伯子男也。

    *[康熙字典]:[广韵]爵,量也。量其职,尽其才也。

    *[康熙字典]:官名。[前汉.汲黯传]为主爵都尉。

    *[康熙字典]:鸟名。[孟子]为丛驱爵者鹯(zhān)也。[疏]鹯能食鸟雀。

    *[康熙字典]:音即。[陆机.赠顾骠(piào)骑诗]清尘既彰,朝虚好爵,敬子侯度,慎徽百辟。

    *[康熙字典]:音节。[苏轼.补龙山文]宰夫扬觶(zhì),兕(sì)觥(gōng)举罚,请歌相?(shǔ),以侑(yòu)此爵。

 

    三、爵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5.6《中孚卦》: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礼器,像爵的形状。内装满醇香的酒浆)吾与尔靡之。

 

     

    九二爻中:吾(wú):

    一、吾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5.6《中孚卦》(巽上兑下)的注解

  

    二、吾的含义:

    *[汉典]:本义:我。形声。从口,五声。[仪礼.士冠礼]愿吾子之教之也。[老子]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楚词.屈原.涉江]莫吾知兮。[论语.先进]毋吾以也。[]不吾知也。

    *[汉典]:按,在上古时代,“吾”和“我”在语法上有别,吾不用于动词后作宾语。[庄子.齐物论]今者吾丧我。又如:吾侪(我等,我辈,我们);吾当(我);吾侬(我);吾谁与归(我将从谁);吾爱(我所爱的人);吾兄(对朋友的称呼;称自己的兄长);吾祖(我的祖先);吾与(我的同伴、同伙);吾庐(我的住所);吾党(我的同乡;吾辈)。

    *[汉典]:我们。如:吾匹(我类);吾曹(吾辈,吾俦(chóu),吾侪,吾等。我们);吾属(我等);吾伦(我辈);吾们(吾人。我们)。

    *[汉典]:通“御”。抵御。[墨子]厚攻则吾,薄攻则薄吾。

    *[汉典]:姓。

    *[康熙字典]:[说文]吾,我自称也。[尔雅.释诂]吾,我也。[左传.桓(huán)六年]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楚辞.九章注]朱子曰:此篇多以余吾??称,详其文意,余平而吾倨(jù)也。

    *[康熙字典]:[广韵]御也。执金吾,官名。[前汉.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注]师古曰:金吾,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以御非常,故执此鸟之象以名官。

    *[康熙字典]:[后汉.百官志]执金吾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绕行宫外,及主兵器。吾犹御也。[注]应劭曰:执金革,以御非常。

    *[康熙字典]:[集韵]棒名。[古今注]金吾,车辐棒也。汉官执金吾,吾,止也,执金革御非常也,以铜为之,黄金涂两末谓之金吾,御史大夫司隶校尉亦得执焉。按颜应二说,及古今注凡三义,各不相同,今  存之。

    *[康熙字典]:昆吾,国名。[诗.商颂]昆吾夏桀(jié)。[笺]已姓。

    *[康熙字典]:地名。[前汉.扬雄传]武帝广开上林,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注]晋灼曰:昆吾,地名,有亭。

