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山景(041)太行深处“皇城相符”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4-07-12

中国山景(041)太行深处“皇城相符”

按:燕山、太行山、中条山跨蒙、冀、晋、豫诸省,且具密切联系,故一并发文。

 

     太行山系(1)

 

太行山脉里的

“小故宫”

                              

1

皇城相府:藏匿于太行山脉的“小故宫”

 

    酷夏时节想到了去大山里面纳凉避暑,于是便驱车来到了晋南一带的太行山脉。领略了蟒山、王莽岭等山川秀美的自然风光后,便一头扎进了阳城县的皇城村(原名叫中道庄),这里便是有小故宫之盛誉的“皇城相符”所在地了。
    
当然这“皇城相府”大名的由来还有着多种版本的传说,其中最具故事性和最有趣味的有如是说道:自陈廷敬在京城做了大官后,家乡没见过世面的老母亲几次想去儿子做官的地方看看。这让陈廷敬有些两难了。不让母亲来不尽亲情,可来了又怎么可以带母亲进皇宫呢?思来想去,他还真想到个两全的办法,于是便叫人大兴土木,在中道庄老宅原有基础上另建一新城,将皇宫里的一些亭阁殿堂仿建其中。于是他便告诉母亲说,现在的家就跟皇宫是一样的,您已经住进皇宫了。母亲自然是大喜过望,心满意足。很快十里八乡的百姓也纷纷前来观赏,看到这如此气派的建筑群,无不唏嘘惊叹,琢磨着京城里的紫禁城也不过如此吧,于是乎人们干脆就把它叫作“皇城”了。
   
虽然这有民间传说的成分,但我步入其中,这“皇城”果然是气度不凡,它有别于像乔家大院、王家大院那种商贾气息的豪宅,它更应该是政治和文化融汇的产物,是官宅与民居结合的杰作,它符合诞生了名相宅邸的文化品味。但能使“皇城相府”敢叫如此犯上名字的原因,不仅仅是这些宏伟的建筑,还在于城主人陈廷敬是康熙皇帝的老师。陈廷敬给年轻的康熙皇帝传道、授业、解惑。学生最终成为大清一代英主,与老师的人品和学识是分不开的,老师出类拔萃才有学生的雄才大略。古训讲“一日为师则终生为父”,反之师以徒贵,这“相府”又怎能不带有十足的“皇城”气派呢。
   
正对相府正门的大石牌坊上,镌刻的额板大体上可以尽数陈氏家族为官的历史。有“冢宰总宪”、“一门衍泽”、“五世承恩”等等镌刻其上,这些“招牌”简明扼要地把陈氏家族名望和所受到的皇恩公诸于世,看了觉得皇上对他陈家真算是“皇恩浩荡”了。
   登御书楼,游冢宰第,赏点翰堂,钻藏兵洞,探河山楼,逛芷园、南书院等,无不让你惊叹皇城相府这“小故宫”的博大恢宏,不经意间,让人产生了一种梦回康乾的恍惚。

 

 

          2、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这里枕山临水,城墙雄伟,雉堞林立,古朴典雅,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群。


皇城相府:藏匿于太行山脉的“小故宫”

 

 

 

 

        3、走进这里,就如同打开了一本厚厚的历史典籍,走入了广阔的历史空间。图片为御书楼,位于中道庄城门前,俗称“皇阁楼”。整个建筑雕梁画栋、斗拱飞檐,金壁辉煌。楼上存有康熙帝亲赐御书“午亭山村”匾额及“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楹联。


皇城相府:藏匿于太行山脉的“小故宫”

 

 

 

 

        4、“皇城相府”分别建于明、清两个朝代,占地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於3.6万平方米,有大型院落16座,以及各种房屋640间,内外城的城墙总长780余米,平均高度在12米左右,宽度约2.5-3米。


皇城相府:藏匿于太行山脉的“小故宫”

 

 

 

 

        5、进入城门迎面有大小两座石牌坊。大牌坊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四柱三门式,雕龙刻凤,众兽环绕。在它的正楼上有四个大字“冢宰总宪”,为陈廷敬一生政治生涯的总结。小牌坊建于清顺治14年,上面记载了明嘉靖到清顺治年间,陈廷敬父辈所授官职。


皇城相府:藏匿于太行山脉的“小故宫”



 

         6、河山楼位于“斗筑可居”内,建于明崇祯五年。楼为三间七层,长15米,宽10米,高23米。最下面一层内设有水井、石磨、石碾、石臼,并有地道直通村外。河山楼虽因战乱而建,但它在和平时期却是观景揽胜的好去处,所以后人又叫“风月楼”。


皇城相府:藏匿于太行山脉的“小故宫”

 

 

 

 

         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巍然城堡,雉堞林立;旧院古宅,错落典雅。绮丽的自然风光同返朴的人文景致交相辉映,构成了皇城独具魅力的风采。


