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路上

 兰花惠子 2014-07-10
    一个人的旅行,说走就走。也许,目的地并不是那么重要,只为一路的风光,一路的心情。一号的傍晚,火车出了广东,进入江西,这让我真正见识了山地地貌。火车像是从山顶上穿过,车窗外满眼都是山头,绵延不断,望不到边。山不是很高大,却很陡,一座挨着一座,除了山头就是山谷。偶尔能发现公路的踪迹,顺着山体蜿蜒。山间偶尔能发现人家,正是黄昏之际,房顶上升起袅袅炊烟,轻轻的,淡淡的,向山上飘着,家的感觉就由此蔓延。太阳早已下山,夜幕就这样拉开了,窗外黑影重重,再也看不清它们的容貌了。
    二号上午到了上海,这里在下雨,我直奔外滩。雨不大不小地下着,我穿行在一百年前的建筑中,甚是兴奋。浓郁的旧上海风貌,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动荡不安的年代。这里明明是在中国,可是建筑竟是西欧风格。过去已成为历史,如今这成了我们不可抹灭的历史印迹。一百年过去了,但这里一点也不显得老气,反而多了别的地方没有的厚重感。终于到了外滩,黄浦江上,对面就是东方明珠电视塔,趁着这雨幕,直穿云霄。这儿风景独好,一边是西欧风建筑,一边是现代建筑,隔着黄浦江,交相呼应。巨大的油轮船从江上使过,消失在江的前方,不知它会开到哪儿。我忍不住在这发一下呆,任江水滔滔,船出现又消失,人来人往,我的心在此得到片刻安静。下午,雨停了,我走到了豫园。对上海豫园早有耳闻,这是此行目的地之一。虽然不懂园林,但出于传统文化情节,还是很想去看看。豫园的门票五十让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进去看了。园林不是很大,却峰回路转,变化多端。我想起了红楼里的大观园,亭台楼阁,曲径通幽,书画题词,假山活泉,花草树木,蝶飞鱼驰,美不胜收。想想以前住在这园子里的主人,情趣自然是高雅的。
    晚上住旅馆。三号下午的车,上午还有点时间,早起去了趟上海交大,偶遇钱学森纪念馆,就一并参观了。交大的前身是洋和学府,这个校区的建筑很多都还保持着民国时的风貌,想起那个社会动荡,学生运动的年代,这里让我感到学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直到现在也是一样的。钱学森纪念馆就在交大旁边,这是培养爱国情怀基地,免费开放。进门大厅顶上就悬吊着钱学森的手稿,我们都看不懂,但可以感受得到它们的分量。进去就是钱学森的头像,他的身后是三层楼高的圆形展厅,里面是火箭模型,像电视里看到的一样,火箭高高竖起,准备推掉护架起飞。纵观钱学森的一生,他读过的书可以开一个图书馆,他这一生为祖国存在。我感慨他那一代人的爱国之心和牺牲精神,现在参观的学生一拨又一拨,他们谁将是继承者?
    匆匆又去了静安寺,它让我有点失望,五十的门票,单看那寺顶金碧辉煌,我没有进去,只是围着它走了一圈而已。时间差不多了,我得去火车站了。
   短暂的旅程,结束了又是新的开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