    *[康熙字典]:钟吾,国名。汉为司吾县。[左传.昭二十七年]公子烛庸奔钟吾。[前汉.地理志]东海郡司吾县。

    *[康熙字典]:番吾,番音蒲,即汉蒲吾县。[史记.苏秦传]秦甲渡河踰(yú)漳,据番吾。[注]徐广曰:常山有蒲吾县。正义曰:疑古番吾公邑也。

    *[康熙字典]:余吾,蠡(luó)吾,朱吾,已吾,皆县名。[前汉.地理志]上党郡余吾县,涿(zhuō)郡蠡吾县,日南郡朱吾县。[后汉.郡国志]留郡已吾县。

    *[康熙字典]:伊吾,地名。[后汉.西域传]伊吾,旧膏腴(yú)之地。

    *[康熙字典]:余吾,水名。[前汉.匈奴传]北桥余吾。[注]师古曰:与余吾水上作桥。

    *[康熙字典]:[正字通]伊吾,除哦声,亦作咿唔。

    *[康熙字典]:姓。[广韵]汉有广陵令吾扈(hù)。又复姓。五氏,徐吾以乡为氏。钟吾,昆吾以国为氏。由吾,由余之后。又古有肩吾子,隐者。

    *[康熙字典]:[正字通]借为支吾。与枝梧通。

    *[康熙字典]:音鱼。[晋语]暇豫之吾吾。[注]吾读如鱼,吾吾,不敢自亲之貌。

    *[康熙字典]:山名。[史记.河渠书]功无已时兮吾山平。[注]徐广曰:东郡东阿有魚山,或者是乎。

    *[康熙字典]:音牙。允吾,县名。[前汉.地理志]金城郡允吾县。[注]应劭曰:允吾,音鈆(qiān)牙。

    *[康熙字典]:[读书通]童通作吾。[管子.海王篇]吾子食盐二升少半。[注]吾子,谓小男小女也。[正字通]古本管子作童。

 

    三、吾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5.6《中孚卦》: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我自称)与尔靡之。

 

   

    九二爻中:与(yǔ):

    含义一:为“与”的本字。

    含义二:为“與”的简化字。

 

    一、与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5.6《中孚卦》(巽上兑下)的注解
    

    二、与的含义:

    *[本人认为]:“与”本义:赐予,施予,给予。[说文]赐予也。一勺为与。

 

    三、與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5.6《中孚卦》(巽上兑下)的注解

  

    四、與的含义:

    *[本人认为]:“與”的本义:党與。共同抬起,表示偕同、朋友。[说文]与,党与也。从舁(yú)从与。与声。

 

    五、“与”和“與”后来混用了,解释如下:

    *[汉典]:本义:赐予,施予,给予。会意。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與”,从与,从舁(yú),共同抬起,与,给予。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正字通]与,赐也,通作“与”。[史记.项羽本纪]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又:[]则与斗卮(zhī)酒。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取与者,义之表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与衣裳,吏护还之乡。清.袁枚[黄生借书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又如:赠与(赠给);交与(交给);与人方便;与受同科(行贿和受贿的人受到同等的处罚);与虎添翼(给老虎添上了翅膀。比喻给力量或才能很强的以助力,使其更强)。

    *[汉典]:交往;交好。[庄子.大宗师]孰能相与无相与。释文:“犹亲也。”[礼记.曲礼]生与来日。按,犹交也。又如:相与(彼此往来;相互)。

    *[汉典]:奖赏。[商君书]上以功劳与,则民战;上以[诗][书]与,则民学问。又如:与奖;与津贴。

    *[汉典]:帮助;援助。[战国策.齐策]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注:“犹助也。”汉.桓宽[盐铁论]匈奴壤界兽圈,孤弱无与,此困亡之时也。又如:与助(赞助);与点(谓孔子赞赏曾点的想法。后用以指长者的赞助)。

    *[汉典]:随从;随着。[国语]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又如:与世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与世沉浮(随波逐流);与时偕行(变通逐时)。

    *[汉典]:合乎。如:与人(合乎民意者得人心);与地(凡合乎地道者,则得地利);与天(凡合乎天道者,则得天助)。

    *[汉典]:等候,等待。[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又如:岁不我与。

    *[汉典]:允许。[论语]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又如:与告(准假)。

    *[汉典]:交付,偿还。[史记]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又如:与利息。

    *[汉典]:亲近。[管子]公先与百姓而藏其兵。

    *[汉典]:党与;朋党。[说文]与,党与也。从舁从与。与声。[史记]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彊。[汉书]群臣连与成朋。

