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民P图的年代 盘点那些被玩坏的后期

 九寻十藏 2014-07-12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某些后期风格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然后我们发现,有些慢慢地被玩坏了……严格说起来,并没有绝对优秀或完全拙劣的后期风格,但当某种图片处理方式被过度地,盲目地使用时,就容易出问题。小编今天就盘点了一下那些被玩坏了的后期风格。

局部彩色

  曾几何时,把照片处理成黑白并把局部涂画成彩色看起来既新颖又有创意,但现在,这种图片处理方式几乎被玩坏了。
  其中最致命的一个问题就是:除了那一抹彩色稍微能引人注目之外,整张照片无聊到爆了好吗?!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处理方式不能出好作品,在合适的情景中,局部彩色既能突出重点又能增加照片的趣味性,但要注意只在真正需要时才使用,并不要过头。

HDR

  不可否认,HDR(高动态范围)技术在摄影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让你的照片无论高光还是阴影细节都很清晰。也就是说,在大光比拍摄情况下,它能缩小光比,营造一种高光不过曝,暗调不欠曝的效果。
  HDR(高动态范围)技术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相机的不足,更好的反映人真实环境中的视觉效果。如果这项技术被好好应用,出来的照片应该是真实自然的。
  但越来越多带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极端”HDR照片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它们看起来出神入化,但往往只重视视觉效果,忽略了摄影的价值。
  我们看到的牛的HDR图像,其实都是摄影师经过精心选题,效果预想等深思熟虑后才诞生的。所以,“极端”HDR不是谁都能玩的。

过度使用滤镜

  当数码影像第一次出现在大众面前时,许多摄影师都热衷于尝试各种各样的滤镜效果,从画笔描边到扭曲,从纹理化到像素化等等,人们总会尝试所有可能的效果。值得庆幸的是,照片完全依靠滤镜效果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摄影师都回归到摄影本身。但仍然有少数的摄影师坚信滤镜能让一张废片起死回生,并过度地依赖滤镜而忽视了摄影本身的意义。

方格式图像

  方格式图像现在非常流行,就像如今所有的东西都趋向复古风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迷恋Polaroid拍立得,或想要模拟哈苏经典的6x6规格,而喜爱1:1的影像。可方格式图像的大量出现是否意味着所有人都突然间爱上了这种极端的全景构图?答案是否定的,许多人只是为了得到1:1的影像而盲目对照片进行裁剪。
  无论你是选择后期裁剪,还是选择用正方形格式进行拍摄,你得先确保此刻的拍摄情景适用正方形构图。

喧宾夺主的边框

  如果你在线制作过卡片,或者经常使用各种图像编辑软件,你会发现,他们提供了各种眼花缭乱的边框,帮你美化图片。可是无论是华丽的金属边框,还是色彩绚丽的卡通边框,它们都不能真正帮你提高照片的质量,人们的注意力有时候甚至会被吸引到边框上而忘记了图片本身讲述的故事。所以,边界简洁才是王道。

粗糙的虚化

  用大光圈来限制景深得到背景自然虚化的照片和用统一的高斯模糊工具来达到虚化效果的照片,看起来差别非常大。前者的虚化能使物体随着与主体距离的增加,模糊程度也逐渐增加,并呈现一个微妙的渐变过程,而那些与主体距离相同的物体则保持清晰。而高斯模糊所形成的模糊感,容易使小块的亮点都糊成一团。
  好看的虚化照片看起来自然,主体抢眼,拍出这样的照片需要大量的思考和准备,而效果则是粗糙的后期模糊比不上的。

过度的倾斜和位移

  许多人沉迷于移轴镜头创造出的微缩模型效果,但由于买不起昂贵的移轴镜头,所以热衷于用后期来表现。
  所谓的移轴摄影,是指在照相机机身和胶片平面位置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使整个摄影镜头的主光轴平移、倾斜或旋转,以达到调整所摄影像透视关系或全区域聚焦的目的。也就是说移轴镜头具有纠正被摄物的透视变形和实现被摄体的全区域聚焦,使画面中近处和远处的被摄体都能结成清晰的影像的作用。
  只有当你了解移轴摄影的原理,才有可能创作出让人惊叹的变化景深聚焦点位置的摄影作品。而对于不了解的人来说,它只是一个很看起来很炫的效果而已。

伪眩光效果

  在逆光或侧逆光拍摄时,高强度光源进入镜头使得多个反射面相互干扰产生眩光。以前摄影师们总是想方设法地避免眩光,因为镜头眩光会影响影响照片质量。可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利用滤镜来做一些光晕效果,也不管场景合不合适,仿佛加上光晕照片就能一秒变梦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