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游梅州

 wps0321 2014-07-13

无标题

漫游梅州

梁 焕

梅州东行到下属大埔县,再向东往深山里走11公里,就到了小镇百侯。与其他客家人聚集地一样,这个三万多居民的小镇,旅居海外也有三万多人。但这里的特色不在山水,不在侨乡,也不在客家习俗,而在文化传承。

百侯镇,是迄今国内发现官厅式古民居最多的地方。漫步在百侯的民居古巷里,看着两边的门头、楹联题字,揣摩着各家的骄傲和传承。一会走进“肇庆堂”大院,咂摸百多年前客家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特色的水乳交融。一会走入“通议大夫第”的围龙屋,沾沾父子四进士的文气,听听一府三翰林的传奇。一会又入“太史第”,追究一下二百多年前震动京师的杨缵绪审焦案。在南麓公祠,看看科举介绍,读读状元产生线路图。原来清代科举也有地域歧视,异地高考那时叫作冒籍,呵呵,长了知识吧。接着走,中宪第、海源楼、州司马第、杨氏宗祠、继志堂等,在深厚的文化氛围中慢慢地转。脚走累了可以骑免费的自行车。百侯镇有120多座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供你品味。更妙的是这些民居不是死的人工景点,而是活的纪念。后代们还生活在这些府第里,这里家有新生子,或者儿子读书去,仍将写着姓名的红纸贴在百年祠堂的墙壁上。百侯不仅科举时期文风兴盛,近代也是传承不断。镇上的百侯中学里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纪念馆,这里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实践基地,有“北有晓庄,南有百侯”的赞誉。今年广东高考状元也是出自百侯,可见文脉传承一直绵延不断。

百侯,原以为是偏远封闭的世外桃源,一转才知道是文化兴盛之地。想体验一下民俗和美食却不小心串了文化的门。

桥溪村距梅州38公里,因为四面环山,所以需要爬山进入,不过慢生活不需要刺激的在山林中冒险穿越。你坐在车上,让汽车爬山就行了。为了躲避战乱,明朝陈朱两姓人家先后在此卜筑营居,繁衍生息。这里当地称为桥溪古韵,村内客家民居,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山涧溪流清澈。古树婆娑、远山含黛、层林尽染。景色美极。但是我感受最多的是安宁,这里是现实版的世外桃源。坐在吃力爬山的车上,我想,在没有开山修路的时代,要是想进来,可不容易。如果贪官污吏或者土匪强盗,想来搜刮民财,得自带干粮,在不迷路又没有碰到山中野兽的情况下,要在山林穿行好几天。这里居民只有二三百人,几块山顶平地能产多少粮食,财富顶天了也没有多少,而且这里居民开山辟地,民风强悍,又是结堡而居,守望相助。所以坏蛋们一般不打这里的主意。生活一直安宁祥和,虽然居民到现在还是只有二三百人,可从这山里走出去定居海内外的人口,几百年来已有三万多人。

如果你想喜欢安静,在这里住几天也没问题。虽然现在通了电,手机也有信号,还能上网,但那份安宁,一个人坐在溪边,望着四周群山,还是能感悟到。

松溪河,位于闽粤赣交会的平远县五指石山区,这条狭窄的河谷旁,有条古道,是千百年来为粤赣两省间“盐上米下”的古驿道。地理位置通达三省,给赣南、粤东、闽西带来了明清五百多年的繁荣,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这段古盐道,又成为神秘的红军路。松溪河畔有广东最大的野生相思红豆林,所以又称相思河。泛舟在被称为“小桂林”的相思河,揽三省两界风光,河水如青绸绿带,盘绕于层峰叠峦之间,碧波粼粼,青山映水,风光旖旎,人如在画中。此时最好是结伴同游指点山水,如论语:“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如果是一个人,只能盘桓松溪河徜徉相思中了。

梅州的“慢生活”,不是几个让人流连的景点,而是从容中的生活态度和生态体系。要用这慢来洗刷心灵,给自己充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