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中医治疗妙方

 神医图书馆318 2014-07-08
胃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中医治疗妙方
胃癌手术直接损伤脾胃又耗失气血,术后出现不同程度脾胃虚损和气血不足的临床表现:纳差、神疲乏力、食后脘腹胀满、便溏等;手术后,胃肠脉络损伤,气滞血瘀,另外脾胃虚损,运化失健,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留滞胃肠,影响脾胃气机升降,出现脾失健运,中焦受阻,胃失和降,肠失传化等临床表现:排气排便延迟、排气后排便困难等。因此以疏通胃肠气机、健脾益气为治疗原则。
治疗:可予四磨汤口服液行气导滞、宽肠顺气。
在四磨汤口服液的基础上加足三里温针灸。
因“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肝主疏泄。”针刺选穴以胃经、脾经、肝经穴位为主,主取足三里、内关、三阴交和太冲。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胃与脾相表里,故统治一切脾胃之疾。脾的运化功能是以脾的阳气为主,选取足三里温针灸取其温、通、补的功效,正如《景岳全书》:“治脾者易从温养”。内关为手厥阴之络,又为阴维交会穴,手厥阴经脉下膈络三焦,阴维主一身之里,固有宣通上中二焦气机的作用,能加强和胃降逆、理气通络之功。三阴交为足太阴膊经腧穴,足三阴经交会穴,具有健脾疏肝、行气补血作用。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输穴、原穴,取其补肝疏肝、行气活血之效。以上诸穴配伍具有健脾益气、疏通气机、和胃降逆、行气活血之功,从而恢复术后的胃肠功能。

 具体措施

①中药治疗可以改善胃肠之血液循环,加快胃肠蠕动,排除胃肠内积气,传导腑内糟粕,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实验结果表明,通里攻下药能促进肠蠕动、改善胃肠功能和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消除肠麻痹和瘀滞状态。
大承气汤是临床常用于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术后炎性肠梗阻的经典方剂。方中大黄具有通里攻下之功,神农本草经指出大黄能“破癜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出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川厚朴、枳实定中理气散结除中;芒硝软坚散结。吴鞠通在其《温病条辨》中日:“大黄汤涤热结,芒硝入阴软坚,枳实开幽门之不通,厚朴泻中宫之实满,四药合而观之,可谓无坚不破、无微不入”。本方中桃仁、赤芍药活血化瘀,莱菔子行滞消食。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大黄的有效成分为两类,一类是蒽醌衍化物,另一类是鞣质,其主要作用有增强肠蠕动,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血流量。

②针灸治疗:根据不同手术辨证使用针刺及艾灸。术后12~24 h开始治疗,每日1~2次,每次留针30 min,艾灸15~20 min,3 d为1个疗程。取穴如阳陵泉、足三里、支沟、太冲、合谷、上巨虚、下巨虚等;术后1、2天温针灸的烟雾不利于患者呼吸系统功能,加之术后1、2天患者气机紊乱(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加等)不利于针刺治疗,最佳治疗时机为术后第3天,可提高针刺排气率和排便率,增强患者的信心和配合。大凡手术后腹部穴位不易取。手术后机体经络气血不足情况下应辨证治疗,取穴少而精。

③外敷治疗:省中医院特制外敷药包敷贴腹部穴位,每次20~30 min,每日1~2次。术后24 h内即开始应用,至胃肠功能恢复。因腹部术后患者具有胃肠道吸收障碍、胃肠功能紊乱的病理特点,内服中西药难以奏效,而注射用药尚无公认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且安全可靠的药物;中医外治法具有操作简单、方法多样、效果确切、安全等特点,符合腹部术后患者的治疗要求,近年来逐渐为外科医师所青睐。腹部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符合中医气机不畅的特点,“六腑以通为用”,“通”则胃肠功能恢复、腹痛腹胀症状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