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閱讀,伴孩子成長

 沐清风望明月 2014-07-10
原標題:閱讀,伴孩子成長(國際視野)

  圖?:英國兒童和家長翻閱莎士比亞的作品。本報記者 黃培昭攝

  圖?:俄羅斯莫斯科兒童圖書館裡,孩子們在自由選擇讀物。 本報記者 張曉東攝

  兒童讀物是一類特殊的出版物,兒童也是一類特殊的讀者。隨著時代的變遷,世界各地的兒童讀物出現體裁和載體的變化。但不管怎樣改變,其中傳遞出的真善美的價值觀,培養孩子們勇敢、真誠、責任、愛國的理念從未改變。在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讓我們和本報駐外記者一道,感受駐在國兒童的閱讀生活

  經典讀物最美、最富有生命力

  今年10歲的達尼埃拉正在馬德裡上小學4年級,小姑娘平時喜歡唱歌,是學校合唱團的一員,還喜歡讀書。她告訴本報記者,自己最近在看一本名叫《橄欖樹旁的一口深井》的書,是西班牙的一個作家寫的,講的是15世紀末猶太人被西班牙驅逐的歷史。“其實這本書是我哥哥的,我偷偷看。”達尼埃拉悄悄告訴記者。在她最喜愛的書單上,有《小王子》《巴黎聖母院》《變形記》以及《十萬個為什麼》這些經典,《小屁孩日記》和《哈利·波特》等暢銷書同樣名列其中。達尼埃拉的父親卡洛斯說:“我們每年都會給她買五六本課外書。大部分是她自己挑的,也有一些學校推薦的。我們希望她多讀一些經典文學作品,她自己也很喜歡。”

  與大多數國家類似,兒童圖書是西班牙圖書市場的一個支柱,每年的銷量大約佔西班牙圖書總銷量的12%至17%。每年西班牙出版界大約會出版1.5萬本新兒童圖書,而每本的平均銷量在數千本。“這些圖書中,經典讀物仍然佔據著重要地位”,西班牙青少年讀物之友協會主席何塞·瑪利亞·吉鐵雷斯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研究顯示,與二三十年前相比,西班牙兒童讀物市場一個突出的變化是插圖本讀物無論是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有明顯的增長,越來越多經典讀物也在其兒童版中配上精美的插圖﹔另一個重要變化是大量外國經典兒童讀物被引入西班牙,比如瑞典、德國、中國和日本的讀物,這些讀物一般都是譯自原文,而不是由英語版本翻譯過來的。“這些非傳統的外國經典讀物目前很受歡迎,它們增添了經典的魅力。”西班牙青少年讀物研究協會主席布蘭卡·羅格說。

  事實証明,經典讀物無論何時都不會過時,比如安徒生和格林兄弟的作品,比如佩羅的《小紅帽》和《穿靴子的貓》等等。西班牙也有一些出色的兒童讀物作家,其杰出代表是20世紀初的卡列哈·費爾南德斯,他的《卡列哈故事》已經成為西班牙幾代人兒時必讀的作品。羅格指出,西班牙的教育界一直非常提倡青少年多閱讀文學作品,因為這有利於培養其想象力,也希望青少年能夠從文學作品中學習一些做人的基本原則和優秀品德。目前西班牙青少年閱讀最多的作品中,有大量經典讀物,這些讀物一般都是學校推薦閱讀的。從題材上來講,那些提倡友誼、反對暴力、強調對話及融合的作品是最受歡迎的。

  英國文化和出版業發達,英國也是兒童讀物出版、發行和普及的大國。在當今不少國家包括兒童讀物在內的圖書市場面臨挑戰的情況下,英國的兒童圖書卻不斷保持增長的勢頭。據英國《書商》雜志公布的數據,2013年,英國兒童讀物銷量旺勢增長,其中小說類讀物和非小說類讀物的市場分別增長了2%和1.5%,各種跡象顯示,今年兒童圖書依然“前景樂觀”。

