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臭老九”考证

 虹72 2014-07-11

 

“臭老九”考证

   在历史上,知识分子至少有三次被称为老九,而且都是臭的老九。

    十三世纪的元朝,依据和蒙古人亲疏关系的远近及当亡国奴的“资历”,把下属臣民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中亚细亚人);第三等是“汉人”,即金所属的中国人;第四等是“南人”,即南宋所属的中国人。

    上述的等级划分其排序是粗线条的,元政府又依职业的性质,把下属臣民更细致地划分为十级: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郑思肖《心史》) 赵翼《陔余丛考》:“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匠,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榭枋得在其《叠山集》中则排序为:“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八娼,九儒,十丐;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也”。具体说是:一、官(政府官员)。二、吏(不能擢升为官员的政府雇员)。三、僧(佛教僧侣)。四、道(道教道士)。五、医(医生)。六、工(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七、匠(低级手工技术人员)。八、娼(妓女)。九、儒(知识分子)。十、丐(乞丐)。

    一向在中国传统社会最受尊敬的儒家知识分子,竟然被划分到社会的最底层,比儒家所最卑视的娼妓都不如,仅只稍稍胜过乞丐。究其实连乞丐也比不上,因为乞丐的人身安全是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