    *[汉典]:盟国,友邦。[荀子]王夺之人,霸夺之与,疆夺之地。又如:与国(盟国;友邦)。

    *[汉典]:类;同类。[国语]夫礼之立成者为饫(yù),昭明光节而已,少曲与焉。

    *[汉典]:跟;和;及。[战国策.魏策]与臣而将四矣。[史记.项羽本纪]孰与君少长。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与城为殉。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又如:这所房子与你刚才看过的那一所完全一样。

    *[汉典]:为,替。如:与我想想。

    *[汉典]:离开。如:与世隔绝;与众不同。

    *[汉典]:对于;于。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君不之信。

    *[汉典]:和;同。如:父亲与母亲;人群是何等兴奋与激动;成与不成,在此一举。

    *[汉典]: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论语.学而]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先进]然则师愈与?[史记.蔡泽传]岂非士之愿与?[战国策.魏策]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汉典]:参与。[礼运.大同]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怀嬴(yíng)与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蹇(jiǎn)叔之子与师。(与师,参军作战)。

    *[汉典]:同“欤(yú)”。[论语]求之与?抑与之与?

    *[康熙字典]:[说文]党与也。[战国策]是君以合齐與强楚。[注]與,党與也。[管子.八观篇]请谒(yè)得于上,则党與成于下。

    *[康熙字典]:[广韵]善也。[礼.礼运]诸侯以礼相與。

    *[康熙字典]:[增韵]及也。[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與阳。立地之道,曰柔與刚。立人之道,曰仁與义。

    *[康熙字典]:许也,从也。[论语]吾與点也。[管子.形势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

    *[康熙字典]:待也。[论语]岁不我與。

    *[康熙字典]:[博雅]如也。[前汉.韩信传]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项王。[注]师古曰:與,如也。[司马相如.子虚赋]楚王之猎,孰與寡人。

    *[康熙字典]:施予也。[礼.曲礼]與人者,不问其所欲。[周礼.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龟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與。[注]與,谓予人物也。

    *[康熙字典]:助也。[战国策]吾将深入吴军,若扑一人,若捽一人,以與大心者也。[注]與,犹助也。

    *[康熙字典]:类也。[周语]夫礼之立,成者为飫(yù),昭明大节而已,少曲與焉。[注]與,类也,威仪少比类也。

    *[康熙字典]:以也。[诗.召南]之子归,不我與。[朱注]與,犹以也,以谓挟己而偕行也。

    *[康熙字典]:和也。[战国策]内  不與,外敌不可拒。[注]??犹乱,與犹和也。

    *[康熙字典]:用也。[诗.唐风]人之为言,苟亦无與。[传]无與,弗用也。

    *[康熙字典]:数也。[礼.曲礼]生與来日。[注]與,犹数也。

    *[康熙字典]:语辞。[礼.表记]君子與其有諾责也,宁有已怨。

    *[康熙字典]:容與,闲适貌。[庄子.人间世]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注]以求从容自放,而遂其侈心也。[史记.司马相如传]楚王乃弭(mǐ)节,裴回翱翔容與。[注]索阴曰:言自得。

    *[康熙字典]:[正字通]大與,官名,主爵禄之官。

    *[康熙字典]:不與,国名。[山海经]有不與之国,烈姓黍食。

    *[康熙字典]:姓。

    *[康熙字典]:音豫。参與也。[正韵]干也。[中庸]夫妇之愚,可以與知焉。[周礼.冬官考工记]国有六职,百工與居一焉。

    *[康熙字典]:县名。[史记.曹相国世家]参以中涓从,将击胡陵方與。[注]索隐曰:地理志,二县皆属山阳。正义曰:與,音预。

    *[康熙字典]:[正字通]疑虑未决也。通作豫。[前汉.昌邑王传]杨敞犹與无决。

    *[康熙字典]:[陈汤传]士卒犹與。通作豫。

    *[康熙字典]:音余。语辞。[论语]其为仁之本與。[礼.檀弓]曾子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疏]微,无也。與,语助。

