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圈·开讲】马千里:跟小马圈的朋友谈谈微博微信基本玩儿法

 汕头能率 2014-07-14


【马圈按】今天是马圈分群【小马圈】建群第一天,马千里亲临小马圈,与小马圈的朋友们谈谈微博微信玩儿法。内容丰富,要点突出,都是干货。本次讲座由@米粒儿和@兰子向马圈主群和其他分群转播。

好,小马圈是今天才建立的新群,大家都不熟悉,尽管好多是我微博的粉丝。很多人疑惑,小马圈是做什么的,我先说这个。

新群新人,没有主题,闲聊。如果说有主题的话,那一定是《营销无所不在》。我这么想是有原因的,看到我的好多小粉丝啊,真的不会玩,不会玩儿微博,也不会玩儿微信。

马圈,是今年53号建立的一个会员制收费群,建群之初就广受争议,因为收费。而收费据说与互联网精神相违背。

马圈,你暂时可用理解为一个微信群,和一组微信群,尽管我们有很多其他的东西。目前马圈有主群,就是马圈微开讲群,然后有山东、江苏等地方群,还有微商会行业分群。

小马圈,算个特色群。为什么要搞小马圈?我昨天凌晨的时候想的。昨晚马圈的会费达到了777元,下一位就是888元,眼看到999元,之后就以1000元的数字递加,即199929993999

这样的年费标准,很多人望而却步。尽管喜欢马圈的讲课和氛围,但由于年费问题而不能进群,我觉得怪对不住大家的,其中还有好多老熟人、铁粉丝。

因此,我就想为这一批人专门搞个群,既能感受一下马圈的氛围,又不用缴费。于是,小马圈就出来了。

小马圈的起源和任务,大致如此。我的想法呢,万一大家上瘾了,蠢蠢欲动想去马圈主群,那我就发财啦!

不过大家不用担心,主群的讲稿,会在马圈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只是会延迟几天,你可以订阅查看。平台号是:maqlizixun。这就相当于你看世界杯,人家掏钱的在现场,你只好几天后看录像重播。

不过,加入群不单单是为了听课啊,相互交流也是一大任务,这不影响群里的朋友们成为朋友。所以还是有益的。另外,大家可以就管理、营销、国学等话题来提问,我会参加讨论,也不枉把大家聚起来。

马圈群族主要的任务之一是学习,并且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因为群会员主要的企业管理者、营销从业者。我们要学,还要用。

尤其咱们有个微商会,都是做微营销的比较成功的,大家要探讨方法,互通有无。这是价值所在。

小马圈呢,也要承袭马圈主群、其他分群的这些特点,大家把目光聚焦在管理、营销和文化方面,进行交流探讨。

小马圈的人员构成,主要来自我的微信好友和微博粉丝。几乎都是向我申请,我一个一个加进来的。在加的过程中,我就感到,好多粉丝啊,还真的不会玩儿。

大家玩微博、微信的目的各不相同,来小马圈的想法也可能不一样。但是,即便你不是做营销的,不是做微商的,你也要把自己打理好。你就是为了交友,也要弄个好模样出来,是不是?

所以啊,我加进来好几位,连微信的头像都没有。当时我就不太愿意加,为什么?面目血肉模糊啊,你藏着掖着,我怎么愿意和你玩?

我还没来得急去看你的微博呢,不知道你微博头像和其他方面怎么样。

好,怎么玩儿呢?首先你要形象鲜明。先从头像开始吧!我个人,最喜欢的是真人照片头像,一眼就有现场感,容易记忆。

卡通头像就差多了,因为大家交友,尤其微信是一对一的,你用个别人的头像、卡通头像、漫画肖像、甚至风景图片说明的,我就觉得看不到你真人。

别人给你介绍对象你去相亲,对方带个大口罩,你还愿意搭理吗?你的头像不用真人,就相当于带个大口罩、蒙着大头巾,甚至躲在屏风后。

第二件就是昵称。和头像一样,你用真实姓名或者至少像个人名的,大家就喜欢,就有真实感。

至于很文艺的昵称,缺乏幽默感的昵称,统统都没有亲和力。因为,无论在微博还是微信,你使用的都是社交平台。我愿意和真人打交道,你也是。

这里面还涉及到另一个营销问题,比如说你是做产品的,你要用产品做昵称,用公司做昵称,这好不好?

这个问题很大了。还是那个观点,大家都愿意和真人打交道。所以,大多数官网蓝V,其实都不怎么受欢迎。你喜欢和海尔公司做朋友呢,还是喜欢和张瑞敏是互粉呢?显而易见。

比如楼上一位网站名,嘘,我才不愿意搭理网站呢。我要知道你是谁,是男是女,帅不帅、美不美,多大年龄,什么爱好,我次啊愿意和你交往。大家都是这样。

立达商城啊,你幸亏后面带着个人姓名,这样的处理固然不错,但昵称显得罗嗦。当然,对于初级做销售的来说,用头像、昵称体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是便捷的展示,尽管会让人不愿意粉你。

但是,顶级高手你们看看,几乎都是用自己的姓名。然后,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强化公众印象,让你知道他是做什么的。这才是高手。微博里的老榕,大家知道吧?他的昵称就是人名性质,但你知道他卖大枣。

微营销,说到底是对个人的信任。同样的商品买你的,不买别人的,就是因为信任你这个人。你个人形象是最重要的,你还折腾别的,就是舍本取末。

一旦昵称带着公司或产品,就显得很急功近利,并且很低级,单独的名字才高大上威猛无比是名人的感觉啊。

比如我的微博昵称是@马千里咨询,带着业务性质,就低级一等了,叫马千里,别人一样会知道我是做咨询的。但是这是没办法啊,别人早我之前注册了。

特殊情况是有的,比如很给力的昵称那是千载难逢。北京厨子、互联网那些事,都是特点。我的微信昵称是微信第一长,威猛无比,措辞无以复加,这里面有个故事,今天就不讲了,但这个名字很给力的。

第三点,就要说说推广了。你是个人姓名,又不带产品,粉丝又没几个,你怎么推广呢?

