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章

 河洛布衣的传说 2014-07-14
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源远流长,上起先秦,下至明、清,有着悠久的历史,绵延五千年而不绝,这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其内容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门类齐全,主要体现在战争、军事人物、军事典籍、武器装备、军事制度等五个方面。
 
 一、战 争
 
   在中国古代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部落与部落间、民族与民族间、阶级与阶级间、政治集团与政治集团间爆发过无数次性质不同、类型不同的大大小小的战争。这些战争,既有谋求国家统一、争取民族独立、抵御外敌侵略和反抗奴隶主、封建主统治的正义战争,也有统治集团维持地方割据、进行侵略掠夺、镇压人民起义的非正义战争。
   从先秦至清代,大大小小的战争几乎从未间断,兹举其要如下:
   在上古传说的黄帝时期就已有了战争。现流传的黄帝时期发生在中原的三次战争: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炎黄二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以及共工与颛顼的战争,是中国上古传说时代最早的战争。
   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就是从战争中建立的。夏启通过伐有扈氏的甘之战,建立了“家天下”的奴隶制王朝。
   夏商之际,商朝军队在鸣条(今山西安邑一带)击溃夏朝军队、灭亡夏朝的鸣条之战,是我国古代全面运用“伐谋”、“伐交”、“伐兵”、“用间”而迅速取得战争胜利的最早战例。
   商周之际,周武王率军于牧野(今河南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大败商朝军队、灭亡商朝的牧野之战,在注重军事攻势的同时,充分发挥团结友军、瓦解敌人的政治攻势,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最早战例。
   公元前684年,鲁国武士曹刿协助鲁庄公率弱小的鲁军于长勺(今山东曲阜北)战胜入侵的强大齐军的长勺之战,体现了避敌锐气、后发制人的原则。
   公元前632年,在晋楚城濮之战中,晋文公针对楚强晋弱的战争形势,在与楚军交战前,将晋军连续后撤九十里。表面是履行曾经对楚成王许下的“退避三舍”的诺言,实际上却运用了诱敌深入的谋略,从而大败楚军。城濮之战确立了晋国中原霸主的地位。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拜孙武为将军,举全国之兵亲自出征楚地,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大破楚军主力,进而攻占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史称柏举之战。柏举之战是一次远程迂回的战略奇袭,也是春秋末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
   发生在公元前353年的齐魏桂陵之战和公元前340年的齐魏马陵之战是齐国与魏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战争。桂陵之战中,齐军师孙膑采用“围魏救赵”的方法,以逸待劳,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有计划地组织了一场截击战,大败庞涓率领的魏军。而在马陵之战中,孙膑减灶示弱,诱敌入伏,在马陵(今山东郯城)打了一场成功的伏击歼灭战,迫使庞涓自杀,魏国也因遭此重创而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208年,项羽率起义军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大败秦将章邯,史称巨鹿之战。此战,基本消灭了秦军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场战争。
   楚汉战争相持阶段,韩信于公元前205年、公元前204年、公元前203年分别指挥了临晋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这三次战役均为河川作战,但在战法上却各具特色,每战皆出奇制胜、以少胜多。尤其是井陉之战中韩信的“背水列阵”成为后世活用兵法的典范。
   23年,王邑、王寻率领42万王莽军围攻仅八、九千绿林军的昆阳(今河南叶县)。刘秀等突围后率1万援兵增援昆阳,击溃王莽军。昆阳之战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208年曹操军队与孙权、刘备联军进行的赤壁之战是一场典型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争,是一场囊括了野战、攻城、追击、遭遇、火攻、退却、水战等多种作战形式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同时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企图通过江河作战而谋求实现统一而最终失败的战争。它最直接的后果是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83年,东晋在淝水(今安徽寿县一带)以8万兵力保家卫国,打败了前秦近百万入侵大军。淝水之战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又一著名战例。
   817年,唐将李愬雪夜奇袭蔡州(州治在今河南汝南),生擒割据淮西、拥兵自立的吴元济,结束了淮西割据的局面。这是唐王朝自代宗以来削藩的空前胜利,其影响使唐朝一度重归统一。
   979年和986年,宋朝为收复幽云16州,与辽军展开了两次大规模的幽州之战,但由于战略决策和战略指挥上的错误,宋军两次战争都失败了。此后,宋在战略上对辽采取守势,不再图谋收复失地。
   1363年,朱元璋20万水军与号称60万的陈友谅主力在鄱阳湖展开的规模空前的决战——鄱阳湖水战是我国军事史上江湖作战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1449年,明朝兵部尚书于谦率军民抵御蒙古瓦剌部军队的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为我国古代城镇防御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619年,努尔哈赤指挥后金军连败3路明军的萨尔浒之战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出色战例。
   1685年及1686年,中国军民与俄国侵略军在雅克萨(今漠河东、呼玛西,近黑龙江北岸)进行的雅克萨之战,挫败了俄国侵占我黑龙江流域的企图,是中国军民被迫进行的一次反侵略战争。
   1840年-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英国为维护其对华非法鸦片走私贸易而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鸦片战争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从此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85年,老将冯子材指挥的镇南关(今友谊关)大捷扭转了整个中法战争的战局,写下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光辉篇章。
   1894年9月17日,中日两国海军主力在黄海大东沟附近海面展开了著名的黄海大海战。北洋舰队在相对劣势的情况下,虽遭受较大损失,但亦重创日舰,摧毁了日舰”聚歼清舰于黄海中”的梦想。
 