皇城相府:藏匿于太行山脉的“小故宫”

 

 

 

 

          8、建筑群分内城、外城两部分。


皇城相府:藏匿于太行山脉的“小故宫”

 

 

 

 

         9、内城始建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有大型院落八座,为明代建筑风格。尤其是七层百尺河山楼及附属建筑107间藏兵洞,是明代建筑中的珍品,也显示出古老古堡风格。


皇城相府:藏匿于太行山脉的“小故宫”

 

 

 

 

       10、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建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布局讲究、雕刻精美。


皇城相府:藏匿于太行山脉的“小故宫”

 

 

 

 

         11、在河山楼内还有井、碾、磨,并有暗道直通城外,聚甲藏弩、护城保庄、抵御外侵。


皇城相府:藏匿于太行山脉的“小故宫”

 

 

 

 

          12、陈氏家族是当地旺族,家境殷实,教育得当,因而人才辈出。


皇城相府:藏匿于太行山脉的“小故宫”

 

 

 


13、陈家从陈廷敬的祖父起兴盛五代。


皇城相府:藏匿于太行山脉的“小故宫”


 

 

       14、陈廷敬最为杰出,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同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理学家。他长期担任康熙皇帝的经筵讲官,同时主持编纂了《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明史》、《大清一统志》等重要的文化典籍,这位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清史研究的学术成就,拓宽了清史研究的学术领域,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皇城相府:藏匿于太行山脉的“小故宫”

 

 

 

 

        15、陈氏家族从明代中叶至清代嘉庆年间,九人中进土,六人入翰林,有作品传世的诗人达33人之多,成为清代北方声名显赫的文化大家族。


皇城相府:藏匿于太行山脉的“小故宫”

 

 

 

 

       16、内城建筑分祠庙、民居和官邸三类,风格迥异。祠庙建筑有陈氏宗祠,民居有世德居、树德居和麒麟院,官宦私邸有容山公府和御史府等。


皇城相府:藏匿于太行山脉的“小故宫”

 

 

 

 

        17、内城是明朝建筑,院落皆坐东朝西格局。是陈廷敬的先祖们靠挖煤、冶炼、经商发财后逐渐修建的。


皇城相府:藏匿于太行山脉的“小故宫”

 

 

 

 

        18、外城于清初开始动工兴建。其建筑风格与内城相仿,但气势就有了差别,院落皆坐北朝南,是一般官宅难与相比的。


皇城相府:藏匿于太行山脉的“小故宫”

 

 

 

 

        19、内城与外城,其建筑都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有宽厚威风的城墙,有高耸挺拔的角楼。层层设防,可谓壁垒森严。


皇城相府:藏匿于太行山脉的“小故宫”

 

 

 

 

       20、有陈廷敬的宰相品级,才会有皇城相府,皇城相府的各种建筑皆炫耀着陈廷敬的光彩与辉煌。


皇城相府:藏匿于太行山脉的“小故宫”

 

 

 

 

       21、城头最高处一角建有文昌阁,供奉着神话中的文昌帝君;另一头是春秋阁,供奉着手捧《春秋》的关云长。


皇城相府:藏匿于太行山脉的“小故宫”




         22、该图为世德院,为陈廷敬出生地。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11月27日。陈廷敬出生于该院西房。


皇城相府:藏匿于太行山脉的“小故宫”

 

 

 

 

          23、陈廷敬既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又是当朝宰相,是康熙的近臣、重臣。看这门廊的雄狮,便可想见主人当年是何等的威严。

 

皇城相府:藏匿于太行山脉的“小故宫”

 

 

 

         24、陈廷敬20岁走出这古城堡,中进土、入翰林,一生升迁28次,参与国家政要军机近50年,成为康熙皇帝的股肱之臣,为清王朝的发展,康熙盛世的形成,尤其是为康熙皇帝文治武功的施展起到了重要的辅佐作用,立下了显赫的功勋。



皇城相府:藏匿于太行山脉的“小故宫”

 

 

 

 

        25、现如今陈廷敬出生的院落,已经特别成为了求取功名俸禄者的圣地,不少人是专程来此烧香许愿磕头膜拜的学子和官员。


皇城相府:藏匿于太行山脉的“小故宫”




        26、建筑群中有书房、花园、小姐院及管家院等。南书院、花园、状元桥、飞鱼阁、八卦亭、祖师庙等园林及建筑各具特色,精美典雅。花园内有假山、鱼池、花圃、回廊,有如故宫内的御花园。


皇城相府:藏匿于太行山脉的“小故宫”





        27、陈廷敬府第——冢宰第、大学士第。在皇城,无论是踽踽而行,还是驻足瞻观,那浓郁的历史气息无时无处不浸入心脾。随着岁月的流逝,时光会把这里的一切勾勒得更加明晰和珍贵。


皇城相府:藏匿于太行山脉的“小故宫”








太行山脉里的 <wbr><wbr>“小故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