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施特拉尔松德与魏斯玛历史中心

 轻风无意 2014-07-13

施特拉尔松德与魏斯玛历史中心
Historic Centres of Stralsund and Wismar
施特拉尔松德与魏斯玛历史中心—德国(27)—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89)图文介绍(248)

施特拉尔松德与魏斯玛历史中心—德国(27)—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89)图文介绍(248)
(点击进入德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
入选时间:2002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v)
地理位置:N54 18 09 E13 05 07(施特拉尔松德)
     N53 53 00 E11 28 00(魏斯玛)
遗产编号:1067
施特拉尔松德与魏斯玛历史中心—德国(27)—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89)图文介绍(248)

简介:
  魏斯玛和施特拉尔松德是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濒临波罗的海的两座城市,风景优美,都有着辉煌的历史。如果任其败落,将是人类文化的一大损失。魏斯玛在保护其港口和运河方面一直做得相当好,而施特拉尔松德的历史中心自13世纪以来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施特拉尔松德位于德国北边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靠波罗的海海峡,它的位置就像吕根岛的门户。施特拉尔松德市作为海上贸易中心的光辉时代可以追溯到中世纪。1234年,施特拉尔松德获得城市自立权以后,它与波罗的海的其它城市,其中有吕贝克、魏斯玛和罗斯托克结成了强大的汉撒同盟。施特拉尔松市的帆船远航俄国、斯堪的纳维亚和西欧,带来了法国的葡萄酒、挪威的鳕鱼和俄国的皮毛。14世纪,施特拉尔松德和吕贝克是德国波罗的海地区最重要的两个城市。但它随着汉撒同盟的衰亡而衰落了,直到完全丧失它的经济地位。

施特拉尔松德与魏斯玛历史中心—德国(27)—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89)图文介绍(248)


施特拉尔松德与魏斯玛历史中心—德国(27)—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89)图文介绍(248)

  有82公顷面积的施特拉尔松德市老城是汉撒同盟时代自由城市发展的又一座纪念碑,市容景观极富特色。市政厅是该市的象征。临街一面的建筑物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建筑特征。居民表面楼富丽堂皇的装饰证明了这座汉撒城市曾经的富有。约翰内斯修道院和港口是旅游者必到的地方。走在施特拉尔松德市小胡同里不平的铺路石上,游客可以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历史。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炸弹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但是考古学家在施特拉尔松德市总能找到乐趣。这里的街道和广场像几百年前一样,仍然保持着中世纪棋盘式的格局。老城的核心在一个小岛上,几乎完全为大海怀抱。蓝色和红色是这个城市的主体颜色。晴天时,寺院、市民住房和教堂的朱红色外墙在蓝天碧云下闪闪发光。许多哥特式砖石结构的房屋都是17和18世纪时盖成的。当时,经过三十年战争后,施特拉尔松德市处于瑞典的统治下,成了瑞典的波美拉尼亚州首府。位在旧市场附近,有着令人印象深刻山墙面的市政厅和尼可拉斯教堂,代表着施特拉尔松德市民的骄傲。

施特拉尔松德与魏斯玛历史中心—德国(27)—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89)图文介绍(248)

 

施特拉尔松德与魏斯玛历史中心—德国(27)—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89)图文介绍(248)


施特拉尔松德与魏斯玛历史中心—德国(27)—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89)图文介绍(248)


 

    魏斯玛是中世纪晚期及汉撒同盟兴盛时期的见证人。在整个德国北部城市中,它的市中心部分是最具中世纪风貌的。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港湾和通航用的水道仍然保持完好。中世纪向东迁徙的商人们就在如今魏斯玛所在的地方歇脚。其他的人则敢于深入波罗的海,在宁静的海湾中找到歇息的地方。有些人则不愿意再往前行进了,于是便留了下来。19世纪时,通过航运贸易,魏斯玛曾经繁荣一时。20世纪以后发展成一个以造船业为主的工业城市。 施特拉尔松德与魏斯玛历史中心—德国(27)—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89)图文介绍(248)

 

施特拉尔松德与魏斯玛历史中心—德国(27)—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89)图文介绍(248)
  这座城市繁荣起来,并同吕贝克和罗斯托克结为三市联盟,由此发展而成为中世纪最强大的商业帝国:汉撒同盟。赤裸裸的金钱和异国货物甚至也吸引了许多害怕光明的人。海盗们在波罗的海上抢掠一切他们可以到手的东西。著名的海上大盗克劳斯-施托特贝克据说就出生在魏斯玛,或者在这里生活过。但是不久这些海盗们便人头落地了。魏斯玛变得如此富庶,腰缠万贯的市民们集资建起了宏伟的带有高大砖砌塔楼的教堂——这不仅仅是为了炫耀,也是为了让靠岸的船只有所参照以确定方向。特别是瑞典人前来魏斯玛的道路畅通无阻。不过,回去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瑞典人干脆就多待一段时间。这一待,就是整整250年。

施特拉尔松德与魏斯玛历史中心—德国(27)—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89)图文介绍(248)

  在老城中确定自己的方位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许多游客倘佯在精心修复、错落相间的房屋之间,而汽车则排列成队试图从狭窄的小巷来到市中心。车流从市里的街巷纷纷涌向中心的集市,在那里汇聚成一片车的海洋。拥有一万平方米的这个广场堪称北德最大的广场之一。观看广场周围的建筑,便仿佛走在建筑史书中一般:哥特式的阶梯山墙,清晰的文艺复兴式的线条,还有巴罗克式的繁琐的装饰相互映衬。集市上还有一个已生铜锈的水亭,一百年前,魏斯玛人还从这里汲取饮用水呢。20世纪对这座城市没有产生什么影响。没有遭到炸弹摧毁的,也随着岁月而坍塌,被风吹散了,比如1990年,乔治教堂的一部分就是这样倒塌的。 
施特拉尔松德与魏斯玛历史中心—德国(27)—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89)图文介绍(248)  在波罗的海滨生活总是意味着,要向天气做斗争,而且要迎风扬帆。船总是用得着的。很久以来,魏斯玛就一直在建造船只。造船厂如今是魏斯玛的工业命脉。城边上巨大的厂房就象一块大型蓝色积木一样。这里制造的许多船只往往载着货物重返魏斯玛的油港、钾盐港或远洋码头。

 施特拉尔松德与魏斯玛历史中心—德国(27)—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89)图文介绍(248)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魏斯玛和施特拉尔松德这两座中世纪的老城位于德国北部波罗的海沿岸,是公元14世纪至15世纪汉撒同盟(the Hanseatic League)的主要贸易中心。公元17世纪至18世纪,这里曾是日尔曼领土的瑞典管理和防御中心。这两座老城展示了波罗的海地区建筑的砖结构哥特式风格,这集中体现在当地数个主要的砖结构教堂、施特拉尔松德市政厅以及其他一系列居民住宅、商店和手工业作坊上,这些建筑向世人讲述着这两座老城数个世纪以来的变迁。

 

访问本博客的首页可快速查找你所喜欢世界遗产的图文介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