 二、军事人物
 
   中国历代形形色色的战争造就了无数叱咤风云的军事奇才,他们不仅熟谙领兵用计之道,而且深知作战指挥之法;既能运筹帷幄之中,又可决胜千里之外。他们中的很多人,既建立了名垂青史的赫赫战功,又留下了彪炳千秋的军事理论。
   夏、商、周时期,首屈一指的军事人物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吕尚(也称姜尚,俗称姜太公)。在翦伐商纣、建立周朝的过程中,他实施的韬晦待机、文伐武攻等一系列战略战术给后世军事斗争以深刻启示。另外,甘之战中的夏启、鸣条之战中的商汤、牧野之战中的周武王等都是著名的军事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为争夺霸主地位、掠夺财富,频繁地进行战争。伴随着一幕幕战争活剧的上演,成就了一大批名将奇才:避敌锐气、后发制人的鲁武士曹刿;退避三舍、诱敌深入的晋文公;深入楚境、远程奇袭的吴王阖闾;卧薪尝胆、复国灭吴的越王勾践;率师讨秦、连克五城的魏将吴起;围魏救赵、减灶诱敌的齐军师孙膑;五路攻齐、连取七十余城的燕将乐毅;火牛助阵、反攻复国的齐将田单;料敌如神、攻无不克的秦将白起;勇猛善战、勇于改错的赵将廉颇;抵抗匈奴进犯、抗击秦国吞并的赵将李牧;……等等,不胜枚举。春秋末年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孙武是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孙武生于齐国的军事世家田氏家族,后移居吴国,潜心研究兵法。经伍子胥推荐,晋见吴王阖闾,献兵法十三篇(即今所谓《孙子兵法》),深得吴王赞赏,被封将军,在吴楚柏举之战、吴齐艾陵之战中建立了赫赫战功。其所著《孙子兵法》被后世尊为“兵学圣典”。
   秦汉时期,从秦王嬴政灭六国、一统天下,经秦末农民战争,刘邦建立西汉,继而王莽篡权,爆发绿林、赤眉起义,东汉复归统一,再到黄巾起义,其间战事不断,名将辈出: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破釜沉舟”的项羽;“背水一战”的韩信;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反击匈奴的卫青、霍去病、李广;复兴汉室的刘秀;首创沙盘作业分析敌情的马援等,都在军事史上留有光辉的一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具雄才大略的军事家首推曹操,他剿黄巾、讨董卓、收张绣、灭袁氏,结束了中原地区长期混战的局面,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曹操还根据自己的作战经验,对《孙子兵法》进行了注释,成为注释《孙子兵法》第一人。而用兵谨慎、重视心战的诸葛亮;鏖兵赤壁、火烧曹军的周瑜;白衣渡江、偷袭荆州的吕蒙;火烧蜀营、转防为攻的陆逊;偷渡阴平、巧取江油的邓艾;不善骑射却明于筹略的杜预等,都是运筹帷幄、长于韬略的军事家。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的顶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武器装备、战争规模的改变。其间爆发了隋灭陈、隋末农民起义、唐统一、平定安史之乱、削藩、黄巢起义等一系列战争,涌现出诸如杨坚、李密、李世民、李靖、郭子仪、李光弼、李愬、黄巢等一大批骁勇善战的军事人物。其中,唐太宗李世民,协助其父李渊起兵晋阳,建立唐朝,在浅水原之战、柏壁之战、虎牢之战、 州之战等战争中屡建奇功。其强调准确料敌、注重出奇制胜、讲求兵贵神速的战争指导思想,深受后人重视。
   宋辽夏金元时期,汉民族和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长期并存、对抗,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战争连绵不断。丰富的战争实践造就了赵匡胤、萧绰(女)、元昊、完颜阿骨打、岳飞、成吉思汗、忽必烈等不同民族的杰出军事家。崛起于蒙古大漠的元太祖成吉思汗以非凡的军事才能统一蒙古、灭西夏、败金朝、横扫中亚强国,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写下了惊心动魄的篇章。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内有尖锐的民族、阶级矛盾,外有外国侵略者的骚扰、入侵。民族战争、农民起义战争、抵御外国侵略的战争以及统治者的平叛战争,此起彼伏。明代的朱元璋、刘基、常遇春、徐达、于谦、戚继光、李自成,清代的努尔哈赤、多尔衮、康熙、郑成功、林则徐、洪秀全、曾国藩等,是这一时期著名的军事人物。明清之际杰出的军事家郑成功于1661年收复了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38年之久的台湾,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领土完整。这次作战,郑成功做了充足的战前准备,选择了正确的航线和登陆地点,集中数倍于敌的战船进行海上打援,开创了中国海战史上以小而装备粗劣的战船打败大而装备精良的战船的先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