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船形银锭

 天上星星期二 2014-07-12

                      唐代船形银锭

 文章来自于:自在流行 博客

开篇短语:前不久,有好友向笔者打听博客地址,笔者汗颜,云,未开。好友曰:可开,一者展示自己,二者可以扩大与朋友交流,增进友谊。遂在好友的协助下注册开户。然近期笔者除完成少许公文外,并无新作,所以,博客名下至今仍是一片空白。昨日,好友查问:“你也该发点上去,旧作也行。”笔者在过去的岁月里,因为工作需要,勉强写了一些文字(因为专业与用途不同,不具可读性),但时间一长,有些文稿散失难觅,亦为憾事。博客是网络时代的私人日记,现笔者应好友之命,将一些旧作陆续贴上,只为方便今后查找,并非斗胆向公众展示也,然若有先生女士不经意瞥上一眼,或给予赐教,则感激不尽耳。

 

1991年深冬,兴化市海南乡农民在从事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建设时发现重要文物。兴化市博物馆接到报告后,立即火速赶往现场,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经过调查了解得知,农民共发现了6枚银质文物。次年这批文物被兴化市博物馆收藏,经过鉴定,这批文物是唐代的银锭,属于珍贵的二级文物。

我国使用金银货币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汉代已经有银两充当货币了。许慎注《淮南子》说:“铤者,金银铜等未成器铸作片,名曰铤。” 铤是经过冶炼还没有形成器物之前的金属坯料,而且有一定的形状,大致为长条形。贵金属坯料因其自身的价值,在其形成器物之前,可以直接作为储藏和大宗支付之用,进而逐渐演变为贵金属称量货币。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这一时期的实物,现在所能发现的最早的考古实物资料是唐代的银锭。

银锭是指用白银按一定的形状和重量铸造的一种块状物,就其形制而言,银锭可以分为船形、条形、饼形以及其他的一些形状。不同形状的银锭有着不同的名称,船形的一般称银锭,条形的一般称银铤,饼形的称银饼。人们习惯上将银锭、银铤和银饼统称为银锭。宋金时期称为“银锭”,元代称为“元宝”,含有“元朝之宝”的意思,此后元宝成了银锭的通称。

银锭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是人们物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赏赐、赋税、买卖等都缺不了它。银锭主要用于大额支付和储藏手段。明清两代白银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铸锭盛行,在流通领域中,与制钱并行,大宗交易用银,民间日常支付仍用制钱。现在人们所见银锭(元宝)绝大部分是明清以后的,明以前的十分稀见。

银锭是称量货币,它的形状如何不影响使用。银锭虽然只是用白银铸成的普通块状物,但形制、铭文、铸造、规格随时代不同、地域不同而有所区别,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透过外形、文字以及具体使用,可以了解到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形制变化、职官制度、历史地理、历史人物,以及它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银锭的颜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银锈,一是内在的成色。古代银锭的成色一般都很高,当它全新时,外表具有银的特殊光泽和温润,这种特有的亮丽的光泽,常被称为“珠光宝气”。明末清初的文人李渔形容当时的银两为:“银光闪烁,宝色陆离。大锭如舡,只只无人横野渡;弯形似月,溶溶如水映长天。面上无丝不到头,细如蛛网;脚根有眼皆通腹,密如蜂窠。……”白银具有易氧化的特性,银锭大多是用来流通的,在人们的触摸和氧化的作用下,久而久之,银锭的外面自然而然地生成了起保护作用的外衣,即银锈和包浆,呈现灰色或灰褐色。

银锭的重量和铭文在不同的时代不尽相同。唐代银锭重量有五种,即五十两、四十两、二十两、十两、五两。唐代的每两约合现在的42克。唐代银锭大多錾有铭文,有的很长,通常有七八十字。内容以进奉为主,主要是下级官吏向上级官吏进奉,上级向皇上进奉,有的还注明了铸造时间和重量。铸造银锭的白银主要来自各项税收。

兴化市博物馆收藏的唐代银锭计6枚,农民从土中挖出时面对灰褐色的外衣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便设法将其中一枚从中间锯成两段,露出白色,上翘的部分也被锯、敲散落而使其重量无法确定,其余5枚完好,其规格分别为:47×160×72mm、腰宽36mm、重1859克,35×195×70mm、腰宽35mm、重1920克,32×190×70mm、腰宽40mm、重1690克,50×170×70mm、腰宽35mm、重1790克,48×165×65mm、腰宽35mm、重1965克。这6枚银锭都是船形,束腰,卷沿,表面灰黑色,底部铸有“田”字铭文。就其重量而言,约合四十两或五十两,但并不确切,表明唐代的银锭铸造还不是非常规范。兴化市博物馆收藏的唐代船形银锭,全国少见,是研究晚唐金银铸币及其铸作铭文与流通历史的珍贵资料。唐代国力强盛,经济繁荣,许多地区都得到了开发和发展,这6枚船形银锭无疑是晚唐时期苏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实物见证。

(本文是笔者数年前为泰州市博物馆《泰州文物珍藏》所写的一篇稿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