方法巨多,你要找适合自己的。但总起来一点,需要一点点天分,不是谁都有的。当然,有时候勤奋也可以补拙。

第一种,你可以下大力气集中精力塑造你的个人性格形象,比如你是天真可爱的、你是智慧冷静的、你是怒发冲冠的、你是嫉恶如仇的、甚至你是芙蓉姐姐、罗玉凤。这些都便于大家认识你,喜欢你。

第二种,你可以以内容的风格化、统一化来体现你的特点,把微博火微信好友圈当杂志办。内容读是管理和营销,都是鸡汤、都是八卦,都可以树立鲜明形象从而吸引相应的人群。

第三种,你可以傍名人,只要名人大V的发言,你都上去转发评论几句,说不准哪一句大V看着爽了,转了你一下,你就立马涨粉。不信你试试。一旦你的粉丝多了,你的发言也就有分量了。这叫良性循环。

但是,无论哪一种,你都必须坚持再坚持,做了一天两天、一周半个月就灰心了,那是不行的。你目标明确地折腾半年试试,绝对有成效。

互动是以粉丝多为基础的,就咱俩天天互动也没用。粉丝量是前提,其他的才能说。

还有一种方法大家可以试试,就是小粉丝抱团。这个其实很厉害的。小粉丝呢,大V看不上不搭理你,但是小粉丝之间相互转发,各自的粉丝就开始相互粉了,你的粉丝上来了,再加上你的前面的内容取胜,自然大家愿意和你互动。

这样下来,你的粉丝量、活跃度即便不多,也成小气候了,有个三五千粉丝和一二百转发量,大V就可能关注你。

另外,你还要瞄准大V投其所好,这个不要委屈自己,你要找对脾气的大V。大家联合起来,一起玩大V,他也没脾气,到时候冷不丁就转发你了。

差不多的,小米的起家就是靠小粉丝抱团。

这需要一个统一的组织,有组织有纪律,这样才行。你自己注册小号、自己转发自己,基本是没用的。

不知我的粉丝你们在微博注意没有,最近一批带“马圈”字样的昵称出现了,这就是一种小粉丝抱团的做法。

马圈_XXX,这个形式,是自发的,还不是我有意促成的。好多马圈会员自己改的名称。我想把这个发扬一下,两方面都受益。马圈也得到宣传,你也有组织。你说,我愿意不愿意转带“马圈”字头的ID呢?太愿意了。

我的微博粉丝不多,才5万多,但都是真粉,在座的估计都没我多,你们希望我转发你的微博吧?除了好帖子考验圈我之外,你作为马圈一员,是就有兴趣甚至有义务去转。

大家甚至会看到我帮马圈会员转发广告贴,硬广啊,这可是玩微博的大忌啊。但是我转了,为什么?你爱马圈我爱你,你帮马圈我帮你。就这道理。

通过我的转发,以及大家的共同努力,咱们的粉丝都会多起来,活动都会热起来。粉丝互转,本来就是相互捧场,这个不要有顾虑。

马圈会以一个产品销售、微商群体的形象出现在微博。而不是风花雪月,这对大家都有益。如果你是马圈某某某,就意味着你背后有商品销售。

现在,我们的一些方法可以尝试了,但是,粉丝多不是我们的目的,转发多也未必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呢?

我们的目的无非两点,第一,自己的观点让更多人知道和认可;第二,我们要做营销,商品的营销。

前者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和拓展,后者则是生意。两者结合好,既有声望,又有生意,这才是王道。

微营销,说到底就是卖自己。你自己都让人生厌、毫无个性,谁搭理你的产品呢?尤其做微营销的,产品大多同质化。

那么怎么样才能销售做得好,还不至于影响个人社会声望呢?

也就是说,既要卖产品,又不掉粉,怎么办?

做到两点。第一,你要坚持不懈保持原来的社会形象,比如我马千里就是段子手、反抄袭斗士以及向胡锡进求招安,这个一直坚持不懈吧?

第二点,明目张胆、大张旗鼓卖东西,不要藏着掖着怕什么,你越坦诚,大家越理解你。

还说大家熟悉的老榕吧,他义正词严骂完五毛,然后就发帖单纯地去卖枣子。

茶人张赢天也是我必须要说的。他的做法,是写营销小感悟吸引人,然后配图展示茶叶,再单独发帖卖茶叶。这样就很好。

微博微信道理一样,总之一点,就是必须瞄准目标、做好定位、坚持不懈,来不得半点虚假。但有时候,你会遇见一些热点事件,那会很成就你,可遇不可求。勤劳致富的根本。

好的,我今天就讲这些。以后大家有的是时间,我会带着大家一起玩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