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求至真至美的人生意境

 普通老百姓10 2014-07-14

 

追求至真至美的人生意境

——文化艺术名人周宗岱的书画情怀

                        湘潭日报记者 廖英

  门前有一棵枝叶繁茂的紫藤,后院有一丛绿叶摇曳的芭蕉,满室的书和笔墨纸砚,这便是周宗岱先生的家,也是他书画艺术创作的一隅净地。

  我们面前的周宗岱先生,是一位儒雅谦和的老人。他在和我们交谈中,在提笔作画时,不经意间会流露出他的艺术天趣和人格魅力。虽然经历过太多的苦难与坎坷,他依然爽朗而又愉快。尤其宝贵的是,他那种饱经忧患后的平和与淡定,以及历尽沧桑后的深邃与厚重。

  周宗岱的人生,可谓跌宕起伏,饱经磨难。21岁划为右派,接着劳改三年,1979年才摘帽平反……。但是,在周宗岱口中,却极少提到那些苦难。

  周宗岱78岁了,他和美术工作结缘很早。1956年,他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后,到湘潭县文化馆工作。1957年,湖南省举办第一届美展,他有4件作品展出,成才有望。

  命运却有意磨练他,为他铺设下漫长又艰辛的人生旅程。1958年划为右派,接着劳改3年。他回到社会,只要能活下去,挑土、挑煤、油漆,种种重活他都干过。剩下的一切工余可用的时间,就缩在家里,读那些能弄到手的书籍。他原来学油画,怕惹麻烦,就找来碑帖和《芥子园画谱》、《任伯年画集》之类临摹,同时一切有关书画的论著都绝不放过。只要有和书画前辈接触的机会,那就是他人生的享受了。

  几十年,他就这么艰难地生存下来,文学艺术是他的精神支柱。

  “四人帮”垮台以后,周宗岱回到文化系统工作,摘了帽,平了反。1983年,周宗岱担任市文化局副局长。

  1985年8月1日,周宗岱和同事出差去长沙,途经板石路口油库为汽车加油时,刚好遇到油库发生安全事故。当时,油库上面乱成一片,地下室不断冒出白烟,两名工人被熏倒在地下的库内,下去救援的人员又被熏倒了。周宗岱奋不顾身冲下油库,救出了一名中毒工人。出油库后,周宗岱因为吸入有毒气体,面色惨白大汗淋漓,但他不顾自己的安危,继续组织救援工作,与大家一道又成功救出另一名工人。在油库外,有人掏出烟想抽,被周宗岱及时制止:“不能抽烟,怕爆炸!”离开油库后,周宗岱被直接送进医院的急救室,打了一天吊针。因为这次见义勇为的经历,周宗岱获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搞了几年行政,周宗岱感觉不习惯,明白自己最爱的还是搞艺术。于是,他打报告要求退居二线,市委将他安置到市文联任副主席。退休后,得以专心从事书画研究,他说:这是一辈子过得最愉快的时候。

  周宗岱为人处世,耿介诚朴,追求至真至美的境界。

  他以读书写字为乐,画画却是命根子。怎样才能画好画呢?他只有从前人的作品和著作中去学习。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他就研习文艺理论。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和丹纳的《艺术哲学》,引导他从艺术活动的深层规律去寻找自己的道路。

  “我爱好广泛,不单是绘画、书法、篆刻、文学,对音乐、舞蹈、戏剧、摄影等无不热爱。通过学习美学、哲学后,我不再感到迷惘,能找到各种各样的艺术门类共通之处,融会贯通。”周宗岱这样说。                         1982年,周宗岱就在上海《书法研究》杂志上两次发表论文。1993年,为北大出版的国家“八五”重点图书《中国书法文化大观》撰写了《篆刻美学九题》并任编委。1998年,他将论文结集为《美辨》出版。这本书被收入中国图书网美学参考书目,并被台北国家图书馆列入博士参考书目,其理论成果曾两次获得湘潭市社科优秀成果奖。

  周宗岱素描、油画、水彩都有较坚实的基础,山水、花鸟却全然是自学。八大、四王、龚贤、黄宾虹、黄秋园、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这些大家,他都曾认真揣摩。60多岁的时候,还在用绢、熟纸画大幅山水,力求深入,几个月画一张。他说,只要拿下了传统技法,那些可采纳的西方观念、个性风格等等,自然会进入作品。

  周宗岱既研究前人的作品,又喜欢深入山区对景写生,捕捉天然图画中的形式美,还在笔墨的探索中强化感受,深化意境,由此逐渐形成苍润相济、气韵充溢的画风而自成一格。

  从新世纪90年代开始,周宗岱的书画作品声誉渐起。他先后在日本彦根、湖南书画研究院,以及南京、长沙、衡阳、娄底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2007年,由中国国家画院与湖南省文联共同主办的《周宗岱画展》在北京展出,深受专家同行好评。同年,获齐白石艺术节书画展铜奖。并获第一届湘潭市文化艺术成果奖。2008年,在长沙举办《周宗岱晋京返湘汇报展》,2012年5月,湖南省文联与市政府在齐白石纪念馆主办了《周宗岱画展》。周宗岱的作品被列入《盛世典藏》、《当代中国画名家》,作为向十八大的献礼。

  “周先生的山水画,画得苍茫、浑厚、老辣,非常有味道。花鸟画简而有拙趣,非常生动,画得非常有功力,周宗岱先生是很有创造精神的一个艺术家。”2007年的北京画展上,时任中国美协理论艺委会主任、中国美术馆理论研究部主任刘曦林评价道。 

  “下雪的时候,一切都灰茫茫的,雪停了,便是玉洁冰清的明净世界。这明净,特别吸引我,每逢下雪,我都要往外跑,兴奋不已。我想留住这份明净!”这是周宗岱给自己一幅《江岸积雪》写的后记。

    这段文字,流露出周宗岱透明、真诚的个性。这种个性,也体现在他对年轻人的提携和教导上,体现在他将书画艺术的倾囊相授上。

    周宗岱的画室叫“蕉荫书屋”。这里吸引了很多中青年艺术家经常来探讨学习。2009年的一天,周宗岱说:“你们不要一个一个来……。”

    于是,一个以萧红亮为班长、共有13位中青年书画家组成的“蕉荫画友”成立了。为此,周宗岱还郑重定下规矩:“不要授课费,不准抽烟,AA制!”

    从那时起,每两个星期中的一个晚上,“蕉荫画友”就会讲授一次,一起看作品、一起作画、座谈讨论。隔段时间,他们还出去采风写生。他们到过昭山、金霞山,也到过韶山、道吾山、湄江、雁荡山、太行山。“师古人,师造化”,大家在一起非常愉快,非常受益,这样的活动,已经坚持了整整五年。

   “我们蕉荫画友,在湘潭有了影响,开了风气之先。现在,好几位老艺术家也在举办类似的画友班、书友会,无偿把自己一辈子的心得主动传承下去。这对湘潭书画艺术的发展必定会有促进作用。”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知老之将至”。周宗岱走在传统文化启示的生活道路上,七十八岁了,依然一路收获着他最乐意的愉快。

 

 2014-07-07 06:36 来源:湘潭在线

http://news./2014/0707/1092513.shtml?bsh_bid=45182794545182794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