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机器人产业链详解【减速器的地位】  在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的大背

 wqza88 2014-07-10
    机器人产业链详解【减速器的地位】

 在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的大背景下, 机器人的发展前景被寄予厚望,也因此成为资本市场上一个“炙手可热”的概念。
 各地纷纷出台了鼓励政策,不少原本相关或者不相关的上市公司也纷纷进入到了该领域中,具有“机器人概念”的公司越来越多。
 说到机器人,我们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往往是科幻片里面那除了表情僵硬,看起来几乎与人类无异、功能强大的机器人。
 但现实生活中,技术还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或者说高技术还没有普及开来。而我们平常在资本市场上提到的机器人就是工业机器人。
 通常情况下,我们把能够实现自动控制、可再编程、多功能多用途、具有3个以上的可编程轴、位置可以固定或移动的工业自动化设备统称为工业机器人。
 从结构上来看,工业机器人主要由控制系统、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组成,分别对应控制器、伺服电机和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
 有数据显示,2008~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平均年增速为36%,逐渐成为全球最大买家。有消息称,全球性机器人公司正在向中国市场投入更多资源,以期获得更多回报。实际上,有国内企业已经开始了机器人运作的进程。
 目前市场上一台焊接机械手价格在25万元左右,可替代3~4名流水线工人。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规模以上单位制造业生产相关人员的年平均工资约为3.8万元。目前机器人投资回收年限已经不到3年,未来随着人员工资的不断攀升、机器人价格的不断下降,投资回收年限在2016年达到2年的临界点。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表示:“工业机器人不仅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标准化的操作更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避免大量的工伤事故,有利于推动企业和社会生产力发展。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以机器人为主导的自动化设备越来越受欢迎。”
 他认为,中国六大制造业未来几年工业机器人产值空间在3100亿~6880亿元。以中国机器人25%的复合增长率推算,预计到202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保有量将达到发达国家目前的水平。
 郭凡礼表示:“机器人产业链上大体分为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整机系统集成和下游应用。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说,上游关键零部件和国外差距比较大。”
 在所有核心零部件中,减速机最为关键。工业机器人成本结构大致如下:本体22%、伺服系统25%、减速器38%、控制系统10%以及其他5%。简单拆分国内6轴工业机器人成本(总成本25万元),可以看出减速器和伺服电机两项成本接近13万元,主要以进口为主,一旦完成国产化成本将大幅下降。
 目前来看,全球高精度机器人减速器超过70%的市场份额由日本厂家控制(主要是提供RV减速机的Nabtesco公司和提供谐波减速机的HarmonicDrive),具备绝对领先优势。
 在国家和产业资本大力支持下,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将超预期,看好掌握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技术并且能与工程领域零部件协同带来效应的企业。
 除了核心技术缺失之外,国内机器人在全国所占有的市场份额还只是“小不点”。
 国内90%以上的机器人市场份额被ABB、发那科、安川机电、KUKA等企业所垄断,在90%的机器人市场份额中,ABB、发那科、安川机电、KUKA四大家族占比达到53%,而国内机器人生产企业市场份额相对较小,2012年本土品牌机器人市占率约为4%。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国产品牌机器人销量仅1112台,而独资及合资品牌销量高达25790台,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和96%。其中,ABB、KUKA、FANUC、YASKAWA等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2012年机器人销量为14470台,占比53.8%。
 智能机器概念股未来发展一定有空间,但是工业机器人的整体实现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涉及到很多方面。目前我国本土市场多被国际巨头垄断,本土的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的份额太小,系统集成业务是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链赚钱的环节。
注:以上摘录、分析不保证没有疏漏,并不代表转录者认同转载文章之观点,只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信息。见仁见智,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出处:第一财经日报

免责条款:以上分析、摘录不保证没有疏漏,不代表转录者同意其观点,见仁见智,仅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