    *[康熙字典]:[诗.小雅]我黍與與,我稷翼翼。[笺]與與,翼翼,蕃庑(wǔ)貌。

    *[康熙字典]:[论语]與與如也。[注]威仪中适貌。

    *[康熙字典]:舒也。[前汉.礼乐志]朱明盛长,旉(fū)與万物。[注]师古曰:敷與,言开舒也。

    *[康熙字典]:人名。[书.舜典]垂拜稽首,让于殳(shū)斨(qiāng)暨伯與。[传]殳斨,伯與,二臣名。[释文]與,音余。

    *[康熙字典]:山名。同舆。[山海经]敦與之山。[注]按名胜志作敦舆山。[又]苦山之首,曰休與之山。[注]與或作舆。

    *[康熙字典]:[广韵]同与。[说文]赐予也。一勺为与。[六书正伪]寡则均,故从一勺。

 

    六、与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5.6《中孚卦》: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和,同)尔靡之。

    

  

    九二爻中:靡(mí):

    一、靡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5.6《中孚卦》(巽上兑下)的注解

   

     二、靡的含义:含义一:读“(mí)”。

    *[汉典]:浪费。[战国策.秦策]而百姓靡于外。[礼记.少仪]国家靡敝。疏:“谓财物糜散凋敝。”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不随俗靡。汉.贾谊[论积贮疏]靡之者。又如:奢靡;靡货(奢侈品);靡靡(华丽而堂皇);靡丽(奢华,美盛)。

    *[汉典]:消失。[西游记]喧杂杂鸟声多,静悄悄人事靡。又如:靡散(消灭);靡碎(散碎)。

    *[汉典]:通“糜”。烂。[庄子.胠(qū)箧(qiè)]子胥靡。

    *[汉典]:通“摩”。切磋,研究。[荀子.性恶]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

    *[汉典]:摩擦,接触。[庄子.马蹄]喜则交颈相靡。

    *[汉典]:通“湄”。水边,河岸。[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明月珠子,玓(dì)瓅(lì)江靡。

 

    含义二:读“(mǐ)”。

    *[汉典]:本义:无;没有。形声。从非,麻声(mǐ)。[尔雅]靡,无也。[诗.小雅.采薇]靡室靡家。[诗.邶(bèi)风.泉水]靡日不思。[战国策.秦策]靡不有初。[聊斋志异.促织]靡计不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靡不毕现。又如:靡有孑遗(没有遗漏,一点儿不剩)。

    *[汉典]:散乱;顺风倒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皆靡。[荀子.大略]利夫秋豪害靡国家。注:“披靡也。”[聊斋志异.促织]虫尽靡。又如:风靡;委靡;披靡,靡拉(毁损破坏);靡披(草木随风所至,无不倒伏);靡徙(失正,抑退的样子);靡敝(衰败,败坏);靡然(随风披靡的样子)。

    *[汉典]:蔓延。如:靡迤(绵延不绝的样子)。

    *[汉典]:细腻;细密。[楚辞.招魂]靡颜腻理。又如:靡密(细密,细致):靡曼(肌理柔腻细致);靡颜腻理(形容美人容颜姣妍,肌肤细腻)。

    *[汉典]:华丽,美好。[庄子.天下]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又如:靡曼(柔弱,柔美,华丽)。

    *[汉典]:缓。[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又如:靡迤(小步而行);靡靡(迟缓的样子;柔和的乐音)。

 

    *[康熙字典]:[说文]披靡也。[广韵]偃也。[左传.庄公十年]望其旗靡。[史记.项羽纪]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注]正义曰:靡,言精体低垂。

    *[康熙字典]:[玉篇]侈靡,奢侈也。[周礼.地官.司市]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注]靡,谓侈靡也。[礼.檀弓]若是其靡也。[战国策]专淫逸侈靡。

    *[康熙字典]:[扬子.方言]私小也。秦晋曰靡。[注]靡,细好也。[司马相如.上林赋]靡曼美色于后。[注]张揖曰:靡,细也。

    *[康熙字典]:[尔雅.释言]靡,无也。[书.咸有一德]命靡常。[诗.邶(bèi)风]靡日不思。[扬雄.解嘲]胥靡为宰。[注]张晏曰:靡,无也。言相师以无为作宰者也。

