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尚希、宋立、张晓山:预防和规避城镇化风险(1)

 沩江学者 2014-07-11

  由发展中国论坛(C D F)与国家行政学院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新型城镇化峰会”上,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国家发改委宏观院经济所副所长宋立、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晓山等就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如何推进双轨式就近城镇化以及如何更好利用好土地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

  城镇化发展首先要评估和预防风险

  刘尚希指出,城镇化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风险,怎么去规避,怎么去管理这些风险,都是探索性的课题。

  刘尚希认为,当前对城镇化对经济的影响,从正面的角度看问题的多,认为城镇化将带来诸多好处。而对城镇化可能产生的风险考虑得少。“经济学家们考虑城镇化会带动经济增长,尤其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城镇化是一个重要的抓手,推动城镇化,有利于防止经济进一步的下滑。社会学家认为,城镇化是优化社会结构的一个机会。而实际上,城镇化是非常复杂的一个复合过程,里面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有很多风险。搞好了,中国的发展进入到新境界,搞不好,带来的问题可能不仅是经济层面,甚至是社会、政治层面。所以,城镇化要纳入到国家发展视角来看。”

  “大家都谈到,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的过程,这里头核心的问题实际上是城乡发展机会的平等化。要理解城镇化的本质问题,实际上是解决城乡发展机会平等化,而不是一个结果”,刘尚希认为,让农民住上城市一样的房子,享受城市一样的公共服务,都是从结果的角度去理解。最核心的东西,实际上就是让农村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这样经济也好,社会也好,才能有活力。考虑城镇化的问题,最终是落到人上头来。

  刘尚希指出,现在城镇化面临风险挑战。我国的发展,正在从过去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转换到以城镇化为中心,带动工业化发展的路径。“这个路径的转换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因为我国已进入到中等收入阶段,而这个阶段面临不确定性是最大的。”

  在中等收入阶段我们会面临一些过去没有出现过的问题。生态环境问题、贫富差距问题,除了这些问题,还有社会结构问题、城乡体制问题、体制改革问题等,“我们过去改革仅仅是经济改革,现在不仅仅是经济改革,社会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等,各个方面都得改,怎么一个改法?这些都是一些不确定性的问题。”世界范围来看,真正从低收入国家到高收入国家的只是少数国家,大多数国家到中等收入以后,就没后劲了,基本上停滞不前。”刘尚希解释道。

  刘尚希进一步指出,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要从中等收入跨越到高收入国家,所面临的这些问题,在其他国家都没有经历过,这些事情很多是不确定性的,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照搬。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多领域风险叠加,是在扩散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临着两个风险,一个是发展的风险,另一方面是改革的风险,两个风险同时叠加在一起。发展的风险和改革的风险,两类风险实际上也是相互影响的。

  “城镇化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实际上简单回顾一下工业化所造成的风险或许可以找到答案。搞工业化之前,人们没意识到工业化会带来风险,现在看来,最根本的风险就是人与自然的对立。从工业化再看现在的城镇化,最大的风险是什么?我认为,实际上是人与人的对立。是不同阶层的对立,不同群体的对立,我认为在城镇化的过程里头,这是最应该要避免的。城镇化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发展机会的均等化,如果这种机会不均等,很自然地会造成人与人的对立。”刘尚希说。

[责任编辑:康慧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