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杭州:运河上流淌的城南旧事

 真友书屋 2014-07-10

关于浙东运河的歌,第一个音符落在杭州。钱塘江之南的芸芸往事,值得点滴收藏。借用东坡先生说的: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古往今来


人们总是羡慕江南,每每提及时便心生万般美好,不吝溢美,究其原因大抵和“水”有关。水灵灵的天堂杭州如果不是那个河湖丰满的城市,还有多少人会向往?


运河就像注入杭州城肌体里的血液,给了它最原始的动力与魅力。从各式各样的传说中,从悠远的历史中,奔流进人们的心间。



话说从头,浙东运河的年岁比闻名于世的京杭大运河还要老,它的前身是早在春秋时期的“山阴故水道”,根据《越绝书》所载,山阴故水道起于范蠡修建山阴大城(大致相当于今绍兴老城)东郭门,终于上虞东关练塘,长20.7公里。


而它与杭州的联系,到了晋惠帝时始现。为满足灌溉需要,由会稽内史贺循主持,这才修建了从钱塘江东岸的西兴至会稽城的“西兴运河”。此后,这段运河便与上虞以东运河以及姚江、甬江的自然水道形成了浙东运河。



战乱在任何年月都不是好事,南宋定都临安,宋金对立波及京杭大运河,江南的这条浙东运河应运成了南宋王朝的生命航道。经过多次整饬,此时的运河航运条件和繁荣程度均达到极盛。



宋廷重视对外贸易,英姿勃发气势浩大的货船当年曾满载瓷器等出口产品,通过浙东运河从西兴运往宁波,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往海外。


日本、越南、高丽等地的产品也通过浙东运河运往京城。外国使节也往往从宁波登岸,再经由浙东运河前往临安。明代,宁波成为接待日本贡船的唯一港口,贡品则通过浙东运河前往京师。



从最初的灌溉之用到后来的漕运黄金水道,杭州段作为浙东运河的起点,发挥出其无与伦比的优势和重要地位。时间像流水般带走了古运河的光辉,有些东西却不会被流行湮灭。


近代邮政及铁路、公路的普及固然能轻易取代了曾经的水上繁华,杭州因运河而衍生出的多彩多姿的文明长存。

走进运河


西兴:小城里,岁月流过去

“杭州有三宝:西湖、西溪、西兴。”也许你会问,最后一个是……?城南的城南,因运河而兴的小城,只待人们去发觉这最熟悉的陌生地,到底有几多神秘。



西兴之名,始于春秋后期。时吴越交战,越国大夫范蠡于钱塘江南岸筑城御吴,因寄固守之厚望,故名之“固陵”。


六朝时,因地处会稽郡西端,固陵改名西陵。五代后梁,方更名为西兴,沿用至今。虽几经易名,但西兴却因为拥有浙东运河和钱塘江的中转码头,舟车辐辏,万商云集,其“两浙门户”、“浙东首地”的地位,反而在光阴流转中固守了。



这是一个“漂在河上”的古镇,它的兴盛与衰落,都无法与运河剥离。在“中国大运河”85个遗产点段中杭州占了11个,其中最南端的申遗点就是位于滨江西兴古镇的过塘行遗址,它是浙东运河的源头。数百年来,浙东地区的粮食、棉花、丝绸、盐酒和山货通过西兴过塘行,转运到中原各地。



明清时,从钱塘江进入运河或从运河进入钱塘江的货船,都要先卸下货物,待货物挑过塘堤后,再另外装船。所谓“过塘行”,就是专门替过往商客承办货物过塘的“转运行”。


据《西兴镇志》载:自清末至民国时期,西兴共有过塘行七十二爿半,挑夫、船夫、轿夫、牛车夫等从业人员达千人,成为名震江南的货物集散中心——如果那个时代有马云的话,杭州城南的西兴渡可以说早已提前扼守了浙东乃至全国的“物流中心”。



浙人常以乌镇、西塘的风情为傲,而踏破铁鞋,杭州滨江的西兴古镇却难得是蓦然回首的美。沿着当年热闹的官河古道走进老街,留在人们视野中的月梁、窗坊,蜿蜒的青石板廊道,及依稀可鉴的老宅,仍比较完整地保存着清末民初时期的传统建筑风格。



“驿渡重镇”、“千里乡心”、“江河人家”、“西兴赛舟”……在杭州地铁1号线西兴站的墙上能看到这样一系列颇具西兴古镇风貌的艺术画。武林广场站到西兴站不过20分钟,或许刚适应地铁时代的杭州人民习惯了步履匆匆,而它就像是快节奏里穿插的一首慢歌,吸引着你放慢心态,品味流淌的生活。