    *[康熙字典]:[玉篇]罪累也。[诗.周颂]无封靡于尔邦。[传]封,大也。靡,累也。[疏]奢侈淫靡,是罪累也。

    *[康熙字典]:[书.毕命]商俗靡靡。[疏]韩宣子称纣使师延作靡靡之乐。靡靡者,相隨顺之意。[史记.淮阴侯传]燕从风而靡。又[儒林传]靡然乡风。

    *[康熙字典]:[史记.殷本纪]说为胥靡。[注]靡,隨也。古者相隨坐,轻  之名。

    *[康熙字典]:[诗.王风]行迈靡靡。[传]靡靡,犹迟迟也。

    *[康熙字典]:[史记.司马相如传]敞望靡徙。[注]靡徙,失正也。

    *[康熙字典]:[司马相如.上林赋]登降施靡。[注]施靡,犹连延。

    *[康熙字典]:[司马相如.上林赋]明月珠子,玓(dì)瓅(lì)江靡。[注]靡,崖也。

    *[康熙字典]:胥靡,周地。见[左传.定六年]

    *[康熙字典]:[礼.月令]孟夏之月,靡草死。[注]靡草,荠葶(tíng)苈(lì)之属。

    *[康熙字典]:[集韵][韵会][正韵]音麋(mí)。分也。[易.中孚]我有好爵,吾與尔靡之。[注]靡,散也。分散而共之。[集韵]通作縻(mí)。

    *[康熙字典]:[扬子.方言]靡,灭也。[孟子]靡烂其民而战之。[前汉.景十三王传]日夜靡??。

    *[康熙字典]:[越语]靡王躬身。[注]靡,损也。[战国策]寡人屈于内,而四国靡于外。[荀子.君道篇]无靡费之用。

    *[康熙字典]:与  通。[扬雄.反离骚]精琼靡与秋菊。按离骚本作 

    *[康熙字典]:音摩。散也。

    *[康熙字典]:[左传.成二年]师至于靡筓(jī)之下。[注]山名。[释文]靡,如字,又音摩。

    *[康熙字典]:[庄子.齐物论]与物相刃相靡。[荀子.性恶篇]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注]磨,切也。[史记.淮南王衡山王传赞]亦其俗薄臣下渐靡使然也。

    *[康熙字典]:[集韵]音麻。收麻,县名,在益州,外靡药草所出。[前汉.地理志]益州郡收麻县。[注]李奇曰:靡音麻,即升麻,杀毒药所出也。

    *[康熙字典]:[集韵][韵会]音媚。[集韵]偃也,曳也,散也。[前汉.郊祀歌]众嫭(hù)  绰奇丽,颜如荼(tú)兆逐靡。又[扬雄.甘泉赋]今朝廷纯仁,遵道显义。并包书林,圣风云靡。

 

    三、靡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5.6《中孚卦》: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散,分散而共之)之。

  

  

    六三爻中:敌(dí):

    一、敌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5.6《中孚卦》(巽上兑下)的注解

   

    二、敌的含义:

    *[汉典]:本义:匹敌;对等。形声。从攴(pū),啇(dí)声。[战国策.秦策]四国之兵敌。注:“强弱等也。”[国语.楚语]且夫自敌以下。[国语.周语]敌国宾至。[孙子.谋攻]敌则能战之。又如: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彼此地位相等,不分上下);敌礼(平等的礼节);匹敌(谓才艺相当);势均力敌。

    *[汉典]:抵抗;抵挡。[三国演义](司马懿)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又如:敌不住;寡不敌众。

    *[汉典]:攻击。[聊斋志异.狼三则]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汉典]:仇敌;敌人。汉.贾谊[过秦论]秦人开关延敌。又如:政敌;天敌;敌不可假(不可宽容敌人);敌垒(敌人的营垒);敌特;敌探。

