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政策沦为西方列强政策的稳定器或者解毒剂

 巴人图书871 2014-07-09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造成西方债务危机急性暴发,西方经济马上跌入严重通缩,中国当时的金融系统所受影响很小,虽然实体经济在所难免的受到波及,但政府迫不及待的4万亿拯救了西方经济和金融系统。而现在,西方列强央行,比如日本央行,比如美联储,等,资产负债表火山爆发似的扩张,而中国央行在紧缩,中国财政政策最多也是中性但偏紧,稳住了西方的通货膨胀不至于爆发,相当于西方政策副作用的解毒剂。不要看央行的表面文章,比如调整存贷比计算等。货币宽松的主要基石要么是量,要么是利率。


中国主权债务占比GDP相对非常小,但中国企业债务占比GDP非常高。如果中国选择财政扩张和货币扩张,绝大多数人都会马上认为是在救房地产,或者房地产价格马上得到二级助推,普通民众再次强烈水深火热,民怨沸腾。但是,政府如果财政扩张用在补贴民生上面,比如成n倍的增加廉价公租房,或者保障房,加强和增加地方政府发债,等,基本可以改掉地方政府土地依赖症。这实质是增加政府负债,也即增加政府支出,弥补私人部门支出的不足。同时,放松货币政策,降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样,大批在破产边缘的公司就可以起死回生,增加就业,经济形成正面的正回馈循环。对任何负债累累的公司或者其他实体,紧缩会很快要其命。如果大批实体死亡,整个经济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恢复起来将是异常艰难的工作。


最重要的是,要跳出盒子思维(think outside of the box)。世界主要的出口制造业区域,日本,欧洲(主要是德国)和中国,如果中国的实体经济遭到大面积破坏,市场份额自然而然的留给了日本和欧洲。而日本和欧洲都有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也即央行的无成本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即使受到中国泡沫破灭的影响,但不可能有灭顶之灾。日本企业在国外的扩张值得一提。如果南海东海事端再起,日本在东南亚的扩张顺理成章,而中国企业要利用东南亚的低成本优势难上加难。(目前越南公开表示战争准备,其“盟友”菲律宾也没闲着)。 而且,TPP一旦实施,环太平洋经济区将部分隔离中国,日本企业遍布东南亚,而且还有日本央行廉价日元的支持。


如果中国再次实施通胀政策,输出通胀,西方国家债务危机必然(再次)爆发,特别是在目前金融界普遍的chase for yield也即追逐收益率的时代。中国有广大的市场基础,消费还不是很高。当然,实施这样的通胀政策,必须同时实施抵消通胀副作用的政策。这样,西方资本将云集中国。美联储不得不加息,美国国债暴跌。中国同时国际化国债市场,顺理成章的实现真正的人民币国际化。只是,如果上面推断正确,目前有这样的领导力吗。一个人的大脑不行,在竞争环境中肯定处于劣势;国家大脑不行,在国际竞争环境下肯定尽出败招。所有,最终,我们看到的还是微刺激政策和信贷的不断收紧(银行在收紧),以及房地产业的倒下。这是广大无房民众的期望,但经济倒下以后,广大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将肯定不是购房问题,而是生活。


【附】再次说明,纵然许多人反对货币宽松和财政宽松,如果不这样做,结果是肯定的,那就是房地产的倒下和实业大面积萧条。墙倒众人推,因为有人由此可以谋求巨大利益。在发生巨大危机后再来强烈刺激,经济环境完全不一样了,用处能有多大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