萧山:20公里云和月

浙东运河除了西兴运河这个名字,还有一个相对来说更出名一点的别名——萧绍运河。萧绍自古为水乡泽国,但在古昔,这里却是“水多未必能御旱,涝了又怨水太多”,以至旱涝频仍的地方。


先人们早就企盼能有一条与萧绍平原上众多湖泊相通、能泄能灌的主河道。这条开掘于晋代的人工运河,穿越萧山大地,一晃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



萧山是“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沿浙东运河到曹娥江,然后南折入剡溪,经天姥山抵天台山……这条“萧绍运河”即浙东运河也成了流淌着悠悠诗意的梦幻水路。“人港绿潮深蘸岸,披云白塔远招人。”这是泛舟运河之上的诗人陆游情不自禁的吟咏。


李白三入越中,也离不开此河舟楫,他把入越第一印象“西陵绕越台”、“涛白雪山来”写诗告诉他的友人,并建议从兹而始向东南尽情游赏,“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谢灵运、谢惠连、江淹等南朝诗人也曾多次在这条运河上荡舟咏诵。



这条从杭州城南弯曲绵延的长河,自滨江西兴进入萧山境内后,在绿树的掩映下,由西向东穿过了萧山的老城区,随后在长山脚下拐了个弯,又向东流入了绍兴,直至宁波。浙东运河流经萧山境内长达20公里左右。萧山人民亲切地称其为“城河”。



大运河,不只是一条河。大运河的文物保护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河道本身,它串起了古往今来,也串起了沿河的诸多文化景观。萧山的城河旁,分布着大小9个文化景观。城河旁的江寺,据史料记载,早在南齐建元二年(480)就已经建起,这之后,在唐朝、明朝、清朝等朝代多次修建。


另一座祇园寺,则始建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和江寺一样,后来也多次重建。城河上的永兴桥、市心桥、仓桥、梦笔桥、惠济桥、东旸桥、回澜桥等,也多有几百年的历史。再沿着浙东运河一直往东,运河旁,还有衙前老街、衙前农协旧址等古建筑。



“古纤道”,是浙东运河的亮点。萧山段古纤道的范围从城区北干街道,经过城厢、新塘街道,终点为衙前镇,长约3000米,不少地方已是分散得七零八落。


一般人不经意看,只能看出它是卧在运河边一条细细长长的石板小道,然正是这样一条条普普通通的小道,堪称古代的运河天地里最不能小瞧的最佳配角。纤夫们排队卖力吆喝拉纤,一肩一肩扛出了生活的重量和力度。

我与运河


人物:俞岳军 西兴俞任元过塘行第九代

河流不会说话,古桥不会说话,老屋不会说话……被时光遗忘的事越积越多,好在人们好歹有时间清理大脑里的回忆。

那些年住在隔壁邻舍的乡亲,是谁家少了油盐葱花不用打招呼就能随手借取的,彼此间的依存和信任从百年前就牢牢确立了。矫情地说,这或是运河带来的意外功劳。

西兴老街有近千米长,七十二爿半过塘行分布在以浙东古运河的起始段――官河为界的上街、下街。有的专卖酱油,有的专卖荔枝干等南北货,有的专卖药……过塘行兴盛,主要依托的还是官河上的西兴码头。当年,富裕的萧绍平原上的物产,先船运到西兴码头,卸下后,由挑夫、马夫等运到钱塘江边,再装船走钱塘江,从三堡入京杭大运河,由此北上,供给京城。

俞岳军的父亲就曾经是在西兴官河边开过塘行的,专门贩些笋干山货,后来还经营起运盐的生意。“我们西兴人一向是吃交通饭的。”从绍兴沿着古运河,一批批货被运到西兴,卸货到俞任元过塘行后,俞家再雇人把货挑到钱塘江上的货船,卖到江对岸。为了过“夜航船”的货,西兴的过塘行往往需要24小时开张,这无疑是很辛苦的。身处“灯笼之乡”,满街悬挂的一盏盏红艳艳的灯笼亦成为来不及欣赏的风景。

为了这次的申遗整治,西兴的老房子基本都被要求按原状保护,只是遗存的经典太少,像俞岳军家这样一辈辈完全传承保护下来的老宅在镇上已经不多了,这家已被列为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单。由于全部恢复七十二爿半过塘行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能恢复部分。

这家贡献一本老账簿,那家拿出一件老伙计,就是为了全力支持杭州运河综保委建设“过塘行展览馆”,留住西兴的“根”。沿着官河走,离俞家不远的一幢老房子,被改造成了一个展览馆,今后将专门展示当年西兴古镇和过塘行的过去,到里面看看就可大致了解西兴的前世今生。时代太快,在71岁的俞师傅看来,在这样的年纪还能有个地方给“老古董们”追溯往昔,至少是幸福的。

文 | 史燕儿

图 | 阿拉旅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