    *[新华字典]:仇视敌意。“诸侯敌王所忾”。

    *[康熙字典]:[说文]敌,仇也。[书.微子]相为敌讎(chóu)。

    *[康熙字典]:[尔雅.释诂]敌,当也。[疏]仇匹相当也。[易.同人]伏戎于莽,敌刚也。[左传.文六年]敌惠敌怨,不在后嗣(sì)。

    *[康熙字典]:[尔雅.释诂]敌,匹也。

    *[康熙字典]:[博雅]辈也。

    *[康熙字典]:[玉篇]对也。[礼.曲礼]虽贵贱不敌。

    *[康熙字典]:[增韵]拒抵也。[管子.兵法篇]明理而胜敌。

    *[康熙字典]:[博雅]上也。[广韵]主也。

 

    三、敌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5.6《中孚卦》:得敌(中行,平衡)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六三爻中:罢(bà):

    一、罢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5.6《中孚卦》(巽上兑下)的注解

   

    二、罢的含义:

    *[汉典]:本义:罢官;免去;解除。会意。从网,从能。表示用网捕住有贤能的人。“网”在字的上部楷书多写作“罒”。[吕氏春秋.仲冬]可以罢官之无事者,去器之无用者。[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李白[赠汉阳辅录事二首]闻君罢官意,我抱汉川湄。[明史.海瑞传]徐阶罢相里居。清.方苞[狱中杂记]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yàn)者亦各罢去。又如:罢谢(辞官去职);罢归(辞职或免官归里)。

    *[汉典]:遣返,遣归。如:罢散(遣散);罢遣(遣散;放遣)。

    *[汉典]:停止。[史记.魏公子列传]于是罢酒。又如:罢休;罢兵(停止战争);罢手(停止;住手);罢业(停业;罢工);罢战(停战;停止争斗)。

    *[汉典]:完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归国。[韩非子.郑人买履]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曲罢曾教善才服。又如:吃罢了饭;罢散(谓结束)。

    *[汉典]:废除;取消。[盐铁论.本议]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又如:罢弃(废除);罢废(废弃)。

    *[汉典]:归,返回。如:罢出(退出);罢朝(帝王退朝或臣子罢朝退归)。

    *[汉典]:表示失望、愤恨,常叠用。如:罢!罢!这样的媳妇以后必败坏门风。

    *[汉典]:用在句末,表示劝告、请求、期望。如:老王,算了罢;你够累了,睡罢;你明天再来罢。

    *[汉典]:用在句末,表示疑问,带有揣测的意味。如:这孩子好罢?

    *[汉典]:用在句末,表示估量。如:他也许见过罢;演员们就要演出了罢。

    *[汉典]:品行不端。如:罢士(品行不端的人);罢民(不从教化、恶劣的人)。

    *[新华字典]古同“疲”,累。

    *[康熙字典]:[说文]遣有罪也。从罔,能。言有贤能而入罔,即貰(shì)遣之。周礼曰:议能之辟。

    *[康熙字典]:[玉篇]休也,已也。[易.中孚]或鼓或罢。[左传.襄三十年]皆自朝布路而罢。[论语]欲罢不能。

    *[康熙字典]:音皮。疲,或作罷(bà)。[玉篇]极也。[周礼.秋官.大司寇]以圜(huán)土聚教罷民。[疏]罷为困极罷弊。[礼.少仪]师役曰罷。[注]罷之为言劳也。

    *[康熙字典]:[楚辞.大招]诛讥罷只。[注]罷,驽(nú)也。[史记.平原君传]臣不幸有罷癃(lóng)之疾。

    *[康熙字典]:音披。罷辜,磔(zhé)牲以祭。

    *[康熙字典]:[集韵]罴(pí),或省作罷。详罴字注。

    *[康熙字典]:音堛(bì)。同副。副,判也。或作罷。

    *[康熙字典]:音摆。闽人呼父为郎罷。[顾况诗]儿馁(něi)嗔郎罷。[唐韵正]罷音皮,皮音婆。凡经传中罷倦之罷,罷休之罷,皆读婆。今人音皮,而误又添一蒲蟹反,至土音,又转而为蒲怕矣。

