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学的时候,我们都学过这么一篇课文——《扁鹊见蔡桓公》。查遍史书史料,发现“蔡桓公”这个人根本就不存在。倒是春秋时,有一个蔡桓侯。这个人一直被人误以为就是扁鹊所见的蔡桓公。 既然史书上也没有找到蔡桓公,那么扁鹊所见的人真的是蔡桓侯吗? 我们不妨看看。首先,我国古代封爵制度是很严格的。公、侯、伯、子、男可不是随便就能叫的。公爵和侯爵差别也很大。所以,韩非子也不可能把“蔡桓侯”写成“蔡桓公”。蔡桓侯叫姬封人,乃蔡国第七代国君,公元前695年去世。他只是东周小国蔡国的一个国君,在历史上也并没有留下多少笔墨。他在位20年,也从未有过僭越礼制自称“公”。故后世人也不可能冠其以公爵之称。 其次,我们知道,扁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名医。齐国卢邑人。本姓秦,名越人,又号卢医。考证证明,扁鹊约生于公元前407年,逝世于公元前310年。扁鹊比蔡桓侯晚生两三百年。扁鹊再怎么神奇,也不可能给蔡桓侯这个老前辈治病。 那么,这个扁鹊到底见了谁呢?再看看历史上的桓公。无非就是两个齐桓公。春秋时齐桓公姜小白又是一个扁鹊的老前辈级人物。因为春秋第一位霸主出生于公元前685年,在前643年就去世了。所以可以排除了。 另外一个齐桓公是战国时期的人,田姓,名午。公元前374年至公元前357年在位。这个齐桓公的父亲发动政变,把姜姓齐国给取代了。所以后世称之为田齐。桓公午六年,扁鹊回国,给桓公午治病,可是桓公午固执己见,讳疾忌医。结果一命呜呼了。这是史实。 我们知道,战国时期称呼身份高贵之人多以封地代称。而国君则以都城来做号。这个齐桓公田午都城在上蔡,故蔡桓公即代指齐桓公田午。“蔡桓公”只不过是齐桓公田午的别称罢了。 历史总爱开玩笑,就看你会不会留心这其中的微妙。 声明:本文系凯风网原创(综合)内容。转载或引用本内容请保留本网来源、作者及网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