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吐血药方

 johnney908 2014-07-12

一、胃热炽盛证

主症 吐血量多,色红或紫暗,常夹有食物残渣,脘腹胀闷甚则疼痛,口臭便秘,或大便色黑。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常用方泻心汤(《金匮要略》)。

大黄lOg,黄连、黄芩各5g。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本方可酌加荷叶、侧柏叶、茜草根、栀子、牡丹皮、棕榈皮,或合十灰散加减,以加强清热止血功效。

2.胃火炽盛者,可酌加石膏、知母、生地黄、丹皮、赤芍、牛膝等,以加强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

3.若热郁血瘀,阻滞胃络,吐血紫暗,胃脘痛固定不移,舌质紫或有瘀斑,脉涩者,可加参三七、白及、五灵脂、花蕊石、藕节等,以化瘀止血。

4.若胃气上逆而致恶心呕吐者,可加代赭石、竹茹、旋覆花,以和胃降逆。

5.夹伤食者,酌加焦三仙、莱菔子,以消食和中。

按语

1.本方为苦寒直折之剂,“泻心即是泻胃,火清则血自宁”,适用于一切火热内炽迫血妄行而致的吐血、便血、咳血、衄血等各种出血。若为阳气虚弱,气不摄血而致的出血,则不宜使用本方。

2.本方亦有苦寒败胃、易伤阳气的副作用,不宜过量、久服,当中病即止。

3.本方中大黄一般采用研粉冲服,止血效果更佳。

4.据报道:采用以泻心汤改制而成的血宁冲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胃热炽盛证103例,其中慢性胃炎33例,十二指肠炎或球部溃疡35例,胃溃疡27例,其它8例。结果:痊愈93例,显效7例,好转1例,无效2例。大便隐血转阴平均天数为4.3天。其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

5.据研究,大黄醇提片的止血机制可能通过两个途径发挥作用,一是局部作用,使局部血管收缩,降低通透性,起到直接的止血作用;二是全身作用,提高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粘度起到血液稀释作用。目前已找到大黄的两个止血有效单体,即a一儿茶素与没食子酸。

6.据报道:本方体外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单味药黄连及不同组合和全方均有抗血凝作用。以单味黄连及黄连黄芩组合较好。单味大黄或黄芩不呈抗凝效应,但两者组合时则呈协同抗凝效应。在抗血小板聚集中除了黄芩有促凝作用外,均有不同程序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参用方

1.十灰散(《劳症十药神书》):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草根、栀子、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份。分别烧灰存性,研极细末。服用时以白藕汁或萝卜汁磨京墨适量,调服10~15g,一日2次。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功用:凉血止血。主治:血热妄行,呕血、吐血、咯血等。

2.清胃散(《兰室秘藏》):生地黄12g,当归6g,丹皮9g,黄连3~5g,升麻6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清胃凉血,止血。主治:胃有积热,吐血,口气热臭,口舌干燥,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据报道:应用本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辨证为胃热炽盛证49例。结果:痊愈19例,占38.77%;显效22例,占44.9%;好转5例,占1.2%;无效3例,占6.14%。总有效率为93.86%。

3.清胃饮(《嵩崖尊生全书》):石膏30g,黄芩9g,生地黄9g,丹皮9g,黄连6g,升麻3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清胃凉血止血。主治:胃中实热,血出如涌。据报道:应用本方加味而成的清胃止血汤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32例。结果:服药3小时内不吐血为临床治愈,共11例;服药3小时后,吐血减轻,血量减少,加服l~3次药后血止为显效,共18例;服药1~5次后,吐血不止加用输血或西医治疗者为无效,止血。主治:烦热干渴,吐血,舌红苔黄且干。据报道:应用本方合茜草根散加减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71例。结果:全部治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