 

    三、罢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5.6《中孚卦》:得敌或鼓或罢(停止)或泣或歌。

 

 

    六四爻中:匹(pǐ):

    一、匹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5.6《中孚卦》(巽上兑下)的注解

   

     二、匹的含义:

    *[汉典]:本义:中国古代计算布帛的单位,四丈为匹。会意。据金文,象以山崖的凹凸不平来比喻布的折皱。

    *[汉典]:量词。用于纺织品或缧马等。[说文]匹,四丈也。[后汉书.列女传]遂成丈匹。唐.白居易[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又如:匹练(一匹白绢);匹帛(泛指纺织品);匹段(泛指丝织品)。

    *[汉典]:志同道合的人;伴侣;配偶。李朝威[柳毅传]常以鳏(guān)旷多感,或谋新匹。又如:匹夫匹妇(指平民男女。泛指常人);匹夫小谅(指老百姓所抱守的小节小信);匹夫沟渎(拘守普通人的小信小节);匹群(犹伴侣,伙伴);匹双(匹偶,配偶)。

    *[汉典]:同类;友辈。[诗.大雅.假乐]无怨无恶,率由群匹。又如:匹畴,匹俦(chóu)(同类);匹侪(同类;同伴)。

    *[汉典]:匹敌,对手。[三国演义]似此良医,世罕其匹,未可废也。又如:世无其匹。

    *[汉典]:二人。玄应[一切经音义]畴匹,二人为匹,四人为畴。

    *[汉典]:雌雄。如:匹居(雌雄同居);匹处(雌雄同处);匹耦(雌雄配对)。

    *[汉典]:成对。如:匹鸟(成对的鸟);匹植(成对成行地种植);匹禽(成对的鸟)。

    *[汉典]:通“譬”。比喻。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匹诸俘伪。元稹[酬乐天醉别]匹如元不到京来。

    *[汉典]:匹敌;比得上,相当。[诗.大雅.文王有声]作丰伊匹。传:“匹,配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秦晋匹也,何以卑我?[楚辞.九章.怀沙]怀质抱情,独无匹兮。又如:天下谁能匹;匹休(比配;媲美);匹比(比);匹耦(投合);匹遇(遇合);匹亚(不相上下,势均力敌);匹驰(并驰)。

    *[汉典]:匹配;相配。如:匹偶(婚配)。

    *[汉典]:正对着;冲着。如:匹头匹脑(对准头脸);匹头(迎面,劈头)。

    *[汉典]:单独。如:匹马(一匹马。亦指单身独骑)“疋”。

    *[康熙字典]:[说文]四丈也。[正讹]四丈则八端,故从八。从匸(xì),象束帛形。[前汉.食货志]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小尔雅]倍两谓之匹。[广韵]俗作疋(yǎ)。

    *[康熙字典]:偶也。[诗.大雅]率由群匹。[注]成王循用群臣之贤者,其行能匹偶己之心。

    *[康熙字典]:[广韵]配也,合也,二也。[尔雅.释诂]匹,合也。[注]谓对合也。[疏]匹者,配合也。[诗.大雅]作丰伊匹。又[礼.缁(zī)衣]惟君子能好其匹。[注]匹谓知识朋友。

    *[康熙字典]:妃匹。[汉匡衡政治疏]匹妃之际,生民之始。又[左传.桓十年]匹夫无罪。[注]庶人夫妻相匹。其名既定,虽单亦匹,故通谓匹夫匹妇。

    *[康熙字典]:马曰匹。[周礼.夏官注]四匹为乘。又[艺文类聚]马光景一疋(yǎ)长,故曰疋。[正讹]马影四丈,亦借用匹,别用疋。

    *[康熙字典]:通作骛(wù),音木。[礼.曲礼]庶人之挚匹。

 

