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里的货架有许多格子。只有离顾客近的格子上的货物才卖得最好。而脚下和头顶格子里的货物,被人光顾的次数就少了许多。 展销会上,总是摆在最靠近人行道的货摊最先吸引人。而摆在角落里的摊位就差了些 。货与货本来没差别,但因为被摆在不同的地方而有了不同。如此说来,货被摆在什么地方就显得十分关键了。在超市,售货人员都懂得这一点,因此他们总要来回倒货,以平均关系,让买主都能方便地拿到。否则摆在最下面格子里的货物,人连看都看不到,摆在头顶格子里的货物人又够不着。 不光是货物,一个有能力的人要是被“摆”在了不起眼的地方,也很难发挥作用。而一个能力较差的人,一旦被放在了重要的岗位,也能人模狗样起来。 人们一直错误地认为,一个人怎样应当靠自己的努力。但在一个具体单位,一个具体部门,事情常常并非如此。无论是谁,从某种角度讲,都是要被人“摆来摆去”的。你被摆在了架子的最底层,你就只能在最底层“呆”着了。从某种角度讲,这和超市里被摆在货架底层的货物没有区别。我们见到许多人,就是因为被“摆”得好而吃了香,而另一些人就是因为没被“摆”到地方,而一般般了。 因此,许多人就悟出了一个道理。在具体的环境里被“摆”到哪儿,往往才是努力的目标,而不一定是真要干得怎么样。于是会钻营的人,就尽量钻营,想法儿被人“摆”得好一点。因为只有先被“摆”好了,你才能有后来的干得好。 有些人就不干正事了,专门走旁门左道,想法子被人“摆”一下。一个单位这样的人多了,竞争也是很激烈的。但干正经事的人不一定就会多。 在超市,售货员倒货时,心里都是想着顾客的。因此,他们的倒货目的都是客观公正的,而绝非出于己见。“摆”人就不一定了。 说得难听一点,人也是各种货色,且什么鸟都有。其实在一个单位,主要领导就很像是这“摆货”的人。只要你不是出于私利,一般情况都能摆好。但要心里不公,准会乱摆。很多人的命运沉浮,确实是在“摆”家的手里! 因此那个“摆”家就很重要了。他要一走眼,一成心,一故意,很多人就没有好果子吃。不仅如此,方方面面还都会跟着遭受损失。 深究下去,我们会发现,许多人的一生是因为被人摆错或摆对了,而呈现出各异不同。为了能被“摆”得好一点,多少人不得不低下头来,拍马屁、献殷勤、说瞎话,做些嘴不对着心的事。因此,用人或提拔人时,最好不要一个人说了算。否则是相当危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