  英國“詩與畫出版社”經理克裡斯蒂娜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英國兒童讀物發展很快,讀物的變化本身就是時代留下的“印痕”。現在,英國兒童讀物在經過長期的演變之后,似乎在向經典和傳統回歸,比如英國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學的課文中增加有關莎士比亞、狄更斯等經典作家作品的內容,就是一個例証,這也是英國政府注重民族文化教育、著眼於普及和傳承民族文化菁華的結果。

  基於這種認識,克裡斯蒂娜創建了“詩與畫出版社”,先后推出了《花園裡的快樂飛虫》等系列幼兒讀物,主要針對4歲到7歲的孩子,“通過閱讀我們推出的系列讀物,可以開發幼兒智商、增強自信心、擴大知識面和幫助識字等,這是我們出版社成立的初衷和宗旨”。在內容上,他們特別注重故事性和可讀性,通過一個個動人、曲折的故事,引導兒童產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克裡斯蒂娜說,“這也是回歸經典的一個表現,因為經典是最美、最耐讀、最有價值和最富有生命力的。”

  兒童文學不僅能激發想象力,而且是美的熏陶

  英國媒體分析認為,英國兒童讀物和圖書市場持續上揚的態勢難能可貴,它從一個側面折射出英國時代的發展和變遷。英國《太陽報》評論稱,英國人是“歐洲最不舍得告別童年的民族”,其中,兒童讀物一直紅火就是明顯的佐証。事實上,英國被認為是歷史上“第一個產生自覺和自成系統少兒文學的國家”,而且長期以來,英國每年創作的兒童文學品種和數量都遠遠多於其他國家。

  早在1730年,英國出版商特爾曼就開始專門出版兒童讀物,誕生於18世紀初的《為兒童的小書》是第一本從兒童而非成人的眼光談教育的圖書。不過,當時的兒童讀物以干巴巴的道德說教為主,內容也比較單一、淺薄和乏味。直到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攝影學家和小說家劉易斯·卡羅爾創作出《愛麗絲夢游仙境》,這一狀況才徹底得到改觀。《愛麗絲夢游仙境》是一本被認為“開辟了英國兒童文學黃金時代的圖書”。接著,王爾德的《快樂王子》、巴裡的《彼得·潘》等,把英國兒童讀物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內容也不斷豐富,不再是生硬、刻板的說教,也不再是簡單的故事演繹,而變得具象、豐滿、深刻,有人物,有情節,有性格刻畫,有環境烘托和景物描寫,使兒童讀物真正成為了精妙的文學,從而很好地激發兒童的想象力,並使他們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英國少兒讀物契合時代特色,不斷進行調整。羅爾德·達爾是J·K·羅琳之前最流行的英國兒童文學作家,自1961年出版第一部童話《詹姆斯和巨桃》,他一共創作了20多本兒童讀物,其中大部分是童話,也有小說、詩歌和自傳。羅爾德·達爾的兒童讀物不回避社會問題,不掩飾矛盾沖突,他把所有的社會問題都寫進書中,充分相信兒童辨別是非、真假、善惡的能力,他的兒童讀物很好地反映了一個特定的時代。直到1997年,J·K·羅琳的哈利·波特魔幻系列小說橫空問世,一個新的兒童讀物時代由此開啟。哈利·波特系列極大地滿足了兒童的想象力,雖然是魔幻,但它描寫的忠奸、美丑、真偽、善惡等命題,也是真實社會的一個縮影,因此,可以說是客觀生活和社會現實的另類投射。

  “時代的變遷、社會的轉型沖擊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俄羅斯國立兒童圖書館兒童讀物社會學、心理學與教育學研究室主任葉連娜·科洛索娃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說。她強調,尤其是蘇聯解體20多年來,社會文化領域的劇變不可避免地給兒童讀物內容帶來影響。在新的時代背景、新的技術條件下,不僅出現了一些新的兒童讀物體裁,比如科幻類、偵探類或者驚悚類的讀物,而且出現新的閱讀載體,許多作品都以電子書形式首先呈現,互聯網閱讀、手機閱讀日益流行。這些都是人類科技文明發展的成果,因為每個時代都需要有創新。