    三、匹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5.6《中孚卦》:月几望马匹(配偶)亡无咎。

   

  

    九五爻中:挛(luán):

    一、挛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5.6《中孚卦》(巽上兑下)的注解

    

    二、挛的含义:

    *[汉典]:本义:维系,牵系。形声。从手,羉(luán)声。[说文]挛,系也。[易.小畜]。有孚挛如。马注:“连也。”又如:挛缀(联结);挛结(纠结);挛牵(牵制;束缚);挛索(系绳);挛格(捆缚;束缚)。

    *[汉典]:抽搐,痉挛;手足蜷曲不能伸直。[素问.疏五过论]痿(wěi)躄(bì)为挛。宋.王安石[洪范传]筋散则不挛,故辛可以养筋。又如:挛曲(蜷曲);挛卧(蜷曲而卧);挛屈(蜷曲)。

    *[康熙字典]:[说文]攣,系也。凡拘牵连系者皆曰攣。[易.中孚]有孚攣如。[疏]相牵系不绝之名也。[前汉.邹阳传]越攣拘之语,弛域外之议。[韩愈.元和圣德诗]解脱攣索。

    *[康熙字典]:音恋。手足曲病也。[史记.菜泽传]蹙(cù)齃(è)膝攣。

    *[康熙字典]:与恋通。眷也。念也。[前汉.外戚李夫人传]攣攣顾念我。[注]攣,读曰恋。

 

    三、挛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1.2《小畜卦》:有孚挛(互相牵系)如富以其邻。

    *5.6《中孚卦》:有孚挛(系,紧束)如无咎。

 

 

    上九爻中:音(yīn):

    一、音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5.6《中孚卦》(巽上兑下)的注解

 

    二、音的含义:

    *[汉典]:本义:声音。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zhuàn)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说文]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白虎通.礼乐]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夫音,乐之舆也。[庄子]鸡狗之音相闻。宋.苏轼[石钟山记]北音清越。清.姚鼐(nài)[登泰山记]鸟兽音迹。又如:音颡(sǎnɡ)(喉咙);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也叫响度或音势。音的强弱,因发音体振动时之振幅大小而异,振幅大者则音强,振幅小者则音弱);音制(音调高下疾徐的节奏);音频(人类耳朵能产生反应的声音频率范围)。

    *[汉典]:音乐。[庄子.养生主]莫不中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好音。如:音律;音调。

    *[汉典]:泛指语言、消息、讯息等。如:佳音;音讯(言信,消息)。

    *[汉典]:字的音读。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乡音无改。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盖音谬也。又如:音韵(指“汉”字字音中的声、韵、调)。

    *[康熙字典]:[说文]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宫商角征羽,声。丝竹金石匏(páo)土革木,音也。从言,含一。[书.舜典]八音克谐。[礼.乐记]变成方谓之音。[疏]方谓文章,声既变转和合,次序成就文章谓之音。音则今之歌曲也。[周礼.春官.大师]以六律为之音。[疏]以大师吹律为声,又使其人作声而合之,听人声与律吕之声合,谓之谓音。[诗序]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疏]此言声成文谓之音,则声与音别。乐记注:则比曰音,单出曰声。记又曰:审声以知音,声音以知乐,则声音乐三者不同,以声变乃成音,音和乃成乐,故别为三名。对文则别,散则可以通。季札(zhá)见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公羊传曰:十一而税颂声作,声即音也。下云治世之音,音即乐也。是声与音乐各得相通也。

    *[康熙字典]:[易.中孚]翰音登于天。[礼.曲礼]鸡曰翰音。

    *[康熙字典]:姓。见[姓苑]。

    *[康熙字典]:与荫通。[左传.文十七年]鹿死不择音。[杜预注]音,所茠(hāo)荫之处。古字借用。

 

    三、音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5.6《中孚卦》:翰音(声音)登于天贞凶。

    *8.3《小过卦》: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声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厉明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