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jgq829 2014-07-12
最近,影视圈又接连爆出知名影星家庭不睦的新闻,
出轨、家暴等等劲爆字眼,甚嚣尘上,
所谓上行下效,公众人物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
近些年,家庭问题,两性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矛盾点
从上海民政局的一组信息可见一斑:
2002年的上海离婚人数仅1万多对,短短十年间,
2013年的数据已经超过6.7万对。

物质文明越发达,精神文明越匮乏,今日和大家分享《朱子家训》的“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相信会让大家对家庭婚姻观念有新的认知。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六十年春晨,阳光明媚,喜而绘此于山寺窗下。聘,指结婚时男方给女方的礼物。奁(lián),指女方的陪嫁品。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嫁女儿要选择品行好的女婿,不要去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要追求善良贤淑的女子,不要去计较陪嫁品的多少。

其实这句话的核心就是婚姻应看重男女双方的人品,而不应看重钱财。婚姻是人生最重要的大事,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尤其看重婚姻。佛家、道家,还有其他很多宗教都是叫人出家去修道,而儒家却教人回家来修道,在婚姻中来修道。《中庸》上讲:“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于天地。”意思就是说:君子修道是从夫妇之道开始的,将夫妇之道参透了,就能和天地之道相通。因为夫妇是一小天地,天地是一大夫妇。《史记》中也讲:“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意思是夫妇关系是最紧要的伦理关系,礼的运用,唯独对婚姻特别慎重。为什么呢?就因为婚姻的重要性。而婚姻之中又以夫妇的人品为最重要。只有夫妇的人品好,才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相互体贴,孝顺对方父母,友善双方亲人。所以《大学》里讲“身修而后家齐”,只有将个人的品行修养好了,才能构建家庭。一个人在家里是好儿女、好弟兄姊妹,在工作岗位是好同事、好领导或好下级,在朋友中是好朋友,那他在夫妇中一定是好丈夫或好妻子,即使有些生活习惯差异,但只要人品好,都能克服或包容。夫妇人品都好,即使双方家庭都不富裕,开始的时候经济拮据,只要共同勤劳去创造,就能建立富足的家庭。如果人品不好,懒惰、赌博、浪费、不务正业,家庭再有钱,也会坐吃山空。而从古到今,凡因为贪图钱财而建立的婚姻,大多不幸福。

《论语》第五篇第一句:“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公冶长是孔子的学生,孔子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监狱里,但不是他的罪过。这一段被称为孔子的择婿之法:择女婿不问贵贱,不论当下处境,只论人品,且看以后的发展。哪怕公冶长当下还在监狱中,但他人品好,是无罪的,也将女儿嫁给他。这种见识胸襟确是圣人的情怀,试想一般人,有几个敢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犯人,即使这个犯人是被冤枉的。尧帝也是如此,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都嫁给一个农夫舜,当时舜可以说是一无所有,甚至连性命都难保,而尧帝看重他的大孝、仁厚,后来舜果然没有辜负尧帝,成为一代圣王,并且和尧帝的两个女儿非常恩爱,28年没有红过一次脸,没有吵过一次嘴。这都是圣人择婿的典范,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诗经》中有“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就是说一个贤淑的女子嫁到男家,能协和整个家庭。一个家庭是否和谐,女主人的作用十分重要。女主人贤德则一家和睦,女主人不贤德,一会儿妯娌不和,一会儿姑嫂不和,一会儿挑唆丈夫和弟兄闹矛盾,一会儿撺掇丈夫与父母不和,这种情况现在在农村中还极普遍。所以前面讲“听妇言,乖骨肉”还有这层意思,就是听信了不贤德妻子的挑唆而和自己的父母弟兄姊妹不和,甚至反目成仇。所以妻子贤淑对一个家庭太重要了,尤其对子女的影响极为深远。

明朝学者吕坤《闺范》中说:“居室之道,未有妻子不贤而能夫妇父子好合者也。”讲的即是这个道理。他还说:“闺阃(kùn)为贤才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本。”意思是说妇女的居室是生产贤才的地方,母亲的教育是天下太平的根本。每个母亲都能培养优秀的子女,那么天下就不治而治了。阃与闺一样,都指妇女居住的地方。贤淑的内涵是什么呢?就是善解人意,事事能为他人着想,不计较个人得失。另外谈婚论嫁时计较聘礼与陪嫁的多少,引得两亲家不和,伤害小两口的感情也是万万不值得的:财产本是让生活更好,因财产而让生活过不好,那这财产又有什么意思呢?今天很多女子只嫁有钱人,或者必须有房子、车子、票子才嫁,完全不看人品,最终还是伤害了自己。学了这一句,应好好反省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