  科洛索娃認為,兒童讀物內容隨時代變化是客觀規律,不可能總是《小紅帽與狼外婆》《漁夫與金魚》。內容要創新,形式上也是如此,不過不管怎麼樣,傳遞真善美、抵制假惡丑的人類永恆價值觀從未改變。

  培養兒童的閱讀興趣,家長應作表率

  科洛索娃對記者表示,她女兒今年6歲,因為受她影響女兒非常喜歡閱讀。她強調,沒有不愛閱讀的孩子,隻有不愛閱讀的家庭。培養兒童的閱讀興趣,家長應作表率。孩子閱讀內容家長必須嚴格把關,不能放羊式管理,在孩子長大了有初步判斷是非能力時才能讓其做出自己的選擇。同時她表示,兒童圖書館經常組織孩子們參加各種讀書活動,引導培養閱讀興趣。記者進入圖書館時看到一群幼兒園小朋友正在老師的帶領下或聽誦讀,或者自行選擇精美的插圖本讀物。

  記者來到莫斯科的一家書店,顧客奧麗佳正在為8歲的兒子挑選圖書。記者上前與其攀談,奧麗佳說,當前人們閱讀量減少的趨勢是存在的,成人沒有從前愛閱讀了,兒童也是如此。不過,在兒童讀物中傳統的東西沒有多大變化,比如一些培養孩子思維、想象、情感能力的讀物還是佔多數的,灌輸孩子們勇敢、真誠、責任、愛國的理念作法仍然傳承。

  “兒童讀物是一類特殊的出版物,這些讀物在很大程度上與未成年人價值觀的形成有重要聯系,所以保証兒童讀物內容的純淨是極為重要的,這一點無論是出版界還是社會大眾都有共識。經過長年的發展,西班牙兒童出版業已經成熟,目前市場上基本不會看到包含不宜內容的兒童讀物。”吉鐵雷斯表示。“毫無疑問,現在孩子們有非常好的進行閱讀的基礎,但閱讀習慣的培養還是需要進一步鼓勵,而最好的鼓勵來自大人的身體力行。隻有我們自己成為了書籍之友,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吉鐵雷斯說。

  通過兒童讀物,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了解自己傳統文化的價值,這或許是每個家長心中都盼望的效果。但德國專家認為,這種情況目前已經在悄然改變。法蘭克福約翰·沃爾夫岡·歌德大學青少年圖書研究中心主任漢斯—海諾·埃維斯教授對本報記者表示,通常家長希望孩子讀的書和孩子們真正在背地裡喜歡讀的書不一樣。“當然有許多兒童書都是在傳遞傳統價值的,但我們發現,真正吸引孩子們的,他們在背地裡願意讀的書不是這些。”盡管現在仍有不少人認為,兒童書應該為孩子傳遞價值,但如果過多地談論道德,兒童書會遭到孩子們的拒絕。

  閱讀經典不是拒絕創新。埃維斯說,當今德國的兒童圖書中,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和發泄情緒的兒童讀物,和促進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的讀物正變得流行。

  就像很多成年人喜歡讀災難文學一樣——讀描述世界毀滅的書可以幫助人們克服對未來的恐懼,帶有“恐怖元素”的故事受到德國兒童歡迎。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恐懼是童年和青年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孩子們會有各種各樣的恐懼,比如害怕黑暗不敢入睡。很多兒童書就以黑夜為題材,幫助兒童克服這些恐懼。

  “傳遞價值的任務不僅要兒童圖書承擔,更多應該由學校、家庭和社會承擔。書會指引孩子們做一件正確的事,制定一個標准,但要給孩子們留下討論的空間。”埃維斯說。

  充滿瑰麗故事的兒童讀物訓練兒童無邊的想象力,不受現實的限制。孩子們看見眼前的現實世界,同時設想出屬於自己的虛擬世界。促進想象力可以激發孩子們的創造力,成人與兒童之間的討論可以讓孩子們明辨是非——這樣,真善美等人類永恆的美好追求,才能通過兒童讀物代代傳承下去。

  (本報記者丁大偉、黃培昭、張曉東、鄭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